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經曆
鈕祜祿·阿裏袞的早年經曆充滿了轉折與機遇,展現了他作為一個官員的敏銳洞察力與果敢決策能力。乾隆二年(1737),他從一名二等侍衛躍升為總管內務府大臣,這標誌著他開始進入朝廷的核心管理層。內務府作為負責皇家各項事宜的重要機構,這一職務的獲得無疑為他後續的仕途鋪設了堅實的基礎。
乾隆四年(1739)八月,他被任命為兵部侍郎,這表明他已經開始涉足軍事領域,並逐漸在朝堂上嶄露頭角。兩年後的乾隆六年(1741),他又兼任了管理武備院的職責,這顯示了他在軍事方麵的才能得到了進一步的認可。
在乾隆七年(1742),阿裏袞參與了關於八旗兵丁是否應該分置邊屯的重大討論。他與大學士查郎阿前往奉天考察,根據實地考察的結果提出了詳細的建議,指出哪些地方適合耕種,哪些地方不適合。這一建議最終被議政王大臣所采納,並開啟了從拉林、阿爾楚哈等地開始的移民屯墾計劃。這不僅體現了他實事求是的態度,也證明了他在處理複雜政務時的嚴謹與周密。
乾隆八年(1743),在處理湖南巡撫許容與糧道謝濟世之間的糾紛時,阿裏袞再次展現了其公正無私的一麵。通過細致調查,他揭露出許容對謝濟世的誣告,並促使謝濟世恢複原職,同時也揭露了總督孫嘉淦的包庇行為。這一事件不僅彰顯了阿裏袞的正義感,也為他贏得了乾隆帝的信任,隨後被委以湖南、河南及山西巡撫的重任。
隨著乾隆十四年(1749)哥哥訥親因罪被誅,阿裏袞雖然一度麵臨家庭名譽受損的風險,但由於乾隆帝的理解,最終未受到牽連。之後,他繼續在多個重要崗位上任職,包括湖廣總督和兩廣總督等,尤其是在處理東莞叛亂時,他果斷采取行動,迅速平定了動亂,展示了其在危機管理方麵的卓越才能。
乾隆十九年(1754),阿裏袞擔任步軍統領,這是一項重要的軍事指揮職務,意味著他已成為京城防務的關鍵人物之一。隨後幾年間,他先後署理刑部、工部、戶部尚書,並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加入軍機處,成為核心決策層的一員。
在對抗阿睦爾撒納的戰役中,阿裏袞隨軍出征,表現出色。乾隆二十三年(1758),他與達爾黨阿率軍追擊敵人,曆經數次激烈戰鬥,取得重大勝利。這次勝利不僅鞏固了邊疆的安全,也進一步提升了阿裏袞在軍中的威望。
二、平定大小和卓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為了平定西北邊疆的動蕩局勢,派遣成袞紮布為定邊左副將軍,集結兵力於巴裏坤,準備對叛亂分子進行打擊。阿裏袞在此期間擔任領隊大臣,負責協調和指揮作戰部隊。然而,在同年二月,由於阿睦爾撒納的問題,阿裏袞受到了一定的牽連,被降職為戶部侍郎。盡管遭遇挫折,阿裏袞並沒有放棄,而是繼續在軍事領域發揮自己的作用。
回部的大小和卓,即大和卓布拉呢敦和小和卓霍集占,分別占據了葉爾羌和喀什,並發動了叛亂。阿裏袞與都統滿福一道,率領部隊自阿斯罕布拉克和什特勒克出發,深入山區進行清剿。在這次行動中,他們不僅成功地擊敗了叛軍,還俘虜了大量叛軍家屬。然而,不幸的是,滿福在一次伏擊中被叛將郭多克哈什哈殺害,導致了部分叛軍逃脫至庫車。
到了乾隆二十三年(1758),阿裏袞繼續追擊叛軍,最終在呼爾塔克山附近擒獲了瑪呼斯得木齊額默根等人。但是,在此過程中,阿裏袞被指責未能及時推進,遭到了乾隆帝的批評,並因此被剝奪了侍郎的職位,僅保留了副都統的身份。然而,隨著戰爭形勢的發展,阿裏袞仍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能力。
