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天子征召朱儁進京的想法,很多人下意識的就要反駁。
畢竟這種想法太過幼稚。
然後劉辯卻是認真的。
因為朱儁這個人,他了解啊!
現在的主線雖然和曆史線已經相差較遠,他無法再根據曆史事情去判斷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
但是,曆史上的人還是那些人。
那些人的性格和能力,他劉辯依舊有著先知功能。
也就是說,在大漢公司裏麵,誰有能力,誰是忠奸,他劉辯聽個名字就知道。
這就是穿越者的金手指。
都穿越了,還要係統,那和打遊戲開掛挑無敵和無數錢,有什麽區別?
劉辯前世喜歡的好幾款徹夜不休的遊戲,都是因為開外掛給毀掉了。
......
他急忙收斂心神,在腦海中尋找朱儁相關的資料。
朱儁是寒門出身,靠著家兵累積軍功,漸漸成為重臣。
討平太平道之亂後,與皇甫嵩齊名,威聲滿天下。
其代表的,就是會稽郡的豪強勢力。
曆史上董卓掌控朝綱後,殺人震懾朝堂也是有講究的,並不是一味的亂殺。
像蓋勳這樣的,幾乎是指著董卓的鼻子罵,董卓也沒有動他分毫。
因為蓋勳身後站著的是關中的豪族,以及在涼州的影響力。
如朱儁這樣的,董卓也不敢輕動。
原因就在於朱儁不但身後有著會稽郡的豪強勢力,身邊還有百戰的部曲家兵。
而董卓遷都之後,朱儁就趁機帶兵駐兵雒陽。
後來感覺離董卓太近不安全,於是向東駐紮在中牟縣。
這個位置距離酸棗就很近了,朱儁然後傳信給各個州郡,召請部隊討伐董卓。
此次應該是關東第二次大規模的討伐董卓,隻不過和後來魏蜀吳三國都沒太大關係,所以曆史上幾乎是一筆帶過。
當時徐州刺史陶謙派來精兵三千,其他州郡也派了一些兵來,陶謙還上表奏任朱儁代理車騎將軍。
董卓聞知後,派部將牛輔帶著李傕、郭汜、張濟等率領數萬人屯駐河南抵擋朱儁。
朱儁出擊,被擊敗,於是停留關下,不再前進。
李傕郭汜等人趁機大肆劫掠潁川、陳留等地,導致汝潁集團失去了根基,無法再向袁紹提供資源。
袁紹也就不得不倚重冀州人,如此導致潁川人心理失衡,開始梭哈袁紹的小弟曹操......
想偏了......劉辯再次把主線拉回到朱儁這裏。
董卓被殺後,李傕、郭汜掌權。
朱儁當時還在中牟。
陶謙認為朱儁是名臣宿將,屢立戰功,可以委以大任。
於是張羅著和諸豪傑共同推舉朱儁為太師,並傳檄給各州牧伯,相邀一同討伐李傕,奉迎天子。
結果李傕聽從太尉周忠、尚書賈詡的計策,派人用天子詔書征召朱儁入朝。
當時,軍吏將士都不願入關,想與陶謙等聯合。
朱儁卻一本正經起來:“用天子的命令召臣子,應當不等征召就要去,何況是天子的詔命呢?”
又認為李傕、郭汜是奸亂小人,樊稠是平庸無用的人,沒有別的什麽遠大的謀略,又勢力相等,變亂必定發生。
尋思乘他們的不備,突然行動,那大事就可以成功了。
於是辭謝陶謙等人,奉詔入京任太仆。
陶謙等人估計砍了朱儁的心都有,我們推你當老大,是讓你帶領大家搶蛋糕分蛋糕的。
結果對麵扔過來一個蛋糕上的水果,你巴巴的就跑了......而且還說的冠冕堂皇。
真是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
說白了,朱儁這個人雖然能力很強,也願意拚命。
但是膽子小,格局不大,一點小小的好處,就可以將之收攏。
更何況他劉辯就算是暴君,那現在是大漢的天子。
天子是暴君,那臣子就要去規勸,勸也不勸,就一棍子打死,豈是人臣所為?
“臣願為使者,征召朱太守入京。”
尚書仆射賈詡請願道。
他擔任太尉椽多年,是太尉的助手,統管天下軍事。
大漢能打的幾個人什麽脾性,自然也知道一些。
見有人支持天子,其他人也就不再多說。
不過崔烈還是解釋了一下沒有向河內郡派出使者的原因:“河內太守朱儁不是矯詔任命,貿然去使者,難免使其猜疑,而自己把自己歸入袁氏一黨。”
劉辯點頭,他並不在意這些細節。
然而說到這裏,其實糧食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現在算上敖倉的糧食,還夠多久之用?”
