話沒說完,就被劉鑒打斷了,劉鑒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似乎王大人也是江南人呀。”“不錯,”王遠華冷著臉回答,“在下是誠意伯同鄉,青田人氏。雖然如此,但江南是偏安之地,久居於彼,不利我大明朝的國運。但求國家安康而已,鄉梓之福又何其小哉?”


    雖說他冷冷的語調沒有什麽高低起伏,這番話僅就內容來說,倒也頗為凜然正氣。十三娘偷偷瞟了劉鑒一眼,那意思是:“照你從前描述,這王遠華是個奸惡之徒呀,但聽他的話卻不大象呢。”劉鑒明白她的意思,可自己也正在疑惑,無法解說,隻好低頭吃菜不語。


    飯才吃到一半,忽聽樓梯上“噔噔噔”腳步聲響,又沉重又急促,不象是穿著布鞋的夥計,倒好象來人是穿的官靴。劉鑒和王遠華抬眼朝門外望去,就見門簾一挑,衝進來兩個身穿公服的胖子,前麵一個不停地用手巾抹臉上的汗,正是工部尚書宋禮,後一個略小上一圈,卻是尚寶司少卿袁忠徹。


    劉、王兩人趕緊起身讓座:“宋大人,您怎麽過來了?”宋禮還沒回答,袁忠徹先走到桌邊,臉色極為難看,一字一頓地說:“宋大人和我想的一樣,已經先一步去吏曹調查牛祿的卷宗了,可怪的是,吏曹並無此人的檔案!”


    劉鑒“啪”的一抖扇子,也不禁臉色大變。他才要開口細問,卻被宋禮擺手製止住了。隨後宋禮轉頭招呼夥計添椅子、添碗筷,完事後一拂袖子:“出去,沒有傳喚,不得上樓來!”等把閑人都趕走了,他才在主位落座,一邊抹汗一邊解釋說:“戶曹名冊上確有牛祿其人,從九品司務,三十九歲,固安縣人氏。永樂元年正月北京行部初設的時候,他就在戶曹辦事了,但吏曹庫裏偏偏就沒有他的卷宗!”


    “您可有詢問過戶曹裏他的同僚們嗎?”劉鑒胃口全失,隻是擺弄著手裏的竹扇,皺眉問道。


    宋禮點點頭:“都訊問過了,那牛祿平常看著挺老實,但不愛與人交往,同僚們隻知道他父母雙亡,沒有家眷,孤身一人住在白米斜街――就這兒――但戶曹同僚從來沒人去過他家。”


    王遠華冷冷地一笑:“此人好深的心機,布置已久,恐怕咱們逮他不著了。”


    袁忠徹自斟了一杯酒,仰起頭來一吸而盡,然後“啪”的一聲把酒杯頓在桌上:“白米斜街這裏隻是一個偽裝。此人深通數術,又能閉氣假死,居家中不可能沒有任何施法之器――最簡單朱砂黃紙總得備著――肯定在它處還有一個真家!”


    劉鑒搖一搖頭,苦笑著說:“北京城那麽大,就算知道他狡兔三窟,又該往哪裏找去?此人倘若從此再不露麵,這謎底就永遠揭不開了。”


    “不會,”王遠華陰沉沉地說,“他想破了北京的氣運,尚未得逞,怎會就此收手?遲早還是會冒出來的,就不知何年何月了。咱們目前似乎隻有等著。”


    “也隻好守株待兔了,”宋禮問王遠華,“如果姚少師設計的鎮法完成,是否牛祿之輩就破壞不了了?”王遠華略點一點頭:“世間並無不可破之法,但若等大五行陣法徹底完工,宵小之輩再想耍弄陰謀詭計,就沒那麽簡單了。不過……”陰冷如他,霎那間嘴角也不禁浮現出一絲苦笑來:“……鑄鍾廠已經毀了,重修鍾廠,再造大鍾,怎麽也得一年半載,其後修建合適的寺廟安放大鍾,行開光儀式,少說又得一年――先不說要鑄那麽大的銅鍾,技術上還有難題……”


    “為今之計,隻有盼著巡守的兵士能夠撞上他了,”袁忠徹其實也早就餓得極了,開始大口大口地往嘴裏填菜,一邊含含糊糊地說,“還有那番邦和尚是條最後的線索,等天明了找個景教僧去訊問他……”


    宋禮點點頭:“今晚做什麽都來不及……幾位用過飯就回去好好歇著吧,明日一早好有精神訊問那番僧――王大人住在何處?”


