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書言事
在清順治元年(1644年),當睿親王多爾袞帶領清軍 底 定 京 師 後 ,金之俊立即展現出了他的政治智慧和遠見。他上書清廷,建議先減免京師附近農民的田租,以此來贏得農民的支持,這對於剛剛進入中原地區的清軍來說尤為重要。他還提出了對待土寇的策略,即對主動歸降者予以赦免,對抓獲叛亂首領者給予獎賞,並將接受安撫的民眾編為保甲,讓他們回歸正常的生活。此外,他還建議妥善安置那些無業遊民,避免社會動蕩。對於多爾袞來說,這些措施有助於穩定民心,鞏固清朝的統治基礎。金之俊還進一步提出了一係列具體的官員任免建議,如舉薦丁魁楚等人,彈劾不稱職的官員,如鄭軍和郝之潤,並要求召回京畿附近的巡按及監司以下的官員,以及禁止滿洲官役濫用權力。這些提議均得到了多爾袞的認可,並得以實施。
到了順治二年(1645年),隨著清朝逐步穩固其在中原的地位,金之俊又關注到了經濟問題。麵對京師米價高漲的情況,他建議設立漕運總督和巡漕禦史,以確保糧食供應的穩定。這一提議反映了他對民生問題的關注,並顯示出他在新朝中的影響力。清廷采納了他的建議,並迅速采取行動,恢複了南京的漕運係統。
隨著時間推移,金之俊在清廷中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順治三年(1646年),他上疏請求製定更為合理的進士選拔製度,以適應新朝的需求。順治五年(1648年),他被任命為工部尚書,顯示出他在行政管理方麵的才能。同年,他請求歸鄉,並被授予太子太保的頭銜。不過,他很快又回到朝廷任職。順治七年(1650年),他又回到朝中,並在順治八年(1651年)轉任兵部,同時還被加封為少保兼太子太保,顯示了他在軍事領域的經驗和權威。
二、炙手可熱
金之俊在順治年間逐漸成為清朝朝廷中不可或缺的人物。順治十年(1653年),他被調任為左都禦史,這一職位賦予了他監督百官、維護法紀的重要職責。在這個時期,金之俊展現出了他的公正與寬厚,他上疏強調在處理案件時要嚴格遵守法律程序,避免牽連無辜,這體現了他對法治的尊重和對百姓權益的保護。此外,他還提出了一項關於教育選拔製度的建議,認為在畿輔(京城周邊地區)和江南這樣的地方,由於人才匯聚,應該從翰林官員中挑選提學官,以保證教育質量和社會公正。這些提案都得到了清廷的認可。
順治十二年(1655年),金之俊因身體原因請求退休還鄉,但順治帝並未批準他的請求,反而表現出了對這位老臣深深的關懷之情。順治帝派遣畫工前往金之俊的府邸為他畫像,這種做法不僅是對金之俊個人的尊敬,也是對他的忠誠和貢獻的一種認可。皇帝親自關心臣子的身體狀況,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這也從側麵反映了金之俊在朝中的重要地位。
順治十三年(1656年),順治帝再次表達了對金之俊的重視和不舍。他對群臣說:“君臣之義,終始相維”,這句話傳達了他對忠臣的期待以及對金之俊等老臣深厚的感情。順治帝不僅拒絕了金之俊的退休請求,還表達了希望與這些老臣白頭偕老的願望。金之俊深受感動,淚流滿麵地向皇帝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到了順治十五年(1658年),金之俊被改任為中和殿大學士,同時兼任吏部尚書。這一職務是清朝內閣中的高級職位,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政務,並參與國家的重大決策。此時的金之俊已經年邁體弱,但他依然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為清朝的穩定和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三、晚年時期
