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國殺”遊戲的角度看,司馬懿就是先裝忠臣,後露反意的內奸。需要不斷平衡主公和反賊的勢力平衡,這裏的反賊,可以指蜀國和吳國兩個敵對勢力。
那麽司馬懿的一生又是如何慢慢奪得曹家天下的呢?
司馬懿早期的仕途就不多講,基本上是晉升得中規中矩,他的能力配得上這樣的高位,也可以較好地完成任務。
司馬懿率軍平定遼東的時候,魏明帝曹叡病重,幾次更改托孤大臣,最終選定了曹爽和司馬懿,也因此埋下禍根。
像這類雙核又沒有明確節製關係的結構是很不穩定的。倆人共同錄尚書事,又都督中外諸軍事,就是全麵掌握軍政大權。
一旦出現競爭一方失勢,或者意外去世,另一方就必然大權獨攬;如果兩邊的勢力都克製,那能平安地輔助皇帝長大,一旦一方開始放肆,另一方如果不是真的心胸開闊,肯定就無法繼續克製了,這也就導致了後期競爭白熱化。
還是從輔政說起,雙方起初團結一致合作愉快,司馬懿被升為太傅,但權限不減,錄尚書事持節督軍如故。
但曹爽有心與司馬懿爭權,兩人共錄尚書事,起初曹爽尊重司馬懿的意見,後來因為部下的慫恿逐漸就獨斷起來,不讓司馬懿處理政務,並大量任用自己人。
這期間司馬懿兩度對吳用兵,說明其權力並未被完全架空,但顯然受到排擊。
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情,中護軍夏侯玄被調任征西將軍,作為交換,司馬師接替中護軍一職,這給曹爽的覆亡埋下隱患。隨後便是曹爽對蜀用兵,本要建功立業,結果兵敗退還,威望下降。
曹爽及其部下驕奢跋扈如故,得罪的人越來越多,雙方競爭更加激烈,司馬懿被迫稱病不理政事,開始有做掉曹爽的計劃。
然後就是大家都熟悉的高平陵政變了。實際上競爭白熱化到這個地步,雙方也隻能有一個人活,司馬懿是否真像後人所說有了反心不得而知,但沒有退路是顯而易見的。
司馬懿年已七十歲,應該會清楚自己死後司馬師等人對付曹爽一派占劣勢,肯定會抓住生前的機會做掉曹爽,給自己的後人以安全保障。
因為曹爽與能力不符的欲望,他得罪的人實在太多,以致從政變到朝議處死夷三族的過程都很順利,當然司馬師擔任中護軍也是一個關鍵,確保他們有一定的兵權,而不是徒手奪白刃。
到這個時候形勢已經很明朗了,雙核做掉了一個,餘下的一個一定會大權獨攬,這之後的事情便由不得司馬懿做主了。
雖然司馬懿推辭了相國、郡公和九錫,他大概也很清楚他的後代要麽成為霍禹鬥爭失勢被族滅,要麽成為曹丕代前朝自立。
高平陵政變後的一個插曲是淮南第一叛,不知道是不是王淩老糊塗了,在這種形勢下還敢行廢立,不出意外地被司馬懿做掉了三族。
司馬懿生前提拔司馬師為衛將軍,掌握軍權。去世後司馬師大權獨攬,司馬昭官職雖有升降,最終還是在司馬師生前擔任了衛將軍。
司馬師執政期間被算計,有人意圖廢司馬師立夏侯玄為大將軍,結果泄密了,於是司馬師誅殺了政敵夏侯玄等人。軍事上大戰主要就是平淮南二叛。司馬師比他父親更牛的是還廢了個皇帝。
司馬師執政時間較短,官職與爵位都沒有更進一步,他去世後皇帝有意讓司馬昭鎮守許昌,結果司馬昭率軍回京,順利接替兄長的所有權限。
司馬昭執政時間較長,足有十年,期間平了淮南第三叛,比父親和兄長更牛的是還殺死一個皇帝。執政期間司馬昭的爵位從侯升為公,又升為王,魏國出現了國中國,後期組織滅蜀並順路做掉了反叛的鍾會,權勢威望巨大。
司馬昭到這一步算是給兒子稱帝鋪好路,到這一步也退無可退,估計他也樂見兒子當皇帝。果然司馬昭去世後司馬炎接替相國、晉王,隨即稱帝,到此晉代魏已完成,十幾年後滅吳完成統一。
實際上從高平陵政變起,上麵的每一步都順理成章。到了這一步不說有無野心是否戀權,退一步就有身死族滅的危險,而司馬家也不是一家,背後有一個大的政治集團推著走,隻能硬著頭皮上,官職加不上去了就加爵位,直到當上皇帝為止。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早在三國時期,坊間傳聞當世有四大權謀家,即“臥龍、鳳雛、幼麒、塚虎”。臥龍是諸葛亮,鳳雛是龐統,幼麒是薑維,塚虎就是司馬懿。
