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秋歌安慰道:“不會的,悠悠不認誰也不會不認你的。”


    “我肯定也聽不到她第一聲喊阿爹了。頌哥兒說不定也會和我生疏了。”寧硯自顧自的說著。


    “秋歌,要不我辭官吧,然後開一家小私塾,清閑自在的。不過陛下現在肯定不會放我走,他還指望著我的兌票府給他籌軍費呢……”


    說著說著,寧硯就睡了過去。一天緊張的忙碌下來,他是真的累了。


    陸秋歌在黑夜中清醒了許久,房間中,一聲輕微的歎息聲若有若無的響起,而後歸於平靜。


    屋漏偏蓬連夜雨,這兩天的京師注定不太平。昨夜的一場傾盆大雨,雖然沒有澇災發生,但卻發生了一件更嚴重的事情。


    在建的皇陵出現了坍塌——一塊滾落的大石堵住了皇陵的入口處。


    蕭氏皇族的皇陵在郊縣光化縣龍啟山,一帝一山,從底部掏空山體,內修帝陵。昨夜因雨坍塌的是蕭旻在建的陵寢。


    雖然巨石已經被很快處理移開,但天變一說開始甚囂塵上。


    第62章


    紫宸殿外, 以次輔申泰、禦史大夫唐友卓為首的官員紛紛跪在殿外, 高呼著“天變”、“廢止新法”之類的話。


    但無論他們怎麽喊, 紫宸殿的大門始終禁閉著,蕭旻從始至終都不曾給過他們回應。


    在離這裏不遠的白玉石柱之後, 章嚴維麵無表情的看著那一群人。半晌後,臉色開始漫上了潮紅之色,直到一口血吐了出來, 潮紅迅速退去,臉色煞白一片。


    跟在他身後的夏敬連忙扶住了章嚴維往後倒的身體,眼中盡是驚慌之色。


    “閣老!閣老!您這是怎麽了啊!”


    “天變……天變……好一個天變!”顫聲說完這一句, 章嚴維就昏了過去。花白的胡須上沾染的點滴鮮血觸目驚心。


    夏敬惶恐的大喊了起來:“快來人!來人啊!閣老吐血昏倒了!”


    聽到夏敬的聲音, 跪著的一眾官員紛紛看了過來,其中有幾個人也跟著夏敬喊了起來。


    數聲腳步聲傳來, 紫宸殿被打開, 一身蟠龍繡白袍的蕭旻匆忙走出,看到倒在地上的章嚴維後,咬牙道:


    “快去傳禦醫!”


    說完, 蕭旻冷視那一眾官員,沉聲說到:“章世安乃朕之左膀右臂,朝廷肱骨,他若有事, 朕絕不輕饒你們!”


    剛才還喊得義憤填膺, 慷慨激昂的人這下都萎靡了下來。還有些就是不怕死的人還想說, 被自己身邊的人給牢牢的按住了。


    “還呆在這裏幹什麽, 都給朕滾回去!”


    有了章嚴維吐血昏迷的這事,蕭旻也找到了可以大發雷霆的突破口,直接就將這幫人趕了回去。


    “將章卿抬到紫宸殿去。”


    蕭旻對章嚴維不止有器重,還有敬重。如他說的,章嚴維就是他的左膀右臂,章嚴維出事,他的憂心也不少。


    沒多久禦醫就來了,給章嚴維看過之後稟告道:“陛下,章閣老是怒急攻心,再加上常年累月的勞累,心脈虛弱,怒衝之下吐血。


    臣開一劑蓮心散,用酒調服,連用七天就可以停藥。閣老畢竟年歲已長,保持心平氣和才是長壽之道,切記憂思怒急,勞心勞力。”


    蕭旻聽後點了點頭,對禦醫道:“這幾天你也不用在宮裏當值了,去章卿府裏待著,照料好他的身子再回太醫院。”


    “臣遵旨。”


    夏敬代章嚴維叩拜。“謝陛下隆恩。”


