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小寧頌很是嫌棄的皺了皺鼻子。“買了糖葫蘆你肯定就給我吃一小小個, 其他的都是你吃,頌哥兒不笨,才不要糖葫蘆呢。”


    “阿爹那是怕你吃壞了牙齒。”寧硯睜著眼睛說瞎話。白淑蘭和陸秋歌在一旁笑彎了腰。


    “好了, 頌哥兒, 快別纏著你爹了, 他一身風塵仆仆的,要先去收拾一下。”陸秋歌出聲說到。


    小寧頌乖乖的點頭。“頌兒聽阿娘的。”說完,就鬆開了寧硯的脖子。


    寧硯站起身,揉了揉兒子頭頂的軟發,然後走到陸秋歌旁邊。“讓我看看小悠悠。”好好的過了一把眼癮,寧硯才心滿意足的去換洗。


    **


    寧伯生和寧遠平的棺槨在寧家停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已經提前安排一切的寧遠誌便來找寧硯,商議遷入祖墳的事情。


    正如之前寧硯要求的那樣,寧遠誌將嫡係旁係的人全部召集了起來。大大小小加起來足足有三四百人。


    一旁人浩浩湯湯的隨著兩尊棺槨進了墓地,又看著棺槨下葬。數百人跪拜、上香,給了兩位逝去之人充足的風光。


    遷墳完成之後,便是牌位入宗祠,名姓重入族譜。祖祠大小畢竟有限,所以隻讓寧氏一族中名望高的人去見證。


    “時維丁卯,四月既望,孝裔寧遠平昭告於列祖列宗之神曰:年華如駛,節序更新。椒花獻頌,柏葉製銘。音容雖遠,報本情殷。逢茲歲首,舊典宜遵……告於祖宗,重歸宗族!謹告——”


    祝文之後,在一眾人的見證下,寧硯先後兩次將寧伯生和寧遠平的牌位放進了祖祠中。


    最後,由寧遠誌這個族長動筆,將寧伯生到小寧頌四位男丁添在了族譜上。寧硯早已逝去的祖母,白淑蘭和陸秋歌,也都以嫡妻的身份被寫上了族譜。


    至此,延續了三輩的結在這裏解開,寧硯對寧伯生也算是有了一個交待。宗族的事情結束後,寧硯也知道再也耽誤不得了。


    去了趟府衙和新任太守和審判史會了一麵後,就帶著一家五口離開金陵,踏上了回上元府的路。


    **


    半個月後,上元府城池之外。


    寧硯將小寧頌抱在懷裏,撩開車簾指著城牆上的三個大字問道:“認識那三個字嗎?”


    小寧頌歪著腦袋想了想,然後回答:“認識前麵兩個,第三個不認識。”說完,小寧頌低著頭小聲道:“阿爹,頌兒是不是很笨啊……”


    寧硯笑道:“哪有這麽說自己的。第三個字你還沒學,不知道實屬正常。來,阿爹教給你,那個字讀作‘府’,上元府。你出生的地方叫‘應天府’,也是這個字。”


    “頌兒會記住的。”


    “好了,趁現在馬車停著,你去後麵的馬車陪著祖母去。”


    “好啊好啊。”


    等前麵的人走完就輪到寧硯他們,憑證、路引盤查過後,就放了他們入城。馬車正在街上走著呢,不知道發生了什麽,駕車的郭全突然將馬勒住了。


    馬車一個踉蹌,陸秋歌差點就沒抱住小寧悠。也還好小寧悠在睡覺,不然被這麽一嚇,非得嚎哭起來不可。


    寧硯皺起眉頭,直接探身去掀開了馬車車簾,正準備問是怎麽回事時,看到了正前放一個被圍在中間,被議論紛紛的人。寧硯看著還有幾分熟悉,但一時間想不起來是誰。


    那人一身狼狽,腳邊扔著一些零碎的東西,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被趕出家門的人。


    “廖氏,你個無德的潑婦。你給我記住了,如今是我把你休了,是我不要你了!我孫思邦是堂堂的狀元郎,豈是你一個下作的商人女能配得上的!”


    “你給我等著,等有一天我得到聖上的強勢,加官進爵了,我一定要讓你們一家好看!”


    聽到這幾句氣憤的呐喊聲,寧硯這才記起這個人是誰。是與他一榜的進士,而且還是名列榜首的狀元孫思邦。


    看這樣子,應該是那戶榜下捉婿的商人之家終於忍受不了這個女婿了。寧硯也佩服他們,居然還忍了這麽多年。


    要是換作是他遇到孫思邦這樣的人,花著你的錢,做著對不起你的事情,還嘲笑鄙視著你,他早就將孫思邦亂棍打出去了。


    《禮記大學》有雲: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這孫思邦,心不正,家不齊,還整天想著能被皇帝賞識,然後匡扶社稷,也不怕別人嗤之以鼻。狀元又如何?如今怕是也已經泯然眾人已了。


    搖了搖頭,寧硯放下車簾。“繞開走。”


    陸秋歌剛才也通過車窗看到了孫思邦,也注意到了寧硯搖頭的動作,等馬車重新開始走後,輕聲問道:“你認識那個人?”


