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隨清醒來時,身邊那人還在睡,不知什麽時候放開了她,在床上趴成一個大字型。
雖說是星期日,但她還是早早起身洗漱,換了衣服下樓,先去了清營造,又帶上照相機去了港區。雖說是必須做的事,但她自己知道也是在刻意回避與他的對話。雖然夜裏什麽都做了,但在白日天光之下,感覺總又有些不同。
上午,他給她打過一個電話,她正站在造船廠廢棄的鐵皮廠房裏,也許是信號不好,沒接到。兩人再說上話,已是當天傍晚了。魏大雷告訴她,自己在機場。
聽到他這麽說,隨清倒有意外。她本以為他會就此留下來,趕都趕不走。
“take your time,”他卻這樣告訴她,“中繼站就要開工了,我得回g南。等你想找我的時候,再去那裏找我吧。”
她聽著,竟是一瞬動容。此刻,她需要就是時間。就好像一個從礦洞中摸索而出的人,她已經看到前方依稀的光亮,出口已經很近了。
但他卻又跟她皮起來,說要好好謝謝吳惟。
“謝她做什麽?”隨清還是有些氣,覺得這裏麵有背叛的成分。
魏大雷卻答:“吳惟說這是投桃報李,你找過她男人,所以她覺得有些事她也應該告訴我。”
“這話聽著怎麽這麽……”隨清簡直無語,但還是想起了那次在香港機場與忻濤的對話,還有最近這段日子吳惟臉上的那一點不一樣,明白了其中妙訣似的。
“我覺得挺好的呀。”電話那邊卻是渾然不覺。
“怎麽個好法?”她脫口質問。
他隻是無聲笑著,默了一陣才回答:“說我是你男人啊。”
那時,隨清正站在船廠碩大無極的桁架下麵。明知沒人會看到,她還是紅了臉,故做鎮定地回了一聲笑,而後掛斷了電話。
那天夜裏,她又與吳惟視頻。
吳惟一上來便是一番察言觀色,隨清也是存心的,什麽都不問,隻說a市最近天氣挺好,工作挺忙,才剛參加了個健身跑,得了倒數第一。
但她到底演技不行,視頻那邊,吳惟已經看出端倪,才要開口調侃,身後卻傳來說話聲,是個男人的聲音,在問她才買的排骨要怎麽做?
隨清反應慢,還沒來得及說什麽,已經眼看著吳惟臉上的笑容凝結,手忙腳亂地掛斷了視頻。
她這才對著屏幕笑起來,發了條信息過去:“原來美國也有上門做中餐的廚師,倒是挺方便。”
吳惟自然知道她是在損自己,卻也無從解釋,回了一堆意義不明的表情圖。縱使隔著萬水千山,那屏幕背後的嬌羞也是擋都擋不住。又扭捏了許久,吳惟才交代了事情經過,忻濤飛過去看她,已在她那裏住了兩個禮拜,買菜打掃,做家庭煮夫。
隨清不禁笑起來,心裏替吳惟高興,麵子上卻隻是回複:“什麽時候再辦酒?這一次紅包可不可以不收啊?”
