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祈告


    玄元殿。


    外邊還在下雪,天陰沉沉的, 殿裏不得已早點了燈, 火光卻不亮, 照不到角落, 連靈位都沒能全照亮, 有些金粉丹砂描出的字攏在陰影裏,模糊不清。簾幔垂落,偶爾有風吹過, 撩起一角,飄飄渺渺,像是蠕動的鬼影。


    李齊慎卻不怕,他跪坐在靈位前的蒲團上,雙手放在膝上, 半闔著眼。暖黃的燈光落在他發上、身上,照得這少年像是尊玉雕,又隱約帶著幾分神性的味道,若是站在門口一看, 怕不是要誤以為是哪位皇帝顯靈, 在此化作少年模樣。


    除他以外, 玄元殿裏還有個人, 微微佝僂著, 白發蒼蒼。是平興皇帝時的掌案太監鍾慶滿, 和平興皇帝年歲相仿, 如今也過了六旬, 先皇晏駕後,他就在玄元殿,日複一日地守著這些靈位。


    “……殿下,您跪了很久了。”鍾慶滿慢吞吞地挪到李齊慎邊上,開口也很慢,“恕臣冒昧,您怎麽了?”


    李齊慎沒睜眼,他不討厭這個老人,態度挺溫和:“沒什麽,隻是突然想來參拜。若是不能久留,我這就走。”


    “不是,不是……沒這規矩。”鍾慶滿連忙留他,“哎,您是隴西李氏的子孫,來這兒見見先祖,合情合理,有什麽久不久的。先皇看得見,他也會高興的。”


    李齊慎其實不信這個,來玄元殿隻是找個地方靜靜,但聽老人平靜和緩的這一句,心裏微微一動,不由睜開眼睛:“平興皇帝?”


    “哎,是。”鍾慶滿緩緩點頭,“他其實可喜歡孩子了,隻可惜去得早,您大概沒什麽印象吧?”


    “我記得祖父晏駕時,我才四歲,還不知事。”


    “算算也是……一晃這麽多年,您都這麽大了。”鍾慶滿在平興皇帝禦前伺候了一輩子,看李齊慎也格外慈愛,仿佛是看自己的子孫,“先皇這輩子就陛下這麽一個孩子,他又不愛說話,其實心裏想的東西不少,對孩子的感情也不作假。我曾見他夜裏起來,把陛下幼時戴的銀鐲拿出來翻看……隻是說不出口。”


    他歎了一聲,“先皇去得太早,也太急了……有些話來不及說出口,就再也沒機會了。”


    李齊慎大概知道,平興皇帝算是積勞成疾憂思過度,從病倒到晏駕,統共不過兩天,太醫署還沒診明白到底是什麽病,長生殿前就掛起了長長的白幡。他點頭:“是這樣啊。我倒是不知道祖父是什麽樣的人。”


    鍾慶滿微微一笑:“您想知道嗎?”


    “有何不可?”李齊慎說,“掌案請坐吧,我猜這個故事有點兒長。”


    鍾慶滿一愣,旋即又笑了一下,搖搖頭,學著李齊慎的樣子,緩緩跪坐在蒲團上。他身子也不好,由站到坐,胸口發疼,咳了兩聲才能緩緩開口。


    “人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您想想,這麽大一個人,活幾十年,哪兒是起居郎幾行字能寫明白的。”鍾慶滿緩緩地說,“我呀,伺候了先皇四十幾年,也不知道多少,不過比他們知道得多。”


    “嗯。”李齊慎應聲,“掌案請說。”


    “他是個好人,很好很好的人,隻可惜他自己不知道,一輩子都在苦自己。”鍾慶滿說,“先皇是昭玄皇帝的幼子,當時該是豫王殿下繼位,可惜這位殿下心性野,拋下長安城跑了……後來倒是回來一兩回,先皇登基後五年,豫王殿下離京,此後不知所蹤,再沒有回過長安。”


    李齊慎一愣:“連皇位都不要?”


    “有些東西就是這樣,想要的人搶破頭;不想要的人,塞到手裏都嫌燙手。”鍾慶滿歎息,提及皇家的舊事,也不避諱,“這事情就壓在先皇心裏,他總覺得皇位是阿兄讓給自己的,一生都被綁在皇位上……苦啊,真是苦,三十多歲就長了白發,到最後也不過五十,頭發倒全白了。”


    “……竟是如此,我從未聽我阿耶說過。”


    “想想也確實不會提的。我猜陛下如今,怕還是在怨先皇。”


    “嗯?”


    “殿下知道,清寧宮是走水後才成廢殿的吧?”


