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閑著沒事的李舜,也就給馬小雲的公司打了一個電話。本想約他過來聊聊的,結果卻得到他出差的消息。既然他不在,自己在臨安也沒什麽認識的人,李舜也就選擇在賓館休息了。
剛眯了一會,就聽到譚元凱興衝衝的過來敲門了:“舜舜,快起來。我帶你去一個地方。”這下李舜也沒有辦法了,隻能穿好衣服,叫上娜塔莎就跟著譚元凱一起出門了。
李舜也納悶,今天譚元凱興衝衝的,這是要帶自己去哪裏?剛一問出,譚元凱就急不可耐的說道:“中午我跟你說的那個老英雄,已經找到了。
說來也巧,久益中介一位年輕人的父親,是臨安大學的校工。他正好和那個吳老英雄認識,而且關係還不錯。於是也就和對方約好了,下午四點去老英雄家拜訪。”
剛聽到臨安大學,李舜一開始還不是太習慣。現在別看,臨安大學名聲不顯的。可是等到98年四校合並後,就成了赫赫有名的浙省大學。知名度,更不在震旦大學之下。
聽到譚元凱說是臨安大學的,李舜也好奇的問道:“譚叔,那位老英雄是臨安大學的老師?”
“不是。”譚元凱應該已經打聽清楚了,很是肯定的說道:“他是80年恢複名譽後,被安排進臨安大學,擔任地礦係的標本員。”
幾人打車,來到了市區的一個老舊小區。剛下車就見小區門口,已經有一老一少兩人在等著了。那個年輕人李舜應該是見過的,看起來很眼熟。
年輕人見李舜幾人下車了,趕緊上去做了一下自我介紹。他叫隋明亮,是久益中介下城區店的。邊上的則是他的父親,原來在臨安大學食堂工作,因此和那位吳老英雄熟悉。
第一次上門,空手肯定是不行的。李舜也就在邊上的水果攤,買了一點水果。一邊往小區裏走,一邊和隋明亮的父親攀談起來。
據隋明亮父親介紹:吳老英雄叫吳其耀,80年進的臨安大學。老人身體一直不太好,腿部有著明顯的殘疾。膝下有兩子,日子過的很是清苦。
他們現在住的這套房子,還是七八年前單位分的福利房。房子大概隻有,40多個平方。一家老小,全部都擠在這處的小房子裏。
聽聞隋老爺子娓娓道來之後,李舜不禁感到一陣酸楚湧上心頭。他實在難以想象,吳其耀一家竟然生活得如此艱難困苦!
這位老英雄和他家人,本應受到社會的尊崇和禮遇。然而,命運卻無情地捉弄了他們。由於某些無法回避的曆史緣由,使得他們遭受了這般不公平的對待。
很快幾人就到了吳其耀老人的家裏。這是一套位於一樓的小套間,由於房型的老舊,大白天樓梯間都必須亮著燈。隋老爺子上前敲了敲門,很快門就被從裏麵打開了 。
一位走路有點一瘸一拐的老人,也出現在眾人的眼前。隻看了眼,老人那因為常年辛苦勞作,而變形的臉,李舜就知道眼前的人是誰了,華國最後一名飛虎隊員。
前世老人的這張臉,在網絡上太有名了。記得老人的故事,還是直到2005年才被世人所熟知。當時湘省芷江抗日紀念館開館在即,全國各地尋找當年“飛虎隊”隊員。
最後當地政府,輾轉聯係並找到了吳其耀。熱情邀請他參加開館儀式,他的故事才一點點被人所熟知。此時老人已經中風,無法自行行走。
為了能緬懷當年那些戰死的戰友,老人還是堅持讓兒子推著輪椅,出席了這一盛典。而就在那時,浙省大學領導代表國家政府,為吳其耀頒發了抗戰老兵六十周年紀念章。
老人的照片也時隔多年後,又一次的出現在各家新聞媒體上。李舜清晰的記得,當年網絡上可是流傳著老人的兩張對比照片。
一張是老人年輕時,身穿戎裝意氣風發的站在戰機的前麵。一張是老人衣著襤褸的,站在自己收廢品的三輪車前。可以說兩張圖的畫麵感,反差感很強。
也讓很多網民,默默的都記住了老人這的張臉。隋老爺和老人打了個招呼,也就領著眾人走進了屋內。屋內的采光同樣不佳,小小的客廳裏也隻開了一盞昏暗的白熾燈。
老人滿臉狐疑地邀請李舜等人入座後,便迫不及待地開口問道:“不知諸位到此有何貴幹呢?”
