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章嚴維將開源與節流並行,稍微放緩節流的步伐,那很可能就不會是今天這個局麵。
章嚴維撚了兩下胡須,道:“哦?怎麽說?”
寧硯笑了笑,答到:“小子隻是覺得有錢好辦事,所以想既開源又節流能更好的充實國庫。”
實話寧硯當然不可能說,如果讓他直接說“你做錯了,你不應該節流節的那麽狠,又不開源,所以別人才會反對你”。這樣說純粹是給章嚴維,還給自己找不自在。
“那開源又該如何開?大涼如今的賦稅雖然算不上重,但要是想加賦,對民生有益無害。”
“我會從‘商’來開源,改抑為推,商興則國富。”寧硯答到。他回答這個答案有他自己的用意。
一是這個答案不會觸到章嚴維之前犯的錯,很保險。二是因為他想試探一下章嚴維,看他對“重農抑商”的看法。
在看到章嚴維眼中一閃而逝的失望之色後寧硯對那個問題有了答案。
章嚴維停下了腳步,看著平靜的湖麵說到:“荀子言,故田野縣鄙者,財之本也;垣窌倉廩者,財之末也。一旦輕農而推商,傷的就是國之根本,商隻能抑,不能重。”
寧硯不會也不想在這種問題上和章嚴維爭論,因為讓他和一個古人解釋什麽“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話也太不切實際了。
心下使然,寧硯彎腰說到:“是小子目光太短淺了,多謝章公指教。”
“也不是你目光短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等你出仕之後,你才能看明白很多事情。”章嚴維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話,換上了一副輕鬆的語氣。
“離殿試還有一個月的時間,這一個月你就住在章府。有什麽事情你就找他。”章嚴維指了指亦步亦趨跟在兩人的中年男人。“他是章府的管家。”
寧硯點頭。“小子記住了。”
“章富,你帶他去安排一下住處,千萬不能怠慢了。”章嚴維叮囑道。
“是,老爺。”
“這一個月,有時間你可以多來找我聊一聊。”臨走前,章嚴維給寧硯留下了這麽一句話。
寧硯住下的第一天,章鍾淩來看了他一次。寧硯見到章鍾淩的時候,雖然兩人並不相熟,但他依舊有些心酸。
當初那個凜凜威風的將軍,現在成了一個缺了一條胳膊,滿臉落寞,滿身酒氣的人。
都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放在章鍾淩的身上,那一敗,將自己的一生都賠進去了。一切的功績都被抹殺,血戰沙場全部成了過去。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隻是一個犧牲品。一個權利傾軋的犧牲品,是代他父親章嚴維犧牲的人。
在章府的這一個月,寧硯真正看明白了章嚴維在朝中的地位。他現在的官職是龍圖閣學士。龍圖閣是什麽地方,說的直白一點,就是皇帝的圖書館罷了。
這個職位可以說是一個閑的不能再閑的職位了。一般都是用來給一些官員“加官”、“貼職”的虛銜,手裏一點實權都沒有。
但在章嚴維這裏,龍圖閣學士搖身一變,簡直快與內閣首輔一般無二了。光是他從下人們口中聽到的,禮部尚書,刑部尚書,內閣次輔,這些二、三品的大員在這一個月內就上了三、四次的門。
而除了這些人,在這個月的中旬,皇帝蕭旻親自登了一趟章府的門。這份榮寵暫且不提,對外界來說無異於刮起了一陣風暴。
皇帝在這個時候親自來章府接見章嚴維,代表的意思不言而喻。
變法!