司馬懿是司馬家族最傑出的代表人物,同時他也是西晉王朝的真正奠基者。
司馬懿為後人熟知的事跡,恐怕就是和諸葛亮的七年戰爭史了。期間,雖然司馬懿敗數居多,但最終還是取得了勝利。諸葛亮在被圍困多日後,於營中病逝,此後,蜀郡便兵敗如山倒。
司馬懿活到73歲,在紛亂不定、物質貧瘠的魏晉年代,這已經算是高壽了。要知道魏晉時期,人們的平均壽命隻有四十幾歲。“伴君如伴虎”的司馬懿能順利走完大半人生路,靠的是他的大智慧和大機智。
司馬懿擅長裝病,曹操還是一個小領主時,便找人禮聘司馬懿,司馬懿明白,當時的曹操還不是漢朝統治者的對手,長期待在他的身邊是件危險的差事,所以就裝病在床。
曹操屢次請人去打探虛實,結果每一個使者看到司馬懿躺在床上,動也不動,都相信司馬懿真的中風了。後來曹操也相信了這一事實,短時間內沒有再去找司馬懿。
最厲害的是,司馬懿晚年的時候,魏帝曹芳年幼,曹爽黨群意欲篡權奪位,司馬懿為避一時風頭,同時也給自己積蓄力量一舉鏟除曹爽黨群,再次裝病。
曹爽認為天下間唯一能對他篡權之事構成不利影響的,就是司馬懿這個老骨頭,便派出心腹上門察看其是否真病了。探子進了司馬家大門後,司馬懿就以他的老謀深算給後學們好好上了一課,什麽叫“將計就計”。
司馬懿在兩名婢女的攙扶下於廳中會見了探子,這時,一婢女遞上一碗湯藥,司馬懿用嘴去接,結果喝得湯藥流滿了衣領,把前胸衣弄得斑斑駁駁。
探子又向司馬懿試探性提問,司馬懿直接偽裝成說話已經不靈便的樣子,吞吞吐吐、含糊結舌,一副不日就將赴死的頹態。
探子一看,老家夥都成這樣了,趕緊回去把這好消息報告了曹爽。這次裝病很好地麻痹了曹爽,基本上讓曹爽放棄了對司馬懿的戒心,從而也對後來司馬懿一網打盡曹爽黨群提前投了一枚煙霧彈。
司馬懿經曆三代托孤輔主,多年政治經驗的積累,使他培養了一群可靠精幹的羽翼臣子,終於在掃除曹爽黨群後,成功從幕後走向台前,如同當初曹操以魏代漢般,以晉代魏,控製著幾乎整個天下的政權。
那麽司馬懿的一生又是如何慢慢奪得曹家天下的呢?
司馬懿早期的仕途就不多講,基本上是晉升得中規中矩,他的能力配得上這樣的高位,也可以較好地完成任務。
司馬懿率軍平定遼東的時候,魏明帝曹叡病重,幾次更改托孤大臣,最終選定了曹爽和司馬懿,也因此埋下禍根。
像這類雙核又沒有明確節製關係的結構是很不穩定的。倆人共同錄尚書事,又都督中外諸軍事,就是全麵掌握軍政大權。
一旦出現競爭一方失勢,或者意外去世,另一方就必然大權獨攬;如果兩邊的勢力都克製,那能平安地輔助皇帝長大,一旦一方開始放肆,另一方如果不是真的心胸開闊,肯定就無法繼續克製了,這也就導致了後期競爭白熱化。
還是從輔政說起,雙方起初團結一致合作愉快,司馬懿被升為太傅,但權限不減,錄尚書事持節督軍如故。
但曹爽有心與司馬懿爭權,兩人共錄尚書事,起初曹爽尊重司馬懿的意見,後來因為部下的慫恿逐漸就獨斷起來,不讓司馬懿處理政務,並大量任用自己人。
這期間司馬懿兩度對吳用兵,說明其權力並未被完全架空,但顯然受到排擊。
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情,中護軍夏侯玄被調任征西將軍,作為交換,司馬師接替中護軍一職,這給曹爽的覆亡埋下隱患。隨後便是曹爽對蜀用兵,本要建功立業,結果兵敗退還,威望下降。
曹爽及其部下驕奢跋扈如故,得罪的人越來越多,雙方競爭更加激烈,司馬懿被迫稱病不理政事,開始有做掉曹爽的計劃。
然後就是大家都熟悉的高平陵政變了。實際上競爭白熱化到這個地步,雙方也隻能有一個人活,司馬懿是否真像後人所說有了反心不得而知,但沒有退路是顯而易見的。
司馬懿年已七十歲,應該會清楚自己死後司馬師等人對付曹爽一派占劣勢,肯定會抓住生前的機會做掉曹爽,給自己的後人以安全保障。
因為曹爽與能力不符的欲望,他得罪的人實在太多,以致從政變到朝議處死夷三族的過程都很順利,當然司馬師擔任中護軍也是一個關鍵,確保他們有一定的兵權,而不是徒手奪白刃。