聞言,大司農周忠仔細盤算了一番後,道:“不動兵的話,可以支撐四個月。
另外這次平定白波軍的賞賜,若是能暫扣不發的話,可以支撐到夏收。”
聞言,劉辯的臉色有些難看。
他前段時間閱兵的時候,剛剛向士卒們立下誓言,絕不拖欠牢直。
這剛剛打完一場勝仗,就要暫扣賞賜。
信用這個東西,可是比黃金還貴,日積月累,才能得到認可,但一次例外,就有可能崩塌。
“這個不用再說,便是把宮殿拆了,也不能暫扣將士的賞賜。”
劉辯斷然說道。
見狀,周忠又建議道:“朝局動蕩,有商戶大賈囤積糧食如山,可將之收繳入庫,如此也可支撐到夏收。”
劉辯的眼睛微微眯起。
在曆史上,有一段記載。
是董卓仗著軍權的威勢,放縱士兵在雒陽城內劫掠富戶,搜刮財物,奸淫婦女。
作為一個掌權者,怎麽會行此強盜之事。
但這個時候,劉辯猛然明白過來。
先是缺糧的鍋,然後當時有人就建議,收繳那些商賈富戶囤積的糧草。
反正商人在古時身份低下,太平盛世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等到必要時,那就殺來吃肉。
而董卓的麾下,在抄滅這些富戶的時候,趁機搜刮財物,奸淫婦女,那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隻不過後來董卓的名聲太臭了,史官的記載肯定就是斷章取義,拋掉前因和後果,隻記載行惡的過程。
從而把董卓塑造成一個無腦行凶的傻叉形象。
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漢朝滅亡了,劉辯的名聲絕對不會比紂王之類的好多少。
這個周忠出的點子,一個個的,都是為了降低朝廷的威信,增加雒陽的矛盾。
簡直是其心可誅。
不過,劉辯依舊沒有殺了周忠的想法。
殺人,是最低級的解決問題手法。
後世最流行的一句話,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有問題的人。
其實就是惰政到了極點的沒有人性。
“茲事體大。”
劉辯看向旁邊的蔡邕,道:“這樣,把周大司農提出的這個方法,放到太學中,讓太學生們討論一下,到底可行還是不可行。”
聞言,眾人怔住。
周忠更是臉色煞白。
放到太學生中討論,那豈不是就要告訴天下,你周忠出了個這樣一個壞點子。
那周忠,還不被天下人口誅筆伐到死。
“那個暫停發放賞賜的建議,已經被我嚴詞拒絕,這個不用討論。”
劉辯又加了一把火。
這次,周忠想不火都不行!
畢竟這種想法太過幼稚。
然後劉辯卻是認真的。
因為朱儁這個人,他了解啊!
現在的主線雖然和曆史線已經相差較遠,他無法再根據曆史事情去判斷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
但是,曆史上的人還是那些人。
那些人的性格和能力,他劉辯依舊有著先知功能。
也就是說,在大漢公司裏麵,誰有能力,誰是忠奸,他劉辯聽個名字就知道。
這就是穿越者的金手指。
都穿越了,還要係統,那和打遊戲開掛挑無敵和無數錢,有什麽區別?
劉辯前世喜歡的好幾款徹夜不休的遊戲,都是因為開外掛給毀掉了。
......
他急忙收斂心神,在腦海中尋找朱儁相關的資料。
朱儁是寒門出身,靠著家兵累積軍功,漸漸成為重臣。
討平太平道之亂後,與皇甫嵩齊名,威聲滿天下。
其代表的,就是會稽郡的豪強勢力。
曆史上董卓掌控朝綱後,殺人震懾朝堂也是有講究的,並不是一味的亂殺。
像蓋勳這樣的,幾乎是指著董卓的鼻子罵,董卓也沒有動他分毫。
因為蓋勳身後站著的是關中的豪族,以及在涼州的影響力。
如朱儁這樣的,董卓也不敢輕動。
原因就在於朱儁不但身後有著會稽郡的豪強勢力,身邊還有百戰的部曲家兵。
而董卓遷都之後,朱儁就趁機帶兵駐兵雒陽。
後來感覺離董卓太近不安全,於是向東駐紮在中牟縣。
這個位置距離酸棗就很近了,朱儁然後傳信給各個州郡,召請部隊討伐董卓。
此次應該是關東第二次大規模的討伐董卓,隻不過和後來魏蜀吳三國都沒太大關係,所以曆史上幾乎是一筆帶過。
當時徐州刺史陶謙派來精兵三千,其他州郡也派了一些兵來,陶謙還上表奏任朱儁代理車騎將軍。
董卓聞知後,派部將牛輔帶著李傕、郭汜、張濟等率領數萬人屯駐河南抵擋朱儁。
朱儁出擊,被擊敗,於是停留關下,不再前進。
李傕郭汜等人趁機大肆劫掠潁川、陳留等地,導致汝潁集團失去了根基,無法再向袁紹提供資源。
袁紹也就不得不倚重冀州人,如此導致潁川人心理失衡,開始梭哈袁紹的小弟曹操......