    王遠華麵沉似水:“就在鑄鍾廠內,已然燒為白地了。”


    “既如此,不如都暫且住到我那裏去吧,就在定園北麵頭條胡同,”宋禮轉眼望著劉鑒,“鏡如,天色已晚,路程也不近,你再回柏林寺多有不便,不如一起過去如何?”


    劉鑒和王遠華對視一眼,兩人一起緩緩地點了一下頭。劉鑒心裏明白,王遠華打算向他說起有關《鏡鑒記》的事情,但一來牛祿尚沒被逮住,心慌神亂,二來尚有外人在場,所以不便開言。如今有關牛祿的線索隻剩下一條,那就是番僧的供詞,而今晚也無法加以訊問,暫時定下神來,等到了宋禮宅中,夜深人靜之際,就沒理由不實言相告了。


    劉鑒實在有太多的疑惑,他雖然不象捧燈,心裏存點事就睡不著覺,但還是希望早一點聽到相關情況為好。終究《鏡鑒記》是他祖先所寫,失傳已久,父親在世的時候經常念叨“兒孫不孝”、“可惜”,如今竟然聽說這部書尚存有全本,他表麵不大在意,心裏又怎能不激動萬分呢?


    白米斜街


    白米斜街的位置是在什刹海的東麵,從東北到西南呈“s”形走向,東口在地安門外大街,與後門橋相望,西口在地安門西大街,與北海後門相對。元朝時候,這裏很可能是通著什刹海的一條水路,當時漕船可以直接駛入什刹海,在這裏卸載糧食(白米),據說白米斜街的名字就是由此得來的。還有一種說法,是這裏曾經存在過一座“白米寺”,因寺得名。


    事實上,北京城內白米斜街這個名字,最早的記載是在明朝中葉,此前這條胡同的名稱已不可考,作為小說,勉強穿越取用一下。


    在北京城的曆史中,白米斜街附近一直是皇親國戚、達官貴人的居住之地,既依傍著“前朝後市”的紫禁城,交通便利,又緊鄰風景秀美的什刹海,鬧中取靜,地價非常昂貴。


    今天在白米斜街上還保留著晚清名臣張之洞的故居,據說這位張香帥從1907年奉調回京時開始在這裏居住,住了兩年,直到病故。他還曾在大門上親題過一副對聯:“白雲青山,圖開大米;斜風細雨,春滿天街。”嵌入“白米斜街”四個字,渾然天成。


    第廿六章 縱橫圖(1)


    劉鑒和王遠華是當晚亥時在宋禮新宅的後院中碰麵的。十三娘主仆自回了觀音庵,其餘眾人都暫住宋府,宋禮和袁忠徹忙了一天,早就睡下了,劉鑒也吩咐捧燈早早休息,自己借口散心想事,緩緩踱到院中。


    被盜去黑山穀的沈萬三的屍身已然被鎮住,邪氣消散,當晚的天氣非常晴朗。這時候剛過了九月半沒幾天,明月半輪,清亮通徹,映照得後院中花草樹木都象才下了霜一般。劉鑒手拿著折扇信步而行,他料到王遠華也一定會現身出來與自己相見的。


    果不其然,當走到一張石桌前麵的時候,他就赫然看見要找的那人正斂祍端坐在桌邊。王遠華為了方便監督鑄造大鍾,臨時在鑄鍾廠裏安了一個家,結果白天雷電劈了鑄鍾廠,連他的房屋行李全都燒了個幹幹淨淨。他不可能一直穿著官服,況且那套官服經過北新橋鎖水,已經半截都透濕了――劉鑒和袁忠徹也是如此,所以一到宋家,宋禮就撿出自己的舊衣服請他們換上,還吩咐下人把三位老爺的官服拿去漿洗、熨幹。


    劉鑒身高七尺開外,體態清臒,王遠華比他高半個頭,但隻有更瘦,兩人穿著宋禮的舊杉,都是既短又寬,很不合身――袁忠徹穿上倒是挺合適――對視一眼,都不禁莞爾。


    劉鑒很少見王遠華露出笑臉,如今看他這種表情,心說:“有門兒,他得跟我說實話了。”拱一拱手,就在石桌的另一邊坐下。王遠華一指石桌:“劉大人可有手談的雅興麽?”


