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賞賜祭公墩,任命祭太博
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國 作者:螽斯先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虢石父自然明白其中蘊意。
“請大王寬心,臣以司職作保,此事定然無人再敢為繼。”
姬宮湦這才滿意道:“明日早朝,便由爾代孤王宣讀三道王命。”
“敢問大王,是哪三道?”
“其一,杜伯嶜自願進地獻民,封杜邑縣伯。其二,樊侯登父畏罪潛逃,公子翰緝拿有功,封樊邑縣伯。”
虢石父小聲提醒道:“大王,還有第三道王命。”
姬宮湦頓了頓:“其三,廢樊國封號,置樊邑縣,劃歸驪山郡轄製。”
虢石父恭然領命。
自此,王城東南至南山,盡歸姬宮湦所有。
驪山郡下轄七縣,西起豐水,南臨南山,東至鄭地,北沿渭水。
虢石父與公子翰走後,百花林重歸平靜。
內史冂道:“大王故意偏私,公子翰定然心生不服。”
姬宮湦不屑道:“孤王便是讓其心生不服。”
“這又是為何?”
“種下禍根,方結禍果。欲使其毀滅,必先壓製其狂妄,束縛其桀驁,使其心生憤恨,進而失智而行。”
“其若猛然反噬,豈不是會傷及自身?”
“孤王既然選擇出手,自然會有所防範。”
內史冂正欲再問,卻聞祭公墩突然前來覲見。
此時臨近天黑,按西周尋常作息,應當歸家沐浴,爾後趁夜而眠。
即便是兩軍對壘,亦會彼此默契遵循。
各諸侯國之間曆來如此,討伐戎狄蠻夷時,才會有所變動。
祭公墩擇夜覲見,定有較為緊要之事奏報。
姬宮湦不等寺人尨收拾幾案,便傳令召見祭公墩。
祭公墩邁入百花林,乍見鼎簋在案,連忙向姬宮湦告罪。
“大王尚在飲宴,臣冒然攪擾,還望大王恕罪!”
姬宮湦笑道:“無妨也,司徒尚能飯否?”
祭公墩道:“臣覲見之前,已食過黍米,如今腹中尚且飽矣。”
“區區黍米,湯稀若水,焉能果司徒腹也。寺人尨,給司徒上一份烤乳豬。”
姬宮湦重修八珍食譜,早已在貴族卿士間傳開。雖無人得以品嚐,卻被譽為珍饈美饌。
祭公墩忙道:“啟稟大王,臣受之有愧。”
姬宮湦卻揮揮手:“聖賢曰,天子賜,不敢辭!”
祭公墩隻得落座。
寺人尨命人端上小鼎,焦脆清香便撲鼻而來。
底部為清蒸黍米飯,上方為二十多塊烤乳豬肉,表皮金黃酥脆,肉質鮮嫩流湯。
姬宮湦道:“此烤乳豬重約十斤,孤王、王後、宗國公及內史等人分之,亦食用不完。爾既然撞上,便是天賜口福也。”
祭公墩拿起玉箸,小心翼翼地夾起一塊,放入口中細細品味。
片刻之後,便高聲直呼。
“大王,此豚肉肥而不膩,兼有酒香與酥香,且全無腥膻之息,真不愧為珍饈美饌。”
姬宮湦大笑:“司徒若是喜歡,可盡情享用!”
祭公墩不再矜持,揮舞玉箸,一番風卷殘雲。
待祭公墩食飽卸箸,姬宮湦才命寺人尨遣人收拾幾案。
此時,篝火已燃起。
祭公墩滿麵紅光:“大王盛情款待,臣此生銘記,死而無憾矣。”
姬宮湦道:“再過些許年月,司徒便可常食之。”
“大王此話當真?”
“天子所言,焉有不實?”
祭公墩起身行禮:“大王雄韜偉略,臣便靜心以待之。”
姬宮湦微微一笑道:“司徒此番覲見,可是九數之惑已有結果?”
祭公墩回過神:“臣依宗國公之策,若不計細微空隙,其數約為三萬一千四百一十五塊。”
“若經長二尺,其數則是三百一十四塊。”
“臣曾測試,確實如此。”
姬宮湦提問:“徑墩積為圓長,何為圓畝?”
祭公墩答:“徑半之方,攜墩所積,即為圓畝。”
“墩者,尚能延細呼?”
“每經長十倍,便可延細一數,無窮盡也。”
“司徒大才!”
“此乃大王之功,臣隻是襄助,不敢僭領也。”
姬宮湦沉默片刻後,目光如炬地盯著祭公墩。
祭公墩不明所以,略顯手足無措,卻又不敢擅自詢問。
寺人尨與內史冂也停下,一同望向祭公墩。
祭公墩終於忍不住,囁聲問道:“大王可是遇到憂心之事?”
