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參加起義


    李開芳在1851年參加金田起義前,已經深受當時社會不公和壓迫之苦。作為一個壯族人,他在廣西武緣縣(今南寧市武鳴區)目睹了普通百姓生活的艱難,尤其是麵對官府的苛捐雜稅與地方豪強的欺壓時所表現出的無力感。這些經曆促使他尋求改變現狀的道路,並最終加入了洪秀全等人創立的拜上帝會。這個宗教組織不僅提供了一種精神寄托,同時也為像李開芳這樣的底層民眾提供了反抗清朝統治、爭取更好生活條件的機會。


    太平天國辛開元年(1851年),隨著金田起義爆發,李開芳作為早期成員之一正式加入了這場轟轟烈烈的農民戰爭之中。起義初期,由於缺乏足夠的武器裝備以及正規軍事訓練,太平軍主要依靠人數優勢及高昂士氣來對抗清軍。然而,在洪秀全、楊秀清等領導者的帶領下,他們迅速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善的指揮體係,並通過不斷戰鬥積累了寶貴經驗。


    進入太平天國辛開二年(1852年),隨著戰事逐漸向湖南方向發展,李開芳被任命為右一軍總製,隨同西王蕭朝貴共同進攻長沙。在這段時間裏,他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連續攻克桂陽、嘉禾、攸縣等地,為太平天國開辟了新的根據地。特別是在攻打長沙的過程中,盡管遭遇了強大的抵抗,但憑借其出色的指揮能力和士兵們的英勇作戰,最終還是成功攻陷了這座重要城市,並因此獲得了晉升——成為金官正將軍。


    隨後幾個月裏,李開芳繼續率領部隊北上,於同年十一月順利占領嶽州(今嶽陽)。這一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士氣,也使得太平天國勢力範圍進一步擴大。緊接著,在十二月初,他又指揮部隊攻克漢陽,緊接著是武昌。這兩座城市的失守對清朝造成了極大震動,標誌著太平天國運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為了表彰李開芳在此過程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洪秀全特封其為地官正丞相。


    二、江南大捷


    太平天國癸好三年(1853年),是太平軍在戰略上取得重大進展的一年。這一年正月,太平軍主力部隊南下江南地區,目標直指南京。在這場關鍵戰役中,李開芳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率領一支先鋒部隊率先抵達南京城下,並成功攻占了聚寶門。這一突破為後續部隊的順利入城奠定了基礎。隨著南京的攻克,太平天國正式宣布定都於此,改名為天京。


    攻克南京之後,洪秀全迅速部署下一步行動計劃,決定擴大控製區域,鞏固新生政權的基礎。為此,他派遣李開芳與林鳳祥、羅大綱等將領率軍東進,意圖奪取鎮江和揚州這兩座重要城市。經過一係列激烈戰鬥後,太平軍最終實現了目標,進一步穩固了其在江南地區的統治地位。


    同年三月,鑒於北方清廷仍保持著強大軍事力量,對新生的太平天國構成潛在威脅,洪秀全作出了一個大膽決定——發起北伐行動,直接威脅清朝心髒地帶。作為此次遠征的主要指揮官之一,李開芳被賦予重任,帶領大軍向中原挺進。四月份,他們首先攻克了臨淮關,緊接著又占領了鳳陽府,打開了進入河南的大門。


    五月間,太平軍繼續向北推進,通過鞏縣渡過黃河,開始進攻懷慶府。麵對敵人的頑強抵抗,太平軍展現了極高的戰鬥力和組織能力,在七月底之前便迫使對方撤退。隨後,李開芳等人並沒有選擇直接北上北京,而是先西行進入山西境內,再折返向東,重新回到河南地界內,最後由那裏進入了直隸省(今河北省)。這樣的迂回戰術有效地迷惑了敵人,使得清軍難以準確判斷太平軍的真實意圖。


    九月初,當太平軍前鋒部隊突然出現在保定附近時,整個京城陷入了恐慌之中。對於清廷而言,這是自金田起義以來所麵臨的最大危機之一。為了表彰李開芳在此期間表現出色的戰略眼光及領導才能,洪秀全特別授予他“定胡侯”的封號。此時,太平軍已經深入到了距離北京僅一步之遙的地方,極大地動搖了清朝政府的根基。


    然而,隨著戰線拉長以及後勤補給問題日益突出,加上沿途遭遇強烈抵抗,太平軍前進的步伐逐漸放緩。盡管如此,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李開芳依然能夠巧妙利用現有資源,確保部隊安全並保持戰鬥力。特別是在獨流鎮一帶駐紮期間,通過與林鳳祥所部保持密切聯係,形成 掎 角 之勢,有效阻止了清軍任何形式的反擊企圖。