麵對老人的詢問,李舜很正式的鞠了一躬,這才說道:“吳老先生,您好!我叫李舜,是久益抗戰老兵基金會的負責人。此次前來拜訪您老,實乃事出有因啊……”
說到這裏,李舜稍稍停頓了一下,似乎在思考該如何繼續往下說。自己麵對這樣值得尊敬的老人,還是太激動了。腦子裏想好的話,一時卻說不出來了。
組織了下語言,李舜清了清嗓子,這才繼續說道:“其實,我們此番前來,主要目的就是想了解一下關於當年抗戰時期的情況。
畢竟那段曆史對於我們的國家和民族來說,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但如今卻鮮為人知。而您作為經曆過那個時代的前輩,想必一定有著許多珍貴的回憶和故事可以與我們分享吧?
所以,還望您不吝賜教。讓我們這些晚輩,能夠更好地傳承和銘記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說完這番話,李舜滿懷期待地看著老人。
李舜看得出,老人是那種沉默寡言的性格。也隻有談及老人腦海中記憶深刻的話題,才能讓他打開話匣子。可老人顯然並沒有,想說點的意思。而是很突兀的問道:“你們這個基金會是國內哪級政府的?”
這話一出,李舜就知道老人對自己一行人的到來,可是充滿警惕的。而引起老人警覺的,可能就是自己身邊金發碧眼的娜塔莎。老人也是飽受多年運動之苦,對一些事肯定也是杯弓蛇影的心態。
剛眯了一會,就聽到譚元凱興衝衝的過來敲門了:“舜舜,快起來。我帶你去一個地方。”這下李舜也沒有辦法了,隻能穿好衣服,叫上娜塔莎就跟著譚元凱一起出門了。
李舜也納悶,今天譚元凱興衝衝的,這是要帶自己去哪裏?剛一問出,譚元凱就急不可耐的說道:“中午我跟你說的那個老英雄,已經找到了。
說來也巧,久益中介一位年輕人的父親,是臨安大學的校工。他正好和那個吳老英雄認識,而且關係還不錯。於是也就和對方約好了,下午四點去老英雄家拜訪。”
剛聽到臨安大學,李舜一開始還不是太習慣。現在別看,臨安大學名聲不顯的。可是等到98年四校合並後,就成了赫赫有名的浙省大學。知名度,更不在震旦大學之下。
聽到譚元凱說是臨安大學的,李舜也好奇的問道:“譚叔,那位老英雄是臨安大學的老師?”
“不是。”譚元凱應該已經打聽清楚了,很是肯定的說道:“他是80年恢複名譽後,被安排進臨安大學,擔任地礦係的標本員。”
幾人打車,來到了市區的一個老舊小區。剛下車就見小區門口,已經有一老一少兩人在等著了。那個年輕人李舜應該是見過的,看起來很眼熟。
年輕人見李舜幾人下車了,趕緊上去做了一下自我介紹。他叫隋明亮,是久益中介下城區店的。邊上的則是他的父親,原來在臨安大學食堂工作,因此和那位吳老英雄熟悉。
第一次上門,空手肯定是不行的。李舜也就在邊上的水果攤,買了一點水果。一邊往小區裏走,一邊和隋明亮的父親攀談起來。
據隋明亮父親介紹:吳老英雄叫吳其耀,80年進的臨安大學。老人身體一直不太好,腿部有著明顯的殘疾。膝下有兩子,日子過的很是清苦。
他們現在住的這套房子,還是七八年前單位分的福利房。房子大概隻有,40多個平方。一家老小,全部都擠在這處的小房子裏。
聽聞隋老爺子娓娓道來之後,李舜不禁感到一陣酸楚湧上心頭。他實在難以想象,吳其耀一家竟然生活得如此艱難困苦!