姬宮湦回過神:“司徒可知,魯國曾經曆長幼之亂,何以仍強居少昊之墟,謂姬姓之宗邦,稱諸侯之望國,近邦亦朝覲不斷?”
祭公墩道:“魯國長幼之亂,至今不過二十餘載。”
“二十餘載亦不短矣。”
“魯國自周公旦之伯禽始,便享郊祭文王,奏天子禮樂。其近邦親魯,皆因魯從周禮最甚。”
“祭國地處成周之東,位屬中州腹地。而今天下諸侯放恣,祭國何以立足?”
“臣不知,請大王示下。”
姬宮湦道:“孤王欲效仿聖賢,設太博一職,取自博學之意,由司徒出任,執掌兩郡新國人之教化。”
祭公墩愕然,太博一詞,前所未聞,姬宮湦卻宣稱效仿聖賢。
更令祭公墩驚訝之處,姬宮湦竟讓其擔任太博。
姬宮湦笑問:“以教化立國,莫非司徒不願?”
祭公墩趕忙道:“啟稟大王,臣願意!方才欣喜若狂,竟難以言表也。”
“如此一來,司徒便永離朝堂,往後與蒙者為伴。”
“大王曾與臣道,人亦在九數之中,權衡利弊,當溯源窮流,方為明智之舉。臣苦思冥想,如今方知以往之荒誕。”
姬宮湦不禁心喜。
祭國弱小,又無友鄰。
祭公墩攀附虢石父,實則乃形勢所迫,唯有轉圜以求存。
而今姬宮湦嶄露頭角,虢石父日漸失勢。
所謂溯源窮流,正是讓祭公墩思索,何人方可成為祭國之依靠。
祭公墩能擔任司徒,可見其才能並不一般。
姬宮湦所預設太博之職,由祭公墩出任最為合適。
一來可斷虢石父臂膀,使奸佞派陷入惶恐,進而導致內訌。
二來利用祭國地理優勢,在中州招攬賢才,以充實兩郡之治。
姬宮湦道:“孤王這便下詔,太博可擇日啟程回國,先替孤王搜羅精通九數之人。”
祭公墩忙問:“明日早朝,臣是否還需參加?”
姬宮湦大笑道:“朝堂豬狗之會,焉能與教化立國相提比論?”
祭公墩頓悟:“大王聖明!”
“請大王寬心,臣以司職作保,此事定然無人再敢為繼。”
姬宮湦這才滿意道:“明日早朝,便由爾代孤王宣讀三道王命。”
“敢問大王,是哪三道?”
“其一,杜伯嶜自願進地獻民,封杜邑縣伯。其二,樊侯登父畏罪潛逃,公子翰緝拿有功,封樊邑縣伯。”
虢石父小聲提醒道:“大王,還有第三道王命。”
姬宮湦頓了頓:“其三,廢樊國封號,置樊邑縣,劃歸驪山郡轄製。”
虢石父恭然領命。
自此,王城東南至南山,盡歸姬宮湦所有。
驪山郡下轄七縣,西起豐水,南臨南山,東至鄭地,北沿渭水。
虢石父與公子翰走後,百花林重歸平靜。
內史冂道:“大王故意偏私,公子翰定然心生不服。”
姬宮湦不屑道:“孤王便是讓其心生不服。”
“這又是為何?”
“種下禍根,方結禍果。欲使其毀滅,必先壓製其狂妄,束縛其桀驁,使其心生憤恨,進而失智而行。”
“其若猛然反噬,豈不是會傷及自身?”
“孤王既然選擇出手,自然會有所防範。”
內史冂正欲再問,卻聞祭公墩突然前來覲見。
此時臨近天黑,按西周尋常作息,應當歸家沐浴,爾後趁夜而眠。
即便是兩軍對壘,亦會彼此默契遵循。
各諸侯國之間曆來如此,討伐戎狄蠻夷時,才會有所變動。
祭公墩擇夜覲見,定有較為緊要之事奏報。
姬宮湦不等寺人尨收拾幾案,便傳令召見祭公墩。
祭公墩邁入百花林,乍見鼎簋在案,連忙向姬宮湦告罪。
“大王尚在飲宴,臣冒然攪擾,還望大王恕罪!”
姬宮湦笑道:“無妨也,司徒尚能飯否?”
祭公墩道:“臣覲見之前,已食過黍米,如今腹中尚且飽矣。”
“區區黍米,湯稀若水,焉能果司徒腹也。寺人尨,給司徒上一份烤乳豬。”
姬宮湦重修八珍食譜,早已在貴族卿士間傳開。雖無人得以品嚐,卻被譽為珍饈美饌。
祭公墩忙道:“啟稟大王,臣受之有愧。”
姬宮湦卻揮揮手:“聖賢曰,天子賜,不敢辭!”