“哪有?”吳惟立時否認,“還沒譜呢,你別亂說。”
“還說我亂說,”隨清繼續嘲她,“你現在立刻去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表情。”
“我表情怎麽了?”吳惟反問。
整個人恍若發著光,隨清看得到,卻不知該如何形容。她忽然想起從前,吳惟似乎也曾這樣問過她。原以為是此人的八卦雷達特別靈敏,如今真親眼看見,才知道有些事真是藏不住的。回想起來,又有些難以置信,她自己也曾有過那樣的時刻。
第51章 時間
take your time,隨清一直記著這句話。她沒跟魏大雷再通電話,隻是用這些時間繼續工作,跑步,吃藥,繼續讀著曾晨的ipsn記錄。
雖然在國內開業已經十年之久,梁之瀛博士還是遵循著美國的規矩,治療規劃得十分清晰,目的鮮明。在他手中,極少會有十二節以上的谘詢。按照他的說法,心理谘詢都是為了解決既定的問題來的,六節以上的治療就已經是長程了。如果不涉及人格重建,根本不需要超過十二節的長度。太過漫長的時間線,對大多數谘客來說,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情感上,都不公平。
隻有很少一些谘客在完成一次治療之後,又回到他這裏。而曾晨就是梁博士所說的那些少數之一。第一次十二節的谘詢結束之後,過了大約三年,有關他的記錄又開始了。
隨清看著那條文檔標注的日期,發現自己仍舊清楚地記得那一年發生的事。
那時,blu才剛完成了縱聯交給他們的第一項工程,那是一個大體量的商業項目。也正是因為那個項目,曾晨在國內漸漸有了名氣。而且,那一年的建築設計市場也尚未走入蕭條,各種委托與邀標都多起來。他們招了人,添了設備,擴大了辦公區域,甚至還有新的合夥人加入。總之,一切都在走上正軌。
她不知道是什麽驅使曾晨又開始新一輪的心理谘詢。
記錄中這樣寫道——
“藥?”梁博士問。
“還在吃。”他回答。
“女朋友呢?”
“也還在一起。”
“那很好,每個人都需要一些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是,感覺被這個世界撈了起來。”他笑,頓了頓又說,“可有時候卻又覺得自己隻是在扮演一個角色。”
“什麽角色?”
“她心目中的樣子。”
“你告訴她了嗎?”
“……”他沉默,而後答非所問,“有時候又會想起路易斯康,七十三歲,有三個家庭,還有一家負債五十萬美金的建築事務所,最後猝死在長途汽車站,護照上的名字已經塗掉,終於沒人知道他是誰。”
“為什麽會想到那些?”
“不知道,就是想到了……”他停了許久,“覺得是個很好的死法。”
果然,沒有人真正了解另一個人。
隨清又記起那段日子,這一次卻可以捕捉到許多不同的片段,比如他工作到半夜,突然又開車出去,看一眼那個他們正在調研中的地塊。或者是從北美飛回來,航班延誤,淩晨三點降落,還要從機場直接去辦公室。
那段忙碌的日子,在她眼中曾經是美好的時光。那時,他們已經公開了戀人的關係。最初的意外過後,旁觀者也都習以為常,隻有她和他仍舊像在熱戀中,天天在一起。
當然,她有時也會覺得很累,寫方案,畫圖,合模型,跑打印店,參加各種會議。開完會拿到反饋,回到工作台前,再從頭來過。等到一切既定,工地上一個電話,趕往現場,又是各種問題。等到項目終於結束,短暫的慶祝之後,下一個項目開始,便又是另一個輪回。
但她的工作都是他安排好的,隻需要跟著他的節奏,一切就不會有錯,當時的她總是這樣想。當時的她相信,他不會犯錯。
但此刻的她卻不禁想起丁艾日記裏的那句話——
他們會覺得我好,直到我犯錯的那一天。
那一年,她極其努力,隻為了跟上他的節奏,得到他的肯定。但她從來不曾想到,他竟也在做同樣的事,懷著相似的想法。他極其努力,隻為了成為她心目中的樣子。