    **


    戶部官署,又忙了大半天,寧硯才終於輔助康尤毅將賑災所需的錢糧都準備好。不到兩天的時間就能準備好一切,還多虧了這幾年變法與田賦司的功勞。


    換作變法之前的大涼,不是說不能做到,但需要的時間就要大大增加。而救災如救火,時間每拖延一段時間,潼川府不知道就要死多少人。


    就在寧硯以為可以鬆一口氣了的時候,又有人來報章嚴維被氣的吐血昏迷的事情,寧硯的一顆心一下就吊了起來。


    首輔病重,按理說其他官員都要上門探病的。所以康尤毅直接就和寧硯一同出了官署後,直往玄武街而去。


    等他們到章府時,已經來了很多同為探病的人。由章嚴維的長子章鍾丘在正堂招待著。寧硯沒和他們一起,和康尤毅說了一聲後,徑自往章嚴維的臥房走去。


    章府裏的人都知道寧硯,也沒人攔著,放任讓寧硯進了房間。房間中,章嚴維躺在床上,看樣子還沒醒。章鍾淩在一旁和禦醫小聲的交談著。


    “世叔,章公怎麽樣?”寧硯走上去問道。


    “怒急攻心,修養一段時間就好了。”章鍾淩回到。“你明天就要出發去潼川賑災了,這裏有我和大哥在就行,你盡快回去收拾去。


    賑災之事非同小可,一旦有什麽差池你難辭其咎。你就跟著夏次輔,凡事三思而後行。京城這邊的事你不用擔心,隻要陛下那裏不鬆口,新法就不會有事。”


    寧硯點頭。“我省的得。我去看一眼章公我再走。”


    章鍾淩應允後,寧硯走到床邊看了幾眼然後又給章嚴維掖了掖被子才轉身離開。


    他理解章嚴維的怒,這怒與其說是怒,不如說是哀。太初元年開始變法,太初二年被迫中止。太初五年章嚴維被起複,變法繼續。


    如今是太初十一年,變法已經進行了七年有餘。章嚴維為變法殫精竭慮,為國為民耗盡心神,頂著巨大的壓力,一人撐起了整個新黨。


    數年來,大涼各方麵都在向好,比之當今初登基之時的局麵好上了不知道多少。現在就等著國庫豐溢之後,整軍北上東進,蕩平匈奴,驅逐倭寇,重現大涼一個朗朗乾坤。


    可以說,他這一頭白發,一大半都是因為新法白的。


    但到今天他驀地發現,還是有這麽多人看不到變法的好,看不到的他的努力。幾場災害,一塊巨石,就將矛頭直指新法,張口天變,閉口廢法。


    章嚴維怎能不氣、不怒、不悲、不哀、不憤!甚至都可以用上“委屈”一詞。


    但現在新法已經不是這些人想廢就廢得了。一來蕭旻支持變法的決心異常堅決,他也正當壯年,比起太初二年,恩威更盛,就像章鍾淩說的,隻要蕭旻不鬆口,新法就不可能廢。


    二來,七年多的考察法幾乎將吏治整個整頓了一遍。現在能就在朝堂上的,多是有真才實學的實幹派,而這些人又多是變法的忠實支持者。


    三來,變法又很多地方是施恩惠於普通百姓的。國以民為本,有民心的基礎在,舊黨想將事情鬧大都鬧不大。理不站在他們那邊,所以也就能找找天變這樣的理由了。


    再等上幾年,等老一輩的人開始退出曆史,這些人走到朝廷的各個重要職位,那時新法肯定就能大大鞏固。即使那時章嚴維不在了,也不會再出現人亡政息的情況。


    就讓章嚴維發泄這一次也好,這氣恐怕已經鬱結於心許多年了,也許反倒對他的身體好。


    而且他這一吐血,那些嚷嚷著廢止新法的人也能消停上一段時間了。他們也怕章嚴維真的被他們氣出個好歹來。


    這一緩和,等潼川賑災結束,一些留言也就該消失了。最好還能帶回兩把萬民傘什麽的,就能徹底堵上舊黨的嘴了。


    現在他隻求章嚴維能放開心,好好的養好身體。這是他作為晚輩最衷心的祝福。


    這麽來回一折騰,等寧硯回家的時候天色已經開始暗了下來。明天一早他又要跟著賑災的隊伍出發,等回來也不知道是幾個月後了。


    知道就要離別,白淑蘭和陸秋歌兩人合手做了一大桌子的菜。本來還沒開始傷感的寧硯在吃飯的時候就覺得鼻子酸酸的。


    多情自古傷離別,誰也沒辦法避免。


    怕小寧頌知道寧硯要離開傷心,夫妻兩人都瞞著沒有告訴他。吃完飯後,寧硯陪著一無所知的小寧頌玩了好一會兒,然後把他哄睡著才回自己的房間。


    陸秋歌正在給他收拾整理東西。小寧悠被放在床上,解開了繈褓,正不亦樂乎的揮胳膊蹬小腿兒的。


    寧硯走過去抱起,一邊放在懷裏逗弄著,一邊看著陸秋歌忙來忙去的身影。


    陸秋歌一邊整理著衣服,一邊交待道:“我聽人說潼川府那邊多雨,你記得出門就把傘帶上。那裏不是家裏,沒人去給你送傘的。”


