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隻怪自己太傻,以為白清墨愛她至深,卻不想都是逢場作戲,他壓根就沒正眼瞧過她這個明媒正娶的妻子。
即便自己長得多漂亮,再怎麽用情至深,也無法牽動他的心,因為白清墨根本就是個鐵石心腸,自私自利!而自己也不過是他登高望遠的一塊墊腳石罷了。
“四姑娘,小生這廂唐突了,不知能否同姑娘說幾句話。”熟悉的聲音突然傳入耳中,恍若隔世,讓王若迎突然拉回思緒。
作者有話要說: 王家排行順序:王老太爺
大老爺:王襲
二老爺:王承
大姐兒:王若福
二姐兒:王若滿
三哥兒:王世延
四姐兒:王若迎
五哥兒:王世臣
六姐兒:王若憐
七哥兒:王世榜
☆、二兩銀子
猛然,王若迎塵封已久的記憶鑽了出來,一一在腦中閃過。上一世白清墨也是如今日這般攔住她的去路。
王若迎嘲諷一笑,用手微微挑起轎簾,順著窄窄的縫隙,覷了覷對麵恭敬站立,滿眼含笑的白清墨。
他已是弱冠之年,性子沉穩內斂,待人也極溫和,擔得起謙謙君子的誇讚。他身旁站著的那人王若迎識的,是白清墨的同窗好友,邵華。自白清墨少年時來珺安城讀書,便一直借住在他的家中。
“我與白公子素未謀麵,不知公子特地擋了我的去路,有何貴幹?”王若迎淡淡的聲音響起,瞧白清墨的目光又冷了幾分。
白清墨顯然是沒料到會聽到這樣的答複,他們明明在王家見過數麵,自己也幾次三番示好。私以為,這窗戶紙雖未正式捅破,但各自的心思已然是昭然若揭,王若迎這般說又是何意?
轉念一想,這般大庭廣眾之下,一女子和一男子私交甚密,被瞧去多少都會惹上一身的閑話。想必王若迎是有所顧忌,不願在外和他多有交流。不過,他並不在乎這些,他反倒是希望有人傳揚他們二人的八卦事。
白清墨自動忽略掉王若迎的疏離,並未有讓開路的意思,反而拱手翩翩行了一禮。
“聽聞姑娘丟失了一根極喜愛的白玉發簪,前幾日我偶然間拾得一支,便想著送來給姑娘瞧瞧。若是姑娘丟的那支,該當物歸原主。”說著便從袖袋裏掏出一塊細布帕子,裏麵包著一支玉色極透亮的白玉發簪,正是王若迎丟失的那支。
王若迎掀轎簾的手又抬了抬,露出半張臉。白清墨在那張臉上未看出半點喜色,她表情平靜無波,目光連瞧都未瞧那支簪子。
上一世,王若迎陪甄氏去三清觀還願,不慎將白玉發簪落入池塘中。這簪子是她及笄時母親所贈,對她有著特殊意義,簪子丟時她委實難過了許久。
沒過多久,白清墨將簪子送還,之後又聞聽說白清墨為找簪子在池塘冷水裏泡了四日之久,病了七八天才將將把身子養好。王若迎感動萬分,又逢自己婚事不順,她立刻就對白清墨芳心暗許,視他為難得一見的癡情郎君。
誠然,事實並非表麵那般。
“不過是個小物件,丟了也就丟了,我也未曾在意。不過,既然白公子特地送了過來,那我也當表示一二。采荷,給白公子拿二兩銀子,就當是酬謝。”王若迎的聲音從轎子裏輕飄飄傳出,聽在白清墨的耳中卻極為震蕩。
他的目光朝轎簾的縫隙瞥去,隻能瞧見一隻纖纖玉手。白清墨的頭頂滲出一層細汗,微風拂過整個身子都有些發冷。為何王若迎說給他二兩銀子?難不成她知道了什麽?