    所謂“手談”,就是指的下圍棋。劉鑒低頭一瞧,果然在石桌上縱橫各十九道,刻了一張完整的圍棋盤。他知道雙方心裏都曾經存著著挺大的疙瘩,宿怨才消,不可能開門見山,所以王遠華是想找個由頭,好逐漸引入正題,於是微微一笑:“王大人帶著棋子兒呢嗎?”


    “何須棋子,”王遠華左手一撩衣袖,右手伸食中兩指在棋盤朝向劉鑒的那一角,沿邊緣和星點劃一個圈,“僅此一角,可論攻防。”


    劉鑒心說就算守角也得有棋子呀。他正在疑惑,就見王遠華一指星點:“設此處為一,對角為十六,則餘下兩角為何?”


    劉鑒聞言一愣,隨即暗笑:“原來你想考較我的心算。”王遠華的意思,分明是畫了一張縱橫圖,利用圍棋盤的一角,縱橫各四道,要在所形成的十六個點上填上數字一到十六,使得無論橫排、縱排,還是對角線,每四個數字之和全都相同。這種縱橫圖乃是奇門數術的基礎,最低是縱橫各三道,稱為“九宮圖”。一般情況下,奇數道的縱橫圖使用得比較多,偶數道的比較少。


    劉鑒心說:“你拿偶數道的縱橫圖來考我,卻不知道我打小兒就喜歡這玩意兒,自己研究過無數遍了。要是你把整張棋盤都拿來當題目,縱橫十九道,我哪怕能算出來也得給累死,光出個四道的題,各種變化,我背都背得出來呀!”


    四道的縱橫圖在外行人眼裏看起來是天書,落在劉鑒眼中,卻和兒童啟蒙的《三字經》差不多難度。他腦袋裏雖然轉過無數念頭,表麵上卻幾乎是脫口而出:“一角十三,一角為四。”


    王遠華微笑著點點頭。劉鑒要賣弄學問,指指朝向自己的棋盤一角:“此處與其十六,不如為六,另兩角為十五、十二。”王遠華“嗯”了一聲:“如此相鄰任意四數也均得三十四了。”


    劉鑒打開扇子,輕輕扇了兩下,心說:“看起來你早就知道。終究這四道的縱橫圖太過簡單,你考不倒我,我也蒙不了你。”


    卻聽王遠華緩緩地說道:“果然是平原劉公後裔,確有真才實學。”劉鑒心說來了,入正題了,接口就問:“王兄是在哪兒看到全本《鏡鑒記》的?小弟可有幸去瞧一眼麽?”他趁機改了稱呼,叫王遠華為“兄”,自稱“小弟”,想要拉近兩人的關係,使交談氣氛更為融洽一些。


    王遠華慢慢抬起頭來,望著天上的明月:“此事牽涉甚廣,從哪裏說起才好呢?嗯,其實這本《鏡鑒記》並未失傳,隻是不清楚為何劉公的後裔卻反倒沒有存留。劉兄可知,邢台一脈始終奉此書為圭臬……”


    劉鑒聞言不禁一愣:“怎麽,劉秉忠、郭守敬他們都讀過這部書?”王遠華把雙手攏在袖子裏,淡淡一笑:“豈止元初的先賢,上推宋朝的陳希夷、唐朝的李淳風,等等你我所知的數術大師,以及未聞其名的前代高人,莫不熟讀《鏡鑒記》。至於在下,是直接得青田先生傳授的。”