祭公墩隻得落座。
寺人尨命人端上小鼎,焦脆清香便撲鼻而來。
底部為清蒸黍米飯,上方為二十多塊烤乳豬肉,表皮金黃酥脆,肉質鮮嫩流湯。
姬宮湦道:“此烤乳豬重約十斤,孤王、王後、宗國公及內史等人分之,亦食用不完。爾既然撞上,便是天賜口福也。”
祭公墩拿起玉箸,小心翼翼地夾起一塊,放入口中細細品味。
片刻之後,便高聲直呼。
“大王,此豚肉肥而不膩,兼有酒香與酥香,且全無腥膻之息,真不愧為珍饈美饌。”
姬宮湦大笑:“司徒若是喜歡,可盡情享用!”
祭公墩不再矜持,揮舞玉箸,一番風卷殘雲。
待祭公墩食飽卸箸,姬宮湦才命寺人尨遣人收拾幾案。
此時,篝火已燃起。
祭公墩滿麵紅光:“大王盛情款待,臣此生銘記,死而無憾矣。”
姬宮湦道:“再過些許年月,司徒便可常食之。”
“大王此話當真?”
“天子所言,焉有不實?”
祭公墩起身行禮:“大王雄韜偉略,臣便靜心以待之。”
姬宮湦微微一笑道:“司徒此番覲見,可是九數之惑已有結果?”
祭公墩回過神:“臣依宗國公之策,若不計細微空隙,其數約為三萬一千四百一十五塊。”
“若經長二尺,其數則是三百一十四塊。”
“臣曾測試,確實如此。”
姬宮湦提問:“徑墩積為圓長,何為圓畝?”
祭公墩答:“徑半之方,攜墩所積,即為圓畝。”
“墩者,尚能延細呼?”
“每經長十倍,便可延細一數,無窮盡也。”
“司徒大才!”
“此乃大王之功,臣隻是襄助,不敢僭領也。”
姬宮湦沉默片刻後,目光如炬地盯著祭公墩。
祭公墩不明所以,略顯手足無措,卻又不敢擅自詢問。
寺人尨與內史冂也停下,一同望向祭公墩。
祭公墩終於忍不住,囁聲問道:“大王可是遇到憂心之事?”
姬宮湦回過神:“司徒可知,魯國曾經曆長幼之亂,何以仍強居少昊之墟,謂姬姓之宗邦,稱諸侯之望國,近邦亦朝覲不斷?”
祭公墩道:“魯國長幼之亂,至今不過二十餘載。”
“二十餘載亦不短矣。”
“魯國自周公旦之伯禽始,便享郊祭文王,奏天子禮樂。其近邦親魯,皆因魯從周禮最甚。”
“祭國地處成周之東,位屬中州腹地。而今天下諸侯放恣,祭國何以立足?”
“臣不知,請大王示下。”
姬宮湦道:“孤王欲效仿聖賢,設太博一職,取自博學之意,由司徒出任,執掌兩郡新國人之教化。”
祭公墩愕然,太博一詞,前所未聞,姬宮湦卻宣稱效仿聖賢。
更令祭公墩驚訝之處,姬宮湦竟讓其擔任太博。
姬宮湦笑問:“以教化立國,莫非司徒不願?”
祭公墩趕忙道:“啟稟大王,臣願意!方才欣喜若狂,竟難以言表也。”
“如此一來,司徒便永離朝堂,往後與蒙者為伴。”
“大王曾與臣道,人亦在九數之中,權衡利弊,當溯源窮流,方為明智之舉。臣苦思冥想,如今方知以往之荒誕。”
姬宮湦不禁心喜。
祭國弱小,又無友鄰。
祭公墩攀附虢石父,實則乃形勢所迫,唯有轉圜以求存。
而今姬宮湦嶄露頭角,虢石父日漸失勢。
所謂溯源窮流,正是讓祭公墩思索,何人方可成為祭國之依靠。
祭公墩能擔任司徒,可見其才能並不一般。
姬宮湦所預設太博之職,由祭公墩出任最為合適。
一來可斷虢石父臂膀,使奸佞派陷入惶恐,進而導致內訌。
二來利用祭國地理優勢,在中州招攬賢才,以充實兩郡之治。
姬宮湦道:“孤王這便下詔,太博可擇日啟程回國,先替孤王搜羅精通九數之人。”
祭公墩忙問:“明日早朝,臣是否還需參加?”
姬宮湦大笑道:“朝堂豬狗之會,焉能與教化立國相提比論?”
祭公墩頓悟:“大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