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經曆


    南湘鄉組織了地方團練以抵禦起義軍,並與曾國藩共同創立了後來著名的湘軍。此時的李續宜雖僅是一名尚未通過科舉考試的童生,但受兄長李續賓的影響,他也毅然決定加入這支新成立的軍隊,隨同前往江西參與鎮壓太平軍。


    初入軍營時,李續宜被授予最低級別的官職——從九品,這表明他在最初階段並未受到特別重視。然而,憑借過人的勇氣和智慧,加上戰場上出色的表現,李續宜很快便脫穎而出。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他就因戰功卓著而接連晉升,直至達到正五品同知的位置,並且獲得了皇帝賜予的花翎作為表彰,這是對官員忠誠與能力的高度認可。


    1856年對於李續宜來說是一個轉折點。這一年,在攻打武昌的過程中,他的恩師兼早期領導者羅澤南不幸陣亡。這一事件不僅讓整個湘軍失去了一個重要的精神支柱,同時也為李續賓接掌指揮權提供了機會。隨著兄長地位的確立,李續宜得以繼續跟隨其左右,在接下來的一係列戰役中扮演著越來越關鍵的角色。


    特別是在克複武昌的戰鬥中,李續宜表現得尤為突出。此次勝利不僅極大地打擊了太平軍士氣,也為清廷收複失地做出了巨大貢獻。鑒於他在該次行動中的優異表現,湖北巡撫胡林翼特意向朝廷推薦了李續宜,使後者得以升任候選知府一職。此後不久,李續宜再次跟隨兄長李續賓轉戰至江西,參與圍攻九江的戰略部署。


    二、轉戰三省


    鹹豐七年(1857年),太平天國的陳玉成為了阻止湘軍東進,率部自安徽北部攻入湖北東部。麵對這一威脅,時任湖北巡撫的胡林翼親自前往黃州督師,並調遣李續宜率領部隊回援。在這一係列戰役中,李續宜展現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領導力。他指揮部隊在壩崎山、馬家河、火石港以及郴柳灣等地連續擊敗太平軍,隨後推進至蘄水,並在月山擊潰了前來支援的太平軍援軍,迫使陳玉成不得不撤退到安徽境內。此役中,李續宜共攻克太平軍營壘一百餘座,因功被晉升為候選道員,並獲賜“伊勒達巴圖魯”勇號。


    這次勝利標誌著李續宜正式從兄長李續賓的陰影下走出,開始建立起自己的威名。此前,由於李續賓的光芒過於耀眼,李續宜盡管戰績輝煌,卻並未得到廣泛的認可。但鄂東之戰後,他的名字開始廣為人知,成為了湘軍中不可忽視的力量之一。


    緊接著,李續宜返回江西戰場,與湘軍水師合作,奪回了九江周邊的重要據點梅家洲和湖口。隨著這些關鍵位置的收複,九江城徹底陷入了湘軍的包圍之中。為了打破這種不利局麵,太平軍多次試圖突破湖口防線,但均被李續宜所部成功阻擊。特別是在一次重要的反擊行動中,李續宜不僅擊退了敵人的進攻,還追擊到了磨盤山,並設下伏兵大敗太平軍泰坪關援軍,使得九江最終於1858年四月被湘軍完全占領。


    同年,當陳玉成再次嚐試從安徽入侵湖北時,李續宜迅速響應,率領部隊馳援黃安。在兄長李續賓的支持下,他們共同擊退了太平軍,並乘勝追擊至麻城。此次勝利迫使陳玉成再度撤回安徽。然而好景不長,在接下來的一次重大戰役——三河之戰中,李續賓不幸戰死沙場,這對湘軍來說是一次沉重打擊。此時,留守湖北的李續宜承擔起了重組軍隊的任務。他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來穩定士氣,包括允許思鄉心切的士兵回家,同時保留願意繼續服役的人員,並對部隊進行了嚴格的篩選和整頓。經過幾個月的努力,這支曾一度陷入混亂的隊伍終於恢複了戰鬥力。