她忽然覺得,丁艾到底還是安慰她了,曾經對她的那些指責並非隻是斷章取義。就算是她,在看到這些記錄的時候,也想那樣罵自己。她以為的愛,崇拜,支持和鼓勵,其實是與壓力一起來的。他承受了一切,卻從未在她麵前表露。她不能不想到一種可能,如果他們之間沒有戀人關係,也許還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彼此。
那一次十二節的谘詢延續了大約半年時間,在記錄中,他似乎正一點一點地好起來,他做著梁博士要他做的每一件事——講述,再講述,創造一切關於快樂的記憶錨點,設立走出情緒的日常路徑,可以是運動,或者性愛,甚至也可以是美而無用的音樂。
那些文字讓她想起更多的往事,比如他們一起聽過的每一首歌,每一次的旅行,以及每一場暗夜裏的纏綿。她本以為隨心而發的一舉一動,卻原來都出自於他的努力。他窮盡了所有可能,想要走出去。那一次,他成功了。
而後,便是記錄空白的五年,但她知道這五年裏發生的事。
行業開始蕭條,blu還是活下來了,他們也過得很好。她搬到他那裏一起住,夜裏加完班,兩個人牽著手一起走回去,是她最心滿意足的時刻。溫暖的家——每次推開房門,開了燈,她總會想到這個詞,無緣無故地。同居之後的第五年,他向她求婚,他們開始備孕。
然而,最後一次谘詢的記錄也就從那個時候開始的。她幾乎不敢去看,卻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曾晨為什麽會成為梁之瀛手中極少數的長程谘客,他一直都沒能解決的問題,其實就是她。
take your time,她又一次想到這句話。take your time,她告訴自己。
那一周,她在梁之瀛那裏的治療也已經開始。一節谘詢結束,她看到那份記錄上的分析:過度依賴於自我封閉作為心理防禦機製,情感與理智的割裂,內化的嚴母形象。
類似的表述,她在曾晨的ipsn中也曾看到過。她又一次覺得,他們是如此的相像。直到梁博士告訴她,這幾乎就是傳統亞洲文化教育之下的共性。她笑了,卻沒再問下去,寧願相信隻是因為巧合。兩個如此相似的人因為一瞬的機緣,找到了彼此。
隔了一天,她去精衛中心續藥。
離開時,看到幾個病人在給屈醫生送錦旗,而後一群人聚在候診大廳裏合影。她聽護士說起,才知道這是屈醫生最後一天上班。從下周開始,他就退休了。
她走過去,屈醫生也看到她了,對她笑,招手叫她過去一起照相。拍完照,他們在那堵掛滿精神科醫生標準相的牆邊聊了一會兒。
隨清說起自己的近況,包括心理谘詢的進展。
屈醫生對梁博士的分析卻又些異議:“自我封閉是人腦本能的防禦方式,的確會造成心理障礙,但也可以緩解傷痛。如果換一種方式看待,每一種疾病本身都包含著治愈的力量,得病也沒那麽不好。”
“生病也能是好事麽?”隨清笑問,隻當是種安慰。
“當然,”屈醫生卻答得很肯定,“生過一場病,從前不知道的事情,現在知道了,從前想不通的,現在想通了,怎麽不是好事?”
隨清回想過去一年,她哭過,笑過,瘋過,從低穀到巔峰,她都走過。時至今日仍舊失眠,仍舊情緒起落,仍舊吃著副作用可怕的藥物,但這一路卻並非沒有美好的時刻,她也並不是兩手空空。她點頭,忽然覺得老屈說的確有道理。
屈醫生卻還沒完,繼續道:“精神類疾病可以看作一個譜係,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不正常,或者說我們都是帶病生存。就像有種理論認為養生都是偽科學,隻要你足夠健康,完全可以天天喝冰水,濕頭發睡覺,光著兩條腿。但其實沒有人足夠健康,每個人都有病,都在起起伏伏,或者在得病的路上,或者在痊愈的路上。”
“這話說得有水平,”隨清敬佩,又拿老屈開玩笑,“您這樣的水平怎麽可能沒發表過影響因子了得的文章呢?”
