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倜當即拍了拍心口。


    “大王如此許以厚望,外臣定當不顧一切,傾力促成此事。”


    姬宮湦嘴角微提:“待宋使皇甫蠡重返王城,孤王將向其詢問隨行女子之事。”


    胡倜頓時朝姬宮湦跪拜。


    “天子前有饋贈佳釀之恩,今又化解惆悵之情,外臣……”


    姬宮湦卻簡單揮揮手。


    “陳使遠避家長,獨居鎬京王城,隻為延續周陳邦交,不該如此苦寂。孤王此舉,皆為理所當然之事。陳使無需多言,當以執辦正事為要。”


    胡倜聽罷,接連三拜,才頗為不舍地告退。


    姬宮湦並未繼續挽留。


    待胡倜走後,不等姬宮湦下令召見其他駐使,內史伯朙便起身勸諫。


    “啟稟大王,臣頗為不解!”


    姬宮湦頗為悠然:“內史有何不解之處?”


    內史伯朙道:“大王先後免除宋國與陳國明歲朝貢,即便明歲天下大熟,大周府庫亦會缺少此二進項,導致盈餘減增。”


    姬宮湦一時未及反應:“盈餘減增卻是何意?”


    內史伯朙解釋:“便是盈餘增加量會有所減少,譬如本可以積攢一百萬石糧食,結果卻隻積攢了八十萬石。”


    姬宮湦笑道:“仍在可控範圍之內,內史無需過於計較。”


    “若是再遇災年,單憑二十萬石糧食,便可以換取及安置十萬流民。”


    “而今各諸侯國已效仿大周,開墾荒野設置農莊,準許野人與奴隸入籍耕種。用不了多久,糧食換流民之策,便會徹底失效。”


    單以此處雪災為例,雖然換來流民近三十萬,卻幾乎都是野人與奴隸,而且以老弱婦孺居多,極少出現各諸侯國真正國人。


    衛國曾是流民重要來源地,而今衛侯和為營造新都甘丹,直接照搬大周新國人之策,使逃離衛國之子民銳減。


    加上其吞並邢國,府庫錢糧得以充實,略施賑濟手段,流民便會斷崖式下跌。


    對衛國境內子民而言,大周新國人之策雖然不絕於耳,大部分人卻因為信息閉塞,未能聽聞詳情與辨別真假。


    而今衛國當麵實施,即便傳聞其稍微不如大周新國人之策,亦比此前要優渥太多。


    眼前之利,自然先行把握。


    陳國與宋國亦在漸次推行相應國策,但由於其等原有人口不足,所並之國遺民占據大多數,因而未能大規模鋪開。


    此次雪災,陳國與宋國均暗自將其視為良機。


    其一,全麵清查所控疆域內,並未登記籍冊的野人。


    願意化身國人者,便正式入籍造冊。不願化身國人者,則集體遣送至大周邊界,與角人六指交換糧食。


    其二,對所並之國遺民,實行內部分化之策。


    隻需交出名下土地,便能獲得府庫賑濟,並在往後優先享受國人新待遇。


    倘若選擇繼續頑固死守,那就能自生自滅。


    其三,對卿士貴族麾下奴隸,采取購買模式。


    老弱婦孺,便送往大周邊界交換糧食。青壯年則劃歸國君名下,為全麵推行農莊,提前積蓄大批精銳勞力。


    正因如此,曆經此處雪災,陳國與宋國看似換出大量流民,實則人口數量卻不減反增,而且結構與質量均得到質的提升。


    魯國曆來以周禮為立國之本,魯侯稱更是盡忠守舊之人,是以並未推行新策。


    相較之下,魯國所換出的五萬流民,雖同為野人與奴隸,其中卻不乏青壯年,質量遠勝其他諸侯國。


    流民數據不斷匯總時,姬宮湦逐漸意識到。


    伴隨各諸侯國競相效仿大周新國人之策,其等對天災的抵禦能力將會不斷上升。


    往後再想借助天災,招納各國流民,已經很難搶奪到優質人口。


    內史伯朙對此亦有預感。


    而今親耳聽到姬宮湦證實,當即便明白,人口爭奪戰即將迎來新階段。


    “敢問大王,向宋國與陳國施以厚恩,可與爭奪人口有關?”