    寧硯先點了點頭,之後搖了搖頭。“認識,也不認識。”


    陸秋歌淡笑著看了寧硯一眼,也不追問。一切都在這無言之中。


    寧硯一家離開時,就將房子繼續交給原先的老仆看管。老仆也將房子的裏裏外外都收拾的很好,所以即使三年多沒有住人了,隻是簡單的收拾一下就可以再次入住了。


    當天休息了一晚後,第二天寧硯便去吏部“報道”。結果剛到吏部,凳子都沒坐熱,就直接被領進了皇宮,到了紫宸殿。


    紫宸殿他不陌生,他任內閣侍讀學士的時候就常來。此時紫宸殿裏的人他不陌生,皇帝蕭旻,大太監龐永,還有內閣的一班人。


    內閣首輔依舊是章嚴維和韓哲鬆兩人。但是四名次輔裏有個一個新麵孔。


    比起他離開上元府的時候,這裏的每個人都老了不少。章嚴維的胡子花白了,韓哲鬆的精神頭也遠沒有幾年前好了。包括才到不惑之年的蕭旻也能一眼看到白頭發了。


    光陰如梭啊……斂下心中的種種感慨,寧硯在禦前跪下見禮。“微臣參見吾皇陛下,陛下萬歲!”


    “寧卿免禮。”蕭旻抬手道。“來人啊,賜座。”


    “微臣謝陛下隆恩。”起身後,寧硯在搬來的椅子上正襟危坐下來。


    剛等他坐下,蕭旻便迫不及待的問道:“寧卿,快給朕說說,金陵兌票鋪現有銀錢幾何?能夠動用的又有多少?”


    寧硯離開金陵之前就將兌票務清算了一遍,各項數額已經了然於胸,稍加回想之後朗聲回到:“現有銀錢四百五十六萬貫,可以挪用的在兩百萬貫上下。”


    聽到這個數字,在場的人無不吃驚。大涼一年的國庫收入大致才有一萬萬(一億)貫,而金陵兌票務隻是用一些紙就換得了兩百萬貫錢財的使用權,怎麽能不讓他們吃驚。


    “寧愛卿,如果在大涼三十六個州府都設立兌票務,到時候朝廷能挪用的錢能有多少?”


    寧硯回到:“陛下,像金陵這樣的情況畢竟是少數,三十六州府沒有幾個能比得上金陵的富庶。而且還有一些地方並不適合設立兌票務,比如嶺南府,那裏窮困異常,根本就不需要兌票這種東西。”


    “所以臣也不能肯定具體能挪用的錢數,但臣能確定的是,絕對在金陵兌票務的五倍往上。”


    兩百萬貫的五倍就是一千萬貫,而且還是五倍往上。這對蕭旻來說絕對是一個振奮他心的東西。


    當即拍案大喜道:“寧硯聽封!”


    寧硯立刻起身跪下。“臣寧硯聽封。”


    “朕授你為正四品戶部侍郎,賜爵鳳鳴縣開國伯,食邑五十戶。同時設立官票府,由你兼任官票府總裁,總領其餘州府兌票務的設立以及兌票的印製發行。”


    大涼爵位一般都帶有食邑,但大多都是虛封,而寧硯這食邑卻是實打實的五十戶,絕對算是榮寵了。


    而且今年寧硯尚不滿二十七歲,就成了戶部侍郎,這可是有名又有權的官位,總領天下財權的副職,僅次於戶部尚書。在整個大涼曆史上都少有。


    寧硯定了定心神,正聲道:“臣,領旨!”


    ※※※※※※※※※※※※※※※※※※※※


    注:大涼爵位:親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縣侯、縣伯、縣子、縣男。寧硯被封的是縣伯,食邑在鳳鳴縣。


    注2:總裁為古代官職名,一般是主持編撰工作官署的官員,或者是主持會試主考官的名稱。因為官票府是新設的機構,曆史上也沒借鑒,我一時找不到官名,就定下用總裁這個官名。