屈醫生不以為忤,歎了口氣回答:“時間都用來追病人了嘛。”
隨清大笑。
“要對自己有信心,你會好起來。”屈醫生最後總結,右手握拳做了個加油的動作,好像前麵的一切鋪墊都是為這一句話。
這一天,他不知道對多少人說過相同的話,隨清卻覺得自己聽到這一句與眾不同。
“要是好不了呢?”但她還是玩笑。
“好不了也沒什麽,”屈醫生仍舊樂觀,“就好像精分,也不都是慘兮兮的,普通人可能不相信,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可以跟自己的幻像相處得很好,甚至比正常人還要不怕寂寞。”
隨清看著老屈,像是想到了什麽,最後卻隻是笑了,甚至開口保證:“我會對自己的有信心,我會好起來的。”
屈醫生十分滿意這樣積極的態度,樂嗬嗬地結束了行醫生涯。
也就在那天夜裏,隨清打開了曾晨最後一年的谘詢記錄。
“又見麵了。”梁博士道,是等著他說有什麽不好。
但他卻笑了,道:“這次沒什麽不好,隻是我打算停藥了。”
“精神科醫生建議你怎麽做?”
“可以逐漸停下來,定期複診,同時保持心理谘詢。”
“談過風險嗎?”
他點頭,而後道:“但我願意試一試。”
為她試一試。
第52章 斷章
看完最後一年的谘詢記錄,隨清終於明白了丁艾說的“斷章取義”是什麽意思。
在那一個又一個月的記錄裏,曾晨談到過工作,談到過情緒,也談到過他們之間的關係。話說得不多也不少,言語之間邏輯通順,沒有任何消極負麵的東西,似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但她看得出來,梁之瀛是有過懷疑的,所以才會在時隔數年之後,突然又回到那個問題。
“你告訴她了嗎?”梁博士又問了一遍。
“什麽?”他反問。
“關於你的病。”梁博士補充。
“告訴了,”他回答,而後頓了一頓才又說下去,“不過,也都快過去了,不是嗎?”
梁博士不置可否,又換了另一個問題:“那停藥呢?她知道嗎?”
他沒有開口,隻是點了點頭。
那時,距他第一次開始谘詢已經許多年過去了,她仍舊是他唯一未能解決的問題。他是因為她死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丁艾並沒有說錯。
雖說是星期日,但她還是早早起身洗漱,換了衣服下樓,先去了清營造,又帶上照相機去了港區。雖說是必須做的事,但她自己知道也是在刻意回避與他的對話。雖然夜裏什麽都做了,但在白日天光之下,感覺總又有些不同。
上午,他給她打過一個電話,她正站在造船廠廢棄的鐵皮廠房裏,也許是信號不好,沒接到。兩人再說上話,已是當天傍晚了。魏大雷告訴她,自己在機場。
聽到他這麽說,隨清倒有意外。她本以為他會就此留下來,趕都趕不走。
“take your time,”他卻這樣告訴她,“中繼站就要開工了,我得回g南。等你想找我的時候,再去那裏找我吧。”
她聽著,竟是一瞬動容。此刻,她需要就是時間。就好像一個從礦洞中摸索而出的人,她已經看到前方依稀的光亮,出口已經很近了。
但他卻又跟她皮起來,說要好好謝謝吳惟。
“謝她做什麽?”隨清還是有些氣,覺得這裏麵有背叛的成分。
魏大雷卻答:“吳惟說這是投桃報李,你找過她男人,所以她覺得有些事她也應該告訴我。”
“這話聽著怎麽這麽……”隨清簡直無語,但還是想起了那次在香港機場與忻濤的對話,還有最近這段日子吳惟臉上的那一點不一樣,明白了其中妙訣似的。
“我覺得挺好的呀。”電話那邊卻是渾然不覺。
“怎麽個好法?”她脫口質問。
他隻是無聲笑著,默了一陣才回答:“說我是你男人啊。”
那時,隨清正站在船廠碩大無極的桁架下麵。明知沒人會看到,她還是紅了臉,故做鎮定地回了一聲笑,而後掛斷了電話。
那天夜裏,她又與吳惟視頻。
吳惟一上來便是一番察言觀色,隨清也是存心的,什麽都不問,隻說a市最近天氣挺好,工作挺忙,才剛參加了個健身跑,得了倒數第一。
但她到底演技不行,視頻那邊,吳惟已經看出端倪,才要開口調侃,身後卻傳來說話聲,是個男人的聲音,在問她才買的排骨要怎麽做?
