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駢,字千裏,幽州人,祖籍渤海蓚縣,先世為山東名門“渤海高氏”,唐朝後期名將、詩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孫。出生於禁軍世家,曆任右神策軍都虞候、秦州刺史、安南都護等職。從南詔手中收複安南全境,並出任首任靜海軍節度使,任內修築大羅城,奠定了現代越南首都河內的基礎,後曆任天平、西川、荊南、鎮海、淮南等五鎮節度使,期間擊退南詔對西川的入侵,並多次重創黃巢起義軍,被唐僖宗加授諸道行營兵馬都統兼江淮鹽鐵轉運使。後因大將張璘陣亡而不敢出戰,擁兵自保,導致黃巢順利渡江、兩京失守,朝廷削其兵權和財權,僅加侍中虛銜和渤海郡王爵號。晚年嗜好裝神弄鬼,重用術士呂用之、張守一等,致使上下離心,為部將畢師鐸所囚殺。


    高駢,身為武臣而好文學,為唐憲宗時期名將高崇文之孫,先世乃山東漢族名門渤海高氏,家族世代為禁軍將領,父親高承明也官至神策軍虞候。高駢早年入右神策軍,與同僚周寶過從甚密,待以兄長之禮,年少時為人嚴謹,研習兵書,又喜好文學,常與士人交往,談論治道之理,為神策軍宦官所器重,後累官為右神策軍都虞候。


    西北黨項族叛亂,高駢率領一萬禁軍戍守長武城,在朱叔明麾下任靈州大都督府左司馬。當時,諸將均未有功,惟獨高駢多次發動奇襲,殺獲甚多,宣宗十分讚賞他,提拔為右神策軍兵馬使。


    吐蕃犯邊,懿宗命高駢鎮守秦州,即委任他為秦州刺史兼防禦使,高駢誘降吐蕃將領尚延心及渾末部一萬多帳落,收複了河州、渭州,隨後又出兵平定了鳳林關。


    當時,安南都護李琢為人貪殘,斂賦於民,各族人民不堪忍受,於是聯結南詔,合勢侵略安南,占領交州,唐廷被迫遷交州於海門鎮,並屢次派兵征討,均不能收複安南。經宰相夏侯孜推薦,懿宗任命高駢為安南都護、經略招討使,主持收複安南事宜。高駢抵擋前線後,集結嶺南五管兵力,一麵招撫少數民族,誅殺叛軍首領,“一戰而蠻卒遁去”,收複安南都護府轄地。唐廷加其官檢校刑部尚書,以都護府為靜海軍,授高駢為節度使。在征戰期間,高駢考慮交州至廣州間的水路多有巨石阻擋,航運往來不便,於是招募工人役夫,整治江道,溝通交、廣間的物資運輸,自此之後,“舟楫無滯,安南儲備不乏,至今賴之”。


    懿宗命令高駢入朝為右金吾衛大將軍,高駢舉薦從孫高潯代他鎮守安南,在中央任職半年後,高駢被調任為檢校工部尚書、鄆州刺史、天平軍節度觀察等使,在天平軍任上,頗有治績,官民稱頌。


    唐懿宗駕崩,唐僖宗即位,加授包括高駢在內的重要藩鎮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使其成為使相。


    南詔進攻巂州,大舉進犯西川,百姓都逃入成都躲避,僖宗於是授高駢為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觀察等使,自天平移鎮西川。高駢行至劍州,顧慮到數十萬百姓聚集成都,容易滋生疾疫,於是不顧屬下反對,派使者大開成都諸門,放百姓出城複業,士卒也下城解甲,軍民大悅。當時,南詔正在圍攻雅州,聽說高駢赴任,遣使求和,解去雅州之圍,高駢至成都次日,命步騎五千人追擊南詔軍,在大渡河大破南詔,擒殺其酋長數十人。


    戰後,高駢因功進官檢校司徒,在任上刑罰嚴酷,濫殺無辜,並壓製蜀地悍兵“突將”,剝奪他們的職名、稟給,導致突將嘩變,高駢帶來的天平軍不能鎮壓,高駢乃佯裝招撫,趁虛將數千“突將”及其家屬屠殺殆盡。另一方麵,他築成都府羅城,加強防禦,為防止南詔再度入侵,高駢還在南詔入蜀的要道增修關隘城寨,各派數千兵力守衛,如:邛崍關、大渡河、戎州馬湖鎮平夷軍、沐源川諸城柵。此後,南詔同意和好,不敢再犯,幾年內蜀地較為安定。