    “知道。”李齊慎說,“原本是皇後居所,但祖母當時就沒住,住的是蓬萊殿。”


    “那火是陛下不慎撞翻燭台,才起的。”


    李齊慎一驚,詫異地看了鍾慶滿一眼。


    “陛下當年,身邊人不好,有幾個內侍搗鬼,唆使他去清寧宮,這才不慎走水。靖穆皇後用過的東西燒得一幹二淨,昭玄皇帝那時候其實身子已經不行了,見不得這個,沒能挨過那年冬天。”鍾慶滿平靜地說,“先皇大慟大怒,鞭笞陛下,打得陛下在榻上休養了小半年才能下榻。”


    李齊慎覺得祖父還是心太軟,麵上卻很嚴肅,低低“嗯”了一聲。


    “當時溫皇後也已經去了,沒人在中間疏通,這梁子就算是結下了。先皇和陛下再沒有怎麽說過話,就算有,也是皇帝和太子說話,不是阿耶和兒子。”鍾慶滿說,“但臣知道,先皇心裏其實念著陛下。自己生養的孩子,誰不念著呢?”


    李齊慎心說這倒也不一定,怕是得分人,但他順著鍾慶滿說:“這倒是。祖父這個性子,像的是曾祖父,還是曾祖母?”


    “都不太像。”鍾慶滿想了想,“非要說,那可能得更像昭玄皇帝,愛悶著。靖穆皇後萬萬不會這樣。”


    “是嗎?”能在史書上稱“靖穆皇後”而不是“沈皇後”,李齊慎一直以為曾祖母是如同天後一般的女人,凶猛、善政而野心勃勃,“曾祖母是很凶,還是很端莊?”


    “錯啦,都不搭邊。靖穆皇後不擺架子,也不在乎禮儀,隨心所欲,想做什麽就做什麽,隻不過也挑不出錯來。”


    李齊慎皺眉:“曾祖父不管嗎?”


    “夫妻間的事,旁人怎麽知道?或許,昭玄皇帝就愛靖穆皇後這個樣子。”鍾慶滿說,“僅拿教坊樂曲來說,靖穆皇後愛胡旋舞,宮中就多矯健嫵媚的樂曲;當年她聽霓裳羽衣曲,隻皺了皺眉,昭玄皇帝在位時,宮中再沒奏過這曲子。”


    李齊慎覺得這未免有點誇張,轉念又覺得還好,教坊曲子那麽多,不奏一個也不會死,能以此討個歡心又有何不可。他沉默片刻:“這我也不知道。我讀史,起居郎寫昭玄皇帝和靖穆皇後相敬如賓,還以為他們之間沒什麽感情。”


    “這些小事,都是瞎寫的,誰不期望帝後和睦呢,寫著寫著,就和睦過了頭。”鍾慶滿搖搖頭,“所以,殿下您看,不過幾十年,人去了,在別人嘴裏,就是另一個模樣了。等我這把老骨頭也入土,知道這些事的人,就又少了一個……早晚誰也不知道。”


    這話有點傷感,李齊慎覺得說什麽都不合適,幹脆沒作聲。


    鍾慶滿也不在乎,撐了一下地麵,艱難地起身:“殿下,您要不要點幾盞燈?”


    李齊慎明了,這燈是供奉在靈位前的,他點頭,起身:“麻煩掌案遞火。”


    說是遞火,在玄元殿裏總不能敲火石,鍾慶滿應聲,端了特意留著的手燈,靠近李齊慎:“殿下,請。”


    李齊慎點頭,撚起引火的簽子,在手燈的火苗上輕輕一燎,再把引來的火點進靈位前的燈芯,一盞盞點過去。等全部點亮,靈位前一排燈亮起,燒出的火光照在靈位上,照得金粉閃閃發亮。


    李齊慎吹滅簽子,信手遞給鍾慶滿,一撩圓領袍的下擺,再次跪在蒲團上,濃密的睫毛一落,閉上眼睛。


    剛才一個人跪了那麽久,又和鍾慶滿聊了一會兒,他想得挺明白,過往的事總歸過去了,他活著的時候做得再多,縱然能青史留名,也就那麽幾行字,後人解讀時還不是亂七八糟,能不弄錯他的名字就算是給麵子了。


    與其瞻前顧後,想著身後名聲,還不如惜取眼前。


    “李氏列祖在上。時過境遷,前邊的幾位實在隔得太遠,恐怕沒空理我,那我隻能就近問問祖父和曾祖父。”李齊慎低著頭,嘴唇輕輕張合,無聲地說,“如今我在宮裏深陷泥淖,步履維艱,且父不為父,兄不為兄,我應當敬愛父兄,任其磋磨,坐以待斃嗎?”