隨清反應慢,還沒來得及說什麽,已經眼看著吳惟臉上的笑容凝結,手忙腳亂地掛斷了視頻。
她這才對著屏幕笑起來,發了條信息過去:“原來美國也有上門做中餐的廚師,倒是挺方便。”
吳惟自然知道她是在損自己,卻也無從解釋,回了一堆意義不明的表情圖。縱使隔著萬水千山,那屏幕背後的嬌羞也是擋都擋不住。又扭捏了許久,吳惟才交代了事情經過,忻濤飛過去看她,已在她那裏住了兩個禮拜,買菜打掃,做家庭煮夫。
隨清不禁笑起來,心裏替吳惟高興,麵子上卻隻是回複:“什麽時候再辦酒?這一次紅包可不可以不收啊?”
“哪有?”吳惟立時否認,“還沒譜呢,你別亂說。”
“還說我亂說,”隨清繼續嘲她,“你現在立刻去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表情。”
“我表情怎麽了?”吳惟反問。
整個人恍若發著光,隨清看得到,卻不知該如何形容。她忽然想起從前,吳惟似乎也曾這樣問過她。原以為是此人的八卦雷達特別靈敏,如今真親眼看見,才知道有些事真是藏不住的。回想起來,又有些難以置信,她自己也曾有過那樣的時刻。
第51章 時間
take your time,隨清一直記著這句話。她沒跟魏大雷再通電話,隻是用這些時間繼續工作,跑步,吃藥,繼續讀著曾晨的ipsn記錄。
雖然在國內開業已經十年之久,梁之瀛博士還是遵循著美國的規矩,治療規劃得十分清晰,目的鮮明。在他手中,極少會有十二節以上的谘詢。按照他的說法,心理谘詢都是為了解決既定的問題來的,六節以上的治療就已經是長程了。如果不涉及人格重建,根本不需要超過十二節的長度。太過漫長的時間線,對大多數谘客來說,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情感上,都不公平。
隻有很少一些谘客在完成一次治療之後,又回到他這裏。而曾晨就是梁博士所說的那些少數之一。第一次十二節的谘詢結束之後,過了大約三年,有關他的記錄又開始了。
隨清看著那條文檔標注的日期,發現自己仍舊清楚地記得那一年發生的事。
那時,blu才剛完成了縱聯交給他們的第一項工程,那是一個大體量的商業項目。也正是因為那個項目,曾晨在國內漸漸有了名氣。而且,那一年的建築設計市場也尚未走入蕭條,各種委托與邀標都多起來。他們招了人,添了設備,擴大了辦公區域,甚至還有新的合夥人加入。總之,一切都在走上正軌。
她不知道是什麽驅使曾晨又開始新一輪的心理谘詢。
記錄中這樣寫道——
“藥?”梁博士問。
“還在吃。”他回答。
“女朋友呢?”
“也還在一起。”
“那很好,每個人都需要一些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是,感覺被這個世界撈了起來。”他笑,頓了頓又說,“可有時候卻又覺得自己隻是在扮演一個角色。”
“什麽角色?”
“她心目中的樣子。”
“你告訴她了嗎?”
“……”他沉默,而後答非所問,“有時候又會想起路易斯康,七十三歲,有三個家庭,還有一家負債五十萬美金的建築事務所,最後猝死在長途汽車站,護照上的名字已經塗掉,終於沒人知道他是誰。”
“為什麽會想到那些?”
