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軌一臉訝異的看著李元璦。
自從得知李元璦認可了自己的主導商業的提議,立刻明白自己真的遇上貴人了。
不是一般人,根本不會放下成見,棄農重商的。
激動之餘,劉仁軌開始思考詳細的經濟振興計劃。
隻是麵臨的問題實在太多,千頭萬緒。
這些天他為如何打開局麵,煩透了心,至今沒有整理出頭緒。
除了糧食,江南最出名的就上紡織業,但因諸多桑麻都改種田地。
紡織業受到重創,短期內難以恢複。
而今聽李元璦居然有辦法破局,劉仁軌忙請教道:“還請吳王賜教!”
“棉花!”
李元璦說出了一個人人都知道的東西:“我已經從天竺收購了大批棉花種子,先在蘇州附近找一片適合的土地種植。”
劉仁軌腦子有些轉不過來。
上官儀道:“綿花除了觀賞有何妙用?即便是觀賞價值,綿花亦是一般。”
“那是還沒人發覺!”李元璦眯眼道:“就是蠶絲一樣,若非黃帝之妃嫘祖發現蠶絲妙用,誰會去關注小小的蠶繭桑葉?棉花其貌不揚,但它所開之花累計起來,可稱之為棉。此棉隻要稍作加工,即可填入衣物棉被中,極為保暖,比之尋常皮革更勝一籌,關鍵是可以量產。孤可以確保,棉衣棉被將會徹底取代我朝禦寒衣被。至少紙衣紙被,遠遠不及,且價格遠低於紙衣紙被,甚至於葛麻相提並論。”
他這話一出,下方五人盡皆動容。
居然防寒比紙衣紙被都強?
紙衣紙被,聽上去有點掉價,但事實上是這個時代最好的禦寒衣被。
陸遊就寫過一首詩《謝朱元晦寄紙被》,“紙被圍身度雪天,白於狐腋軟於綿。”
這種紙衣紙被以野生藤條為原料,經過嚴格的加工工序,變成特殊的紙張,禦寒效果十分強大,且很有光澤,故而價格十分昂貴。莫說平民百姓根本用不上。即便是小康人家都不舍得用,還是以綾羅絲布為主。
也隻有李元璦這種完全不為吃喝發愁的,才穿的起紙衣紙被。
至於百姓更加簡單,直接用葛麻製成被子,往裏填充蘆花柳絮茅草,禦寒性能都不強。
一種比紙衣紙被更好的禦寒物件,價格居然可以跟葛麻相比。
此物一出,絕對占據天下所有禦寒市場。
上至達官貴族,下到匠人農民,莫不需求。
還有百濟、高麗、奚族、回鶻等異族,他們都出生於苦寒之地,每年凍死之人不知凡幾,必定會高價求購。
這完全不愁銷路。
劉仁軌腦子活躍起來,直起身子作揖道:“有此奇物,殿下決定如何施為?臣下這裏有兩法,可供參考。”
李元璦感興趣的說道:“你且說來。”
劉仁軌道:“我大唐上下除吳王之外,隻怕無人知曉此物。既然隻掌控在吳王手中,大可以將棉如鹽鐵一樣,申請為官府所有。由朝廷直接掌控,這樣可以完全杜絕商賈爭搶,能保證天下人都可以享受此便利,此法講究薄利多銷,為民謀福,能夠獲得長久之利。”
“還有一法,就是尋一大商。將棉花之權,交由他們全權處理。此法可得奇貨可居之全利,棉衣棉被一出,定為哄抬至高價,能夠在短期內獲得十足的暴利。而且由大商從中經營,與江南之商業振興,亦有奇效。”
李元璦對於劉仁軌這個長史是越來越滿意了,隻是短短時間他就能想出著重民、重利兩策,委實不簡單。
他提示道:“有沒有想過將兩策綜合起來使用?”
劉仁軌一臉驚訝,問道:“這如何綜合?”
李元璦也不藏著掖著,直言道:“開辦官辦作坊,直接以官府的名義開辦製作棉衣、棉被的作坊,然後對外售賣。一、可吸引商人南下江南,刺激江南經濟。二、亦可決定價格所屬,令棉衣、棉被價格公道,不是隻為貴族豪紳籌備的奢侈品。”
劉仁軌眼中閃過一抹喜色。
但狄知遜這時插了一句嘴道:“如此會不會有與民爭利之嫌?”