白清墨那廂正思索著,采荷已經走了過去,她微微福身行禮,從白清墨僵在半空的手中接過簪子,隨即又從錢袋子裏掏出二兩銀子,雙手捧著遞了過去。
白清墨的臉卻青一陣白一陣,此中細節他也無暇細想,現下被一個女子如此羞辱,饒他平時在外極重形象,這廂也繃不住了,忍不住衝口而出道:“四小姐,我此番來送簪子不為錢財,你這般說辭太過分了。”
邵華心中惱火,他和白清墨是摯交好友,聽白清墨提起過對這位四姑娘有意。今見好友被如此羞辱,實在為他覺得不值。
“珮澤為了給你找這個破簪子,泡了四天的冷水,足足病了七八日。他怕把病氣傳給你,累的你受罪,等病徹底好了才敢過來送簪子……”
“別說了!”白清墨扯了一把邵華的袖子,臉上的表情似吃了蒼蠅一樣難看。
若王若迎感動萬分,那些傻事說了便是錦上添花。而此刻,邵華把那些傻事攤在明麵上,實屬是自取其辱。
王若迎的麵上至始至終都掛著嘲諷,她的臉被轎簾擋住一半,旁的人瞧得倒也不那麽真切。
上一世,王若迎還真的信了白清墨的鬼話,感動的一塌糊塗,直到那一次她給白清墨送醒酒湯,無意間聽到了他和顧昭的對話。才知道自己有多蠢笨,完全被白清墨困在手掌中戲耍。
那年,白清墨想回京中吏部任侍郎,唯一能幫上他的便是遠在京城的顧家。那段時間,白清墨對顧昭格外的好。她過生辰時,特地為她設宴款待,還請了珺安城的一些大戶女眷們作陪,聽說連宋家的大夫人都到場慶賀,是給足了顧昭這個知府夫人體麵。
那日,白清墨興致極高,醉的不省人事,被顧昭扶著回書房醒酒,她差遣著王若迎去端一碗醒酒湯。等王若迎折回來時,便在門外聽到白清墨胡說醉話。
“昭兒,我還是最喜歡你這種世家出身的姑娘,教養極好,精明能幹,本官!堂堂珺安城知府,帶著你這樣體麵的夫人出門走動,哪個男子不羨慕?”
“大人,您喝多了,這般胡說八道。”顧昭雖是如此說,但卻隱藏不了她語氣中透露出的愉悅。
白清墨大笑了兩聲,並不認為自己在胡說八道:“我沒喝多,我是認真的。能得你這樣的賢妻,實屬我白清墨之大幸,當年讓王若迎做平妻這一決定一點都沒錯。她就是個傻貨,帶出去都丟人。我騙說當初為幫她尋回簪子,足足在水裏泡了四日才找到。當時她感動的跟個什麽似的,其實呀,那簪子是我讓一個小乞丐撈上來的,小乞丐在水裏頭泡了四日,我便打賞了他二兩銀子。”
說到這兒,白清墨頓了頓,隨即發出一聲嗤笑:“真是好騙,她那個蠢婦,就值個二兩銀子……”
天知道她聽到那話,心有多痛。當時她還在病中,身子剛有好轉的跡象。這般一傷心,病情又開始加重。
王若迎深深吸了一口氣,壓下心底裏的悲憤之情。她將轎簾又掀了掀,露出一長笑盈盈的臉問向邵華:“邵公子,不知我該如何做,才能報答了這還簪的恩情?千金相陪?還是做牛做馬?”