    第59章


    新綬官職之後, 不用立刻就去上任,而是有幾天的準備時間。既是讓官員本身做準備, 也是給吏部時間製作官冊、印信等物。


    但寧硯這幾天也不能閑著。離開上元府三年多, 回來有好幾個人都得去拜訪。首先是兩位長輩,紀良和與章嚴維。


    然後還有章鍾淩一家, 他當初走的時候說當年除夕回京給章友朗包紅封,不知道那孩子會不會還記得這個早已失信了的承諾。


    再然後就是溫梅芷,這三年多來, 兩人間的書信往來就沒有斷過, 一直互相請教各種朝政大事。


    田賦司和兌票務上的事情兩人都是商量著來的,互相補齊短處,所以兩個官署雖然都是新設, 小問題雖然有, 但大問題還沒有出現過, 一直走在正軌上。


    溫梅芷以有寧硯這個知己好友為幸, 寧硯又何嚐不是這樣。他經常會覺得這種時代會產生溫梅芷這樣的女子, 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考慮之後, 寧硯決定第一個去拜訪紀良和。畢竟昨天在紫宸殿就已經和章嚴維見過麵了。


    回上元府的時候,寧遠誌送了他不少的好東西。寧硯在裏麵選了一方上佳的硯台帶上準備當作禮物送給紀良和。


    紀良和已過花甲之齡, 如今已經不在翰林院任職了。一年前紀良和上書請求致仕,大涼之製,官員七十致仕。但過了花甲之齡後, 主動要求致仕的也可以。但這時同不同意就看皇帝的。


    紀良和請求致仕蕭旻就沒有答應, 僅僅隻是允了他辭去翰林學士的官職, 轉而加封他為太子太傅,讓他給皇子授課,期滿兩年後,才準許他致仕。


    皇帝如此看重紀良和不是沒有理由的,紀良和在仕林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當世被普遍認同的大儒隻有兩人。


    一是從國子監祭酒任上致仕,歸鄉後去了白鹿洞書院當山長的周平。另外一人就是紀良和。


    兩人都是德高望重的長者,倍受天下儒生敬重。這份殊榮,即使是章嚴維都沒有。


    寧硯到了紀良和的府邸後,沒有停留多久,紀良和隻是和他說了一會兒話就讓他離開了。


    紀良和將一切都看的很清楚,也從來不參與朝廷中的黨派爭鬥。到了如今的這個年齡,處事就愈發的淡泊起來。


    對寧硯這個好友晚輩,紀良和沒有交待什為人處世之道,唯一交待的事情是有關章嚴維這位好友的。


    他告訴寧硯,章嚴維變法得罪太多的人了,一旦他百年之後,章家沒有了人庇護,下場可想而知。


    他叮囑寧硯,要在章嚴維還在時,要走到一個足夠高的位置,能擋得住狂風巨浪的位置,一個戶部侍郎還不夠。


    寧硯從紀府出來後,心中的惆悵久久沒有散去。是啊,他都忘了章嚴維也已經六十一歲了,在這個年代已經是高壽了。


    章嚴維當初護他周全,一方麵的原因不就是希望在他之後讓自己照顧章家一二嗎?


    原來不知不覺間,自己身上的擔子已經不僅僅是自己一家人了。


    還有章家,還有寧家,甚至還有他參與進來的這個新政,都已經壓在他的肩頭了。擺在他麵前的路好像也隻剩下一條了。


    一時間,寧硯有點迷茫,他真的能把這條路走下去嗎?又能把它走好嗎?


    回到家,寧硯第一時間就去找陸秋歌。陸秋歌才將兩個孩子哄睡著不久,正坐在床床邊作女紅。


    一如多年前,他初到這個世界,點燈夜讀之時,陸秋歌就坐在旁邊縫補衣服的場景。


    那時,他們連吃飽都成問題。而現在,他位居戶部侍郎,也已經兒女雙全。看著看著,寧硯的心漸漸的平息了下來。


    在陸秋歌這裏,他總能找到最有用的撫慰。


    放輕了腳步走過去,在床邊的地上盤起一條腿坐下,右手搭到陸秋歌的腿上,抬頭輕聲問道:“秋歌,你看我的肩膀寬嗎?”


    陸秋歌被寧硯這沒頭沒尾的問題問得有些奇怪,但還是配合的目測了一下寧硯肩膀的寬度。奈何寧硯實在不是健壯型的,陸秋歌就勉強的給了一個“還行”的答案。


    寧硯聽後,咧開嘴笑了起來。“我也覺得還行。它還是很有力氣,能挑很多東西的。”


    **


    “你總能讓我覺得意外,銀錢兩百萬貫,一個小小的兌票務就弄出來了,那戶部尚書都沒你會聚財。看來我當初提議讓你去金陵的決定做的太對了。”


    “其實也是金陵的商人提前打下了一個底子,所以才能做的這麽順利。接下來的推行就沒有這麽容易了。”


    一路走進書房,章嚴維坐下後,示意寧硯也自行坐下,同時說到:“路要一步一步走,本就沒指望你一蹴而就,你須得戒急戒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舉之首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諸佛龍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諸佛龍象並收藏科舉之首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