“不會!”李元璦搖頭道:“官方作坊的目的是發展經濟,造福萬民,而非賺錢,更不是壟斷。隻要目的達到,作坊可以隨時出售給想要接下作坊的商家。”
劉仁軌忙道:“此舉大有可為,正是兩全之法。”
李元璦將自己上書給李世民、李治的奏疏遞給了劉仁軌,將自己對於江南未來的大致規劃公示給下麵人知道。
這封奏疏隻有李家父子以及廟堂上的部分大佬知道,劉仁軌他們在沒有得李元璦提拔之前,地位最高的不過是縣令,還不足以得知“治江南疏”內容。
要知道這封“治江南疏”在廟堂上可是鎮住了一眾大佬,包括李世民、李治這對父子。
他這“治江南疏”包含了江南未來三百年的經濟發展趨勢,後世人直接以天下第一治世疏來評價的。
如果說唯一的缺點,那就是文筆太爛,寫的太過直白。
劉仁軌看著李元璦“治江南疏”裏,對於商業的描繪重視程度,直接汗顏了,忙道:“吳王大才,屬下自愧不如。”
他看完遞給了狄知遜。
狄知遜瞧了也久久不言。
向來低調的婁師德看了,雙眼亦不免震撼。
至於上官儀跟是瞪圓了眼睛,“治江南疏”裏針對江南文化疲敝有著詳細的描繪,開辦義務教學,鼓勵孩童的童生試以及成年人的鄉試、州試,寫的詳詳細細,可比他考慮的東西,詳細的多。
盧照鄰這一臉崇拜的看著李元璦。
李元璦見狀,頗為自得的一笑。
他心底清楚,自己這五個部下,除了盧照鄰,沒有一個是真心向著自己的。
才高之人,必有心高之處。
他們隻是收到了李治的任命,不得不成為自己的部下,為自己盡心竭力,隻是將自己視為晉升的踏板。
這毛病得治。
自己才是老大,不敬老大,可不行。
正如李元璦所想,他們各有心思,但無一例外,莫不是打算借此機會好好表現,然後更上一步。
可現在見這“治江南疏”,登時老實了,震撼敬慕,難以言喻。
自從得知李元璦認可了自己的主導商業的提議,立刻明白自己真的遇上貴人了。
不是一般人,根本不會放下成見,棄農重商的。
激動之餘,劉仁軌開始思考詳細的經濟振興計劃。
隻是麵臨的問題實在太多,千頭萬緒。
這些天他為如何打開局麵,煩透了心,至今沒有整理出頭緒。
除了糧食,江南最出名的就上紡織業,但因諸多桑麻都改種田地。
紡織業受到重創,短期內難以恢複。
而今聽李元璦居然有辦法破局,劉仁軌忙請教道:“還請吳王賜教!”
“棉花!”
李元璦說出了一個人人都知道的東西:“我已經從天竺收購了大批棉花種子,先在蘇州附近找一片適合的土地種植。”
劉仁軌腦子有些轉不過來。
上官儀道:“綿花除了觀賞有何妙用?即便是觀賞價值,綿花亦是一般。”
“那是還沒人發覺!”李元璦眯眼道:“就是蠶絲一樣,若非黃帝之妃嫘祖發現蠶絲妙用,誰會去關注小小的蠶繭桑葉?棉花其貌不揚,但它所開之花累計起來,可稱之為棉。此棉隻要稍作加工,即可填入衣物棉被中,極為保暖,比之尋常皮革更勝一籌,關鍵是可以量產。孤可以確保,棉衣棉被將會徹底取代我朝禦寒衣被。至少紙衣紙被,遠遠不及,且價格遠低於紙衣紙被,甚至於葛麻相提並論。”
他這話一出,下方五人盡皆動容。
居然防寒比紙衣紙被都強?
