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刻石以傳字,掠敵為軍糧
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國 作者:螽斯先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內史伯朙直言:“普通百姓與甲士,識字者本就千中無一,是以隻能當麵傳遞。”
姬宮湦道:“民間有暗號,軍中亦有旗語也。”
“此二者,皆受限於特定之人與專門之事,並不適用傳遞王命與軍令。”
“是否能將二者混合?”
內史伯朙思索片刻:“倘若效仿倉頡造字,使之成為俗字,或可!”
此言一出,大殿瞬間安靜。
太督內史冂正欲開口,內史伯朙便搶先解釋。
“如此既不違背祖訓,又無關社稷之承載。”
姬宮湦大笑:“文字不可化簡,那便另造俗字,內史此策大妙!”
太督內史冂忙道:“啟稟大王,一國之子民,豈能書二字,此乃亂國之道也。”
姬宮湦頷首:“太督此言有理,那便稱之為語文。”
“並非是如何稱呼……”
“那便仍以俗字稱呼,隻在軍中使用如何?”
太督內史冂啞然。
姬宮湦不禁長歎道:“孤王已接二連三讓步。”
太督內史冂無奈:“僅在軍中,自然可以。”
太常姬黁與太史銑也隻能妥協,畢竟國之大事在戎與祀。
現有之文字,確實不利於軍令快速傳遞,況且邦諜早有傳訊密文。
姬宮湦之所以不強行推行簡化,隻因其中牽扯過大,容易造成君臣割裂。
文字之力量,形同信仰。
得到明確態度後,姬宮湦正式頒布王命詔書。
月底將在軍中全麵推行俗字,方便快速傳遞軍令。
姬宮湦親自蓋上天子印璽,此事便算敲定。
等諸公退出大殿,姬宮湦便命寺人尨取來布帛筆墨,與內史伯朙聯手編撰字典。
俗字直接套用前世簡體字。
根本不用耗費腦筋,隻需找出對應者,再標明雅字與相應解釋,就能編成一字。
至於那些過於生僻拗口,且僅用於行文之字,便以常用字指代。
……
十日後,字典初具規模。
大量布帛堆疊在大殿四周,姬宮湦參照字意進行分部。
首批為數、名、介、動、顏等部,基本能書寫出日常用語。
譬如,買一匹白馬。
買為動,一為數,匹為介,白為顏,馬為名。
至於形容、狀態、擬聲等部,則為第二批。
首批俗字編撰完畢後,姬宮湦便召集石匠入宮,將俗字陽刻在石板上。
陽刻即浮雕,隻需刷上墨汁,便能輕鬆拓印。
類似於唐朝雕版印刷。
可惜布帛過於昂貴,紙張仍僅限於紙幣。
姬宮湦選擇放大俗字,以供多人同時描摹。
每刻好一塊石板,便會送至驪山工業區,使用木板與竹簡進行批量拓印。
隨後借助雪橇與獨輪車,陸續送至各軍之中。
自上而下,強製學習。
先是統帥、中郎將與校尉,接著到百夫長與伍長,最後為普通甲士。
識字優異者,未來建功時將會得到優先提拔。
……
十二月中旬,歲末臨近。
前世史書所載,虞夏曆法規定建寅為一月,即是正月歲首。
建為北鬥星鬥柄所指方向,類似前世鍾表,依照十二地支,劃分出春夏秋冬。
殷商之時,改建醜為正月,即夏曆十二月初一為元旦。
西周重視農耕收獲,再度改建子為正月,將正月提早至夏曆十一月初一。
姬宮湦所處之西周末年,卻重新沿用夏曆,以一月初一為歲首。
與前世過年類似,民間百姓會在歲首聚會慶賀,王宮則要在歲末舉行大儺儀式。
所謂大儺,即擊鼓驅逐疫鬁之鬼,又稱之為逐除,後逐漸演化為除夕。
伴隨歲末臨近,王畿逐漸變得熱鬧起來。
東市商賈紛紛開門營業,各地市集也迎來大批新國人。
姬宜臼率巡遊甲士阿夔返回王宮,同時也帶來西岐郡沙盤。
姬宮湦將左偏殿清空,用於陳列天下沙盤。
此時,關中平原已大致完成,目前正命各郡縣上交鄉閭布局圖。
姬宜臼對沙盤頗為用心,回宮後便始終待在左偏殿。
姬宮湦前來觀摩時,姬宜臼正好填完縫隙。
“啟稟父王,孩兒正好將關中之地拚接完成!”
姬宮湦頷首:“太子善嘉,孤心甚慰!”