這個已經沉寂了快兩年的詞再次充斥了關聯著的每一個官員的腦海中。章派的人暗暗自喜,韓派的人則是如臨大敵。
但這一切都與現在的寧硯沒有太大的關係。他在章府的這一個月深居簡出,除了章嚴維和章鍾淩和他的夫人,他幾乎沒有見過其他章府的人。
章府的人也都聽說有一位“寧公子”在,但見過他的人卻寥寥無幾。
就這樣過去了一個月後,寧硯迎來的殿試。一場可以進入皇宮,麵見皇帝的機會。
寧硯對皇權的敬畏遠遠不如這個朝代土生土長的人。但架不住他好奇。隻在影視劇和曆史書中看到的東西要活生生的出現在他的眼前了,他想不激動都不行。
半夜未睡的寧硯第二天起來後也不覺得困倦。將自己妥妥貼貼的收拾了一番後,寧硯向章鍾淩告別後就出了章府就朝皇城而去。
至於章嚴維,早就去上朝去了。
第26章 殿試
進入皇宮經過的第一道門是光範門,寧硯在這裏經過了羽林軍一係列的盤查,核對身份、搜查身體。
僅從這些羽林軍的身上,寧硯就能感受到一種撲麵而來的壓迫與肅穆之感。
羽林軍堪稱是大涼朝最為精銳的一支軍隊,總數隻有八千人,負責拱衛皇宮大內。
“羽林”二字承襲自漢武帝,取“為國羽翼,如林之盛”之意。
大涼開國皇帝曾言:“朕之羽林軍,雖八千之眾,可抵十萬軍!”這話雖然有點誇大的成分在裏麵,但足以見蕭氏皇族對這支貼身禁軍的信任程度。
經過檢查的貢士達到十人之後,便由一名宦官引路帶著他們走過長長的宮道。踩在堅實厚重的青石板上,兩側是高達四五丈的城牆。
城牆之上,士兵身著甲胄,手執利器。寧硯絲毫不懷疑如果有人想在這裏鬧點事情,結果就是被箭射成刺蝟。
大概走了一刻鍾後,一行人來到了第二道宮門——昭慶門。在這裏同樣經過了一係列的盤查才被放行。
一路上除了隻能聽到腳步聲,沒有一個人說話。在這樣的環境下,噤聲加上目不斜視是人情不自禁就會做出的選擇。
穿過昭慶門後,又走過一道宮道之後,眼前便豁然開朗起來。
長達九十九級的由漢白玉砌成的台階如同一道天梯一般。一直通往太極殿,這座皇城的第一大殿,整個大涼朝最權威的地方。
台階之上,每隔十步左右,便有兩名羽林軍軍士分列左右。台階之上,已經到達的近百名貢士斂袖垂首排成隊列站在一處。
引路的官宦將寧硯十人也帶到了那處,一名身著綠色官服的人。那人一一問了他們十人的名次,然後將他們安排到合適的位置。
但聽到寧硯回答“第二”時,他還特意打量了寧硯兩眼,許是沒有想到第二會這麽年輕。之後將寧硯帶到了最前麵的一排。加上他,第一排一共有五個人。
大涼以左為尊,寧硯的左手邊隻有一個人,肯定是這次會試的會元無疑。看著那一把黑白相間的胡子,寧硯估摸著這位會元都有五十來歲了。
在他們以後,又陸陸續續來了幾波人,都有序的站到了他們應該站的位置。這次會試共取了二百四十名貢士,說多不多,說少少不少。
寧硯站在那裏,腦海中一直在想在章府時章鍾淩告訴他的一些麵聖時要注意的禮儀。
“陛下有旨,宣眾貢士覲見——”
一聲尖細的聲音從太極殿門口穿出,經過三個黃門的傳達之後,清楚的穿到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耳中,讓他們精神為之一振。
綠服官員最後鄭重的交待道:“切記,太極殿上,天子在上,目不可亂視,口不可亂語。”
“學生等謹記。”
之後,在綠服官員領頭之下,一眾人走上了那由漢白玉砌成的台階。
一級……兩級……三十三級……九十九級!
九為尊,九九乃至尊!