“不知道,就是想到了……”他停了許久,“覺得是個很好的死法。”
果然,沒有人真正了解另一個人。
隨清又記起那段日子,這一次卻可以捕捉到許多不同的片段,比如他工作到半夜,突然又開車出去,看一眼那個他們正在調研中的地塊。或者是從北美飛回來,航班延誤,淩晨三點降落,還要從機場直接去辦公室。
那段忙碌的日子,在她眼中曾經是美好的時光。那時,他們已經公開了戀人的關係。最初的意外過後,旁觀者也都習以為常,隻有她和他仍舊像在熱戀中,天天在一起。
當然,她有時也會覺得很累,寫方案,畫圖,合模型,跑打印店,參加各種會議。開完會拿到反饋,回到工作台前,再從頭來過。等到一切既定,工地上一個電話,趕往現場,又是各種問題。等到項目終於結束,短暫的慶祝之後,下一個項目開始,便又是另一個輪回。
但她的工作都是他安排好的,隻需要跟著他的節奏,一切就不會有錯,當時的她總是這樣想。當時的她相信,他不會犯錯。
但此刻的她卻不禁想起丁艾日記裏的那句話——
他們會覺得我好,直到我犯錯的那一天。
那一年,她極其努力,隻為了跟上他的節奏,得到他的肯定。但她從來不曾想到,他竟也在做同樣的事,懷著相似的想法。他極其努力,隻為了成為她心目中的樣子。
她忽然覺得,丁艾到底還是安慰她了,曾經對她的那些指責並非隻是斷章取義。就算是她,在看到這些記錄的時候,也想那樣罵自己。她以為的愛,崇拜,支持和鼓勵,其實是與壓力一起來的。他承受了一切,卻從未在她麵前表露。她不能不想到一種可能,如果他們之間沒有戀人關係,也許還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彼此。
那一次十二節的谘詢延續了大約半年時間,在記錄中,他似乎正一點一點地好起來,他做著梁博士要他做的每一件事——講述,再講述,創造一切關於快樂的記憶錨點,設立走出情緒的日常路徑,可以是運動,或者性愛,甚至也可以是美而無用的音樂。
那些文字讓她想起更多的往事,比如他們一起聽過的每一首歌,每一次的旅行,以及每一場暗夜裏的纏綿。她本以為隨心而發的一舉一動,卻原來都出自於他的努力。他窮盡了所有可能,想要走出去。那一次,他成功了。
而後,便是記錄空白的五年,但她知道這五年裏發生的事。
行業開始蕭條,blu還是活下來了,他們也過得很好。她搬到他那裏一起住,夜裏加完班,兩個人牽著手一起走回去,是她最心滿意足的時刻。溫暖的家——每次推開房門,開了燈,她總會想到這個詞,無緣無故地。同居之後的第五年,他向她求婚,他們開始備孕。
然而,最後一次谘詢的記錄也就從那個時候開始的。她幾乎不敢去看,卻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曾晨為什麽會成為梁之瀛手中極少數的長程谘客,他一直都沒能解決的問題,其實就是她。
take your time,她又一次想到這句話。take your time,她告訴自己。
那一周,她在梁之瀛那裏的治療也已經開始。一節谘詢結束,她看到那份記錄上的分析:過度依賴於自我封閉作為心理防禦機製,情感與理智的割裂,內化的嚴母形象。
類似的表述,她在曾晨的ipsn中也曾看到過。她又一次覺得,他們是如此的相像。直到梁博士告訴她,這幾乎就是傳統亞洲文化教育之下的共性。她笑了,卻沒再問下去,寧願相信隻是因為巧合。兩個如此相似的人因為一瞬的機緣,找到了彼此。
隔了一天,她去精衛中心續藥。
離開時,看到幾個病人在給屈醫生送錦旗,而後一群人聚在候診大廳裏合影。她聽護士說起,才知道這是屈醫生最後一天上班。從下周開始,他就退休了。
她走過去,屈醫生也看到她了,對她笑,招手叫她過去一起照相。拍完照,他們在那堵掛滿精神科醫生標準相的牆邊聊了一會兒。
隨清說起自己的近況,包括心理谘詢的進展。
屈醫生對梁博士的分析卻又些異議:“自我封閉是人腦本能的防禦方式,的確會造成心理障礙,但也可以緩解傷痛。如果換一種方式看待,每一種疾病本身都包含著治愈的力量,得病也沒那麽不好。”
“生病也能是好事麽?”隨清笑問,隻當是種安慰。
“當然,”屈醫生卻答得很肯定,“生過一場病,從前不知道的事情,現在知道了,從前想不通的,現在想通了,怎麽不是好事?”