這位老英雄和他家人,本應受到社會的尊崇和禮遇。然而,命運卻無情地捉弄了他們。由於某些無法回避的曆史緣由,使得他們遭受了這般不公平的對待。
很快幾人就到了吳其耀老人的家裏。這是一套位於一樓的小套間,由於房型的老舊,大白天樓梯間都必須亮著燈。隋老爺子上前敲了敲門,很快門就被從裏麵打開了 。
一位走路有點一瘸一拐的老人,也出現在眾人的眼前。隻看了眼,老人那因為常年辛苦勞作,而變形的臉,李舜就知道眼前的人是誰了,華國最後一名飛虎隊員。
前世老人的這張臉,在網絡上太有名了。記得老人的故事,還是直到2005年才被世人所熟知。當時湘省芷江抗日紀念館開館在即,全國各地尋找當年“飛虎隊”隊員。
最後當地政府,輾轉聯係並找到了吳其耀。熱情邀請他參加開館儀式,他的故事才一點點被人所熟知。此時老人已經中風,無法自行行走。
為了能緬懷當年那些戰死的戰友,老人還是堅持讓兒子推著輪椅,出席了這一盛典。而就在那時,浙省大學領導代表國家政府,為吳其耀頒發了抗戰老兵六十周年紀念章。
老人的照片也時隔多年後,又一次的出現在各家新聞媒體上。李舜清晰的記得,當年網絡上可是流傳著老人的兩張對比照片。
一張是老人年輕時,身穿戎裝意氣風發的站在戰機的前麵。一張是老人衣著襤褸的,站在自己收廢品的三輪車前。可以說兩張圖的畫麵感,反差感很強。
也讓很多網民,默默的都記住了老人這的張臉。隋老爺和老人打了個招呼,也就領著眾人走進了屋內。屋內的采光同樣不佳,小小的客廳裏也隻開了一盞昏暗的白熾燈。
老人滿臉狐疑地邀請李舜等人入座後,便迫不及待地開口問道:“不知諸位到此有何貴幹呢?”
麵對老人的詢問,李舜很正式的鞠了一躬,這才說道:“吳老先生,您好!我叫李舜,是久益抗戰老兵基金會的負責人。此次前來拜訪您老,實乃事出有因啊……”
說到這裏,李舜稍稍停頓了一下,似乎在思考該如何繼續往下說。自己麵對這樣值得尊敬的老人,還是太激動了。腦子裏想好的話,一時卻說不出來了。
組織了下語言,李舜清了清嗓子,這才繼續說道:“其實,我們此番前來,主要目的就是想了解一下關於當年抗戰時期的情況。
畢竟那段曆史對於我們的國家和民族來說,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但如今卻鮮為人知。而您作為經曆過那個時代的前輩,想必一定有著許多珍貴的回憶和故事可以與我們分享吧?
所以,還望您不吝賜教。讓我們這些晚輩,能夠更好地傳承和銘記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說完這番話,李舜滿懷期待地看著老人。
李舜看得出,老人是那種沉默寡言的性格。也隻有談及老人腦海中記憶深刻的話題,才能讓他打開話匣子。可老人顯然並沒有,想說點的意思。而是很突兀的問道:“你們這個基金會是國內哪級政府的?”
這話一出,李舜就知道老人對自己一行人的到來,可是充滿警惕的。而引起老人警覺的,可能就是自己身邊金發碧眼的娜塔莎。老人也是飽受多年運動之苦,對一些事肯定也是杯弓蛇影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