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綰,字公權,華州華陰人,唐朝中期名相,戶部侍郎楊溫玉之孫、醴泉令楊侃之子。出身弘農楊氏原武房,早年以聰慧聞名,唐玄宗時登進士第,授太子正字,參與玄宗親自主持的考試,名列第一,升為右拾遺。安史之亂爆發之後,楊綰前往唐肅宗所在的靈武,隨後曆任起居舍人、職方郎中、中書舍人、禮部侍郎等職。代宗李豫鏟除元載一黨之後,楊綰出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眾人聞知其拜相後,都相互祝賀。楊綰為相不久,便因中風離職休養,代宗多次遣使探望,病逝時年六十,獲贈司徒,諡號文簡。


    楊綰,出身弘農楊氏原武房,幼年時便以聰慧聞名,等到長大後,好學不倦,博通經史,九流七略,一覽無遺,尤其擅長文辭,詞藻結構清新韻足。崇尚玄理,沉靜寡欲,經常獨處一室,左右擺滿經書,凝視滿席書籍,非常寧靜,內心明晰而運用隱晦,不求聲名,每次寫文章,羞愧於自白,不是知己的人不可看見。早年孤苦貧寒,以孝敬母親而聞名,有時缺乏美味食物,臉上即顯出憂慮,親友勸說他去謀求俸祿,楊綰於是考取進士,被調補為太子正字。


    唐玄宗禦駕勤政樓,考取博通墳典、洞曉玄經、辭藻宏麗、軍謀出眾等科的舉人,命有關部門提供食物,直至黃昏時才結束考試。除考取辭藻宏麗科的人之外,其餘各科另外加考詩賦各一首,製舉考核詩賦,自此開始。此次登科的有三人,楊綰名列第一,被越級擢升為右拾遺。


    範陽、河東、盧龍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誅宰相楊國忠為名,起兵反唐,安祿山一路南下,攻克東都洛陽,直逼京師長安。玄宗與太子李亨等出逃,李亨在靈武即位,即為唐肅宗。楊綰在叛軍中冒著危險,“披榛求食”,奔赴行在靈武。此時,朝廷正急於求賢,等到楊綰趕到,大家都感到很高興,肅宗下詔授他為起居舍人、知製誥,曆任司勳員外郎、職方郎中,依舊掌製誥,後轉任中書舍人,兼修國史。


    此前,對年齡大的舍人稱為“閣老”,官署中的雜料錢,有五分之四歸於“閣老”,楊綰認為他們品秩同列,待遇同等,全都應平均分配,此舉深受當時輿論稱讚。經兩次升遷,楊綰任禮部侍郎,向唐代宗分條目上奏貢舉的弊端,代宗令尚書左右丞、各司侍郎、禦史大夫、禦史中丞、給事中、中書舍人共同商議此奏文。給事中李訥、給事中李棲筠、尚書左丞賈至及京兆尹兼禦史大夫嚴武所奏議的內容均與楊綰相同。


    宰臣們上奏說明舉人舊業年月已久,很難速改,如今的舉試還望能同意進行,來年再奉詔停止,仍然詔令禮部立即分條目上奏,代宗拿廢止進士科的問題向翰林學士詢問意見,學士對答說:“進士製度由來已久,立即廢除,恐怕會失去士子所習的舉業。”於是,詔令孝廉與舊舉試同時進行。楊綰又上奏議論歲貢中的孝悌、力田以及童子科等考試,其中孝悌、力田應該具有實際意義,童子越來越多,不在常科,都與歲貢同時進行,擔心會助長人們的僥幸投機之風。代宗詔令停止童子科考試。之後,楊綰被改授為吏部侍郎,在任內,他根據法則推舉選用,精於鑒別、考察人物,以處事公允受到朝野稱讚。


    代宗在位時,宰相元載執掌大權,公卿大多依附他,隻有楊綰孤立中道,清貞自守,未曾私下拜謁元載。元載認為楊綰平時聲望很高,在外表示對他尊重,內心實際卻對他疏遠、忌恨。權宦魚朝恩死後,元載認為魚朝恩曾經兼領國子監事務,是玷汙了太學,應該用名儒主理國子監,以澄清此職,於是上奏提拔楊綰為國子祭酒,實際上是想將他置於閑散職位上。


    後來,元載貪財冒犯的行為愈加嚴重,天下人都對楊綰評論稱讚,代宗非常清楚這些,考慮到元載在樞衡任職已久,沒有馬上將其罷免,仍將楊綰升為太常卿、禮儀使,借助他來振興廢棄已久的郊廟之禮,也借此機會觀察其辦事成效。代宗定計逮捕元載,將其誅殺,任命楊綰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崇文館大學士,兼修國史。楊綰多次表示懇請讓位,代宗堅決不許,他於是不敢再辭。


    楊綰,德高望重,且質樸忠貞、車服儉樸,素以品德舉止著稱,任命他為相的詔令公布後,朝野之人相互祝賀,朝中權貴移風易俗的例子有許多:禦史中丞崔寬是劍南西川節度使崔寧的弟弟,家境富有,在長安之南建有別墅,其中的池館台榭,在當時被稱為第一,崔寬得知楊綰拜相後,在當天就暗中派人將其拆毀;中書令郭子儀駐守邠州,他正在宴請賓客時聽說楊綰為相,便將在座助興的聲樂隊減去五分之四;京兆尹黎幹受代宗寵信,每次出入車馬有一百多輛,但也在楊綰拜相當日減少車馬,隻留十匹而已。除此之外,其餘聞風而動、將奢變儉的人不可勝數。


    楊綰又與常袞向代宗舉薦被貶的湖州刺史顏真卿,代宗當即顏真卿入京擔任刑部尚書,二人還向代宗舉薦淮南判官關播,使其被召為都官員外郎。楊綰在相位不到數月,便為人心所歸,拜相不久後便中風,代宗優詔令他在中書省休養,代宗每次在延英殿引見楊綰時,都特許由人扶入。代宗內心看重楊綰,一心任用他,對他非常禮遇寵愛。


    當時改革朝政的弊病,全都由楊綰決斷,他多次上奏請求辭位,代宗多次下詔回絕,等到楊綰病重時,代宗每天派遣宦官前往詢問病情,並命禦醫在其身旁時刻守候,每次聽說他的病有起色,代宗便喜形於色。


    楊綰病逝,享年六十歲,前來探望的宦官急馳回宮奏報,代宗聞訊後,驚愕悲悼許久,為他輟朝三日,並下詔追贈楊綰司徒。代宗又命文武百官前往楊綰的宅第,與朝廷特派的內常侍吳承倩會同吊唁他,並賜其家絹千匹、布八百端。代宗對楊綰的猝逝非常惋惜,對朝臣們說:“上天不讓朕致力於太平,為什麽將朕的楊綰奪走這樣快。裝殮之時,朕與眾卿悲痛哀悼之情正同啊。”宰相死後受到如此恩遇,長久以來少有人能與楊綰相比。


    太常最初為楊綰擬定的諡號為“文貞”,但宰相常袞平素便忌恨楊綰得到代宗寵任,至此時更唆使比部郎中蘇端上疏大肆詆毀楊綰,代宗發怒,將蘇端貶為廣州員外司馬,仍諡楊綰為“文簡”,下葬長安少陵南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