再往前一步,跨過門檻,就是太極殿。
寧硯按捺著心中起伏的情緒,不著痕跡的超前看去。
八根兩人合抱粗的紅漆圓木撐死了這座雕梁畫棟,奢華宏偉的太極殿。在圓柱旁,服飾顏色分明,品階有致的官員分文武而立於左右兩側。
大殿的最前方是通往高座的台階,這就是“陛下”這個稱呼的由來,台階之下謂之陛下。
寧硯不敢抬頭,所以他看不到高階之上的皇帝,但他卻一眼看到了文臣一側身著紫服,手執玉製笏板,閉眼仿佛在養神的章嚴維。
這麽片刻的功夫,寧硯已經進入了大殿,而且走到了一個相當靠前的位置,在綠服官員停下腳步,跪地之後,後麵的人紛紛跟著跪地。
“微臣率眾新晉貢士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等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到貢士可以自稱為“臣”,到了進士之後,被稱為“天子門生”,那時當著皇帝都可以用“學生”自稱。
將額頭貼在地上,直到聽頭由上方傳來的“平身”二字後,寧硯才直起身子。
“謝陛下!”
用餘光觀察著左右,讓自己和旁邊人動作幾乎保持在一個基調上站起身,然後才看到高階之上的皇帝蕭旻。
三十來歲的年齡,頭戴通天冠,身穿絳紗袍,端坐在龍椅上俯瞰著他們。中規中矩的長相,如果讓寧硯找出點特別的,就是那雙大刀眉。
和想象中的皇帝形象有了重合的地方——強硬!
也隻有這樣強硬的皇帝才能在朝野上下反對的情況下堅持變法。要不是出了寧武關那件事,他肯定會繼續壓住那些反對的聲音。
“爾等都是我大涼之英才,今日朕承祖製,於太極殿設禦試,定三甲之名,張金榜以告天下。”
“禮部尚書。”
“臣在。”
從官員隊伍中走出來一個人。
“宣題。”
“臣遵旨。”禮部尚書領旨之後,麵向寧硯眾人,肅穆開口道:“禦題如下,眾貢士且細聽。”
“朕承祖宗之大統,先帝之休烈,深惟寡昧,未燭於理,誌勤道遠,治不加進。夙興夜寐,於茲三紀。朕德有所未至,教有所未孚,闕政尚多,和氣或盩。”
“田野雖辟,民多無聊。邊境不安,突厥虎伺,兵不得撤。利入已浚,浮費彌廣。軍冗而未練,官冗而未澄。庠序比興,禮樂未具……”
“此皆前世之急政,而當今之要務。子大夫其悉意以陳,毋悼後害。”
洋洋灑灑的一道禦策題涉及到了各個方麵,軍冗、官冗、邊境、民生、禮樂、律法等各個方麵,對考生來說有很大的難度。
整個禦題通篇都在問,要變,改怎麽變。
“設案吧。”
隨著皇帝的聲音落下,從大殿的左右偏殿走出了來了兩隊人,每兩人抬著一張書案。
兩百多張書案從大殿內擺到了大殿外的廊道之上。又有宦官在書案上擺上筆墨紙硯。
按照會試的名次依次落座後,蕭旻從禦座之上站了起來,下了幾級台階之後在平台上從宦官手裏接過一柱香,然後親手插進了香爐之中。
“共三個時辰,即刻開始。”
一柱香是兩刻,兩柱香半個時辰,四柱香一個時辰,三個時辰就是十二柱香的時間。雖然是隻完成這一片策論,這個時間依舊不是多麽充裕。
寧硯在坐下後,感覺到似乎有好幾個人都在看自己,但等他看去時,卻一道視線都看不到。
垂下眼簾,寧硯在心裏自嘲了一句:能讓這裏的人關注自己兩眼,不管是惡意的還是善意的,自己也算是“長臉”了。
一邊給自己磨墨,一邊想著這道策論該如何寫。時間有限,但麵要鋪的十分廣,對手速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為了讓思路不亂,寧硯開始給自己寫大綱。禦題有紙抄版,每個人都有一份。寧硯將禦題劃分了層次然後根據層次寫自己的大綱。
當他把大綱寫完時,已經燒了三炷香的時間。寧硯將手心裏的汗在衣服上擦掉,呼了一口氣後,鋪開一張新的紙準備開始寫策論。
殿試和之前的幾級考試最大的不同就是殿試要在眾目睽睽之下進行,而且看的人還都不是普通人。
章嚴維撚了兩下胡須,道:“哦?怎麽說?”
