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


    隨著楊奉的一聲令下。


    駐紮在大陽城的白波軍也開始出動了。


    相對於隊形整齊的官軍,白波軍就顯得鬆散了很多。


    當然,也並不是毫無組織性的流民。


    實際上,每一片都有一個帶頭的。


    這些個帶頭的,也都有侍衛,有旗幟,然後再組成一大片。


    而由於眾白波士卒多圍在帶頭的周圍,所以,陣形更像是一個個的圓形。


    白波軍和之前的黃巾軍也有所不同,之前的黃巾軍多是拖家帶口。


    白波軍則基本都是清一色的士卒,即便在攻破河東郡等城池後,掠奪的糧草輜重和女子,也大都運往了白波穀。


    白波穀位於運城盆地的北方,呂梁山脈的東南,背靠大山,麵臨汾水。


    因周圍衝溝縱橫盤錯,土質色澤多呈白色,所以名為白波穀。


    從軍事的角度上看,這就是一道道天然的壕溝。


    而穀內麵積廣闊,能容納數萬人在此休養生息,背靠大山,水源充足,又可以灌溉耕地。


    郭泰從黑山軍的興起中,又吸取當年大賢良師張角失敗的教訓,認為要想成大事,必須要有根基。


    所以在黑山受到楊奉排擠後,就果斷離開,四處遊走。


    表麵上散發符水,治病救人,實際上是在尋找一塊進可攻退可守的根基。


    慧眼如炬的他,在途經白波穀時,原本並未發現什麽。


    後來意外發現有百姓隱居在白波穀中,實地走訪之後,選定此處為黃巾再起的根基之地。


    於是郭泰把他的追隨者都召集到此處,並最終占據了此穀,收留流民和無家可歸的人。


    有人之後,郭泰開始在白波穀的外圍衝溝和要地興建一道道的白波壘。


    這種類似塢堡的防禦工事,彼此串聯,對外形成立體式的打擊。


    白波穀也就成為了一個天然的大塢堡。


    以此為根基,郭泰的名聲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奔他。


    終於,在楊奉等人來投之後,郭泰的勢力超過了十萬眾。


    這個時候,就算郭泰不想,他也要立起大旗,重新起義。


    白波穀已經無法養活這麽多人。


    而郭泰大賢的人設已經立下,又不能拒絕新來投奔的信徒。


    再加上,他掌控了十多萬人後,野心,或者說功利之心,也不可阻止的滋生。


    最終形成白波軍再次起義。


    而經曆過太平道起義的郭泰自然明白,以大賢良師之能,尚不能推翻大漢。


    所以攻略郡縣,他的目的更多的是劫掠,而不是占據。


    搶到的東西,也是一路的送入白波穀。


    而且郭泰最聰明的是,他麵對豪強大族的塢堡,往往選擇繞過......


    當楊奉大軍大張旗鼓的來到曹陽亭的南岸,並開始安營下寨的時候,時間已經差不多已經到了傍晚。


    夕陽的紅光撒在奔騰的大河之上,波光粼粼。


    待到夜間,遠處的山巒在黑夜中若隱若現。


    河水不複白日的奔騰可見,待到船邊,才聽到轟轟的水聲。


    南岸忽地亮起一隻隻的火把,火把微微歪處,照在黃河的河麵之上,光芒反射。


    隨後,士卒們在火把的照明和官吏的指揮下,開始登上船隻。


    在最前方的船隻,其上麵多放箭擋和鹿角等防禦工事。


    待到河邊,船上的士卒就會抬出這些防禦工事,在河邊興建營圍,以防禦半渡而擊的白波軍。


    ......


    傍晚出發的劉辯所部五千人,攜帶大量糧草輜重,也在此處登船。


    但他們的船隻會向下遊行到砥柱附近,然後才會渡河。


    ......


    與此同時,劉表的宴席即將開始。


    張琰騎著一匹神俊的白馬,帶著數十名精裝悍勇的護衛,大搖大擺的來到了太守的府衙處。


    “張氏族長張功曹到!”


    自有門房過來迎接,並大聲傳報。


    待人員迤邐而進的時候,張琰看向一名門房。


    那人搖了搖頭,輕聲道:“沒有刀斧手埋伏。”


    聽到這個信息,張琰這才點點頭,大搖大擺的進了堂中。


    義從賓客就在前院,張琰自己也帶著佩劍,並未在意。


    在進入正堂之後,他發現大部分人已經到了。


    主客位上自然是楊家的人......楊瓚!


    張琰的瞳孔微微收縮,楊瓚是楊家幾個比較注重實事且身居高位的存在。


    護羌校尉,是有兵權的兩千石。


    當然,張琰吃驚的是,對方什麽時候來的陝縣,他居然不知道。


    弘農郡的治所在弘農縣,但是目前天子在陝縣,所以郡治及人員就暫時遷到了陝縣。


    新的弘農太守劉表任職之後,原本留在弘農縣的不少官吏,也匆忙趕過來拜會新的太守。


    看到張琰,楊瓚也微微的點了點頭。


    作為護羌校尉,他原本應該駐紮在涼州,因為涼州叛亂,他就到右扶風駐防了。


    原本配合太尉皇甫嵩彈壓涼州武人集團。


    在聽聞天子已前往陝縣後,見涼州武人局勢已大致穩定,太尉皇甫嵩就令楊瓚率領本部騎兵前來陝縣支援天子。


    楊瓚一路疾行到了河邊,剛來得及把屁股從馬背上挪下來。


    就被安排前往陝縣,幫助弘農太守劉表彈壓地方。


    正所謂宴無好宴,楊瓚既然來幫忙,也就直接來到了宴會上。


    “楊校尉!”


    張琰客氣的行禮。


    “張功曹!”


    楊瓚微微頷首,算是回禮。


    不管怎麽說,對方都是弘農郡第二大的大族,雖然說遠遠比不上他們楊家。


    楊家在整個大漢都是第一線,兩千石一把手都數不過來。


    而他們張家不過是弘農郡的第一線,怎麽比?


    當然了,對方是張家的族長,他隻不過是楊家的分家,所以點頭回應......


    張琰自然明白對方的意思,但臉上卻沒有一絲的不爽。


    得罪了楊家,興許隻要楊瓚、楊眾或者楊琦一句話,他們張家就會灰飛煙滅。


    公卿世家和州郡大族是兩個概念。


    “你雖然有兵,但那是朝廷的兵,卸任之後,要交接還給朝廷。


    而我張家的賓客義從,是我張家的兵,無論什麽時候都是我張琰的。


    隻要等到一個好的機會,我會讓你們看看,是名滿天下的名聲重要,還是手中刀兵重要。


    且讓你們楊家先得意得意吧。”


    張琰心中暗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興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落並收藏三國:興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