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顥,汴州人,原籍博陵安平,唐朝著名詩人。出身博陵崔氏,曾任許州扶溝縣尉,官位一直不顯,後遊曆天下,曾任監察禦史,官至司勳員外郎,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早期詩作多寫閨情和婦女生活,詩風較輕浮,反映上層統治階級生活的側麵,後期以邊塞詩為主,詩風雄渾奔放,反映邊塞的慷慨豪邁、戎旅之苦。最為人稱道的是《黃鶴樓》,曾使李白歎服,據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讚歎。
傳說李白壯年時到處遊山玩水,在各處都留下了詩作,當他與杜甫登上黃鶴樓時,被樓上樓下的美景引得詩興大發,正想題詩留念時,忽然抬頭看見樓上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詩的意思是: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裏隻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隻看見悠悠的白雲;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隻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麵,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李白登樓時,詩興大發,當他在樓中發現崔顥一詩,連稱“絕妙、絕妙!”相傳李白寫下了四句“打油詩”來抒發自己的感懷:“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擱筆不寫了。有個少年丁十八譏笑李白:“黃鶴樓依然無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詩辯解:“我確實捶碎了,隻因黃鶴仙人上天哭訴玉帝,才又重修黃鶴樓,讓黃鶴仙人重歸樓上。”真是煞有介事,神乎其神,後人乃在黃鶴樓東側,修建一亭,名曰李白擱筆亭,以誌其事。重簷複道,成為燕遊之所,實際上,李白熱愛黃鶴樓,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連呼“一忝青雲客,三登黃鶴樓”,山川人文,相互倚重,黃鶴樓之名更加顯赫。
那麽崔顥到底是何方神聖,牛得連李白都要甘拜下風?他十九歲就高中進士,《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等大咖位列在一起,但他卻命運不濟,跌宕起伏的一生中隻混了個太仆寺丞、司勳員外郎——在國家機關裏派派車馬、送送信的差事。也因此,史料對這個可有可無芝麻官的生平記載極少。
可能由於鬱鬱不得誌,早熟多才的崔顥早年喜歡躲在家裏寫一寫反映女性生活的小詩,比如這首描寫船家女生活的《川上女》:“川上女,晚妝鮮,日落青渚試輕楫,汀長花滿正回船,暮來浪起風轉緊,自言此去橫塘近,綠江無伴夜獨行,獨行心緒愁無盡。”不過,他也有過一次出人頭地的機會,相傳北海太守李邕聽聞他詩名以後,曾熱情地把他邀請到家中來寫一首獻詩。誰知,當崔顥把獻詩呈上去請李邕閱示時,卻見李邕的臉色越讀越不好看,最後竟將詩稿扔到他的臉上,憤怒地斥責道:“你這個小孩子太無禮了。再也不要來見我了!”
崔顥都寫了些什麽,他寫的那首獻詩叫《王家少婦》:“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畫堂。自矜年正少,複倚婿為郎。舞愛前溪綠,歌憐子夜長。閑時鬥百草,度日不成妝。”這是首仿古詩詩意的詩,寫的是女子嫁入夫家後恃寵而嬌的日常生活的——在溪水之畔跳舞,在半夜三更唱歌,盡管是自矜正值青春年少,又可以倚仗為官的夫君,但她在夫妻歡愛後仍感到空虛無聊,還竟空虛惆悵到懶得化妝的地步,就是這樣一首並不淫豔的閨房之詩,惹惱了滿腹道德,自詡方正君子的李邕。而本來李邕是準備把崔顥推薦給朝廷的,沒承想反而從此被正人君子們打入了另冊。
深受打擊的崔顥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想象中的詩境化作現實中的行動:嗜酒賭博,追逐美色。據說,他娶老婆的條件極其苛刻,是個絕對的“外貌協會”的,長得不漂亮,想要嫁給他,想都別想。不僅如此,他還特別薄情寡義,對於那些娶到手的美女,稍不如意,他便休妻換人;一有空閑,他便四處掠豔,尋找備胎,由此,他一生至少換過五任妻子。
由於被認為有文無行,人品撲街,考中進士後,崔顥也隻能在中央機關跑跑腿,打打雜。後來一氣之下,他就破罐子破摔,離開首都長安,棄官漫遊,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自淮楚而至武昌、而河東,最後還到了東北,那首著名的《黃鶴樓》就是他在漫遊時創作的。但二十多年的山河漫遊,特別東北邊塞之行,已經把那個沉溺酒色的文弱書生,錘煉成了風骨凜然的偉岸男人,也把他的詩風從柔弱浮豔改造成雄渾奔放,比如《遼西作》,其雄渾悲壯,似乎已不讓於高適、岑參等邊塞詩歌大家,最後,崔顥死於從長安返回故鄉開封的途中。