    姬宮湦頷首:“自然有關。”


    內史伯朙不解:“大王免除朝貢,有益於其等推行新國策,使子民更為忠心,似乎與爭奪人口背道相馳也。”


    姬宮湦道:“淮夷近二百家部族歸附大周,便使大周新國人輕鬆突破三百萬。


    內史伯朙若有所思:“大王後悔用糧食交換流民?”


    姬宮湦並未直接回答。


    “耗費如此巨大,卻隻換來三十萬老弱婦孺。雖說其等可以耕種自足,不至於成為累贅,卻對大周國力提升極為有限。”


    “是以大王所需人口,已不在各大諸侯國,而是夷族與百越。”


    “宋國雖無大舉擴張之意,卻能間接充盈大周府庫。陳國欲開疆拓土,唯有往東搶奪徐夷地盤。”


    內史伯朙釋然:“欲將驅使之,必先肥厚之,大王聖明!”


    姬宮湦頷首:“陳國駐使胡倜已召見完畢,接下來便是齊國駐使呂頓。”


    寺人尨小聲提醒道:“啟稟大王,楚國駐使熊甯請求覲見之國書,先於齊國駐使呂頓呈上,是否要依照次序?”


    姬宮湦此前並未過多在意。


    畢竟召見每名駐使,耗時頂多便是半個時辰。


    現經寺人尨提醒,姬宮湦才意識到,自己此前似乎忽略了親疏有別。


    拋開遞交國書的先後順序,單從交往密切程度而言,也應當先召見楚國駐使熊甯。


    “那便讓熊甯先覲見。”


    寺人尨應聲稱諾,隨即便讓下屬前去傳召。


    一刻鍾後,熊甯便現身。


    自周楚劃江而治後,楚國專心往南開辟,大周則在背後提供大量糧食。


    楚國雖遭遇無數蠻族部落,甚至與三苗部族直接接觸,卻從未發生大規模戰事,反倒逐漸形成奇特的部落加盟模式。


    麵對蠻族部落與三苗部族時,楚君熊儀最先采取的便是拉攏手段。


    其一,隻要主動承認歸附楚國,便能根據人口數量,領取到相應數額的糧食。


    每歲每人五斤,雖然看似不多,對不善農耕的蠻族部落與三苗部族而言,卻是極為難得的重要澱粉來源。


    其二,隻需派遣青壯參加楚軍,將能獲得大量硝鹽。


    每名青壯每月三斤,若不幸戰死,則直接補償一百五十斤。此時南方原始山林遍布,鹽之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三,正式劃定各部族固有領地,而且彼此互不接壤。


    楚國絕不幹涉各部族內部事務,除非出現不同部族之間的糾紛,楚國才會出麵調解。


    其四,鼓勵各部族通婚,通婚者若生下子女,一律獎勵五千銖錢。


    其五,準許各部族耕種楚國新開墾土地,千畝年賦僅需一千銖錢。


    單從上述五點,便足以印證楚君熊儀之才能。


    先用少量糧食示好,接著以硝鹽暗中綁定,最後大擺不幹涉部族內事姿態,卻極力促進各部族互相融合。


    短期之內,各部族將獲益匪淺。長期來看,其等遲早會徹底融入楚國。


    麵對大量不同文化、語言與習俗的部族,這確實是最為高效的方式。


    姬宮湦樂見於此。


    屆時隻需直接接手,便能省卻繁瑣而漫長的融合過程。


    熊甯走進大殿,簡單行禮後,見到姬宮湦似乎走神,便選擇安靜地等候。


    寺人尨再度小聲提醒。


    “大王,楚使熊甯已至!”


    姬宮湦當即大笑,以掩飾方才心中所想之事。


    “楚使求見,所為何事?”


    熊甯輕咳兩聲:“啟稟天子,今歲北方雪災。楚君憂心明歲周楚邊貿,是以使前來請問天子,明歲是否有所變動?”


    姬宮湦道:“孤王向來言出必行!周楚邊貿乃長久之策,不因天災而更改,是以明歲並無變動,楚君切莫憂心。”


    熊甯明顯鬆了一口氣。


    “除此之外,楚君為快速往南推行王化,對天子有個不情之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螽斯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螽斯先生並收藏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