“我瞧這二兩銀子足以。”
一略顯青澀的少年聲音傳來,所有人循聲望去,就見一個身姿挺拔的少年站在不遠處。遠遠瞧著,他應比白清墨高上許多,但臉龐卻稚嫩不少,應是個十五六的少年。少年步伐穩健照著這邊走來,雖穿著玄色廣袖長衫,卻不像個讀書人,瞧著應是個練家子。
走進一瞧才發現,這少年左邊眉毛上赫然落著一道疤,為他稚嫩的麵容上增添了幾分滄桑之感。
王若迎抬頭去看,不知何時,街上已然多了看熱鬧的人,有些已經開始竊竊私語揣測她和白清墨的關係。王若迎不覺如何,她早就把名聲拋擲在外不去在乎。
反倒是白清墨,整個人都有些煩躁不安。現下他顏麵掃地,待在原地實屬自取其辱,於是他扯著邵華的衣袖準備逃離這處。卻不想,那少年擋住他的去路,興味盎然的衝他展顏一笑:“這位公子,那二兩銀子你還未收下呢。”
少年的笑容中夾雜著不懷好意,明顯是故意給白清墨找茬。王若迎在旁看著,眉頭挑了挑。也不知這是哪家的富貴小公子,這般口無遮攔,一瞧便是個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主兒。
白清墨的臉黑成了鍋底,全然將謙謙君子之態拋在腦後,低頭拉著邵華和少年擦身而過。走時太過著急,這肩膀與少年的胳膊相撞,未曾想少年身板兒太好,一下把他彈回了幾步。此刻的白清墨更顯狼狽,現下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打著地洞回家。
少年沒了為難白清墨的興趣,被撞了也不計較,一臉笑意的目送他離開。
王若迎見白清墨灰溜溜的走了,也便不想多逗留多惹閑話,便吩咐轎夫起轎回家。誰知那少年還想和她搭話的意思,竟追著轎子在旁說個不停:“適才我可幫了你的,你就沒個感謝的話?”
王若迎不識得這個少年,想趕緊打發了他,免得被熟人瞧見又惹了許多閑話,便隔著轎簾輕聲應了句:“是我失禮了,小女子這廂謝過公子了。”
少年見王若迎回了話,青澀的臉上多了幾分歡喜,聲音也透著愉悅:“我叫方衡,你叫什麽名字?”
方衡跟著轎子走了幾步,裏麵的人並沒有回話。采荷早就覺得有些不妥當,但適才自家姑娘都沒說什麽,她也不好上去趕人。這會兒見王若迎沒說話,便知道了她的意思,於是便上前一步擋在了方衡和轎子之間。
“這位公子,你在跟著就不妥當了。”
方衡麵上一紅,也覺得有些無禮,訕訕然慢下了速度便不再跟著。隻能瞧著那轎子變得越來越小,漸漸消失不見。他望著轎子離去的方向有些出神:“真的是太像了!”
良久方衡拉回思緒,心中懊惱不已,當時應該臉皮再厚一些,問出她叫什麽名字就好了!
作者有話要說: 王家排行順序:王老太爺
大老爺:王襲
二老爺:王承
大姐兒:王若福
二姐兒:王若滿
三哥兒:王世延
四姐兒:王若迎
五哥兒:王世臣
六姐兒:王若憐
七哥兒:王世榜
☆、親事
坐在轎裏的王若迎有些疑惑,她上輩子並未遇到過方衡,這和她的記憶有些出入。
“莫不是我駁了白清墨的臉麵,因著這層緣故,今生一些事發生了變化?”
“姑娘,下轎了!”沒等王若迎往下繼續想,采荷的聲音傳了進來。
采荷扶著王若迎下了轎,還沒走進王家大門就見采佩那丫頭滿臉燦笑得跑了出來。
采荷向來是個穩重的,見妹妹采佩這般沒規矩,不由出聲責怪:“慌慌張張成什麽樣子,在自家院子裏也就罷了,大門口前人來人往的,街裏街坊瞧了會說我們王家沒規矩。”
采佩吐了吐舌頭不以為意,將采荷擠到了一邊,湊到王若迎耳邊低聲道:“姑娘,適才我聽我娘說,您的親事似乎有著落了,二老爺說在他去杭州之前,要帶著您和二太太一起去相看相看,若是兩家都覺得不錯,就把親事定下來。”采佩采荷兩姐妹的娘是二太太甄氏的陪嫁劉媽媽。
王若迎微愣,她好像想起來了,前世這個時候也是如此。爹和娘為她尋了個親事,聽說是一莊戶人家,就住在城外不遠的銅鑼村。記得當時自己被白清墨迷了眼睛,滿心滿眼都是他,死活都不願意去相看,後來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今生她不想和白清墨有任何糾纏,索性就順了爹娘的意,去瞧瞧那位郎君。
王若迎表情淡淡,這讓采佩非常失望,悻悻的跟在王若迎的身後。跟上來的采荷輕掐了一下采佩的胳膊,故意板著臉訓斥道:“以後別學那些碎嘴子的到處傳話,姑娘的婚事哪能到處亂說,成了還好,沒成你讓姑娘的臉往哪擱?”