姬宜臼卻掃了一眼四周。
“偌大之左偏殿,卻隻有咫尺沙盤,孩兒仍需努力。”
“待到明歲,太子便可將漢中之地加上。”
“仍是太小也。”
姬宮湦哈哈大笑道:“那便再加周南、河東與洛邑。”
姬宜臼思索片刻:“依孩兒愚見,應當先加上北山與隴山。”
“這是為何?”
“孩兒遊曆西岐之時,百姓雖安居樂業,卻時刻忌憚西北之戎狄。”
“孤王已派驍騎軍及天狼軍駐守,西北戎狄必然不敢輕易侵犯。”
“孩兒反倒以為,與其駐守,不如主動出擊。”
姬宮湦笑問:“孤王該如何主動出擊?”
姬宜臼指著沙盤地勢。
“義渠戎於北山立足未穩,今歲大雪連綿,其等牲畜已大批凍死。開春雪化之後,必然會興兵劫掠涇水郡。”
“太子有何良策?”
“趕在義渠戎劫掠之前,興兵將其徹底剿滅。”
姬宮湦頷首:“孤王早有此意,然周南之亂尚未平定,河東與中原亦會出現變數。三線作戰,必然首尾難顧也。”
姬宜臼卻不以為然。
“義渠戎正值人畜饑瑾,隻需驍騎軍出動,必然能剿滅。”
“山道泥濘坎坷,如何保障糧草供應?”
“戎狄時常劫掠大周,驍騎軍便以劫掠對之。奪其物資為食,焚其營帳取暖,滅其部落奪地,誅其暴民建功。”
姬宮湦不禁啞然失笑。
姬宜臼言下之意,就差把掠敵為軍糧說出來。
如此雖然輕取義渠戎,對驍騎軍傷害卻是不可逆轉。
西周雖有不少諸侯國仍保持活人殉葬,但都擯棄活人祭祀。
即便戎狄蠻夷,亦鮮有以人為食之惡行。
姬宮湦雖自詡暴君,卻也做不出如此喪盡天良之事。
再者說,義渠戎人本就與華夏同族同源。
姬宮湦欲橫掃天下,就必須快速壯大人口。
“太子可知,何為國?”
姬宜臼道:“疆界之內,立有社稷,便是國。”
姬宮湦意味深長道:“國者,民也。無民不成社,無社不成國。民稀而國弱,民盛則國強。”
姬宮湦道:“民間有暗號,軍中亦有旗語也。”
“此二者,皆受限於特定之人與專門之事,並不適用傳遞王命與軍令。”
“是否能將二者混合?”
內史伯朙思索片刻:“倘若效仿倉頡造字,使之成為俗字,或可!”
此言一出,大殿瞬間安靜。
太督內史冂正欲開口,內史伯朙便搶先解釋。
“如此既不違背祖訓,又無關社稷之承載。”
姬宮湦大笑:“文字不可化簡,那便另造俗字,內史此策大妙!”
太督內史冂忙道:“啟稟大王,一國之子民,豈能書二字,此乃亂國之道也。”
姬宮湦頷首:“太督此言有理,那便稱之為語文。”
“並非是如何稱呼……”
“那便仍以俗字稱呼,隻在軍中使用如何?”
