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延鬆籌糧計,內宮製種田
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國 作者:螽斯先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延乙期當即解釋。
今歲雨水豐沛,周南更為濕熱,是以大熟。
周南以耕種稻米為主,每年可以兩熟,良田年畝產達四百餘斤。
據世人估算,周南諸國田地已超百萬畝。
雖有過半為薄田,今歲仍能產糧近三百斤。
周南諸國卿士貴族,家中均有餘糧。申國鏖戰漢中數月,仍未出現缺糧之困。
延鬆籌糧之策並不複雜。
先將自己喬裝成晉國商賈,爾後宣揚晉國缺糧之困。
九年前,晉穆侯姬費王薨亡,其弟晉殤叔篡位自立,太子姬仇出逃他國避難。
五年前,太子姬仇率部眾襲殺晉殤叔,自立為晉國國君,即史書所載晉文侯。
彼時,姬宮湦剛繼位,便順勢冊封姬仇為晉侯。
晉國內亂,影響並不大。
延鬆卻以此為借口,自稱受晉國某位神秘大夫所托,重金購買糧食。
周南糧食市價為每石金價一錢六毫,延鬆按一錢八毫收購。
僅僅三日,延鬆便花光四萬金,購得糧食二十多萬石。
這時,周南市麵突然出現大批低價糧食。
每石價格僅為一錢四毫,很快便有周南糧商大肆買進。
本想著倒手獲利,結果卻發現延鬆已將收購價格調低至一錢六毫。
周南糧商開始擔憂,稻米本就難以保存,今歲濕熱,價格必然還會下跌。
又過兩日,市麵再度出現大批糧食,價格暴跌至一錢二毫。
延鬆亦將收購價格降為一錢四毫,除非運至風陵渡結算。
周南糧商開始陷入驚慌。
雖說繼續倒手,仍可賺取差價,萬一糧價繼續下跌,延鬆停止收購,將會得不償失。
為規避風險,周南糧商紛紛選擇見好就收。
不久,申侯退兵消息傳出。
根據傳聞,申國此戰雖消耗大量糧食,卻從褒國府庫獲得大量真金。
周南糧價很快暴漲至二錢,而且趨勢不斷。
周南糧商嗅到商機,爭相搶購市麵上的糧食。
延鬆繼續壓貨,直到二錢五毫,才開始大量出貨。
此前兩番高買低賣,延鬆虧損一萬六千金。
最後以一錢四毫入手,二錢五毫出手,延鬆賺到二萬二千金,淨利潤為六千金。
若一開始便按一錢六毫囤積,淨利潤將高達一萬四千金。
但延鬆誌不在此,暗中將糧食清倉後,破天荒地將收購價定為一錢一毫。
周南糧商爭相譏諷,晉國商賈在異想天開。
沒兩日,申國又傳消息。
大夫呂章歸國途中,竟遭鄀國人襲殺,申侯無比震怒,決定討伐鄀國。
周南即將陷入戰亂,糧價立刻應聲下跌。
戰時糧食雖寶貴,卻有被強行征繳與匪徒劫掠的風險。
黃金便於攜帶,數千年而不朽,且天下通用,乃躲避戰禍最佳選擇。
亂世藏金,正因如此。
有了此前倒賣之事,周南糧商更加認定,延鬆有特殊渠道,提早知悉天下局勢。
於是,爭相出售存糧,
延鬆直接將收購價定格在每石一錢,即便如此,仍輕鬆購得三十萬石糧食。
其中一半已裝車啟程,明日將運抵風陵渡。
姬宮湦聽到此處,不禁想起前世,那塊綠油油的大屏幕,多少人為之瘋狂。
延鬆能精準洞察時局,則令姬宮湦喜憂參半。
喜者,延鬆效忠自己。
憂者,延鬆過於強悍。
延乙期繼續道:“餘下十五萬石糧食,季叔則說另有妙用。”
姬宮湦忙問:“有何妙用?”
延乙期搖搖頭:“季叔未曾坦明,下臣亦不知其所以然。”
姬宮湦話鋒一轉:“本公子此次前來,是為傳達大王最新密令。”
“請公子示下。”
“大王欲將紙幣推向周南,命延鬆執辦此事。”
“可有相關提點?”
“延鬆可盡情施展自身所能,但切莫以大周為名。”
延乙期鄭重道:“諾!”
