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光稠,乳名十七郎,字茂唏,一字茂熙,出生於虔化縣盧氏望族,漢代涿州著名大儒北中郎將盧植的裔孫,是唐朝末年贛南農民起義的領袖,世稱盧王。擁兵起義,占據虔州,自任刺史,治理虔州及其他地區26年,政績卓著,濟貧恤孤,輕賦薄斂,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使領地人民得以安居樂業。還維修並擴建了虔州州城,建造了“鬱孤台”,成為贛州曆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一個首領,同時也是曆史上一名治理開發贛南成績卓著的功臣。


    盧光稠,遠祖居河北幽州,祖父盧公達,高曾祖父是因長安朝廷武則天之女――太平公主政治事件而埋名移居贛南的盧宗泰,其父盧卓曾任虔州刺史。盧光稠有一個哥哥,七個弟弟,妻文氏,側室尉氏,長子盧延昌,次子盧延巡。


    盧光稠,天資聰穎,自幼習武,喜愛騎馬射箭,常用藤條、利器與堅甲操練武藝。身材高大魁偉,身長八尺五寸,虎背熊腰,臂力過人,相貌威嚴,聲如洪鍾。博覽典籍,細察民情,光明磊落,智勇兼備,文經武緯,融會貫通,甚得鄉人好評。


    黃巢起義後,南方農民紛紛揭竿而起,光稠與姑表兄譚全播在南康縣石溪都聚眾起義,盧被推為統帥,譚為謀士。占據虔州,自稱刺史,占據韶州,遣其子盧延昌鎮守。不久,又派其兄盧光睦攻占潮州。


    嶺南割據者劉隱,派其弟劉?領兵趕盧光睦出潮州,並以數萬兵攻虔州。全播用策,雖擊敗劉岩,保住虔州,但光稠已處境維艱,遂奏請後梁太祖,表示願通道路、輸貢賦,臣屬後梁。梁太祖準奏,在虔州設百勝軍,授光稠為防禦使兼五嶺開通使,轄虔、韶二州及吉州南邊諸縣。建鎮南軍,以光稠為留後,並封其為王,世稱“盧王”。


    光稠病逝於虔州任上。光稠為人豁達大度,寬仁愛人,主政虔、韶等地二十六年,政績卓著,不但維修並擴建了虔州城,建造了鬱孤台,而且注意濟貧恤孤,輕賦薄斂,使久經戰亂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故領地百姓對其感恩戴德,爭相立廟塑像祀奉。今廣東韶關的“忠惠廟”,南康唐江鎮的“康王廟”,贛州水東的“康王廟”、“康公廟”,永豐北坑的“盧王廟”,洛口麻田與中元裏的“盧王廟”,拜謁者世代絡繹不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