    “有柴浪在呢。他會幫我記著的。”


    “我記得以前老爺在時說過,大災後一般都有疫病蔓延。你……你一定要小心。”


    陸秋歌口中的“老爺”是寧硯的父親。寧遠平死的時候還早,陸秋歌嫁給寧硯後也沒有改口的人,所以還是一直用老爺稱呼著。


    寧硯點頭。“我一定記著,肯定完完整整的去,完完整整的回來。”


    “那邊的飯菜你要是吃不慣,就請一個會做京菜的廚子。賑災本來就辛苦,吃食一定不能落下了。你要是回來瘦了,悠悠也許就真的不認識你了。”


    寧硯聽著,將臉湊到了小寧悠的麵前,逗道:“女兒,你爹長這樣,你可要記好了,一定不能把你爹忘了。”


    小寧悠沒用眼睛看,而是直接上手去撓了一把,然後咧開嘴笑了起來,寧硯笑嗬嗬的在她的臉上親了一口。


    陸秋歌停下了手中的動作,靜靜的看著這一幕。


    陸秋歌和寧硯兩人都不是多話的人,而且兩人很有默契,有時候不需要說話就能知道對方的意思。


    但這天晚上兩人說了很多很多的話。事無巨細,陸秋歌都不厭其煩的交待著。她知道,寧硯處理大事起來得心應手,但在生活的小事上又粗枝大葉的。


    平常有她和白淑蘭在,沒什麽可擔心的。但這次她獨自去賑災,陸秋歌就有了太多不放心的地方。


    寧硯也將每一句都認真的記下。雖然他其實不是一個馬虎的人,隻是有了可以依賴的人後,就刻意放縱了自己。


    一夜過後,陸秋歌天還沒亮就起來,先給寧硯做好了飯才叫他起床,幫著他穿衣洗漱。平常這些事寧硯都不讓陸秋歌來,但這次,他想在臨別前享受一下這即將闊別的溫馨。


    收拾好一切後,白淑蘭和陸秋歌將寧硯送出了家門。臨上馬車前,寧硯用力的抱住了陸秋歌。


    “我走了。”


    第63章


    寧硯一行人入蜀路線采用的是水陸交替。先從上元府南下金陵, 然後取水道走大江一路西上。


    等到三峽之後, 再難逆流而上, 便重新取陸路入蜀,前往潼川府。這樣走花費的時間是最短的, 隻需要一個多月就能到。


    如果是回程的話,這個時間要縮短上數倍。從大江順流而下,暢通無阻, 逢汛期的時候,隻需要幾天的時間就能從蜀地到金陵。


    真真應了前世的詩仙的那句詩: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


    寬闊浩淼的大江之上, 大小不一的十數艘船間隔著一定的距離, 成列向前駛進著。寧硯嫌在船艙裏待著又陰暗又無聊,所以一天有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甲板上。


    除了看沿途秀麗的山水美景外, 寧硯也給自己找了一件差事。這天, 寧硯又讓人在甲板上擺上了桌子和凳子,泡上一杯茶,鋪開紙, 把羽毛蘸上墨汁就開始寫字。


    因為船在行駛中一直有顛簸,毛筆基本就用不成,所以寧硯專門找來了幾根雞毛來用。


    “這都是什麽?”不知道什麽時候從船艙出來的夏敬走到了寧硯的旁邊,拿起了一張有字的紙。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夏敬自顧的念了一句話, 品味了一番後點頭道:“此語甚好,雖簡,但意深。”


    寧硯起身問道:“那大人覺得這些用來給幼童啟蒙怎麽樣?”


    在這邊的曆史,用來啟蒙的讀物有《千字文》,卻沒有《三字經》。寧硯個人覺得。在啟蒙一事上,《三字經》比《千字文》更好。


    《三字經》取材典範,涵蓋了文學、曆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啟蒙的不僅僅是智力還有品德。


    寧硯許久前就有用《三字經》來給小寧頌啟蒙的想法。但《三字經》他沒有專門去背誦過,隻記得一些膾炙人口的句子。


    而且《三字經》中一些涉及到三國之後曆史的東西,在這裏也不能用。說孟母三遷、孔融讓梨都知道,但說竇燕山教五子,壓根就沒人知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舉之首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諸佛龍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諸佛龍象並收藏科舉之首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