    據王遠華說,數術包含很多方麵,其中風鑒用來識人,風水則是察天勘地,從而推算或者改變一個人、一個地區甚至一個國家的運數。這些學問始於伏羲,等到周文王鳳鳴岐山,創作《周易》以後才最終成型。周室一直把這套學問珍藏起來,密不外宣,後來被做過“周藏室之史”的老子傳給孔子、尹文子等人,才開始在民間流傳開來。


    等到漢末三國,平原人劉惇――也就是劉鑒的老祖宗――集此道之大成,完成了十七卷本的《鏡鑒記》。所謂“道付有緣”,劉惇並沒有把這部書作為家族的秘寶,所以或許某代子孫沒有學習數術的天賦,這部書在劉家反倒失傳了。但曆朝曆代仍然有很多人研究和增補《鏡鑒記》,把它由原來的十七卷擴充到五十四卷,還留下了《鏡鑒指南》、《鏡鑒掌歸》、《鏡鑒參同》、《異鏡鑒記》等很多衍生作品。


    聽到這裏,劉鑒暗叫一聲“慚愧”,這些書他一本都沒有聽說過。按照王遠華的說法,包括李淳風、袁天罡、陳希夷、郭守敬這些大家全都曾經研習過《鏡鑒記》,這本自己祖宗所寫的書,在數術界的地位,簡直就如同《道德經》之於道家、《論語》之於儒家一般,是經典中的經典。自己忝為劉惇的後人,竟然隻見過一些殘篇,還說什麽“數術”,說什麽“神算”,簡直就是個野狐禪了!


    想到這裏,劉鑒多少有點灰心,也不再象談話剛開始那樣,急切地想要瞧一瞧全本《鏡鑒記》。他根本沒有那種“是我家的書,你得還我”的想法,反而覺得“道付有緣”,如果王遠華覺得自己有學習的天賦,自然就會傳給自己,否則空求也是無用的。


    隱約間,他對王遠華產生了很濃厚的崇敬之情,就好象小沙彌驟然見到一位得過達摩老祖親傳的高僧一般。


    王遠華似乎看出了他心中所想,淡淡地一笑說:“今日有些交淺言深了。我所以對你講這番話,並非敬你是劉公的後人,是看你確有實學,又有一顆濟世救人之心,隻可惜找錯了門路,學不得法,因此想要點撥你一下而已。”


    劉鑒連連點頭:“多承指教。”


    王遠華繼續說:“曆代都對李淳風這些大師崇敬不已,但也有學子妄言,說他們不過是專拍帝王馬屁的江湖騙子罷了。其實這些大師所以接近帝王,甚至輔佐帝王,並非保一家一姓的安康,而是為了普天下的芸芸眾生。當初陳希夷聽說宋太祖陳橋兵變,當上了皇帝,仰天大笑說‘天下從此定矣’,正是這個意思。”


    劉鑒一邊點頭,一邊想到了袁柳莊、袁尚寶父子,自己也曾經罵過袁尚寶是“隻會奉承權貴的馬屁精”,然而他們父子為了安定大明朝天下,確實出過不少力,自己那麽罵是有點過了,可是――“誰叫他袁忠徹說我是江湖騙子呢?!”


    “鏡如,”兩人談談說說,氣氛越來越是融洽,王遠華幹脆直接稱呼劉鑒的表字了,“以你的才學,登堂矣,而未入室,就差著那麽一層窗戶紙,也就是《鏡鑒記》這本書,隻要讀過,自然心地澄澈,一切豁然開朗。等此間事了,咱們一起回去京城述職,我找個機會傳授於你,如何?”


    劉鑒匆忙站起身來,一揖到地:“承蒙厚愛,小弟感激不盡!”


    談話間時間過得很快,兩人誰都不覺得疲倦,可是偶一抬頭,才發現東方的天際竟然已經發白了――整說了一個晚上。劉鑒聽王遠華嗓子都有點啞了,正想提醒說“您該回去歇息一會兒”,就聽一個清脆的聲音在院門口響起:“爺,難道您一晚都沒睡?”