    當然沒人回答,他沉思片刻,猛地睜開眼睛,淺琥珀色的眼瞳倒映出靈位前的燭火,眼瞳中的碎金流淌,一時竟像是睜開了燦爛的金瞳。他看著靈位,依舊無聲地開口,“我絕不。”


    他忽然起身,轉身朝外邊走,“今日叨擾掌案,多謝掌案告訴我這些。”


    少年來的時候匆匆忙忙,走的時候也匆匆忙忙,鍾慶滿還沒應聲,李齊慎已經不知道走哪兒去了。外邊的雪還沒停,細細碎碎的雪落下來,在磚石鋪的地上積起薄薄的一層,一串腳印直直地通往遠方。


    鍾慶滿搖搖頭,慢吞吞地挪到窗邊,伸手把窗關實,再抹去臉上被風吹過來的細雪,扶著窗,緩緩轉身。


    轉身的瞬間,他發現靈位前李齊慎點亮的燈全滅了,一盞火都沒有留存。


    第51章 新台


    三月二十六, 千秋節。


    李承儆性喜奢華, 先前清思殿和東宮之間又鬧了一場, 惱得他心煩,幸好蕭貴妃溫柔解語, 特意囑咐下去,今年的千秋節大操大辦, 也好讓他看著開心些。


    得了皇帝和貴妃的暗示,宮裏自然鉚足了勁操辦,各殿的屋簷下掛滿紅燈籠,白日裏隻覺得紅豔豔,到夜裏一點,像是火海又像是星河,照得大明宮亮如白晝。


    到千秋節當天,宴設在麟德殿,正對著太液池, 歌舞從早起開始就沒停過,先是回風亂舞矯健嫵媚的大胡旋,再是驅邪的儺舞,樂師舞姬來來往往,忙得教坊裏的人焦頭爛額,連賀景都得自己撩袖子彈琴。


    賀禮自然也是不少的,朝臣宗室送來的禮單都能把人埋了。南海采的珍珠足有嬰兒拳頭大小, 放在光潔的瓷盤上, 輕輕一晃能自走;成幅的繡品展開能從麟德殿的一頭拉到另一頭, 細細地刺著山河湖海,用的流光絲,稍稍一動就是另一個繡樣;還有紅珊瑚磨粉手抄的佛經、成套的白瓷青瓷、黃金丹珠鑄造的飾品……堆得廣袤如山海。


    賀壽的祝詞不絕,落在耳邊像是歌吟,李齊慎站在箜篌邊上,看著那些賀禮一樣樣送進去,淺琥珀色的眼瞳裏倒映著紅豔豔的燈海。


    這些賀禮很好,殿裏的樂舞也很好,在龍首原上展示這個帝國所有的繁華富庶,背後藏著的東西卻截然相反。教坊的樂師反複演奏排練,指尖在弦上割得鮮血淋漓;赤足的舞姬足尖全是血泡,不斷踩破結痂,才能在殿裏轉出完滿的圓;采珠的是珠女,反複潛入海中,即使僥幸能活著,用不了幾年,肢體也會被凍得變形,隻能在地上匍匐爬行;刺繡用的繡娘則更多,或許要十個百個一同,齊齊繡瞎眼睛。


    隔著那片燈海,李齊慎看見其下的鮮血白骨,聽見藏在樂聲裏的哀哭。


    “……您看見、聽見了嗎?”他無聲地詢問早已死去、隻在玄元殿剩下個靈位的先祖,“這是對的嗎?”


    無人回應,隻有麟德殿裏的曲破,先前中段的繁音急節已然轉慢,到末尾隻舞不歌,列隊的舞姬踮起腳尖,踩著節拍旋轉,猶如天上飛仙漸漸放緩腳步,各自散入雲間。


    “《霓裳》要結束了。”賀景扭頭,看了李齊慎一眼,“殿下,您準備好了嗎?”


    李齊慎回神,回視賀景,漫不經心地說:“賀先生知道我要演奏什麽吧?”


    “當然知道。”賀景說。


    “好。”李齊慎驀地露出個笑,頗有少年獨有的爽朗明亮。他抬手一撩,把落到的肩前的細辮打到肩後,信手推了鳳首箜篌一把,在滾輪的聲音裏和賀景說,“就此一別,多謝賀先生多年教導。”


    賀景沒說話,看著那個挺拔的背影一步步走進麟德殿。燈光落在他臉上,這個向來冷硬的中年男人忽然露出個微微的笑,他輕輕地說:“別過,殿下。”


    李齊慎一路都沒回頭,當然也沒聽見,等內侍把鳳首箜篌擺到樂師的位置,一撩下擺,大喇喇地坐在箜篌後邊,一副著手要彈的樣子。


    李承儆看著就煩,但先前李琢期鬧了這麽一回,他也心虛,沒直接嗬斥李齊慎:“阿慎,你又在幹什麽?”