    1859年初,李續宜被正式任命為荊宜施道道員。在此期間,他加強了部隊訓練,準備發起新的攻勢對抗太平軍。然而,正當一切似乎都在朝著有利於清廷的方向發展時,石達開突然率領一支強大的太平軍部隊進入湖南,包圍了寶慶府。麵對這一緊急情況,湖南巡撫駱秉章緊急召喚劉長佑、蕭啟江及田興恕等將領回防;與此同時,湖廣總督官文和湖北巡撫胡林翼也命令李續宜率部前往救援,並授予他統一指揮各路援軍的權力。李續宜迅速響應號召,帶領部隊渡過資江抵達寶慶城外,與城內守軍形成內外夾擊之勢。通過幾次激烈的戰鬥,他們成功地解除了寶慶之圍,迫使石達開撤離湖南,轉而向廣西方向移動。由於在這次危機處理中的出色表現,李續宜被加授布政使銜。


    就在同一年,曾國藩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戰略計劃:分四路進軍安徽,旨在徹底消滅太平天國政權。根據該計劃,第一路由曾國藩親自率領,目標是安慶;第二路由多隆阿和鮑超指揮,負責攻打桐城;第三路由胡林翼領導,針對舒城;而第四路則由李續宜擔任主將,任務是從商城和固始出發,直指廬州。遺憾的是,這項宏大的作戰方案最終未能付諸實施。


    三、擢任疆臣


    鹹豐十年(1860年),李續宜率領部隊進入安徽,正值曾國藩重新調整戰略部署的關鍵時刻。根據新的計劃,曾國荃被指派為主攻安慶的主力,而多隆阿則負責攻打桐城。李續宜的任務是在安慶與桐城之間駐紮,作為“遊擊應援”之師,以靈活支援前線兩路大軍。此時,李續宜還被正式任命為安徽按察使,進一步提升了他在地方上的影響力。


    不久之後,太平天國將領陳玉成試圖從舒城出發救援安慶,但在行軍途中遭遇了李續宜和多隆阿的聯合夾擊。雙方在桐城西南的掛車河一帶展開了激戰,最終陳玉成部被迫撤退至廬江。在這次戰役中,李續宜展現了出色的指揮能力,不僅成功阻止了敵人的增援行動,還接連攻克了棠梨山、尊上庵、香鋪街、望鶴墩等處的太平軍營壘,並追擊敵人長達二十餘裏。這一係列勝利使得李續宜獲得了朝廷賜予的二品頂戴,象征著對其卓越貢獻的高度認可。


    到了鹹豐十一年(1861年),清廷決定提升李續宜的地位,任命他為安徽巡撫。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陳玉成再次發起了對武昌的進攻,迅速占領了黃州、德安等地。麵對這一嚴峻形勢,李續宜認為湖北的安全對於整個湘軍體係至關重要,因此毅然決定率部回援,暫時擱置了就任安徽巡撫的事宜。在他的領導下,湘軍與彭玉麟指揮的水師緊密配合,在孝感等地發起夜襲,通過火攻奪回了失地;隨後又采用地道戰術攻克了德安府城,並相繼收複了武昌、通城、鹹寧、蒲圻等多個縣份,有效遏製了太平軍向北推進的步伐。


    同年,長期支持並提拔李續宜的胡林翼因病重去世。在臨終前,胡林翼特別推薦李續宜接替自己擔任湖北巡撫一職。基於胡林翼的信任以及李續宜此前所取得的一係列輝煌戰績,朝廷很快便批準了這一提議,並正式授予其巡撫職位。在此期間,由於湘軍成功收複安慶,李續宜還得到了賞穿黃馬褂的殊榮。此後,他繼續活躍於皖鄂兩省交界地帶,尤其是在黃州地區督辦軍務,連續擊敗了盤踞在光化、穀城、均州、棗陽、襄陽等地的撚軍勢力,進一步鞏固了清朝政府在該區域的統治基礎。