隨清回想過去一年,她哭過,笑過,瘋過,從低穀到巔峰,她都走過。時至今日仍舊失眠,仍舊情緒起落,仍舊吃著副作用可怕的藥物,但這一路卻並非沒有美好的時刻,她也並不是兩手空空。她點頭,忽然覺得老屈說的確有道理。
屈醫生卻還沒完,繼續道:“精神類疾病可以看作一個譜係,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不正常,或者說我們都是帶病生存。就像有種理論認為養生都是偽科學,隻要你足夠健康,完全可以天天喝冰水,濕頭發睡覺,光著兩條腿。但其實沒有人足夠健康,每個人都有病,都在起起伏伏,或者在得病的路上,或者在痊愈的路上。”
“這話說得有水平,”隨清敬佩,又拿老屈開玩笑,“您這樣的水平怎麽可能沒發表過影響因子了得的文章呢?”
屈醫生不以為忤,歎了口氣回答:“時間都用來追病人了嘛。”
隨清大笑。
“要對自己有信心,你會好起來。”屈醫生最後總結,右手握拳做了個加油的動作,好像前麵的一切鋪墊都是為這一句話。
這一天,他不知道對多少人說過相同的話,隨清卻覺得自己聽到這一句與眾不同。
“要是好不了呢?”但她還是玩笑。
“好不了也沒什麽,”屈醫生仍舊樂觀,“就好像精分,也不都是慘兮兮的,普通人可能不相信,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可以跟自己的幻像相處得很好,甚至比正常人還要不怕寂寞。”
隨清看著老屈,像是想到了什麽,最後卻隻是笑了,甚至開口保證:“我會對自己的有信心,我會好起來的。”
屈醫生十分滿意這樣積極的態度,樂嗬嗬地結束了行醫生涯。
也就在那天夜裏,隨清打開了曾晨最後一年的谘詢記錄。
“又見麵了。”梁博士道,是等著他說有什麽不好。
但他卻笑了,道:“這次沒什麽不好,隻是我打算停藥了。”
“精神科醫生建議你怎麽做?”
“可以逐漸停下來,定期複診,同時保持心理谘詢。”
“談過風險嗎?”
他點頭,而後道:“但我願意試一試。”
為她試一試。
第52章 斷章
看完最後一年的谘詢記錄,隨清終於明白了丁艾說的“斷章取義”是什麽意思。
在那一個又一個月的記錄裏,曾晨談到過工作,談到過情緒,也談到過他們之間的關係。話說得不多也不少,言語之間邏輯通順,沒有任何消極負麵的東西,似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但她看得出來,梁之瀛是有過懷疑的,所以才會在時隔數年之後,突然又回到那個問題。
“你告訴她了嗎?”梁博士又問了一遍。
“什麽?”他反問。
“關於你的病。”梁博士補充。
“告訴了,”他回答,而後頓了一頓才又說下去,“不過,也都快過去了,不是嗎?”
梁博士不置可否,又換了另一個問題:“那停藥呢?她知道嗎?”
他沒有開口,隻是點了點頭。
那時,距他第一次開始谘詢已經許多年過去了,她仍舊是他唯一未能解決的問題。他是因為她死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丁艾並沒有說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