“我知道分寸,我又不會傻到到處嚷嚷。”采佩自顧自嘀咕道。
……
王家住在茶胡街,起初隻有一個三進的院子,後來王襲和王承兩兄弟都娶了媳婦,想到以後兒孫滿堂就不得不添置房產。正好隔壁崔家要賣房子,王老太爺做主買了下來,在兩個宅子緊挨著的那麵牆上開了個月亮門,分為東院和西院。
王襲雖為長子,卻是姨娘所生。但最得王老太爺的寵愛,所以兩個兒子成親後便帶著林姨奶奶和長子一家住在東院,將西院給了二兒子王承一家。雖分兩院所居,但並沒有分家,兩院中饋如今都由二兒媳甄氏主持。
王老爺子雖然偏疼王襲,但在大是大非上還是拎得清。畢竟王家以後還需嫡子繼承,自然得給二兒媳婦體麵。
王若迎進了西院大門,剛穿過垂花門,就聽到父親訓斥的聲音。她朝著東廂房看去,半開著的窗裏,王承正板著臉訓斥書案前的王世榜,四四方方的國字臉本就算不上英俊,又挺著個滾圓的肚子,這廂一嚴肅,離那些誇讚的詞就更遙遠了。
王世榜眉頭皺成了一個川字,小嘴緊抿著不發一言。
王世榜就這麽一個兒子,又生的好看,長相多隨了溫婉秀氣的母親甄氏。出了門沒一個人不誇讚王世榜一表人才氣質翩翩。遂,王承對這個兒子給予厚望,一心望著王世榜能一路科舉高中進士。
采佩湊到王若迎身邊,笑道:“七哥兒被二老爺拘的緊,說明年縣試不考個童生回來,就打斷七哥兒的腿。”
采佩話剛一落地,采荷就狠狠瞪了過去,斥責道:“小蹄子沒大沒小,主子的事情容你說三道四!”剛才敲打她的話都吃進狗肚子裏了,一點都沒記住。
王若迎聽了後也覺得該收收采佩的性子,前世就是因為采佩喜歡四處八卦的毛病,才被顧昭揪住了錯處。王若迎不得已,隻能把采佩安排到莊子裏做些粗活,後來她也顧不上采佩,病死之前也不知采佩過得怎麽樣。
上輩子是她沒能力護住自己的人,但采佩的這張嘴長此以往下去定會招惹禍事,還是要趁早板一板她這個毛病才好,於是沉了臉色衝著采佩嚴厲的道:“王家雖不比那些大戶人家規矩多,但你們還是要謹言慎行,有時口舌之失才是最要命的!”