    同治元年(1862年),隨著局勢的發展變化,李續宜再次被調往安徽任職巡撫。抵達後不久,他就迅速采取行動,派遣成大吉和蕭慶衍兩支部隊前往潁州解圍,成功擊潰了由張洛行領導的撚軍武裝。緊接著,他又命令蔣凝學帶領另一支隊伍收複霍丘,顯示出了強有力的執行力和高效的組織調度能力。與此同時,鑒於當時安徽及周邊省份麵臨的複雜局麵——既有撚軍四處作亂,又有如苗沛霖這樣的地方團練首領反複無常,清廷決定委任勝保為欽差大臣,專門負責統籌協調安徽、河南兩地的剿匪工作,並指定李續宜和河南巡撫鄭元善協助處理相關事宜。


    然而,勝保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表現得頗為消極,甚至有意縱容苗沛霖的行為,企圖以此來增強個人權勢。對此,李續宜堅決反對,並在接到清廷關於如何妥善處置苗沛霖問題的詢問時明確表達了主張進剿的意見。他認為應當寬待那些願意歸順的苗沛霖部下,使其為己所用,從而孤立核心反叛分子,最終達到徹底解決隱患的目的。這一策略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和支持,因此決定將勝保調離原崗位,轉而全權委托李續宜負責淮北地區的剿撚事務,並要求他對苗沛霖保持高度警惕,隨時準備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應對。


    最終,在李續宜的不懈努力下,安徽境內的治安狀況逐漸好轉,各地反抗力量也受到了有效壓製。為了表彰他在穩定局勢方麵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清廷再次賦予他欽差大臣的身份,全麵負責安徽全省的軍事管理。


    四、壯年早逝


    李續宜在同治元年(1862年)被任命為欽差大臣,負責督辦安徽全省軍務。然而,就在他準備大展拳腳之際,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打斷了他的計劃——他的母親病逝了。按照傳統禮製,官員在父母去世時需要辭官回鄉守孝三年,以示孝道。麵對這一情況,李續宜立即上表請求返回湖南老家處理喪事。


    但是,清廷考慮到當時安徽地區的軍事形勢非常緊張,尤其是撚軍和苗沛霖等地方勢力的威脅依然存在,因此決定“破格奪情”,即允許李續宜在軍營中穿孝服百日,並繼續以署理安徽巡撫的身份履行職責。這種做法雖然符合當時朝廷對於關鍵職位不可空缺的需求,但顯然與傳統的孝道觀念相悖。對此,李續宜表現出強烈的不滿,他連續上書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堅稱應當遵循古製回家盡孝。最終,在反複交涉之後,清廷不得不作出妥協,準許李續宜休假百日回籍治喪,但同時強調要盡快完成喪葬事宜並重返崗位。


    盡管如此,當李續宜回到湘鄉老家後不久便舊疾複發,出現了嚴重的咳血症狀。這使得他無法按期返回安徽任職。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健康狀況愈發惡化,以至於徹底喪失了複出的可能性。在此期間,李續宜多次向朝廷報告自己的病情,並請求免除職務以便專心養病。經過慎重考慮,清廷最終同意了他的請求,解除了其安徽巡撫的實際職務。


    不幸的是,同治二年(1863年)四月,正當清廷再次試圖調動李續宜參與平定苗沛霖叛亂之時,他卻因病情加重而無法成行。同年十月,李續宜在家鄉病逝,享年僅四十一歲。這位曾經叱吒風雲、屢建奇功的將領就這樣匆匆結束了自己短暫而又輝煌的一生。


    為了表彰李續宜對國家和社會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清廷按照總督級別為其舉辦了隆重的喪禮,並追贈諡號“勇毅”。此外,還在長沙、武昌、安慶、寶慶等地建立了專門的祠堂來紀念這位傑出的軍事領袖。


    結語


    綜上所述,李續宜不僅是晚清時期一位重要的軍事將領,也是那個時代少有的兼具武藝與智謀的人物之一。無論是麵對內亂還是外部威脅,他都能夠展現出非凡的勇氣和智慧,為中國曆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代曆史著名人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之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之羽並收藏古代曆史著名人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