金之俊在順治末年至康熙初年的晚年生活中,仍然繼續擔任著重要的政治職務,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健康狀況的惡化,他愈發渴望回歸故裏安度晚年。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廷決定為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帝立碑,以示對其的尊重與紀念,並特地委任金之俊撰寫碑文。這一舉動不僅是對金之俊文學才能的肯定,也是對他忠誠於新朝的認可。然而,金之俊此時已經多次向朝廷提出退休請求,希望能夠回到家鄉頤養天年。
順治十七年(1660年),金之俊親自上書請求退休還鄉,但順治帝仍舊不同意他的請求,並下詔挽留他。然而,金之俊未能如期返回朝廷,順治帝再次提升了他的官階,加封他為太傅,以顯示對他的重視與敬意。但金之俊的身體狀況顯然已經無法支撐他繼續承擔繁重的政務工作。
順治十八年(1661年),金之俊的職務又有所變動,改為秘書院大學士。隨著順治帝駕崩,康熙即位,金之俊再次請求退休,這一次終於在康熙元年(1662年)獲得了批準。這標誌著他長達數十年的政治生涯的結束。
退休後,金之俊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然而,晚年的生活並不平靜。有人在他家門前貼出匿名信誹謗他,金之俊隨即報告給當時的總督郎廷佐,並要求徹查此事。然而,調查陷入了僵局,沒有明確的結果。這件事情後來被上報給了朝廷,康熙帝得知此事後,認為金之俊的做法並不妥當。按照當時的法律,匿名誹謗的行為是被禁止的,但是金之俊對此事的處理方式引起了皇帝的不滿。因此,康熙帝下令削減了郎廷佐的官職級別,並取消了金之俊的太傅銜。
康熙九年(1670年),金之俊去世,享年六十九歲。康熙帝賜予他“文通”的諡號,這是對他在文學方麵成就的認可。
結語
金之俊的一生充滿了爭議。作為一個在兩個朝代之間轉換身份的人物,他的行為在道德層麵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雖然他在政治和文化上都有所貢獻,但他始終無法擺脫“貳臣”的標簽。今天,當我們回顧金之俊的人生軌跡時,或許可以從中得到一些關於忠誠與生存、個人利益與國家大局之間的思考。
在清順治元年(1644年),當睿親王多爾袞帶領清軍 底 定 京 師 後 ,金之俊立即展現出了他的政治智慧和遠見。他上書清廷,建議先減免京師附近農民的田租,以此來贏得農民的支持,這對於剛剛進入中原地區的清軍來說尤為重要。他還提出了對待土寇的策略,即對主動歸降者予以赦免,對抓獲叛亂首領者給予獎賞,並將接受安撫的民眾編為保甲,讓他們回歸正常的生活。此外,他還建議妥善安置那些無業遊民,避免社會動蕩。對於多爾袞來說,這些措施有助於穩定民心,鞏固清朝的統治基礎。金之俊還進一步提出了一係列具體的官員任免建議,如舉薦丁魁楚等人,彈劾不稱職的官員,如鄭軍和郝之潤,並要求召回京畿附近的巡按及監司以下的官員,以及禁止滿洲官役濫用權力。這些提議均得到了多爾袞的認可,並得以實施。
到了順治二年(1645年),隨著清朝逐步穩固其在中原的地位,金之俊又關注到了經濟問題。麵對京師米價高漲的情況,他建議設立漕運總督和巡漕禦史,以確保糧食供應的穩定。這一提議反映了他對民生問題的關注,並顯示出他在新朝中的影響力。清廷采納了他的建議,並迅速采取行動,恢複了南京的漕運係統。
隨著時間推移,金之俊在清廷中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順治三年(1646年),他上疏請求製定更為合理的進士選拔製度,以適應新朝的需求。順治五年(1648年),他被任命為工部尚書,顯示出他在行政管理方麵的才能。同年,他請求歸鄉,並被授予太子太保的頭銜。不過,他很快又回到朝廷任職。順治七年(1650年),他又回到朝中,並在順治八年(1651年)轉任兵部,同時還被加封為少保兼太子太保,顯示了他在軍事領域的經驗和權威。
二、炙手可熱
金之俊在順治年間逐漸成為清朝朝廷中不可或缺的人物。順治十年(1653年),他被調任為左都禦史,這一職位賦予了他監督百官、維護法紀的重要職責。在這個時期,金之俊展現出了他的公正與寬厚,他上疏強調在處理案件時要嚴格遵守法律程序,避免牽連無辜,這體現了他對法治的尊重和對百姓權益的保護。此外,他還提出了一項關於教育選拔製度的建議,認為在畿輔(京城周邊地區)和江南這樣的地方,由於人才匯聚,應該從翰林官員中挑選提學官,以保證教育質量和社會公正。這些提案都得到了清廷的認可。