同年十一月,乾隆帝命令阿裏袞挑選三千匹馬和七百隻駱駝,增援正在攻打阿克蘇的定邊將軍兆惠。由於兆惠在葉爾羌的攻勢受阻,乾隆帝緊急任命富德為定邊右將軍,阿裏袞則被指派為參讚大臣,負責支援兆惠。在經曆了艱難的戰鬥後,阿裏袞最終成功地完成了任務,並因此被晉升為兵部尚書和正紅旗蒙古都統。
乾隆二十四年(1759),阿裏袞與富德共同參與了對霍集占的決戰。在這場戰役中,阿裏袞利用夜間分兵突襲的方式,成功地突破了敵軍防線,迫使霍集占與其兄布拉呢敦撤退。之後,阿裏袞率軍追趕叛軍,迫使霍集占逃往巴達克山。在巴達克山,阿裏袞繼續追擊,最終迫使當地首領獻出霍集占的首級。
此次勝利不僅穩固了清廷對西域地區的控製,也為阿裏袞贏得了更多的榮譽。乾隆帝特別嘉獎了他在戰役中的表現,不僅授予他雙眼花翎,還將他的兒子拜唐阿豐升為藍翎侍衛,並提升其子豐升額為三等侍衛。
乾隆二十五年(1760),阿裏袞被召回京師,並被授予領侍衛內大臣的職務。同年十月,他在喀什至葉爾羌的路上,遇到了雅木紮爾回酋邁喇木煽動的叛亂。麵對突發狀況,阿裏袞迅速組織力量,擊敗了叛軍,並成功捉拿邁喇木,將其押解至京師。
三、官居大學士
乾隆二十六年(1761)十一月,阿裏袞被任命為禮部尚書的代理職務,這意味著他在中央政府的地位進一步提升。禮部作為主管禮儀、祭祀、科舉考試等重要事務的部門,其尚書一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緊接著在同年十二月,阿裏袞又被任命為經筵講官,負責向皇帝講解經史典籍,這不僅表明了乾隆帝對他的高度信任,也體現了他在學術上的造詣。
乾隆二十七年(1762),阿裏袞的仕途繼續上升,他被任命為禦前大臣,同時還兼任上駟院卿。禦前大臣是皇帝身邊的重要職務,直接服務於皇帝,參與決策,而上駟院則負責皇家馬匹的飼養和管理,這兩項職務均顯示出他在朝廷中的重要性與影響力。
乾隆二十八年(1763),阿裏袞又增加了新的職責——兼管滿洲火器營大臣,這表明他在軍事領域的地位進一步加強。同時,他還在六月被臨時委派為陝西巡撫,負責該省的行政管理。同年十月,他被授予太子太保的榮譽頭銜,這是對他在教育和培養儲君方麵貢獻的認可。
到了乾隆二十九年(1764),阿裏袞正式擔任戶部尚書,並被任命為協辦大學士。戶部作為主管財政的大臣,對國家經濟至關重要,而協辦大學士則是內閣中的高級職位,協助處理國家大事。這一連串的晉升,顯示了乾隆帝對阿裏袞治理能力的高度評價。
乾隆三十年(1765),阿裏袞再次被賦予重任,兼任禮部事務,這意味著他不僅要處理複雜的財政事務,還要兼顧國家的禮儀製度和社會秩序。
四、出征緬甸
乾隆三十一年(1766),緬甸局勢緊張,清廷決定出兵討伐。是年春,將軍明瑞率軍深入緬甸境內,但不幸戰死於猛臘。乾隆帝隨即任命阿裏袞為參讚大臣,迅速前往前線指揮作戰。與此同時,大學士傅恒被任命為經略,阿裏袞與阿桂一同被授予副將軍的職務,並暫時接管雲貴總督的職責,駐軍於永昌,準備進一步的軍事行動。
根據朝廷的指示,計劃在第二年春季展開大規模進攻。在此之前,阿裏袞與阿桂的任務是利用秋夏季節瘴氣消退的有利時機,先行收服普洱、思茅邊境之外的小部落。阿裏袞上書陳述,指出邊境外的十三個板納地區實際上已經歸順,並未構成威脅,隻有召散、整貝、猛勇三部與緬甸有所聯係。當阿裏袞提出用兵策略時,刑部尚書舒赫德與雲南巡撫鄂寧則秘密提議采取安撫政策。然而,當緬甸使者前來請求投降時,阿裏袞堅決拒絕,並將此事上報給了乾隆帝。乾隆帝對此表示不滿,並下令不予回應,同時對舒赫德等人進行了譴責。