    劉鑒轉頭望去,說話的不是旁人,正是小書童捧燈。捧燈習慣早起,幫忙主人打洗臉水、安排早飯,可今天一睜眼,卻見床上被褥還沒展開,根本就沒有劉鑒的身影。他隱約想起來劉鑒說去院裏散心想事,於是匆忙穿好衣服,登上鞋子就找過來了。


    劉鑒聽到捧燈問,微微一笑,吩咐說:“去打盆水來,我洗洗臉吧。”捧燈答應一聲,可剛轉身,就又想起什麽來似的,回頭問:“爺您竟然熬了一通宵,該餓了吧。要不我跑趟小街去給您買張披薩回來當早點?”


    劉鑒一拂衣袖:“胡鬧,一大早就吃披薩,你也不嫌膩……”可是話說到這裏,他突然愣住了,皺眉一想,轉身就對王遠華一抱拳:“在下想到一個線索,這就去打聽一下。等會兒幾位自去工曹審那番僧,我會趕過去的。”


    放下這句沒頭沒腦的話,他從石桌上拿起折扇,三兩步就躥出了院子。捧燈一頭霧水,跟在後麵喊:“尊主何以劍及屨及,急不可待……爺您帶上我呀!”可他到了沒能追上――劉鑒匆匆來到馬廄,隨手解開一匹馬的韁繩,跨上去就直衝出門,還差點把個早起灑掃庭院的宋府家人撞了個大馬趴。


    捧燈追趕不及,悻悻地回來,就開始在院子裏亂轉,不知道該幹什麽才好。他一直伺候著劉鑒,主人出門而不帶他的情況少之又少,這裏又不是自己家,也沒什麽事可幹,小書童立刻就陷入了茫然無措的困境。


    還好轉了半柱香的時間,就有宋府的家人過來招呼他去吃早飯。早飯剛吃完,就聽正廳上宋禮喊:“水呢,怎麽沒人打水來本官洗漱?”有個家人匆忙稟報:“老爺,院裏的井無緣無故幹了,小強上外麵挑水去了,請您稍等一會兒。”


    “老爺,奇了怪了,”話音剛落,那叫小強的家人就高喊著衝了進來,“附近的幾眼井全都幹涸了,打不著水呀!”


    捧燈就在廊下支楞著耳朵聽,心說:“難不成是昨晚鎮了海眼,所以井水都落了?”果然,他的想法立刻就得到了袁忠徹的證實:“你昨日以鐵鏈鎖水之法,是否尺寸不合,竟把北京城的水脈給斷絕了?”隨即是王遠華的聲音:“那原本就是預備鎮瓊華島上海眼的鐵鏈,未免粗大了些,待我前去北新橋施法,自然就解了――袁大人先去工曹衙門吧。”


    捧燈偷笑:“這王遠華做事也不老靠譜的,等爺回來講給他聽,他一定開心。”他還不知道劉鑒此時已經不再對王遠華抱有什麽惡感了。


    眼見得王遠華穿戴好紗帽袍服,大步走出正廳。有宋府的家人牽過一匹馬來,他接過韁繩來還沒上馬,門外又有人喊:“宋大人,下官是通州漕運參將,有緊急事務,連夜快馬跑來稟報呀!”


    宋禮喝一聲:“什麽事?有糧船出事了麽?”那參將滿頭是汗,低著頭直往門裏衝。捧燈本在廊下站著,見他來勢太快,害怕給撞著,趕緊縮到柱子後麵去了。就聽那參將一邊跑一邊喊:“通惠河的水位突然大落,昨晚來的幾條糧船全都擱淺了,動彈不得哪!”


    才剛上馬的王遠華聽了這話,轉身又從馬背上跳了下來。他昂著頭往裏趕,袁忠徹卻背著手朝外走,兩個人在院中相遇,遠遠的幾乎是同時叫了起來:“不對!”


    王遠華說:“北新橋海眼甚淺,就算不慎堵塞了,也不會影響到通惠河的水位!”袁忠徹緊皺著眉頭:“難道是牛祿那廝又玩了什麽花樣?”宋禮也滿頭大汗,一邊用手巾抹著臉上的汗,一邊走到廳門口,左右掃了一眼,吩咐說:“都退下!”