傳說李白壯年時到處遊山玩水,在各處都留下了詩作,當他與杜甫登上黃鶴樓時,被樓上樓下的美景引得詩興大發,正想題詩留念時,忽然抬頭看見樓上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詩的意思是: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裏隻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隻看見悠悠的白雲;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隻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麵,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李白登樓時,詩興大發,當他在樓中發現崔顥一詩,連稱“絕妙、絕妙!”相傳李白寫下了四句“打油詩”來抒發自己的感懷:“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擱筆不寫了。有個少年丁十八譏笑李白:“黃鶴樓依然無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詩辯解:“我確實捶碎了,隻因黃鶴仙人上天哭訴玉帝,才又重修黃鶴樓,讓黃鶴仙人重歸樓上。”真是煞有介事,神乎其神,後人乃在黃鶴樓東側,修建一亭,名曰李白擱筆亭,以誌其事。重簷複道,成為燕遊之所,實際上,李白熱愛黃鶴樓,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連呼“一忝青雲客,三登黃鶴樓”,山川人文,相互倚重,黃鶴樓之名更加顯赫。
那麽崔顥到底是何方神聖,牛得連李白都要甘拜下風?他十九歲就高中進士,《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等大咖位列在一起,但他卻命運不濟,跌宕起伏的一生中隻混了個太仆寺丞、司勳員外郎——在國家機關裏派派車馬、送送信的差事。也因此,史料對這個可有可無芝麻官的生平記載極少。
可能由於鬱鬱不得誌,早熟多才的崔顥早年喜歡躲在家裏寫一寫反映女性生活的小詩,比如這首描寫船家女生活的《川上女》:“川上女,晚妝鮮,日落青渚試輕楫,汀長花滿正回船,暮來浪起風轉緊,自言此去橫塘近,綠江無伴夜獨行,獨行心緒愁無盡。”不過,他也有過一次出人頭地的機會,相傳北海太守李邕聽聞他詩名以後,曾熱情地把他邀請到家中來寫一首獻詩。誰知,當崔顥把獻詩呈上去請李邕閱示時,卻見李邕的臉色越讀越不好看,最後竟將詩稿扔到他的臉上,憤怒地斥責道:“你這個小孩子太無禮了。再也不要來見我了!”
崔顥都寫了些什麽,他寫的那首獻詩叫《王家少婦》:“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畫堂。自矜年正少,複倚婿為郎。舞愛前溪綠,歌憐子夜長。閑時鬥百草,度日不成妝。”這是首仿古詩詩意的詩,寫的是女子嫁入夫家後恃寵而嬌的日常生活的——在溪水之畔跳舞,在半夜三更唱歌,盡管是自矜正值青春年少,又可以倚仗為官的夫君,但她在夫妻歡愛後仍感到空虛無聊,還竟空虛惆悵到懶得化妝的地步,就是這樣一首並不淫豔的閨房之詩,惹惱了滿腹道德,自詡方正君子的李邕。而本來李邕是準備把崔顥推薦給朝廷的,沒承想反而從此被正人君子們打入了另冊。
深受打擊的崔顥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想象中的詩境化作現實中的行動:嗜酒賭博,追逐美色。據說,他娶老婆的條件極其苛刻,是個絕對的“外貌協會”的,長得不漂亮,想要嫁給他,想都別想。不僅如此,他還特別薄情寡義,對於那些娶到手的美女,稍不如意,他便休妻換人;一有空閑,他便四處掠豔,尋找備胎,由此,他一生至少換過五任妻子。
由於被認為有文無行,人品撲街,考中進士後,崔顥也隻能在中央機關跑跑腿,打打雜。後來一氣之下,他就破罐子破摔,離開首都長安,棄官漫遊,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自淮楚而至武昌、而河東,最後還到了東北,那首著名的《黃鶴樓》就是他在漫遊時創作的。但二十多年的山河漫遊,特別東北邊塞之行,已經把那個沉溺酒色的文弱書生,錘煉成了風骨凜然的偉岸男人,也把他的詩風從柔弱浮豔改造成雄渾奔放,比如《遼西作》,其雄渾悲壯,似乎已不讓於高適、岑參等邊塞詩歌大家,最後,崔顥死於從長安返回故鄉開封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