到這個時候形勢已經很明朗了,雙核做掉了一個,餘下的一個一定會大權獨攬,這之後的事情便由不得司馬懿做主了。
雖然司馬懿推辭了相國、郡公和九錫,他大概也很清楚他的後代要麽成為霍禹鬥爭失勢被族滅,要麽成為曹丕代前朝自立。
高平陵政變後的一個插曲是淮南第一叛,不知道是不是王淩老糊塗了,在這種形勢下還敢行廢立,不出意外地被司馬懿做掉了三族。
司馬懿生前提拔司馬師為衛將軍,掌握軍權。去世後司馬師大權獨攬,司馬昭官職雖有升降,最終還是在司馬師生前擔任了衛將軍。
司馬師執政期間被算計,有人意圖廢司馬師立夏侯玄為大將軍,結果泄密了,於是司馬師誅殺了政敵夏侯玄等人。軍事上大戰主要就是平淮南二叛。司馬師比他父親更牛的是還廢了個皇帝。
司馬師執政時間較短,官職與爵位都沒有更進一步,他去世後皇帝有意讓司馬昭鎮守許昌,結果司馬昭率軍回京,順利接替兄長的所有權限。
司馬昭執政時間較長,足有十年,期間平了淮南第三叛,比父親和兄長更牛的是還殺死一個皇帝。執政期間司馬昭的爵位從侯升為公,又升為王,魏國出現了國中國,後期組織滅蜀並順路做掉了反叛的鍾會,權勢威望巨大。
司馬昭到這一步算是給兒子稱帝鋪好路,到這一步也退無可退,估計他也樂見兒子當皇帝。果然司馬昭去世後司馬炎接替相國、晉王,隨即稱帝,到此晉代魏已完成,十幾年後滅吳完成統一。
實際上從高平陵政變起,上麵的每一步都順理成章。到了這一步不說有無野心是否戀權,退一步就有身死族滅的危險,而司馬家也不是一家,背後有一個大的政治集團推著走,隻能硬著頭皮上,官職加不上去了就加爵位,直到當上皇帝為止。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早在三國時期,坊間傳聞當世有四大權謀家,即“臥龍、鳳雛、幼麒、塚虎”。臥龍是諸葛亮,鳳雛是龐統,幼麒是薑維,塚虎就是司馬懿。
司馬懿是司馬家族最傑出的代表人物,同時他也是西晉王朝的真正奠基者。
司馬懿為後人熟知的事跡,恐怕就是和諸葛亮的七年戰爭史了。期間,雖然司馬懿敗數居多,但最終還是取得了勝利。諸葛亮在被圍困多日後,於營中病逝,此後,蜀郡便兵敗如山倒。
司馬懿活到73歲,在紛亂不定、物質貧瘠的魏晉年代,這已經算是高壽了。要知道魏晉時期,人們的平均壽命隻有四十幾歲。“伴君如伴虎”的司馬懿能順利走完大半人生路,靠的是他的大智慧和大機智。
司馬懿擅長裝病,曹操還是一個小領主時,便找人禮聘司馬懿,司馬懿明白,當時的曹操還不是漢朝統治者的對手,長期待在他的身邊是件危險的差事,所以就裝病在床。
曹操屢次請人去打探虛實,結果每一個使者看到司馬懿躺在床上,動也不動,都相信司馬懿真的中風了。後來曹操也相信了這一事實,短時間內沒有再去找司馬懿。
最厲害的是,司馬懿晚年的時候,魏帝曹芳年幼,曹爽黨群意欲篡權奪位,司馬懿為避一時風頭,同時也給自己積蓄力量一舉鏟除曹爽黨群,再次裝病。
曹爽認為天下間唯一能對他篡權之事構成不利影響的,就是司馬懿這個老骨頭,便派出心腹上門察看其是否真病了。探子進了司馬家大門後,司馬懿就以他的老謀深算給後學們好好上了一課,什麽叫“將計就計”。
司馬懿在兩名婢女的攙扶下於廳中會見了探子,這時,一婢女遞上一碗湯藥,司馬懿用嘴去接,結果喝得湯藥流滿了衣領,把前胸衣弄得斑斑駁駁。
探子又向司馬懿試探性提問,司馬懿直接偽裝成說話已經不靈便的樣子,吞吞吐吐、含糊結舌,一副不日就將赴死的頹態。
探子一看,老家夥都成這樣了,趕緊回去把這好消息報告了曹爽。這次裝病很好地麻痹了曹爽,基本上讓曹爽放棄了對司馬懿的戒心,從而也對後來司馬懿一網打盡曹爽黨群提前投了一枚煙霧彈。
司馬懿經曆三代托孤輔主,多年政治經驗的積累,使他培養了一群可靠精幹的羽翼臣子,終於在掃除曹爽黨群後,成功從幕後走向台前,如同當初曹操以魏代漢般,以晉代魏,控製著幾乎整個天下的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