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圓,字有裕,貝州武城人,唐朝時期宰相,北魏左仆射崔亮八世孫,大理評事崔景晊之子。出身清河崔氏青州房,頗有文采,武科入仕,授執戟郎,曆任會昌縣丞、司勳員外郎、蜀郡長史。安史之亂時期,奉迎唐玄宗有功,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劍南節度使。唐玄宗退位後,奉命前往靈武輔佐唐肅宗,長安收複後,拜中書令、趙國公,出任太子少師、東都留守。相州之戰失敗,棄城南逃,坐罪免官,遷濟王環傅、懷汾二州刺史、淮南節度使、檢校左仆射。病逝時年六十四歲,追贈太子太師,諡號“昭襄”。
崔圓,自幼孤貧,但卻誌向宏偉,愛讀兵書,唐玄宗下詔訪求遺才,崔圓參加鈐謀射策科考試,得中甲科,被授為執戟,他自負文才,卻被授為武職,因此有不得誌之感。
蕭炅擔任京兆尹,崔圓得到蕭炅的引薦,被任命為會昌縣丞,後累遷至司勳員外郎。宰相楊國忠遙領劍南節度使,崔圓被授為尚書郎,出任蜀郡大都督府左司馬,代理劍南節度留後。
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命潁王李璬遙領劍南節度使,任命崔圓為副使。安史叛軍進逼長安,唐玄宗出奔蜀地,任命崔圓為蜀郡長史、劍南節度副大使。到達河池郡後,玄宗任命崔圓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仍兼劍南節度使。皇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並尊玄宗為太上皇,唐玄宗便命崔圓與宰相房琯、韋見素一同前去輔佐肅宗。
崔圓到達彭原郡,麵見唐肅宗,唐軍收複兩京,唐肅宗返回長安,崔圓進位中書令,進封趙國公。崔圓罷相,改任太子少師,並充任東都留守,唐軍在相州戰敗,潰卒經過洛陽,大肆剽掠,崔圓棄城不守,南奔襄陽。唐肅宗大怒,削去崔圓官爵,後又起複他為濟王傅。
後來,崔圓得到李光弼的舉薦,出任懷州刺史,加太子詹事,又改任汾州刺史,唐肅宗任命崔圓為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觀察使,出鎮揚州。
崔圓回京,任檢校尚書右仆射,後改檢校尚書左仆射,主持尚書省事務。崔圓病逝,終年六十四歲,唐代宗廢朝三日,追贈太子太師,諡號“昭襄”。
安史之亂時,崔圓正任劍南節度副使,他探知楊國忠的心意,知道玄宗可能會入蜀避亂,便提前在西川整修軍備,建造宮舍,儲存什具,準備好一切迎駕事宜。玄宗到達河池後,接到崔圓的奏表,得知他早已在西川做好準備,感動的道:“世亂識忠臣。”當日便拜他為宰相。
崔圓,自幼孤貧,但卻誌向宏偉,愛讀兵書,唐玄宗下詔訪求遺才,崔圓參加鈐謀射策科考試,得中甲科,被授為執戟,他自負文才,卻被授為武職,因此有不得誌之感。
蕭炅擔任京兆尹,崔圓得到蕭炅的引薦,被任命為會昌縣丞,後累遷至司勳員外郎。宰相楊國忠遙領劍南節度使,崔圓被授為尚書郎,出任蜀郡大都督府左司馬,代理劍南節度留後。
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命潁王李璬遙領劍南節度使,任命崔圓為副使。安史叛軍進逼長安,唐玄宗出奔蜀地,任命崔圓為蜀郡長史、劍南節度副大使。到達河池郡後,玄宗任命崔圓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仍兼劍南節度使。皇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並尊玄宗為太上皇,唐玄宗便命崔圓與宰相房琯、韋見素一同前去輔佐肅宗。
崔圓到達彭原郡,麵見唐肅宗,唐軍收複兩京,唐肅宗返回長安,崔圓進位中書令,進封趙國公。崔圓罷相,改任太子少師,並充任東都留守,唐軍在相州戰敗,潰卒經過洛陽,大肆剽掠,崔圓棄城不守,南奔襄陽。唐肅宗大怒,削去崔圓官爵,後又起複他為濟王傅。
後來,崔圓得到李光弼的舉薦,出任懷州刺史,加太子詹事,又改任汾州刺史,唐肅宗任命崔圓為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觀察使,出鎮揚州。
崔圓回京,任檢校尚書右仆射,後改檢校尚書左仆射,主持尚書省事務。崔圓病逝,終年六十四歲,唐代宗廢朝三日,追贈太子太師,諡號“昭襄”。
安史之亂時,崔圓正任劍南節度副使,他探知楊國忠的心意,知道玄宗可能會入蜀避亂,便提前在西川整修軍備,建造宮舍,儲存什具,準備好一切迎駕事宜。玄宗到達河池後,接到崔圓的奏表,得知他早已在西川做好準備,感動的道:“世亂識忠臣。”當日便拜他為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