寧硯笑了笑,答到:“小子隻是覺得有錢好辦事,所以想既開源又節流能更好的充實國庫。”
實話寧硯當然不可能說,如果讓他直接說“你做錯了,你不應該節流節的那麽狠,又不開源,所以別人才會反對你”。這樣說純粹是給章嚴維,還給自己找不自在。
“那開源又該如何開?大涼如今的賦稅雖然算不上重,但要是想加賦,對民生有益無害。”
“我會從‘商’來開源,改抑為推,商興則國富。”寧硯答到。他回答這個答案有他自己的用意。
一是這個答案不會觸到章嚴維之前犯的錯,很保險。二是因為他想試探一下章嚴維,看他對“重農抑商”的看法。
在看到章嚴維眼中一閃而逝的失望之色後寧硯對那個問題有了答案。
章嚴維停下了腳步,看著平靜的湖麵說到:“荀子言,故田野縣鄙者,財之本也;垣窌倉廩者,財之末也。一旦輕農而推商,傷的就是國之根本,商隻能抑,不能重。”
寧硯不會也不想在這種問題上和章嚴維爭論,因為讓他和一個古人解釋什麽“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話也太不切實際了。
心下使然,寧硯彎腰說到:“是小子目光太短淺了,多謝章公指教。”
“也不是你目光短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等你出仕之後,你才能看明白很多事情。”章嚴維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話,換上了一副輕鬆的語氣。
“離殿試還有一個月的時間,這一個月你就住在章府。有什麽事情你就找他。”章嚴維指了指亦步亦趨跟在兩人的中年男人。“他是章府的管家。”
寧硯點頭。“小子記住了。”
“章富,你帶他去安排一下住處,千萬不能怠慢了。”章嚴維叮囑道。
“是,老爺。”
“這一個月,有時間你可以多來找我聊一聊。”臨走前,章嚴維給寧硯留下了這麽一句話。
寧硯住下的第一天,章鍾淩來看了他一次。寧硯見到章鍾淩的時候,雖然兩人並不相熟,但他依舊有些心酸。
當初那個凜凜威風的將軍,現在成了一個缺了一條胳膊,滿臉落寞,滿身酒氣的人。
都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放在章鍾淩的身上,那一敗,將自己的一生都賠進去了。一切的功績都被抹殺,血戰沙場全部成了過去。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隻是一個犧牲品。一個權利傾軋的犧牲品,是代他父親章嚴維犧牲的人。
在章府的這一個月,寧硯真正看明白了章嚴維在朝中的地位。他現在的官職是龍圖閣學士。龍圖閣是什麽地方,說的直白一點,就是皇帝的圖書館罷了。
這個職位可以說是一個閑的不能再閑的職位了。一般都是用來給一些官員“加官”、“貼職”的虛銜,手裏一點實權都沒有。
但在章嚴維這裏,龍圖閣學士搖身一變,簡直快與內閣首輔一般無二了。光是他從下人們口中聽到的,禮部尚書,刑部尚書,內閣次輔,這些二、三品的大員在這一個月內就上了三、四次的門。
而除了這些人,在這個月的中旬,皇帝蕭旻親自登了一趟章府的門。這份榮寵暫且不提,對外界來說無異於刮起了一陣風暴。
皇帝在這個時候親自來章府接見章嚴維,代表的意思不言而喻。
變法!