    “準備奏曲啊。”李齊慎不慌不忙,“這是我自己度的曲子,趁千秋節,奏給阿耶聽聽。”


    “胡鬧!”李承儆以為他是發瘋,“你什麽時候會度曲了?這還是箜篌,你數得清有幾根弦嗎?”


    “陛下!”蕭貴妃不想吵起來,賠著笑,一手扯扯李承儆的袖子,一手給他遞了杯葡萄酒,“七殿下也是一片孝心,讓他彈就是。孩子嘛,就算彈得不好,心意總是在的。”


    佳人在側,還這麽說,李承儆總得賣個麵子,喝了蕭貴妃遞來的酒,臉上仍有不虞:“奏吧。”


    “好。”李齊慎點頭,抬手半抱住箜篌,食指和拇指搭在箜篌弦上。


    “像模像樣的。”李承儆嗤了一聲。


    下一瞬樂聲乍起,他一怔,連帶著參宴的朝臣都宗室都愣住了,交杯換盞的聲音一時都停下來。


    這支曲不用伴舞,舞姬撤下去,大殿正中空出來,樂聲格外明顯,自箜篌弦和李齊慎的指間流出,落入在座人的耳朵裏,刹那觸動心弦。這曲不似先前的《六夭》《霓裳》或是《破陣》,是他們從未聽過的調子,分明是西來的鳳首箜篌,卻以琴意入曲,如泣如訴,有家國之怨、黍離之悲。


    李齊慎像是沒察覺到四周人詫異的眼神,兀自撥弦。他師從國手賀景,在教坊學了十年,這支曲從起念頭到成譜,足足花了兩年,旁人聽著有什麽反應,他都不會覺得驚訝。他彈的也不隻是鳳首箜篌,而是經年的怨恨和悲憤。


    直到此刻,他終於想起來了,當年慕容飛雀新死,他在教坊裏整夜枯坐,對著這架鳳首箜篌,想的是什麽。


    ——怨恨啊。所有的痛苦和悲戚,不能變成眼淚,那就回流進腹中,盡數變成烈火般的怨恨,日日夜夜灼燒著他,吞下再多的堅冰都不能熄滅。


    一曲終了,李齊慎緩緩呼出一口氣,收回手搭在膝上:“結束了。”


    殿內一時無聲,他視線一轉,看見對麵一位平興皇帝時就在朝堂的老臣。老人白發蒼蒼,稍稍低著頭,抬手擦眼淚時整隻手都在抖。


    “曲子不錯。”李承儆勉為其難地承認,“用心了。”


    他一鬆口,底下朝臣宗室的誇獎立馬跟上,“驚才絕豔”“天資卓絕”,什麽話都敢往李齊慎身上貼,反倒驚得李齊慎有點不太舒服。


    眾人誇著,李齊慎一言不發,看著座上的皇帝和貴妃,等著這兩位再開口。


    蕭貴妃果然開口了:“殿下有心了。這曲子既然是自度曲,可有名?不妨記在教坊裏,往後也好演奏。”


    “有。”李齊慎微微一笑,“叫《新台》。”


    蕭貴妃麵色一變。


    李承儆臉色也變了,不敢置信地瞪向座下的少年。


    《詩經·邶風·新台》。


    “國風”中當屬第一的怨刺之作,諷刺衛宣公見兒媳宣薑貌美,築了新台後劫奪,挖苦他違背人倫,直接嘲笑他像是隻癩□□。


    “你……”李承儆再不濟,少時也是讓四位大儒摁著頭學的,怎麽可能不通《詩經》。他胸口劇烈起伏,緊緊盯著兒子,眼睛瞪大,倒真有點像癩□□鼓出的眼瞳,反倒可惜了那張繼承平興皇帝和溫皇後美貌的臉。


    “阿耶覺得如何?”李齊慎笑吟吟的,像是渾然不覺,“這曲子好聽嗎?”


    “……滾出去!給我滾出去!”李承儆怒氣攻心,顧不得儀態,抓起麵前的果盤或是酒壺,不管不顧,一股腦向著兒子砸過去,“李齊慎!滾出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喂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折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折枝並收藏喂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