王若迎一向好說話,采佩也是頭一次見她這般,一時間心裏惴惴的,趕緊道:“姑娘,我下次不敢了。”
王若迎點點頭,沒再說什麽,這事就算揭了過去。隨後她又吩咐采荷:“把適才買來的餛飩端去我爹那裏吧,一會兒怕是要涼了。”
采荷連忙應是退了下去,王若迎便帶著采佩朝正房而去。臨走時她又瞥了一眼弟弟王世榜,麵上不經意流露出笑意。
前世自己病死時,弟弟已經是秀才功名,這次他也一定會考中童生。
即便自己長得多漂亮,再怎麽用情至深,也無法牽動他的心,因為白清墨根本就是個鐵石心腸,自私自利!而自己也不過是他登高望遠的一塊墊腳石罷了。
“四姑娘,小生這廂唐突了,不知能否同姑娘說幾句話。”熟悉的聲音突然傳入耳中,恍若隔世,讓王若迎突然拉回思緒。
作者有話要說: 王家排行順序:王老太爺
大老爺:王襲
二老爺:王承
大姐兒:王若福
二姐兒:王若滿
三哥兒:王世延
四姐兒:王若迎
五哥兒:王世臣
六姐兒:王若憐
七哥兒:王世榜
☆、二兩銀子
猛然,王若迎塵封已久的記憶鑽了出來,一一在腦中閃過。上一世白清墨也是如今日這般攔住她的去路。
王若迎嘲諷一笑,用手微微挑起轎簾,順著窄窄的縫隙,覷了覷對麵恭敬站立,滿眼含笑的白清墨。
他已是弱冠之年,性子沉穩內斂,待人也極溫和,擔得起謙謙君子的誇讚。他身旁站著的那人王若迎識的,是白清墨的同窗好友,邵華。自白清墨少年時來珺安城讀書,便一直借住在他的家中。
“我與白公子素未謀麵,不知公子特地擋了我的去路,有何貴幹?”王若迎淡淡的聲音響起,瞧白清墨的目光又冷了幾分。
白清墨顯然是沒料到會聽到這樣的答複,他們明明在王家見過數麵,自己也幾次三番示好。私以為,這窗戶紙雖未正式捅破,但各自的心思已然是昭然若揭,王若迎這般說又是何意?
轉念一想,這般大庭廣眾之下,一女子和一男子私交甚密,被瞧去多少都會惹上一身的閑話。想必王若迎是有所顧忌,不願在外和他多有交流。不過,他並不在乎這些,他反倒是希望有人傳揚他們二人的八卦事。
白清墨自動忽略掉王若迎的疏離,並未有讓開路的意思,反而拱手翩翩行了一禮。
“聽聞姑娘丟失了一根極喜愛的白玉發簪,前幾日我偶然間拾得一支,便想著送來給姑娘瞧瞧。若是姑娘丟的那支,該當物歸原主。”說著便從袖袋裏掏出一塊細布帕子,裏麵包著一支玉色極透亮的白玉發簪,正是王若迎丟失的那支。
王若迎掀轎簾的手又抬了抬,露出半張臉。白清墨在那張臉上未看出半點喜色,她表情平靜無波,目光連瞧都未瞧那支簪子。
上一世,王若迎陪甄氏去三清觀還願,不慎將白玉發簪落入池塘中。這簪子是她及笄時母親所贈,對她有著特殊意義,簪子丟時她委實難過了許久。
沒過多久,白清墨將簪子送還,之後又聞聽說白清墨為找簪子在池塘冷水裏泡了四日之久,病了七八天才將將把身子養好。王若迎感動萬分,又逢自己婚事不順,她立刻就對白清墨芳心暗許,視他為難得一見的癡情郎君。
誠然,事實並非表麵那般。
“不過是個小物件,丟了也就丟了,我也未曾在意。不過,既然白公子特地送了過來,那我也當表示一二。采荷,給白公子拿二兩銀子,就當是酬謝。”王若迎的聲音從轎子裏輕飄飄傳出,聽在白清墨的耳中卻極為震蕩。
他的目光朝轎簾的縫隙瞥去,隻能瞧見一隻纖纖玉手。白清墨的頭頂滲出一層細汗,微風拂過整個身子都有些發冷。為何王若迎說給他二兩銀子?難不成她知道了什麽?