紙衣紙被,聽上去有點掉價,但事實上是這個時代最好的禦寒衣被。
陸遊就寫過一首詩《謝朱元晦寄紙被》,“紙被圍身度雪天,白於狐腋軟於綿。”
這種紙衣紙被以野生藤條為原料,經過嚴格的加工工序,變成特殊的紙張,禦寒效果十分強大,且很有光澤,故而價格十分昂貴。莫說平民百姓根本用不上。即便是小康人家都不舍得用,還是以綾羅絲布為主。
也隻有李元璦這種完全不為吃喝發愁的,才穿的起紙衣紙被。
至於百姓更加簡單,直接用葛麻製成被子,往裏填充蘆花柳絮茅草,禦寒性能都不強。
一種比紙衣紙被更好的禦寒物件,價格居然可以跟葛麻相比。
此物一出,絕對占據天下所有禦寒市場。
上至達官貴族,下到匠人農民,莫不需求。
還有百濟、高麗、奚族、回鶻等異族,他們都出生於苦寒之地,每年凍死之人不知凡幾,必定會高價求購。
這完全不愁銷路。
劉仁軌腦子活躍起來,直起身子作揖道:“有此奇物,殿下決定如何施為?臣下這裏有兩法,可供參考。”
李元璦感興趣的說道:“你且說來。”
劉仁軌道:“我大唐上下除吳王之外,隻怕無人知曉此物。既然隻掌控在吳王手中,大可以將棉如鹽鐵一樣,申請為官府所有。由朝廷直接掌控,這樣可以完全杜絕商賈爭搶,能保證天下人都可以享受此便利,此法講究薄利多銷,為民謀福,能夠獲得長久之利。”
“還有一法,就是尋一大商。將棉花之權,交由他們全權處理。此法可得奇貨可居之全利,棉衣棉被一出,定為哄抬至高價,能夠在短期內獲得十足的暴利。而且由大商從中經營,與江南之商業振興,亦有奇效。”
李元璦對於劉仁軌這個長史是越來越滿意了,隻是短短時間他就能想出著重民、重利兩策,委實不簡單。
他提示道:“有沒有想過將兩策綜合起來使用?”
劉仁軌一臉驚訝,問道:“這如何綜合?”
李元璦也不藏著掖著,直言道:“開辦官辦作坊,直接以官府的名義開辦製作棉衣、棉被的作坊,然後對外售賣。一、可吸引商人南下江南,刺激江南經濟。二、亦可決定價格所屬,令棉衣、棉被價格公道,不是隻為貴族豪紳籌備的奢侈品。”
劉仁軌眼中閃過一抹喜色。
但狄知遜這時插了一句嘴道:“如此會不會有與民爭利之嫌?”
“不會!”李元璦搖頭道:“官方作坊的目的是發展經濟,造福萬民,而非賺錢,更不是壟斷。隻要目的達到,作坊可以隨時出售給想要接下作坊的商家。”
劉仁軌忙道:“此舉大有可為,正是兩全之法。”
李元璦將自己上書給李世民、李治的奏疏遞給了劉仁軌,將自己對於江南未來的大致規劃公示給下麵人知道。
這封奏疏隻有李家父子以及廟堂上的部分大佬知道,劉仁軌他們在沒有得李元璦提拔之前,地位最高的不過是縣令,還不足以得知“治江南疏”內容。
要知道這封“治江南疏”在廟堂上可是鎮住了一眾大佬,包括李世民、李治這對父子。
他這“治江南疏”包含了江南未來三百年的經濟發展趨勢,後世人直接以天下第一治世疏來評價的。
如果說唯一的缺點,那就是文筆太爛,寫的太過直白。
劉仁軌看著李元璦“治江南疏”裏,對於商業的描繪重視程度,直接汗顏了,忙道:“吳王大才,屬下自愧不如。”
他看完遞給了狄知遜。
狄知遜瞧了也久久不言。
向來低調的婁師德看了,雙眼亦不免震撼。
至於上官儀跟是瞪圓了眼睛,“治江南疏”裏針對江南文化疲敝有著詳細的描繪,開辦義務教學,鼓勵孩童的童生試以及成年人的鄉試、州試,寫的詳詳細細,可比他考慮的東西,詳細的多。
盧照鄰這一臉崇拜的看著李元璦。
李元璦見狀,頗為自得的一笑。
他心底清楚,自己這五個部下,除了盧照鄰,沒有一個是真心向著自己的。
才高之人,必有心高之處。
他們隻是收到了李治的任命,不得不成為自己的部下,為自己盡心竭力,隻是將自己視為晉升的踏板。
這毛病得治。
自己才是老大,不敬老大,可不行。
正如李元璦所想,他們各有心思,但無一例外,莫不是打算借此機會好好表現,然後更上一步。
可現在見這“治江南疏”,登時老實了,震撼敬慕,難以言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