同年六月,阿裏袞建議切斷與緬甸的貿易往來,並著手改善從雲南省城至永昌的道路交通條件,以便於物資運輸。他還提議對沿邊各土司進行安撫,並提供資金幫助他們購置種子和農具。這一係列措施得到了乾隆帝的認可和支持。
到了乾隆三十四年(1769)二月,乾隆帝對阿裏袞等人在軍中的表現提出了質疑,特別是針對軍馬羸弱的問題。阿裏袞因此受到了處罰,但最終得到了寬恕。同年三月,傅恒抵達前線,與阿裏袞等人共同製定了進攻緬甸的戰略。他們計劃分兩路進攻,一路由阿裏袞等人渡過戛鳩江,向西攻擊猛拱和猛養兩個土司,目標直指緬甸首都阿瓦;另一路由偏師進攻猛密,然後沿江而下,建立與主力部隊的聯係。
然而,就在大軍準備前進之際,阿裏袞的健康出現了問題,他的癰瘡複發。盡管身體不適,但阿裏袞仍然堅持跟隨大軍前行。在與緬甸軍的首次交鋒中,阿裏袞率領七百名士兵成功攻破敵寨,斬殺了數百名敵人,取得了初步勝利。這一消息傳回京城,乾隆帝對此表示了極大的欣慰。
不幸的是,阿裏袞的病情並未好轉,但他依然堅守前線,甚至親自上陣督戰。在戰鬥中,他不顧個人安危,總是衝在最前麵。然而,由於疾病纏身,最終在十二月,阿裏袞不幸病逝於軍中。乾隆帝得知噩耗後,追贈他為襄壯,並允許其入祀賢良祠,以表彰他為國捐軀的精神。後來,又因其子豐升額在平定大小金川中有功,追加封號為果毅繼勇公。
乾隆三十五年(1770),乾隆帝更是下令將阿裏袞與其父尹德一同供奉於遏必隆宗祠,以示對他們的敬重。乾隆四十四年(1779),乾隆帝禦製《懷舊詩》,將阿裏袞與其他四位功臣並列,進一步肯定了他在曆史上的地位與貢獻。
結語
綜上所述,鈕祜祿·阿裏袞的一生是滿清貴族中一位典型的成功人士,他以其出色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贏得了帝王的信任和人民的尊敬。無論是在文治還是在武功方麵,阿裏袞都做出了顯著貢獻,堪稱是滿清忠勇之典範。
鈕祜祿·阿裏袞的早年經曆充滿了轉折與機遇,展現了他作為一個官員的敏銳洞察力與果敢決策能力。乾隆二年(1737),他從一名二等侍衛躍升為總管內務府大臣,這標誌著他開始進入朝廷的核心管理層。內務府作為負責皇家各項事宜的重要機構,這一職務的獲得無疑為他後續的仕途鋪設了堅實的基礎。
乾隆四年(1739)八月,他被任命為兵部侍郎,這表明他已經開始涉足軍事領域,並逐漸在朝堂上嶄露頭角。兩年後的乾隆六年(1741),他又兼任了管理武備院的職責,這顯示了他在軍事方麵的才能得到了進一步的認可。
在乾隆七年(1742),阿裏袞參與了關於八旗兵丁是否應該分置邊屯的重大討論。他與大學士查郎阿前往奉天考察,根據實地考察的結果提出了詳細的建議,指出哪些地方適合耕種,哪些地方不適合。這一建議最終被議政王大臣所采納,並開啟了從拉林、阿爾楚哈等地開始的移民屯墾計劃。這不僅體現了他實事求是的態度,也證明了他在處理複雜政務時的嚴謹與周密。
乾隆八年(1743),在處理湖南巡撫許容與糧道謝濟世之間的糾紛時,阿裏袞再次展現了其公正無私的一麵。通過細致調查,他揭露出許容對謝濟世的誣告,並促使謝濟世恢複原職,同時也揭露了總督孫嘉淦的包庇行為。這一事件不僅彰顯了阿裏袞的正義感,也為他贏得了乾隆帝的信任,隨後被委以湖南、河南及山西巡撫的重任。
隨著乾隆十四年(1749)哥哥訥親因罪被誅,阿裏袞雖然一度麵臨家庭名譽受損的風險,但由於乾隆帝的理解,最終未受到牽連。之後,他繼續在多個重要崗位上任職,包括湖廣總督和兩廣總督等,尤其是在處理東莞叛亂時,他果斷采取行動,迅速平定了動亂,展示了其在危機管理方麵的卓越才能。
乾隆十九年(1754),阿裏袞擔任步軍統領,這是一項重要的軍事指揮職務,意味著他已成為京城防務的關鍵人物之一。隨後幾年間,他先後署理刑部、工部、戶部尚書,並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加入軍機處,成為核心決策層的一員。
