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掌權後,楚國的行動力有多迅速。


    短短十天時間,三百萬石運往吳國邊關的賑災糧就已經從金陵糧倉發放,由戶部、兵部共同押運。


    又過半個月,賑災糧順利運到了吳國邊關,比預計的提早了足足八天時間。


    完成交割後,楚國官員也沒有多說什麽,隻是禮貌性囑咐了幾句便直接打道回府了。


    於此同時,楚國送來賑災糧的消息經由精衛司暗中運作後,迅速在吳國境內傳開。


    受災的百姓得知這個消息後,眼中終於重新浮現希望之色。


    然而,以吳國朝堂的黑暗程度,這些糧食真的能拿到自己手中麽?


    三清殿內,吳極依然一副“練得身形似鶴形”的姿態,端坐在道壇之上。


    下方,徐謙、朱能隨時聽候調遣。


    “楚國的賑災糧到了?”


    吳極隨口一問,徐謙立馬回道。


    “啟稟聖人,前日邊關傳來消息,楚國三百萬石賑災糧已經順利運抵。”


    吳極嘴角一勾:“看看人家楚國,一口氣還能拿出這麽多糧食用來賑災,


    你們怎麽就不能學學人家,每天都來朕這裏哭窮?”


    徐謙、朱能二人剛要附和幾聲,就聽吳極話鋒陡然一轉。


    “說說吧,這批糧食你們打算怎麽分配?”


    明明是用來賑濟災民的糧草,如今卻還要談“分配”,這話甚至出自一國之君口中,多多少少有些抽象了。


    徐謙低聲回道:“此番楚國給的賑災糧足有三百萬石之巨,經老臣細算,


    隻要取出其中一百萬石,就足以讓受災最重的六十萬災民撐到來年開春播種。”


    吳極不語,繼續聽他說下去。


    “另外三十萬石,可以調撥至胡汝貞處編練新軍,同時也能安撫騷亂的三鎮軍民。”


    “再拿出二十萬石投放米市,也可平複糧價,讓百姓都能吃到低價的米,不用為生計感到犯愁。”


    聽著徐謙緩緩道來,吳極的臉色逐漸難看起來。


    他心中稍微一合計,三百萬石糧食就這麽沒了一半?


    徐謙又道:“各地官員的俸米也已積欠了多年,再放出五十萬石,好讓衙署正常運作。”


    吳極忽然開口:“怎麽,當地官署的俸米,還要動用這筆賑災糧不成?沒有這些賑災糧,就無法正常運作了?”


    徐謙低頭不語,其實大吳內地的基層官署早有八成以上失去了效力,甚至數百裏地就找不到一個縣衙。


    隻是這些話,徐謙是萬萬不敢在吳極麵前提及的,即便這位聖人或許早已知道了情況。


    “哼,一群沒用的東西,還是大吳的臣子呢,這麽點小事都辦不好,能指望他們如何為社稷添力?”


    “但凡水災發生之初,他們能提前預防,也不至於落到這般田地,他們有負於朕,有負君恩,更是有負社稷!”


    見吳極動怒,徐謙隻能低頭稱道:“是,聖人教訓的是,是這些人有負聖恩。”


    吳極手一擺:“不必多說了,你就直接回答朕,拋去這些亂七八糟的挪動調用,到底還能存留多少入庫備用?”


    徐謙猶豫片刻,拱手回道:“啟稟聖人,尚有五十萬石糧食可留存入庫!”


    “五十萬?哈!”


    吳極直接睜開了雙眸,冷笑一聲。


    “三百萬石糧食,最後留給朕的,隻有五十萬?”


    話畢,他眼神逐漸變得陰冷。


    徐謙忙道:“若是聖人不滿,回頭老臣再合計合計。”


    “不必合計了。”


    吳極起身走下神壇。


    “合計來合計去,也留不下多少米,不如都拿去吧,拿去賑災,拿去充做軍淄、俸米,


    總之不必擔心朕,朕是仙家之體,餓個幾頓也沒什麽大不了的,隻要你們滿意了,朕也就滿意了!