    三、高唐州之戰


    1854年,即清朝鹹豐四年,一場激烈的戰鬥在高唐州(今山東省高唐縣一帶)上演,這是太平天國北伐戰爭中的關鍵一戰。此前,太平天國北伐軍在平胡侯吉文元的率領下,曆經多次戰鬥,於二月退至阜城,不幸的是,吉文元在此戰中英勇犧牲。隨後,北伐軍繼續撤退,三月抵達東光連鎮。


    四月,北伐軍將領開芳率領六百多名馬隊試圖突圍前往臨清迎接援軍,然而,在途中得知援軍已經潰敗的消息,遂改變計劃,轉而占據高唐州,以此作為據點,與緊追不舍的清朝欽差大臣勝保的軍隊形成對峙。


    在高唐州,開芳精心布置防禦,利用城牆的朝向特點,朝西和朝南的城牆分別設置了軟梯和地道,其餘三門則以土木為壘,僅留一處缺口供出入,這樣的布局使得北伐軍在防守時能夠靈活應變。自五月初十日起,北伐軍多次利用黑夜掩護出城襲擊清軍,每次都能重創清軍馬隊,尤其是六月十九日夜的一次突襲,更是將吉林馬隊衝散,並從南麵一直掃蕩到西南麵,直逼勝保大營,使得勝保驚恐不安,隻能自保。


    同時,開芳在高唐州堅守期間,還派人回連鎮向另一將領鳳祥報告援軍潰散的消息,並請求鳳祥軍撤退至高唐州會合,共同南歸。然而,直到1855年正月,鳳祥軍也告失敗。清帝奕詝得知後,對勝保進行問責,並命令僧格林沁率軍前往高唐州,與勝保的軍隊合力圍攻北伐軍。


    麵對清軍的重重包圍,開芳在得知鳳祥軍覆滅的消息後,決定於二月初十夜突圍。他率領五百多名戰士從東門衝出,向東南方向疾馳,計劃經過濟寧進入江蘇豐縣,然後渡黃河南歸。


    四、馮官屯突圍


    1855年初,太平天國將領李開芳在經曆了多次戰鬥後,最終帶領殘部撤退到了山東茌平縣的馮官屯。此時,清廷派出了以僧格林沁為首的軍隊緊追不舍,意圖徹底消滅這支太平軍。僧格林沁不僅帶來了騎兵部隊,還有大量步兵,迅速將馮官屯團團圍住,並在四周築起了炮台,對村內進行了持續的轟擊,導致大部分房屋被摧毀。


    麵對如此嚴峻的局麵,李開芳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與勇氣。他指揮士兵們在村內挖掘了一條條複雜的地道係統,這些地道不僅能夠相互連通,還設有多個藏身之處,以便於躲避敵人的炮火攻擊。此外,在這些地道之外,太平軍還巧妙地挖設了觀察孔,使得戰士們可以在地下監視清軍動向,一旦敵人靠近至有效射程範圍內,便能從孔中射擊,給予對方致命打擊。這種方法有效地減少了己方傷亡,同時也給清軍造成了不小的困擾。


    盡管采取了一係列防禦措施,但隨著包圍圈日益收緊,加上長時間缺乏補給,太平軍的情況變得越來越危急。為了打破僵局,李開芳決定嚐試通過挖掘地道來實施突圍計劃。經過周密準備之後,3月8日夜(農曆2月28日),太平軍首先進行了佯攻,故意製造出一種試圖從西南方向突圍的假象。當清軍放鬆警惕之際,次夜他們便利用之前秘密挖掘好的地道成功引爆了炮台前的地雷,炸開了一個缺口。趁著混亂,太平軍迅速衝出,與守衛在外的清軍展開了激戰,一度取得了局部優勢。然而好景不長,僧格林沁很快調動援軍趕到現場,重新封鎖住了突破口,迫使太平軍不得不退回原位。


    這次行動雖然未能完全達到預期目的,卻也充分展示了太平軍頑強拚搏的精神麵貌。事後,遠在北京的鹹豐皇帝得知前線失利的消息後極為不滿,甚至親自下旨責備僧格林沁等人作戰不利。對於擁有數萬兵力卻無法徹底解決僅有數百名太平軍的問題感到十分焦慮不安。


    隨著時間推移,僧格林沁調整策略,決定采用水攻方式對付馮官屯內的太平軍。他利用附近運河引水灌入村莊,企圖以此逼迫對手投降。果然,隨著河水不斷湧入,原本幹燥的土地逐漸變成一片汪洋,嚴重阻礙了太平軍繼續進行地道作業的能力。即便如此,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李開芳及其部下仍然沒有放棄抵抗,他們多次嚐試夜間突圍,盡管每次均因力量懸殊而失敗