順治十二年(1655年),金之俊因身體原因請求退休還鄉,但順治帝並未批準他的請求,反而表現出了對這位老臣深深的關懷之情。順治帝派遣畫工前往金之俊的府邸為他畫像,這種做法不僅是對金之俊個人的尊敬,也是對他的忠誠和貢獻的一種認可。皇帝親自關心臣子的身體狀況,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這也從側麵反映了金之俊在朝中的重要地位。
順治十三年(1656年),順治帝再次表達了對金之俊的重視和不舍。他對群臣說:“君臣之義,終始相維”,這句話傳達了他對忠臣的期待以及對金之俊等老臣深厚的感情。順治帝不僅拒絕了金之俊的退休請求,還表達了希望與這些老臣白頭偕老的願望。金之俊深受感動,淚流滿麵地向皇帝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到了順治十五年(1658年),金之俊被改任為中和殿大學士,同時兼任吏部尚書。這一職務是清朝內閣中的高級職位,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政務,並參與國家的重大決策。此時的金之俊已經年邁體弱,但他依然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為清朝的穩定和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三、晚年時期
金之俊在順治末年至康熙初年的晚年生活中,仍然繼續擔任著重要的政治職務,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健康狀況的惡化,他愈發渴望回歸故裏安度晚年。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廷決定為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帝立碑,以示對其的尊重與紀念,並特地委任金之俊撰寫碑文。這一舉動不僅是對金之俊文學才能的肯定,也是對他忠誠於新朝的認可。然而,金之俊此時已經多次向朝廷提出退休請求,希望能夠回到家鄉頤養天年。
順治十七年(1660年),金之俊親自上書請求退休還鄉,但順治帝仍舊不同意他的請求,並下詔挽留他。然而,金之俊未能如期返回朝廷,順治帝再次提升了他的官階,加封他為太傅,以顯示對他的重視與敬意。但金之俊的身體狀況顯然已經無法支撐他繼續承擔繁重的政務工作。
順治十八年(1661年),金之俊的職務又有所變動,改為秘書院大學士。隨著順治帝駕崩,康熙即位,金之俊再次請求退休,這一次終於在康熙元年(1662年)獲得了批準。這標誌著他長達數十年的政治生涯的結束。
退休後,金之俊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然而,晚年的生活並不平靜。有人在他家門前貼出匿名信誹謗他,金之俊隨即報告給當時的總督郎廷佐,並要求徹查此事。然而,調查陷入了僵局,沒有明確的結果。這件事情後來被上報給了朝廷,康熙帝得知此事後,認為金之俊的做法並不妥當。按照當時的法律,匿名誹謗的行為是被禁止的,但是金之俊對此事的處理方式引起了皇帝的不滿。因此,康熙帝下令削減了郎廷佐的官職級別,並取消了金之俊的太傅銜。
康熙九年(1670年),金之俊去世,享年六十九歲。康熙帝賜予他“文通”的諡號,這是對他在文學方麵成就的認可。
結語
金之俊的一生充滿了爭議。作為一個在兩個朝代之間轉換身份的人物,他的行為在道德層麵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雖然他在政治和文化上都有所貢獻,但他始終無法擺脫“貳臣”的標簽。今天,當我們回顧金之俊的人生軌跡時,或許可以從中得到一些關於忠誠與生存、個人利益與國家大局之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