白清墨那廂正思索著,采荷已經走了過去,她微微福身行禮,從白清墨僵在半空的手中接過簪子,隨即又從錢袋子裏掏出二兩銀子,雙手捧著遞了過去。
白清墨的臉卻青一陣白一陣,此中細節他也無暇細想,現下被一個女子如此羞辱,饒他平時在外極重形象,這廂也繃不住了,忍不住衝口而出道:“四小姐,我此番來送簪子不為錢財,你這般說辭太過分了。”
邵華心中惱火,他和白清墨是摯交好友,聽白清墨提起過對這位四姑娘有意。今見好友被如此羞辱,實在為他覺得不值。
“珮澤為了給你找這個破簪子,泡了四天的冷水,足足病了七八日。他怕把病氣傳給你,累的你受罪,等病徹底好了才敢過來送簪子……”
“別說了!”白清墨扯了一把邵華的袖子,臉上的表情似吃了蒼蠅一樣難看。
若王若迎感動萬分,那些傻事說了便是錦上添花。而此刻,邵華把那些傻事攤在明麵上,實屬是自取其辱。
王若迎的麵上至始至終都掛著嘲諷,她的臉被轎簾擋住一半,旁的人瞧得倒也不那麽真切。
上一世,王若迎還真的信了白清墨的鬼話,感動的一塌糊塗,直到那一次她給白清墨送醒酒湯,無意間聽到了他和顧昭的對話。才知道自己有多蠢笨,完全被白清墨困在手掌中戲耍。
那年,白清墨想回京中吏部任侍郎,唯一能幫上他的便是遠在京城的顧家。那段時間,白清墨對顧昭格外的好。她過生辰時,特地為她設宴款待,還請了珺安城的一些大戶女眷們作陪,聽說連宋家的大夫人都到場慶賀,是給足了顧昭這個知府夫人體麵。
那日,白清墨興致極高,醉的不省人事,被顧昭扶著回書房醒酒,她差遣著王若迎去端一碗醒酒湯。等王若迎折回來時,便在門外聽到白清墨胡說醉話。
“昭兒,我還是最喜歡你這種世家出身的姑娘,教養極好,精明能幹,本官!堂堂珺安城知府,帶著你這樣體麵的夫人出門走動,哪個男子不羨慕?”
“大人,您喝多了,這般胡說八道。”顧昭雖是如此說,但卻隱藏不了她語氣中透露出的愉悅。
白清墨大笑了兩聲,並不認為自己在胡說八道:“我沒喝多,我是認真的。能得你這樣的賢妻,實屬我白清墨之大幸,當年讓王若迎做平妻這一決定一點都沒錯。她就是個傻貨,帶出去都丟人。我騙說當初為幫她尋回簪子,足足在水裏泡了四日才找到。當時她感動的跟個什麽似的,其實呀,那簪子是我讓一個小乞丐撈上來的,小乞丐在水裏頭泡了四日,我便打賞了他二兩銀子。”
說到這兒,白清墨頓了頓,隨即發出一聲嗤笑:“真是好騙,她那個蠢婦,就值個二兩銀子……”
天知道她聽到那話,心有多痛。當時她還在病中,身子剛有好轉的跡象。這般一傷心,病情又開始加重。
王若迎深深吸了一口氣,壓下心底裏的悲憤之情。她將轎簾又掀了掀,露出一長笑盈盈的臉問向邵華:“邵公子,不知我該如何做,才能報答了這還簪的恩情?千金相陪?還是做牛做馬?”