    五、詐降失敗


    1855年4月,太平天國將領李開芳及其部下在山東茌平縣馮官屯被清軍圍困多日,情況日益危急。麵對僧格林沁所部的嚴密包圍和持續攻擊,李開芳意識到僅憑武力突圍已無可能。此時,他收到了僧格林沁的一封信,信中聲稱對他的才幹十分賞識,並邀請他投降以求得寬大處理。盡管心中充滿疑慮,但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李開芳決定嚐試采取詐降策略,希望借此機會尋找突破口。


    4月21日(農曆四月十三日),李開芳首先派遣了心腹先鋒黃近文帶領一百四十多名士兵混入難民隊伍中出城“投降”。這一舉動似乎讓僧格林沁放鬆了警惕,他命令將這些“投降”的太平軍用小船渡過重濠。見此情景,李開芳認為敵人已經上當,遂於三天後的清晨——即4月24日(農曆十六日)——寫下了一封正式的詐降書給僧格林沁。當時正值狂風大作、飛沙走石之際,視線極為模糊,這為實施計劃提供了天然掩護。


    然而,這一切都隻是表象。實際上,經驗豐富的僧格林沁早已看穿了李開芳的真實意圖。為了徹底粉碎對方的企圖,他提前采取了一係列防範措施:首先秘密處決了之前詐降的所有太平軍士兵,包括黃近文等人,斷絕了內外呼應的可能性;其次,在準備接受李開芳等人的“投降”時,暗中調集了大量馬步兵形成左右翼包圍圈,隻待時機成熟便一網打盡。


    當天上午,當全副武裝的李開芳率領剩餘部屬乘坐小船接近濠邊準備繳械之際,卻發現自己已落入陷阱之中。隨著一聲令下,埋伏已久的清軍迅速合圍過來,將毫無防備的太平軍全部俘獲。至此,李開芳精心策劃的突圍行動徹底失敗。


    被捕後,李開芳與幾位重要將領如黃懿端、謝金生、李天佑、譚有桂、韋名傅以及曹得相一同被押往北京受審。而其餘一百多名為自由而戰至最後一刻的戰士則在馮官屯內遭到了殘忍殺害。途中,李開芳表現出了非凡的氣節,拒絕進食以示抗議,即使押解官員多次勸說也未能改變其心意。


    六、英勇就義


    1855年5月5日(農曆四月二十七日),太平天國的著名將領李開芳及其部下黃懿端、謝金生、李天佑、譚有桂、韋名傅和曹得相在北京英勇就義。這一事件不僅是太平天國運動中的一個重要節點,也成為了中國近代史上一段令人難忘的曆史。


    在行刑當天,當清軍士兵試圖捆綁黃懿端時,這位勇猛的戰士展現出了驚人的反抗精神。他用盡全身力氣踢死了兩名士兵,並踢傷了另外兩人,令現場一片混亂。盡管最終還是被製服,但黃懿端的行為極大地震撼了圍觀的人群。到達刑場後,麵對成千上萬的觀眾,黃懿端高聲疾呼:“自出天京以來,我們所向無敵,清妖不堪一擊,滅亡就在眼前!”這番豪言壯語不僅表達了他對太平天國事業的堅定信念,也激勵著後來者繼續為理想而奮鬥。


    隨後,輪到了李開芳等人接受極刑。按照清朝法律,他們被判處寸磔酷刑,即淩遲處死。這是一種極其殘忍的死刑方式,旨在通過長時間的折磨來達到威懾效果。然而,在整個過程中,無論是李開芳還是黃懿端等人都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氣與不屈的精神。他們昂首挺胸,怒目圓睜,毫不畏懼地麵對死亡,這種英雄氣概深深觸動了在場的所有人。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這些勇士也沒有表現出絲毫軟弱,而是以一種蔑視敵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彰顯了真正的英雄本色。


    李開芳等人的犧牲並沒有隨著他們的離去而被遺忘。相反,它激發了更多人為爭取自由和平等而不懈努力。特別是對於太平天國而言,李開芳的事跡成為了鼓舞士氣的重要力量來源之一。直到癸開十三年(1863年),雖然此時太平天國已處於衰落階段,但為了表彰李開芳對革命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天王洪秀全特別追封其為“請王”(殿前春季電察天軍頂天扶朝綱請王合千歲),並允許其子李永保繼承爵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代曆史著名人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之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之羽並收藏古代曆史著名人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