    高駢徙任檢校尚書右仆射、江陵尹、荊南節度觀察等使。適逢王仙芝、黃巢起義軍轉戰江南,唐廷認為高駢鎮守天平軍時“軍民畏服”,而王仙芝的部屬多為天平軍人,於是任高駢為檢校司空、潤州刺史及鎮海軍節度、浙江西道觀察等使,封燕國公,旋即加諸道兵馬都統、江淮鹽鐵轉運使。


    黃巢軍沿長江南岸西進,高駢遣將張璘、梁纘阻擊,大破黃巢,降服其將領秦彥、畢師鐸、李罕之、許勍等數十人,迫使黃巢軍轉由浙江南進廣州。高駢建議派部將張璘率兵五千至郴州堵截,王重任率兵八千至循、潮二州堵截,自己親率萬人翻過大庾嶺至廣州追擊黃巢,等黃巢逃走時,再讓荊南節度使王鐸率兵三萬在梧、昭、桂、永堵截,但朝廷不許。


    僖宗進升高駢為檢校司徒、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仍充都統、鹽鐵使,以鎮壓起義軍和主管江淮財賦。高駢抵達揚州後,修葺城壘,招募士卒,有“土客之軍七萬”。他“傳檄征天下兵”,一時聲威大振,唐僖宗和宰相盧攜對高駢深為倚信,接連進拜他為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黃巢領兵北上,在信州受阻於張璘,加上軍中瘟疫流行,遂詐降於高駢,高駢為了引誘黃巢,予以同意,又怕諸道援軍分功,請求朝廷撤走諸道援軍,黃巢趁機襲擊高駢軍,擊斃張璘,並飛渡長江。高駢懾於黃巢威勢,坐守揚州,擁兵數萬,保存實力,於是長安士庶流傳著高駢已與黃巢勾結的說法。黃巢軍攻入長安,僖宗逃亡成都,急調高駢勤王,並加封他為東麵都統,京西、京北神策軍諸道兵馬等使。高駢命其幕客崔致遠作《檄黃巢書》,出兵至揚州東塘百餘日,以虛張聲勢,又兩次上表請唐僖宗巡幸江淮,被唐廷質疑為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舉。


    僖宗對高駢失去信任,任命王鐸兼中書令,充諸道行營都統,代替高駢,罷免高駢鹽鐵轉運使之職,以韋昭度代之,隻加授高駢以侍中的虛銜,並增實戶一百,封渤海郡王。高駢得知自己相繼喪失東南兵權與財權,捋起袖子破口大罵,並屢次上書為自己辯解,強調“是陛下不用微臣,固非微臣有負陛下”,乃至出言不遜,提到了秦王子嬰係頸於軹道、漢更始帝俯首刮席的典故,直指僖宗已為“亡國之君”,朝廷予以駁斥,翌年王鐸收複長安,高駢聽說後十分悔恨。


    靜難節度使朱玫扶植襄王李煴,加高駢兼中書令、諸道兵馬都統、江淮鹽鐵轉運等使,高駢本來就抱怨唐僖宗,便接受“偽命”,上箋勸進,不斷遣使供奉於李煴。


    黃巢攻入長安以後,不僅唐朝統治秩序崩潰,高駢自己的部下也離心離德,雷滿、張瑰等相繼叛逃。高駢本人又篤信神仙之術,重用術士呂用之、張守一等人,並另外組建了一支名為“莫邪都”的兩萬人的部隊,委任呂、張二人統領。呂用之專斷獨行,排擠高駢麾下舊將,包括高駢從子高澞在內的多名舊將,因反對呂用之而被殺,黃巢降將畢師鐸等人人自危。


    高駢聽說秦宗權將要南侵江淮,便派遣左廂都知兵馬使畢師鐸率100餘名騎兵屯駐高郵,加以防備。高駢之子高四十三郎欲假手畢師鐸除掉呂用之,便散布呂用之請高駢殺畢師鐸的消息,畢師鐸信以為真,決定起兵誅呂用之,並約另一黃巢降將宣州觀察使秦彥助戰,圍攻揚州,呂用之守城失敗而逃走,高駢不得不投降於畢師鐸。


    此前,呂用之讓廬州刺史楊行密領兵赴揚州,還未抵達,揚州城陷,高駢一族被囚道院,楊行密則包圍揚州。隨著戰況對畢師鐸、秦彥越來越不利,他們懷疑是高駢行厭勝之術所致,便派部將劉匡時將高駢及其子侄全部殺死。楊行密聞訊後,命令全軍將士為高駢穿孝,大慟三日,在攻破揚州,殺死秦彥、畢師鐸二人,為高駢報仇,並讓高駢從孫高愈攝淮南副使,改葬高駢及其子侄,但高愈不久暴死,於是改由高駢故吏鄺師虔負責改葬事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