“我瞧這二兩銀子足以。”
一略顯青澀的少年聲音傳來,所有人循聲望去,就見一個身姿挺拔的少年站在不遠處。遠遠瞧著,他應比白清墨高上許多,但臉龐卻稚嫩不少,應是個十五六的少年。少年步伐穩健照著這邊走來,雖穿著玄色廣袖長衫,卻不像個讀書人,瞧著應是個練家子。
走進一瞧才發現,這少年左邊眉毛上赫然落著一道疤,為他稚嫩的麵容上增添了幾分滄桑之感。
王若迎抬頭去看,不知何時,街上已然多了看熱鬧的人,有些已經開始竊竊私語揣測她和白清墨的關係。王若迎不覺如何,她早就把名聲拋擲在外不去在乎。
反倒是白清墨,整個人都有些煩躁不安。現下他顏麵掃地,待在原地實屬自取其辱,於是他扯著邵華的衣袖準備逃離這處。卻不想,那少年擋住他的去路,興味盎然的衝他展顏一笑:“這位公子,那二兩銀子你還未收下呢。”
少年的笑容中夾雜著不懷好意,明顯是故意給白清墨找茬。王若迎在旁看著,眉頭挑了挑。也不知這是哪家的富貴小公子,這般口無遮攔,一瞧便是個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主兒。
白清墨的臉黑成了鍋底,全然將謙謙君子之態拋在腦後,低頭拉著邵華和少年擦身而過。走時太過著急,這肩膀與少年的胳膊相撞,未曾想少年身板兒太好,一下把他彈回了幾步。此刻的白清墨更顯狼狽,現下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打著地洞回家。
少年沒了為難白清墨的興趣,被撞了也不計較,一臉笑意的目送他離開。
王若迎見白清墨灰溜溜的走了,也便不想多逗留多惹閑話,便吩咐轎夫起轎回家。誰知那少年還想和她搭話的意思,竟追著轎子在旁說個不停:“適才我可幫了你的,你就沒個感謝的話?”
王若迎不識得這個少年,想趕緊打發了他,免得被熟人瞧見又惹了許多閑話,便隔著轎簾輕聲應了句:“是我失禮了,小女子這廂謝過公子了。”
少年見王若迎回了話,青澀的臉上多了幾分歡喜,聲音也透著愉悅:“我叫方衡,你叫什麽名字?”
方衡跟著轎子走了幾步,裏麵的人並沒有回話。采荷早就覺得有些不妥當,但適才自家姑娘都沒說什麽,她也不好上去趕人。這會兒見王若迎沒說話,便知道了她的意思,於是便上前一步擋在了方衡和轎子之間。
“這位公子,你在跟著就不妥當了。”
方衡麵上一紅,也覺得有些無禮,訕訕然慢下了速度便不再跟著。隻能瞧著那轎子變得越來越小,漸漸消失不見。他望著轎子離去的方向有些出神:“真的是太像了!”
良久方衡拉回思緒,心中懊惱不已,當時應該臉皮再厚一些,問出她叫什麽名字就好了!
作者有話要說: 王家排行順序:王老太爺
大老爺:王襲
二老爺:王承
大姐兒:王若福
二姐兒:王若滿
三哥兒:王世延
四姐兒:王若迎
五哥兒:王世臣
六姐兒:王若憐
七哥兒:王世榜
☆、親事
坐在轎裏的王若迎有些疑惑,她上輩子並未遇到過方衡,這和她的記憶有些出入。
“莫不是我駁了白清墨的臉麵,因著這層緣故,今生一些事發生了變化?”
“姑娘,下轎了!”沒等王若迎往下繼續想,采荷的聲音傳了進來。
采荷扶著王若迎下了轎,還沒走進王家大門就見采佩那丫頭滿臉燦笑得跑了出來。
采荷向來是個穩重的,見妹妹采佩這般沒規矩,不由出聲責怪:“慌慌張張成什麽樣子,在自家院子裏也就罷了,大門口前人來人往的,街裏街坊瞧了會說我們王家沒規矩。”
采佩吐了吐舌頭不以為意,將采荷擠到了一邊,湊到王若迎耳邊低聲道:“姑娘,適才我聽我娘說,您的親事似乎有著落了,二老爺說在他去杭州之前,要帶著您和二太太一起去相看相看,若是兩家都覺得不錯,就把親事定下來。”采佩采荷兩姐妹的娘是二太太甄氏的陪嫁劉媽媽。
王若迎微愣,她好像想起來了,前世這個時候也是如此。爹和娘為她尋了個親事,聽說是一莊戶人家,就住在城外不遠的銅鑼村。記得當時自己被白清墨迷了眼睛,滿心滿眼都是他,死活都不願意去相看,後來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今生她不想和白清墨有任何糾纏,索性就順了爹娘的意,去瞧瞧那位郎君。
王若迎表情淡淡,這讓采佩非常失望,悻悻的跟在王若迎的身後。跟上來的采荷輕掐了一下采佩的胳膊,故意板著臉訓斥道:“以後別學那些碎嘴子的到處傳話,姑娘的婚事哪能到處亂說,成了還好,沒成你讓姑娘的臉往哪擱?”