在對抗阿睦爾撒納的戰役中,阿裏袞隨軍出征,表現出色。乾隆二十三年(1758),他與達爾黨阿率軍追擊敵人,曆經數次激烈戰鬥,取得重大勝利。這次勝利不僅鞏固了邊疆的安全,也進一步提升了阿裏袞在軍中的威望。
二、平定大小和卓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為了平定西北邊疆的動蕩局勢,派遣成袞紮布為定邊左副將軍,集結兵力於巴裏坤,準備對叛亂分子進行打擊。阿裏袞在此期間擔任領隊大臣,負責協調和指揮作戰部隊。然而,在同年二月,由於阿睦爾撒納的問題,阿裏袞受到了一定的牽連,被降職為戶部侍郎。盡管遭遇挫折,阿裏袞並沒有放棄,而是繼續在軍事領域發揮自己的作用。
回部的大小和卓,即大和卓布拉呢敦和小和卓霍集占,分別占據了葉爾羌和喀什,並發動了叛亂。阿裏袞與都統滿福一道,率領部隊自阿斯罕布拉克和什特勒克出發,深入山區進行清剿。在這次行動中,他們不僅成功地擊敗了叛軍,還俘虜了大量叛軍家屬。然而,不幸的是,滿福在一次伏擊中被叛將郭多克哈什哈殺害,導致了部分叛軍逃脫至庫車。
到了乾隆二十三年(1758),阿裏袞繼續追擊叛軍,最終在呼爾塔克山附近擒獲了瑪呼斯得木齊額默根等人。但是,在此過程中,阿裏袞被指責未能及時推進,遭到了乾隆帝的批評,並因此被剝奪了侍郎的職位,僅保留了副都統的身份。然而,隨著戰爭形勢的發展,阿裏袞仍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能力。
同年十一月,乾隆帝命令阿裏袞挑選三千匹馬和七百隻駱駝,增援正在攻打阿克蘇的定邊將軍兆惠。由於兆惠在葉爾羌的攻勢受阻,乾隆帝緊急任命富德為定邊右將軍,阿裏袞則被指派為參讚大臣,負責支援兆惠。在經曆了艱難的戰鬥後,阿裏袞最終成功地完成了任務,並因此被晉升為兵部尚書和正紅旗蒙古都統。
乾隆二十四年(1759),阿裏袞與富德共同參與了對霍集占的決戰。在這場戰役中,阿裏袞利用夜間分兵突襲的方式,成功地突破了敵軍防線,迫使霍集占與其兄布拉呢敦撤退。之後,阿裏袞率軍追趕叛軍,迫使霍集占逃往巴達克山。在巴達克山,阿裏袞繼續追擊,最終迫使當地首領獻出霍集占的首級。
此次勝利不僅穩固了清廷對西域地區的控製,也為阿裏袞贏得了更多的榮譽。乾隆帝特別嘉獎了他在戰役中的表現,不僅授予他雙眼花翎,還將他的兒子拜唐阿豐升為藍翎侍衛,並提升其子豐升額為三等侍衛。
乾隆二十五年(1760),阿裏袞被召回京師,並被授予領侍衛內大臣的職務。同年十月,他在喀什至葉爾羌的路上,遇到了雅木紮爾回酋邁喇木煽動的叛亂。麵對突發狀況,阿裏袞迅速組織力量,擊敗了叛軍,並成功捉拿邁喇木,將其押解至京師。
三、官居大學士
乾隆二十六年(1761)十一月,阿裏袞被任命為禮部尚書的代理職務,這意味著他在中央政府的地位進一步提升。禮部作為主管禮儀、祭祀、科舉考試等重要事務的部門,其尚書一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緊接著在同年十二月,阿裏袞又被任命為經筵講官,負責向皇帝講解經史典籍,這不僅表明了乾隆帝對他的高度信任,也體現了他在學術上的造詣。
乾隆二十七年(1762),阿裏袞的仕途繼續上升,他被任命為禦前大臣,同時還兼任上駟院卿。禦前大臣是皇帝身邊的重要職務,直接服務於皇帝,參與決策,而上駟院則負責皇家馬匹的飼養和管理,這兩項職務均顯示出他在朝廷中的重要性與影響力。