……
九月,氣溫驟降。
姬宮湦巡視內宮製種田。
此前拆除大量閑置屋殿後,姬宮湦便任命寺人尨為內宮製種田總管,率宮中寺人宮娥執辦製種之事。
先對新田分區域平整,爾後利用大量草木灰與人畜糞便,進行漚肥腐熟。
西周末年,氣候遠比前世溫潤。即便宗周小旱三載,山川仍是蔥蔥鬱鬱。
墾荒農莊時,便是通過焚燒雜草與樹木,增加土壤肥力,殺死病蟲害。
對於密林,先用石錘砸斷樹枝,待天氣幹燥時,再進行多輪焚燒。
如此既能提升墾荒速度,還可快速消弭瘴氣。
漢中王畿,草木灰已然成為肥田必備,甚至還有不少商賈販賣。
風陵渡以南,為周南密林,樹木更為茂盛。
在各郡太守與縣令有意引導下,周南密林已出現大批草木灰匠。
東市亦有不少草木灰鋪。
姬宮湦隻需簡單調撥國倉坊,便可以輕鬆買到大量草木灰。
內宮製種田,以栽培水稻、小麥及菽豆為主。
遵照前世,先挑揀顆粒最為飽滿者,爾後放在暗處,進行浸潤萌芽。
出芽後再起壟播種,嚴格控製濕度防止悶芽。
為避免鳥雀啄食,姬宮湦還親自製作稻草人,擺放在田壟間。
經過兩個月多的努力,水稻已經開始抽穗。小麥也結束拔節,即將進入孕穗期。菽豆正處於結莢期。
在寺人宮娥精心打理下,作物長勢喜人。
姬宮湦很是滿意:“寺人尨,想不到爾等對農桑一事,竟頗有天賦。”
寺人尨忙道:“全賴大王指點,小的們隻是悶頭執辦而已。”
“孤王隻是坐鎮指揮,具體耕耘仍靠爾等盡心,爾等毋需自謙。”
“小的們多謝大王謬讚!”
姬宮湦笑道:“爾等是王後肅清內宮後,存留不多之精幹。”
一眾寺人宮娥頓時叩拜。
“能為大王盡忠效命,乃小的們福分之事。”
姬宮湦抬抬手:“爾等雖為寺人宮娥,亦可建功立業,甚至名垂青史。”
前世史書上,不乏對太監宮女濃墨重彩。
改進造紙之蔡倫,七下南洋之鄭和,出塞和親之王昭君……
寺人尨等人自然不知,便應聲道:“追隨大王左右,便是最大功績。”
姬宮湦卻無比鄭重。
“孤王所指,乃是名揚天下,百姓交口稱讚之功業!”
今歲雨水豐沛,周南更為濕熱,是以大熟。
周南以耕種稻米為主,每年可以兩熟,良田年畝產達四百餘斤。
據世人估算,周南諸國田地已超百萬畝。
雖有過半為薄田,今歲仍能產糧近三百斤。
周南諸國卿士貴族,家中均有餘糧。申國鏖戰漢中數月,仍未出現缺糧之困。
延鬆籌糧之策並不複雜。
先將自己喬裝成晉國商賈,爾後宣揚晉國缺糧之困。
九年前,晉穆侯姬費王薨亡,其弟晉殤叔篡位自立,太子姬仇出逃他國避難。
五年前,太子姬仇率部眾襲殺晉殤叔,自立為晉國國君,即史書所載晉文侯。
彼時,姬宮湦剛繼位,便順勢冊封姬仇為晉侯。
晉國內亂,影響並不大。
延鬆卻以此為借口,自稱受晉國某位神秘大夫所托,重金購買糧食。
周南糧食市價為每石金價一錢六毫,延鬆按一錢八毫收購。
僅僅三日,延鬆便花光四萬金,購得糧食二十多萬石。
這時,周南市麵突然出現大批低價糧食。
每石價格僅為一錢四毫,很快便有周南糧商大肆買進。
本想著倒手獲利,結果卻發現延鬆已將收購價格調低至一錢六毫。
周南糧商開始擔憂,稻米本就難以保存,今歲濕熱,價格必然還會下跌。
又過兩日,市麵再度出現大批糧食,價格暴跌至一錢二毫。
延鬆亦將收購價格降為一錢四毫,除非運至風陵渡結算。
周南糧商開始陷入驚慌。
雖說繼續倒手,仍可賺取差價,萬一糧價繼續下跌,延鬆停止收購,將會得不償失。
為規避風險,周南糧商紛紛選擇見好就收。
不久,申侯退兵消息傳出。
根據傳聞,申國此戰雖消耗大量糧食,卻從褒國府庫獲得大量真金。
周南糧價很快暴漲至二錢,而且趨勢不斷。
周南糧商嗅到商機,爭相搶購市麵上的糧食。
延鬆繼續壓貨,直到二錢五毫,才開始大量出貨。