太督內史冂啞然。
姬宮湦不禁長歎道:“孤王已接二連三讓步。”
太督內史冂無奈:“僅在軍中,自然可以。”
太常姬黁與太史銑也隻能妥協,畢竟國之大事在戎與祀。
現有之文字,確實不利於軍令快速傳遞,況且邦諜早有傳訊密文。
姬宮湦之所以不強行推行簡化,隻因其中牽扯過大,容易造成君臣割裂。
文字之力量,形同信仰。
得到明確態度後,姬宮湦正式頒布王命詔書。
月底將在軍中全麵推行俗字,方便快速傳遞軍令。
姬宮湦親自蓋上天子印璽,此事便算敲定。
等諸公退出大殿,姬宮湦便命寺人尨取來布帛筆墨,與內史伯朙聯手編撰字典。
俗字直接套用前世簡體字。
根本不用耗費腦筋,隻需找出對應者,再標明雅字與相應解釋,就能編成一字。
至於那些過於生僻拗口,且僅用於行文之字,便以常用字指代。
……
十日後,字典初具規模。
大量布帛堆疊在大殿四周,姬宮湦參照字意進行分部。
首批為數、名、介、動、顏等部,基本能書寫出日常用語。
譬如,買一匹白馬。
買為動,一為數,匹為介,白為顏,馬為名。
至於形容、狀態、擬聲等部,則為第二批。
首批俗字編撰完畢後,姬宮湦便召集石匠入宮,將俗字陽刻在石板上。
陽刻即浮雕,隻需刷上墨汁,便能輕鬆拓印。
類似於唐朝雕版印刷。
可惜布帛過於昂貴,紙張仍僅限於紙幣。
姬宮湦選擇放大俗字,以供多人同時描摹。
每刻好一塊石板,便會送至驪山工業區,使用木板與竹簡進行批量拓印。
隨後借助雪橇與獨輪車,陸續送至各軍之中。
自上而下,強製學習。
先是統帥、中郎將與校尉,接著到百夫長與伍長,最後為普通甲士。
識字優異者,未來建功時將會得到優先提拔。
……
十二月中旬,歲末臨近。
前世史書所載,虞夏曆法規定建寅為一月,即是正月歲首。
建為北鬥星鬥柄所指方向,類似前世鍾表,依照十二地支,劃分出春夏秋冬。
殷商之時,改建醜為正月,即夏曆十二月初一為元旦。
西周重視農耕收獲,再度改建子為正月,將正月提早至夏曆十一月初一。
姬宮湦所處之西周末年,卻重新沿用夏曆,以一月初一為歲首。
與前世過年類似,民間百姓會在歲首聚會慶賀,王宮則要在歲末舉行大儺儀式。
所謂大儺,即擊鼓驅逐疫鬁之鬼,又稱之為逐除,後逐漸演化為除夕。
伴隨歲末臨近,王畿逐漸變得熱鬧起來。
東市商賈紛紛開門營業,各地市集也迎來大批新國人。
姬宜臼率巡遊甲士阿夔返回王宮,同時也帶來西岐郡沙盤。
姬宮湦將左偏殿清空,用於陳列天下沙盤。
此時,關中平原已大致完成,目前正命各郡縣上交鄉閭布局圖。
姬宜臼對沙盤頗為用心,回宮後便始終待在左偏殿。
姬宮湦前來觀摩時,姬宜臼正好填完縫隙。
“啟稟父王,孩兒正好將關中之地拚接完成!”
姬宮湦頷首:“太子善嘉,孤心甚慰!”
姬宜臼卻掃了一眼四周。
“偌大之左偏殿,卻隻有咫尺沙盤,孩兒仍需努力。”
“待到明歲,太子便可將漢中之地加上。”
“仍是太小也。”
姬宮湦哈哈大笑道:“那便再加周南、河東與洛邑。”
姬宜臼思索片刻:“依孩兒愚見,應當先加上北山與隴山。”
“這是為何?”
“孩兒遊曆西岐之時,百姓雖安居樂業,卻時刻忌憚西北之戎狄。”
“孤王已派驍騎軍及天狼軍駐守,西北戎狄必然不敢輕易侵犯。”
“孩兒反倒以為,與其駐守,不如主動出擊。”
姬宮湦笑問:“孤王該如何主動出擊?”
姬宜臼指著沙盤地勢。
“義渠戎於北山立足未穩,今歲大雪連綿,其等牲畜已大批凍死。開春雪化之後,必然會興兵劫掠涇水郡。”
“太子有何良策?”
“趕在義渠戎劫掠之前,興兵將其徹底剿滅。”
姬宮湦頷首:“孤王早有此意,然周南之亂尚未平定,河東與中原亦會出現變數。三線作戰,必然首尾難顧也。”
姬宜臼卻不以為然。
“義渠戎正值人畜饑瑾,隻需驍騎軍出動,必然能剿滅。”
“山道泥濘坎坷,如何保障糧草供應?”
“戎狄時常劫掠大周,驍騎軍便以劫掠對之。奪其物資為食,焚其營帳取暖,滅其部落奪地,誅其暴民建功。”
姬宮湦不禁啞然失笑。
姬宜臼言下之意,就差把掠敵為軍糧說出來。
如此雖然輕取義渠戎,對驍騎軍傷害卻是不可逆轉。
西周雖有不少諸侯國仍保持活人殉葬,但都擯棄活人祭祀。
即便戎狄蠻夷,亦鮮有以人為食之惡行。
姬宮湦雖自詡暴君,卻也做不出如此喪盡天良之事。
再者說,義渠戎人本就與華夏同族同源。
姬宮湦欲橫掃天下,就必須快速壯大人口。
“太子可知,何為國?”
姬宜臼道:“疆界之內,立有社稷,便是國。”
姬宮湦意味深長道:“國者,民也。無民不成社,無社不成國。民稀而國弱,民盛則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