這個已經沉寂了快兩年的詞再次充斥了關聯著的每一個官員的腦海中。章派的人暗暗自喜,韓派的人則是如臨大敵。
但這一切都與現在的寧硯沒有太大的關係。他在章府的這一個月深居簡出,除了章嚴維和章鍾淩和他的夫人,他幾乎沒有見過其他章府的人。
章府的人也都聽說有一位“寧公子”在,但見過他的人卻寥寥無幾。
就這樣過去了一個月後,寧硯迎來的殿試。一場可以進入皇宮,麵見皇帝的機會。
寧硯對皇權的敬畏遠遠不如這個朝代土生土長的人。但架不住他好奇。隻在影視劇和曆史書中看到的東西要活生生的出現在他的眼前了,他想不激動都不行。
半夜未睡的寧硯第二天起來後也不覺得困倦。將自己妥妥貼貼的收拾了一番後,寧硯向章鍾淩告別後就出了章府就朝皇城而去。
至於章嚴維,早就去上朝去了。
第26章 殿試
進入皇宮經過的第一道門是光範門,寧硯在這裏經過了羽林軍一係列的盤查,核對身份、搜查身體。
僅從這些羽林軍的身上,寧硯就能感受到一種撲麵而來的壓迫與肅穆之感。
羽林軍堪稱是大涼朝最為精銳的一支軍隊,總數隻有八千人,負責拱衛皇宮大內。
“羽林”二字承襲自漢武帝,取“為國羽翼,如林之盛”之意。
大涼開國皇帝曾言:“朕之羽林軍,雖八千之眾,可抵十萬軍!”這話雖然有點誇大的成分在裏麵,但足以見蕭氏皇族對這支貼身禁軍的信任程度。
經過檢查的貢士達到十人之後,便由一名宦官引路帶著他們走過長長的宮道。踩在堅實厚重的青石板上,兩側是高達四五丈的城牆。
城牆之上,士兵身著甲胄,手執利器。寧硯絲毫不懷疑如果有人想在這裏鬧點事情,結果就是被箭射成刺蝟。
大概走了一刻鍾後,一行人來到了第二道宮門——昭慶門。在這裏同樣經過了一係列的盤查才被放行。
一路上除了隻能聽到腳步聲,沒有一個人說話。在這樣的環境下,噤聲加上目不斜視是人情不自禁就會做出的選擇。
穿過昭慶門後,又走過一道宮道之後,眼前便豁然開朗起來。
長達九十九級的由漢白玉砌成的台階如同一道天梯一般。一直通往太極殿,這座皇城的第一大殿,整個大涼朝最權威的地方。
台階之上,每隔十步左右,便有兩名羽林軍軍士分列左右。台階之上,已經到達的近百名貢士斂袖垂首排成隊列站在一處。
引路的官宦將寧硯十人也帶到了那處,一名身著綠色官服的人。那人一一問了他們十人的名次,然後將他們安排到合適的位置。
但聽到寧硯回答“第二”時,他還特意打量了寧硯兩眼,許是沒有想到第二會這麽年輕。之後將寧硯帶到了最前麵的一排。加上他,第一排一共有五個人。
大涼以左為尊,寧硯的左手邊隻有一個人,肯定是這次會試的會元無疑。看著那一把黑白相間的胡子,寧硯估摸著這位會元都有五十來歲了。
在他們以後,又陸陸續續來了幾波人,都有序的站到了他們應該站的位置。這次會試共取了二百四十名貢士,說多不多,說少少不少。
寧硯站在那裏,腦海中一直在想在章府時章鍾淩告訴他的一些麵聖時要注意的禮儀。
“陛下有旨,宣眾貢士覲見——”
一聲尖細的聲音從太極殿門口穿出,經過三個黃門的傳達之後,清楚的穿到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耳中,讓他們精神為之一振。
綠服官員最後鄭重的交待道:“切記,太極殿上,天子在上,目不可亂視,口不可亂語。”
“學生等謹記。”
之後,在綠服官員領頭之下,一眾人走上了那由漢白玉砌成的台階。
一級……兩級……三十三級……九十九級!
九為尊,九九乃至尊!