想偏了......劉辯再次把主線拉回到朱儁這裏。
董卓被殺後,李傕、郭汜掌權。
朱儁當時還在中牟。
陶謙認為朱儁是名臣宿將,屢立戰功,可以委以大任。
於是張羅著和諸豪傑共同推舉朱儁為太師,並傳檄給各州牧伯,相邀一同討伐李傕,奉迎天子。
結果李傕聽從太尉周忠、尚書賈詡的計策,派人用天子詔書征召朱儁入朝。
當時,軍吏將士都不願入關,想與陶謙等聯合。
朱儁卻一本正經起來:“用天子的命令召臣子,應當不等征召就要去,何況是天子的詔命呢?”
又認為李傕、郭汜是奸亂小人,樊稠是平庸無用的人,沒有別的什麽遠大的謀略,又勢力相等,變亂必定發生。
尋思乘他們的不備,突然行動,那大事就可以成功了。
於是辭謝陶謙等人,奉詔入京任太仆。
陶謙等人估計砍了朱儁的心都有,我們推你當老大,是讓你帶領大家搶蛋糕分蛋糕的。
結果對麵扔過來一個蛋糕上的水果,你巴巴的就跑了......而且還說的冠冕堂皇。
真是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
說白了,朱儁這個人雖然能力很強,也願意拚命。
但是膽子小,格局不大,一點小小的好處,就可以將之收攏。
更何況他劉辯就算是暴君,那現在是大漢的天子。
天子是暴君,那臣子就要去規勸,勸也不勸,就一棍子打死,豈是人臣所為?
“臣願為使者,征召朱太守入京。”
尚書仆射賈詡請願道。
他擔任太尉椽多年,是太尉的助手,統管天下軍事。
大漢能打的幾個人什麽脾性,自然也知道一些。
見有人支持天子,其他人也就不再多說。
不過崔烈還是解釋了一下沒有向河內郡派出使者的原因:“河內太守朱儁不是矯詔任命,貿然去使者,難免使其猜疑,而自己把自己歸入袁氏一黨。”
劉辯點頭,他並不在意這些細節。
然而說到這裏,其實糧食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現在算上敖倉的糧食,還夠多久之用?”
聞言,大司農周忠仔細盤算了一番後,道:“不動兵的話,可以支撐四個月。
另外這次平定白波軍的賞賜,若是能暫扣不發的話,可以支撐到夏收。”
聞言,劉辯的臉色有些難看。
他前段時間閱兵的時候,剛剛向士卒們立下誓言,絕不拖欠牢直。
這剛剛打完一場勝仗,就要暫扣賞賜。
信用這個東西,可是比黃金還貴,日積月累,才能得到認可,但一次例外,就有可能崩塌。
“這個不用再說,便是把宮殿拆了,也不能暫扣將士的賞賜。”
劉辯斷然說道。
見狀,周忠又建議道:“朝局動蕩,有商戶大賈囤積糧食如山,可將之收繳入庫,如此也可支撐到夏收。”
劉辯的眼睛微微眯起。
在曆史上,有一段記載。
是董卓仗著軍權的威勢,放縱士兵在雒陽城內劫掠富戶,搜刮財物,奸淫婦女。
作為一個掌權者,怎麽會行此強盜之事。
但這個時候,劉辯猛然明白過來。
先是缺糧的鍋,然後當時有人就建議,收繳那些商賈富戶囤積的糧草。
反正商人在古時身份低下,太平盛世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等到必要時,那就殺來吃肉。
而董卓的麾下,在抄滅這些富戶的時候,趁機搜刮財物,奸淫婦女,那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隻不過後來董卓的名聲太臭了,史官的記載肯定就是斷章取義,拋掉前因和後果,隻記載行惡的過程。
從而把董卓塑造成一個無腦行凶的傻叉形象。
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漢朝滅亡了,劉辯的名聲絕對不會比紂王之類的好多少。
這個周忠出的點子,一個個的,都是為了降低朝廷的威信,增加雒陽的矛盾。
簡直是其心可誅。
不過,劉辯依舊沒有殺了周忠的想法。
殺人,是最低級的解決問題手法。
後世最流行的一句話,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有問題的人。
其實就是惰政到了極點的沒有人性。
“茲事體大。”
劉辯看向旁邊的蔡邕,道:“這樣,把周大司農提出的這個方法,放到太學中,讓太學生們討論一下,到底可行還是不可行。”
聞言,眾人怔住。
周忠更是臉色煞白。
放到太學生中討論,那豈不是就要告訴天下,你周忠出了個這樣一個壞點子。
那周忠,還不被天下人口誅筆伐到死。
“那個暫停發放賞賜的建議,已經被我嚴詞拒絕,這個不用討論。”
劉辯又加了一把火。
這次,周忠想不火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