    宋府的家人和那員通州漕運參將聞言全都喏喏而退,瞬間院子裏就變得空空蕩蕩的――隻有一個捧燈,他既不是宋府的家人,也不怕宋禮的官威,加上年幼身小,縮在柱子後麵,竟然沒有人發現。


    捧燈豎起耳朵聽三位老爺低聲商議。宋禮惶急地說:“一兩條街的水井幹涸還是小事,若是通惠河水位驟降,不能行船,則漕運斷絕,北京城就完了呀!”隨即是王遠華咬牙切齒的聲音:“好計策,好手段!”然後又聽袁忠徹問:“劉鑒哪裏去了?”


    捧燈心說:“瞧你們那著急上火的德性,若是我家爺在,天大的問題也定能給解決嘍。你袁尚寶平常看不起我家爺,這碰上急事兒不還得指望著他。難道我家爺不在,你們就連主心骨都沒有了麽?”心中頗感得意。


    他探出小腦袋去瞧,就見宋禮在廳門口一邊抹汗一邊轉圈,嘴裏不停地嘀咕:“怎麽辦?怎麽辦?”王遠華和袁忠徹沉吟了一會兒,王遠華開口說:“宋大人切勿心急,並非沒有攘解的辦法……嗯,隻是急切間要找一個申年生、命屬水,而又無親無眷之人,比較煩難……”袁忠徹突然一哆嗦:“你要用以血引水之法?!”


    捧燈心說:“這是什麽法術,從沒聽爺說起過。看那袁尚寶的神情,大約也是什麽害人的邪術了……啊喲,申年生、命屬水,而又無親無眷,那不是在說我嗎?!”


    他早認準了王遠華不是好東西,但凡王遠華所施的法術,就算本意不想害人,也總得多少索幾道生人魂魄去。萬一這差事落在自己頭上,劉鑒又不在旁邊,無人相保,自己的小命可就危險了。想到這裏,急忙把整個身體都縮回柱子後麵,大氣也不敢出,小心眼裏還在東猜西想:“糟糕,那天在萬歲山上鎮邪祟,袁尚寶好象算出過我是屬猴兒的!”


    當日萬歲山上禳鎮禦瓦,袁忠徹曾經要“申、酉、戌、亥四年生人,都暫且回避”,但結果劉鑒屬豬、瑞秋屬狗、捧燈屬猴,一個都沒有下山。袁忠徹後來還說:“一隻猴子一條狗,還有一頭不懂裝懂的豬,不怕死就待在這裏!”可見他是算出在場有申猴屬相之人的。


    捧燈縮在柱子後麵杞人憂天,可事實上袁忠徹根本就沒想起他來,隻是對宋禮說:“勞煩大人把家中仆傭都叫來問上一問,可有申年生、命屬水,而又無親無眷之人麽?此法雖然危險,可如今也隻有這一計了。”


    宋禮才要招呼下人,說來也巧,突然看到半截腦袋在影壁後麵一閃。宋禮喝問:“什麽人,好大膽!”那人趕緊佝僂著身子跳出來,跪下就磕頭:“小人不敢冒犯,小人是來找王大人的,看您大門也沒關,門口卻沒人守著,就……”


    王遠華眼中精光一閃:“高亮,你可是庚申年生人麽?”那人抬起頭來,捧燈一看,果然就是瓦匠高亮。隻聽高亮回答說:“小人正是洪武十二年、庚申年生,屬猴的。”王遠華命令說:“把你生辰八字報出來。”可高亮卻回答:“小人也不記得了,隻知道是庚申年六月初七未時降生……”


    捧燈心說:“敢情高亮整大我一輪兒呀……啊呀,不好!”就看王遠華和袁忠徹各自掐指計算,隨即對望一眼,都是麵有喜色。王遠華放緩了語氣問:“我知道令尊才剛過世不久,你也沒有娶妻生子……令堂何在?你還有兄弟姊妹麽?”