“我知道分寸,我又不會傻到到處嚷嚷。”采佩自顧自嘀咕道。
……
王家住在茶胡街,起初隻有一個三進的院子,後來王襲和王承兩兄弟都娶了媳婦,想到以後兒孫滿堂就不得不添置房產。正好隔壁崔家要賣房子,王老太爺做主買了下來,在兩個宅子緊挨著的那麵牆上開了個月亮門,分為東院和西院。
王襲雖為長子,卻是姨娘所生。但最得王老太爺的寵愛,所以兩個兒子成親後便帶著林姨奶奶和長子一家住在東院,將西院給了二兒子王承一家。雖分兩院所居,但並沒有分家,兩院中饋如今都由二兒媳甄氏主持。
王老爺子雖然偏疼王襲,但在大是大非上還是拎得清。畢竟王家以後還需嫡子繼承,自然得給二兒媳婦體麵。
王若迎進了西院大門,剛穿過垂花門,就聽到父親訓斥的聲音。她朝著東廂房看去,半開著的窗裏,王承正板著臉訓斥書案前的王世榜,四四方方的國字臉本就算不上英俊,又挺著個滾圓的肚子,這廂一嚴肅,離那些誇讚的詞就更遙遠了。
王世榜眉頭皺成了一個川字,小嘴緊抿著不發一言。
王世榜就這麽一個兒子,又生的好看,長相多隨了溫婉秀氣的母親甄氏。出了門沒一個人不誇讚王世榜一表人才氣質翩翩。遂,王承對這個兒子給予厚望,一心望著王世榜能一路科舉高中進士。
采佩湊到王若迎身邊,笑道:“七哥兒被二老爺拘的緊,說明年縣試不考個童生回來,就打斷七哥兒的腿。”
采佩話剛一落地,采荷就狠狠瞪了過去,斥責道:“小蹄子沒大沒小,主子的事情容你說三道四!”剛才敲打她的話都吃進狗肚子裏了,一點都沒記住。
王若迎聽了後也覺得該收收采佩的性子,前世就是因為采佩喜歡四處八卦的毛病,才被顧昭揪住了錯處。王若迎不得已,隻能把采佩安排到莊子裏做些粗活,後來她也顧不上采佩,病死之前也不知采佩過得怎麽樣。
上輩子是她沒能力護住自己的人,但采佩的這張嘴長此以往下去定會招惹禍事,還是要趁早板一板她這個毛病才好,於是沉了臉色衝著采佩嚴厲的道:“王家雖不比那些大戶人家規矩多,但你們還是要謹言慎行,有時口舌之失才是最要命的!”
王若迎一向好說話,采佩也是頭一次見她這般,一時間心裏惴惴的,趕緊道:“姑娘,我下次不敢了。”
王若迎點點頭,沒再說什麽,這事就算揭了過去。隨後她又吩咐采荷:“把適才買來的餛飩端去我爹那裏吧,一會兒怕是要涼了。”
采荷連忙應是退了下去,王若迎便帶著采佩朝正房而去。臨走時她又瞥了一眼弟弟王世榜,麵上不經意流露出笑意。
前世自己病死時,弟弟已經是秀才功名,這次他也一定會考中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