乾隆二十八年(1763),阿裏袞又增加了新的職責——兼管滿洲火器營大臣,這表明他在軍事領域的地位進一步加強。同時,他還在六月被臨時委派為陝西巡撫,負責該省的行政管理。同年十月,他被授予太子太保的榮譽頭銜,這是對他在教育和培養儲君方麵貢獻的認可。
到了乾隆二十九年(1764),阿裏袞正式擔任戶部尚書,並被任命為協辦大學士。戶部作為主管財政的大臣,對國家經濟至關重要,而協辦大學士則是內閣中的高級職位,協助處理國家大事。這一連串的晉升,顯示了乾隆帝對阿裏袞治理能力的高度評價。
乾隆三十年(1765),阿裏袞再次被賦予重任,兼任禮部事務,這意味著他不僅要處理複雜的財政事務,還要兼顧國家的禮儀製度和社會秩序。
四、出征緬甸
乾隆三十一年(1766),緬甸局勢緊張,清廷決定出兵討伐。是年春,將軍明瑞率軍深入緬甸境內,但不幸戰死於猛臘。乾隆帝隨即任命阿裏袞為參讚大臣,迅速前往前線指揮作戰。與此同時,大學士傅恒被任命為經略,阿裏袞與阿桂一同被授予副將軍的職務,並暫時接管雲貴總督的職責,駐軍於永昌,準備進一步的軍事行動。
根據朝廷的指示,計劃在第二年春季展開大規模進攻。在此之前,阿裏袞與阿桂的任務是利用秋夏季節瘴氣消退的有利時機,先行收服普洱、思茅邊境之外的小部落。阿裏袞上書陳述,指出邊境外的十三個板納地區實際上已經歸順,並未構成威脅,隻有召散、整貝、猛勇三部與緬甸有所聯係。當阿裏袞提出用兵策略時,刑部尚書舒赫德與雲南巡撫鄂寧則秘密提議采取安撫政策。然而,當緬甸使者前來請求投降時,阿裏袞堅決拒絕,並將此事上報給了乾隆帝。乾隆帝對此表示不滿,並下令不予回應,同時對舒赫德等人進行了譴責。
同年六月,阿裏袞建議切斷與緬甸的貿易往來,並著手改善從雲南省城至永昌的道路交通條件,以便於物資運輸。他還提議對沿邊各土司進行安撫,並提供資金幫助他們購置種子和農具。這一係列措施得到了乾隆帝的認可和支持。
到了乾隆三十四年(1769)二月,乾隆帝對阿裏袞等人在軍中的表現提出了質疑,特別是針對軍馬羸弱的問題。阿裏袞因此受到了處罰,但最終得到了寬恕。同年三月,傅恒抵達前線,與阿裏袞等人共同製定了進攻緬甸的戰略。他們計劃分兩路進攻,一路由阿裏袞等人渡過戛鳩江,向西攻擊猛拱和猛養兩個土司,目標直指緬甸首都阿瓦;另一路由偏師進攻猛密,然後沿江而下,建立與主力部隊的聯係。
然而,就在大軍準備前進之際,阿裏袞的健康出現了問題,他的癰瘡複發。盡管身體不適,但阿裏袞仍然堅持跟隨大軍前行。在與緬甸軍的首次交鋒中,阿裏袞率領七百名士兵成功攻破敵寨,斬殺了數百名敵人,取得了初步勝利。這一消息傳回京城,乾隆帝對此表示了極大的欣慰。
不幸的是,阿裏袞的病情並未好轉,但他依然堅守前線,甚至親自上陣督戰。在戰鬥中,他不顧個人安危,總是衝在最前麵。然而,由於疾病纏身,最終在十二月,阿裏袞不幸病逝於軍中。乾隆帝得知噩耗後,追贈他為襄壯,並允許其入祀賢良祠,以表彰他為國捐軀的精神。後來,又因其子豐升額在平定大小金川中有功,追加封號為果毅繼勇公。
乾隆三十五年(1770),乾隆帝更是下令將阿裏袞與其父尹德一同供奉於遏必隆宗祠,以示對他們的敬重。乾隆四十四年(1779),乾隆帝禦製《懷舊詩》,將阿裏袞與其他四位功臣並列,進一步肯定了他在曆史上的地位與貢獻。
結語
綜上所述,鈕祜祿·阿裏袞的一生是滿清貴族中一位典型的成功人士,他以其出色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贏得了帝王的信任和人民的尊敬。無論是在文治還是在武功方麵,阿裏袞都做出了顯著貢獻,堪稱是滿清忠勇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