    高亮也不知道王大人問這些做什麽,查戶口麽?但既然是大老爺問起,尤其是曾經威脅要把自己祭了大鍾的王大老爺問起,他也不敢不照實回答:“小人七歲上娘就過了世,獨苗兒一根,沒有兄弟姐妹。”“甚好,甚好,”袁忠徹一拍巴掌,“真乃天意也!你跟我們進來,有件重任要托付於你。”


    三位老爺和高亮都進了正廳,把門掩上,可是沒有關實。捧燈趁機躡手躡腳地蹩到門邊,一個閃身――他身材實在是小,竟然從門縫裏就溜進去了。


    一進門,捧燈跟沒事兒人似的,垂著手就躲到陰影裏去了。他也不特意隱藏,心說:“萬一問起來,就說小人一直在這兒伺候著,老爺您也沒讓回避呀。”果然,三位老爺的心思此刻都在高亮身上,沒一個人注意到小書童悄悄鑽了進來。


    就見宋禮轉身去了後院,時候不大,提著杆紅纓槍就回來了。他離開的這一小段時間,袁忠徹又從他那寶貝饕餮袋中摸出朱砂黃紙,畫了兩道符,等宋禮取過槍來,就把其中一張符貼在槍尖上。隨即袁、王二人又交頭結耳了好一會兒,象在商量什麽,聲音太低,捧燈也聽不清楚。


    他們忙活的時候,高亮一直跪在下麵等吩咐。好不容易大人們忙完了,宋禮咳嗽一聲,大聲說:“高亮,本官有一件重任托付於你,你用心地去辦。事成以後,本官保舉你一個出身!”


    高亮聽了,趕緊磕頭:“大人,小人啥都不會,就會砌磚壘瓦,外加有一把子力氣。隻要小人幹得了,您盡管吩咐,小人也不要出身,就盼著娶一房媳婦兒,外加能當兵吃皇糧,就心滿意足了。”


    “好你個高亮,”捧燈心說,“先推說自己啥都不會,再討要賞賜,你心眼兒還挺活份哪。”


    宋禮點頭:“好,本官答允你了――你且聽王大人吩咐。”眾人都望向王遠華,隻見王遠華手捋鼠須,緩緩地說:“有奸徒堵塞了北京城的水脈,要你協助施法引水。你挺著此槍,一路疾奔西北乾方西直門,路上不得停步,亦不得開口,出城見有藍光閃現之處,便是玉泉山水脈入城交匯之地,你將槍直刺下去,務必深及一尺。隨後轉頭回來,也要快跑,不得開口。聽明白了嗎?”說著話就把那支貼了符紙的紅纓槍遞給高亮。


    高亮雙手接過槍,表情卻是一片茫然。王遠華滿口的南京官話,又什麽“乾方”、“水脈”的,他完全就聽不懂。正打算詢問,突然背後響起捧燈的聲音:“這是叫你趕水,你不明白嗎?”


    縱橫圖


    縱橫圖,現在叫做“幻方”,一般來說,就是指把連續的正整數分配在n*n方陣中,使其同行、同列和對角線上的所有數字之和全都相同,其中涉及的是組合數學的問題。


    幻方最早在我國出現,上古傳說有神龜出於洛水,甲殼上現出黑白星點,是為“洛書”。其實這“洛書”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三階幻方,結構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膝……而五在其室”,橫行、縱列和對角線數字的和都是15。


    2 9 4


    3 5 7


    6 1 8


    長期以來,縱橫圖一直被看作是一種數字遊戲,直到南宋數學家楊輝,才真正把它作為一個數學問題而加以深入研究。楊輝在他的《續古摘奇算法》一書中搜集了大量的縱橫圖,其後曆代數學家又據此衍伸出各種不同的縱橫圖,甚至還包括三維的縱橫圖(n*n*n的立方體)。


    今天,幻方已經變成了組合數學中一個重要的課題,某些科學家甚至設想,如果真有外星生命的話,那麽幻方作為一種精妙的數學語言,或許可以成為最好的與外星生命交流的媒介。


    本章中提到的兩種四階幻方是這樣的――


    16 2 3 13 6 3 10 15


    5 11 10 8 9 16 5 4


    9 7 6 12 7 2 11 14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京鏡鑒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赤軍亞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赤軍亞古並收藏北京鏡鑒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