再往前一步,跨過門檻,就是太極殿。
寧硯按捺著心中起伏的情緒,不著痕跡的超前看去。
八根兩人合抱粗的紅漆圓木撐死了這座雕梁畫棟,奢華宏偉的太極殿。在圓柱旁,服飾顏色分明,品階有致的官員分文武而立於左右兩側。
大殿的最前方是通往高座的台階,這就是“陛下”這個稱呼的由來,台階之下謂之陛下。
寧硯不敢抬頭,所以他看不到高階之上的皇帝,但他卻一眼看到了文臣一側身著紫服,手執玉製笏板,閉眼仿佛在養神的章嚴維。
這麽片刻的功夫,寧硯已經進入了大殿,而且走到了一個相當靠前的位置,在綠服官員停下腳步,跪地之後,後麵的人紛紛跟著跪地。
“微臣率眾新晉貢士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等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到貢士可以自稱為“臣”,到了進士之後,被稱為“天子門生”,那時當著皇帝都可以用“學生”自稱。
將額頭貼在地上,直到聽頭由上方傳來的“平身”二字後,寧硯才直起身子。
“謝陛下!”
用餘光觀察著左右,讓自己和旁邊人動作幾乎保持在一個基調上站起身,然後才看到高階之上的皇帝蕭旻。
三十來歲的年齡,頭戴通天冠,身穿絳紗袍,端坐在龍椅上俯瞰著他們。中規中矩的長相,如果讓寧硯找出點特別的,就是那雙大刀眉。
和想象中的皇帝形象有了重合的地方——強硬!
也隻有這樣強硬的皇帝才能在朝野上下反對的情況下堅持變法。要不是出了寧武關那件事,他肯定會繼續壓住那些反對的聲音。
“爾等都是我大涼之英才,今日朕承祖製,於太極殿設禦試,定三甲之名,張金榜以告天下。”
“禮部尚書。”
“臣在。”
從官員隊伍中走出來一個人。
“宣題。”
“臣遵旨。”禮部尚書領旨之後,麵向寧硯眾人,肅穆開口道:“禦題如下,眾貢士且細聽。”
“朕承祖宗之大統,先帝之休烈,深惟寡昧,未燭於理,誌勤道遠,治不加進。夙興夜寐,於茲三紀。朕德有所未至,教有所未孚,闕政尚多,和氣或盩。”
“田野雖辟,民多無聊。邊境不安,突厥虎伺,兵不得撤。利入已浚,浮費彌廣。軍冗而未練,官冗而未澄。庠序比興,禮樂未具……”
“此皆前世之急政,而當今之要務。子大夫其悉意以陳,毋悼後害。”
洋洋灑灑的一道禦策題涉及到了各個方麵,軍冗、官冗、邊境、民生、禮樂、律法等各個方麵,對考生來說有很大的難度。
整個禦題通篇都在問,要變,改怎麽變。
“設案吧。”
隨著皇帝的聲音落下,從大殿的左右偏殿走出了來了兩隊人,每兩人抬著一張書案。
兩百多張書案從大殿內擺到了大殿外的廊道之上。又有宦官在書案上擺上筆墨紙硯。
按照會試的名次依次落座後,蕭旻從禦座之上站了起來,下了幾級台階之後在平台上從宦官手裏接過一柱香,然後親手插進了香爐之中。
“共三個時辰,即刻開始。”
一柱香是兩刻,兩柱香半個時辰,四柱香一個時辰,三個時辰就是十二柱香的時間。雖然是隻完成這一片策論,這個時間依舊不是多麽充裕。
寧硯在坐下後,感覺到似乎有好幾個人都在看自己,但等他看去時,卻一道視線都看不到。
垂下眼簾,寧硯在心裏自嘲了一句:能讓這裏的人關注自己兩眼,不管是惡意的還是善意的,自己也算是“長臉”了。
一邊給自己磨墨,一邊想著這道策論該如何寫。時間有限,但麵要鋪的十分廣,對手速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為了讓思路不亂,寧硯開始給自己寫大綱。禦題有紙抄版,每個人都有一份。寧硯將禦題劃分了層次然後根據層次寫自己的大綱。
當他把大綱寫完時,已經燒了三炷香的時間。寧硯將手心裏的汗在衣服上擦掉,呼了一口氣後,鋪開一張新的紙準備開始寫策論。
殿試和之前的幾級考試最大的不同就是殿試要在眾目睽睽之下進行,而且看的人還都不是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