    畢竟嘛,民心為上,朕得小心哄著他們,寧可自個兒受罪,也不能得罪了他們!”


    徐謙和朱能聞言,立馬跪在地上。


    顯然,二人都聽出來吳極對糧食這般分配極其的不滿。


    甚至,有點鬧脾氣了。


    “聖人息怒,方才老臣仔細算了遍,尚可截流一百萬石糧食入庫。”


    吳極一聽,臉色才稍稍好轉一些。


    他抬抬手,示意二人起身後,重新坐回神壇上。


    “給朕留一百萬,不會讓天下人恥笑朕與民爭利?”


    徐謙:“聖人多慮了,天下蒼生以無不掛念聖人,又怎麽會恥笑聖人呢?”


    吳極一甩道袍:“記住,百姓社稷為重,隻有百姓安好,朕才能專心修道,切記不可貪墨百姓的賑災糧。”


    “聖人體恤民情,心念黎民之心,當真讓老臣感慨。”


    徐謙說著落下幾滴淚來。


    吳極嘴角滑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再次閉上雙眼。


    “朱能,紫薇殿的工程進行的如何了?”


    朱能立馬回複:“請陛下放心,再有兩個月,紫薇殿定可以如期竣工。”


    “嗯,都下去吧,朕要與三清道人論道了。”


    “臣等告退。”


    徐謙、朱能二人悄然退出了三清殿。


    ……


    吳國,越州城前。


    大量流民擁擠在緊閉的城門前,麵對全副武裝的吳國官兵,一個個發出了厲聲質問。


    “為什麽不讓我們進城!”


    “我等是海州災民,大人開恩,放我們進去吧。”


    流民長龍足有萬人之多,一個個都餓的皮包骨頭,細眼看去,硬是找不到一張健康的麵容。


    這時,一名縣丞端著紫砂壺,站在城頭上居高臨下衝他們大聲喊道。


    “爾等刁民膽敢擅闖越州府?難道都不要命了麽?!”


    一位流民聞言,立馬站出來說道:“大人,我乃海州下河村裏正,


    這些都是海州遭災的百姓,聽聞越州城內有賑災糧發放,


    這才趕來,還請大人給我們一條活路吧?”


    縣丞嗦了口茶嘴,吧唧下嘴巴,冷聲說道:“最近,有不少宵小流寇冒充災民入城,


    本官身為城中縣丞,對此不得不加以防備,還有,越州城內不收災民,你們另去他處吧!”


    裏正一聽急了,忙掏出一本文牒:“大人,這是海州城縣的文書,已經寫明了可往越州城避難啊。”


    縣丞笑了:“沒錯,越州城的確收到了接納災民的公文,那問題是你如何證明這些人都是災民,萬一是流寇呢?”


    裏正頓時傻眼了,回頭看了眼滿目瘡痍的流民道:“大人,這還用看麽,流寇哪有這樣的?”


    “難道流寇會把自己是流寇寫在臉上麽?總之沒有災民憑證,任何人都不能進入越州城半步!”


    裏正顫聲道:“災民,還要有憑證?”


    縣丞:“那是自然,如今冒充災民的刁民也是多如牛毛,為了防止賑災糧落入掉刁民之手,你們必須出具是災民的憑證。”


    “那如何辦理憑證啊?”


    縣丞:“你們隻要繼續向北走個百八十裏路,就是陽州府地界,


    那裏是出具你們災民的地方,隻要拿著災民憑證回來,本官自然就會放你們入城。”


    眾人一聽,頓時喧嘩一片。


    他們何曾想過,有朝一日,逃荒還得出示災民的身份啊。


    裏正見無法入城,隻能再鼓勵大家堅持下,繼續向陽州府前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功高蓋主怕被殺,結果女帝要下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愛拆家的二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愛拆家的二哈並收藏功高蓋主怕被殺,結果女帝要下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