此前兩番高買低賣,延鬆虧損一萬六千金。
最後以一錢四毫入手,二錢五毫出手,延鬆賺到二萬二千金,淨利潤為六千金。
若一開始便按一錢六毫囤積,淨利潤將高達一萬四千金。
但延鬆誌不在此,暗中將糧食清倉後,破天荒地將收購價定為一錢一毫。
周南糧商爭相譏諷,晉國商賈在異想天開。
沒兩日,申國又傳消息。
大夫呂章歸國途中,竟遭鄀國人襲殺,申侯無比震怒,決定討伐鄀國。
周南即將陷入戰亂,糧價立刻應聲下跌。
戰時糧食雖寶貴,卻有被強行征繳與匪徒劫掠的風險。
黃金便於攜帶,數千年而不朽,且天下通用,乃躲避戰禍最佳選擇。
亂世藏金,正因如此。
有了此前倒賣之事,周南糧商更加認定,延鬆有特殊渠道,提早知悉天下局勢。
於是,爭相出售存糧,
延鬆直接將收購價定格在每石一錢,即便如此,仍輕鬆購得三十萬石糧食。
其中一半已裝車啟程,明日將運抵風陵渡。
姬宮湦聽到此處,不禁想起前世,那塊綠油油的大屏幕,多少人為之瘋狂。
延鬆能精準洞察時局,則令姬宮湦喜憂參半。
喜者,延鬆效忠自己。
憂者,延鬆過於強悍。
延乙期繼續道:“餘下十五萬石糧食,季叔則說另有妙用。”
姬宮湦忙問:“有何妙用?”
延乙期搖搖頭:“季叔未曾坦明,下臣亦不知其所以然。”
姬宮湦話鋒一轉:“本公子此次前來,是為傳達大王最新密令。”
“請公子示下。”
“大王欲將紙幣推向周南,命延鬆執辦此事。”
“可有相關提點?”
“延鬆可盡情施展自身所能,但切莫以大周為名。”
延乙期鄭重道:“諾!”
……
九月,氣溫驟降。
姬宮湦巡視內宮製種田。
此前拆除大量閑置屋殿後,姬宮湦便任命寺人尨為內宮製種田總管,率宮中寺人宮娥執辦製種之事。
先對新田分區域平整,爾後利用大量草木灰與人畜糞便,進行漚肥腐熟。
西周末年,氣候遠比前世溫潤。即便宗周小旱三載,山川仍是蔥蔥鬱鬱。
墾荒農莊時,便是通過焚燒雜草與樹木,增加土壤肥力,殺死病蟲害。
對於密林,先用石錘砸斷樹枝,待天氣幹燥時,再進行多輪焚燒。
如此既能提升墾荒速度,還可快速消弭瘴氣。
漢中王畿,草木灰已然成為肥田必備,甚至還有不少商賈販賣。
風陵渡以南,為周南密林,樹木更為茂盛。
在各郡太守與縣令有意引導下,周南密林已出現大批草木灰匠。
東市亦有不少草木灰鋪。
姬宮湦隻需簡單調撥國倉坊,便可以輕鬆買到大量草木灰。
內宮製種田,以栽培水稻、小麥及菽豆為主。
遵照前世,先挑揀顆粒最為飽滿者,爾後放在暗處,進行浸潤萌芽。
出芽後再起壟播種,嚴格控製濕度防止悶芽。
為避免鳥雀啄食,姬宮湦還親自製作稻草人,擺放在田壟間。
經過兩個月多的努力,水稻已經開始抽穗。小麥也結束拔節,即將進入孕穗期。菽豆正處於結莢期。
在寺人宮娥精心打理下,作物長勢喜人。
姬宮湦很是滿意:“寺人尨,想不到爾等對農桑一事,竟頗有天賦。”
寺人尨忙道:“全賴大王指點,小的們隻是悶頭執辦而已。”
“孤王隻是坐鎮指揮,具體耕耘仍靠爾等盡心,爾等毋需自謙。”
“小的們多謝大王謬讚!”
姬宮湦笑道:“爾等是王後肅清內宮後,存留不多之精幹。”
一眾寺人宮娥頓時叩拜。
“能為大王盡忠效命,乃小的們福分之事。”
姬宮湦抬抬手:“爾等雖為寺人宮娥,亦可建功立業,甚至名垂青史。”
前世史書上,不乏對太監宮女濃墨重彩。
改進造紙之蔡倫,七下南洋之鄭和,出塞和親之王昭君……
寺人尨等人自然不知,便應聲道:“追隨大王左右,便是最大功績。”
姬宮湦卻無比鄭重。
“孤王所指,乃是名揚天下,百姓交口稱讚之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