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節
當初要不是你長得好看 作者:罐裝木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元若不至於如此,她才剛及笄啊。
微涼的手被握住,彥初溫聲道:“這與你無關,她是心中有愧。”
彥初看見她眼又紅起來時,無奈的歎了口氣,“怎麽又哭了,你明天還想不想要眼睛了?”溫熱的手指攜過她眼角,濃密柔軟的睫毛扇動,又帶出一點透明的濕意。
“真能哭。”他笑著俯下身,溫熱的兩片貼在她眼皮上,又遠開點距離,他呼了兩口氣,“吹吹,不疼了?”
枝葉零星散下些光芒,星星點點的落在他衣服上,忽明忽暗之中,那抹紅潤的顏色格外誘人,“我送你回去。”
兩道影子糾纏在樹下,元和歪著頭應了,她磨蹭著湊上前,踮腳在他臉上啄了一口。
“禮尚往來。”
彥初哼笑一聲,一手搭在她肩頭,繞過常有宮人路過的小道。
昭雲宮的朱門近在咫尺時,元和挺下腳步,打商量說:“我想見過母妃後再去元若那,你陪我行嗎?”
彥初本是沒骨頭一樣黏在她身邊,聞言正經了點,“好。”
濕漉漉的眼眸裏顯出一點依賴,彥初與她對視時心中漏了一拍,以前的元和不是這樣的。
她有身為皇長女的驕矜,行事冷靜得當,是一眾皇女的典範。
現在的元和似乎是可以任人搓扁揉圓,軟的似乎一戳就能倒,彥初在這一刻忽然明白了溫瑾隨到底是想幹些什麽。
但在元和的麵前,他說不出一句重話。隻心疼的又摟住了她,元和沒弄清他的想法,被抱住時還呆了一下,她慌張的從彥初的臂彎中探頭四周看,小聲提醒,“還在我母妃宮門口,被人看見了不好吧。”
嘴上說著不好,推距的手卻是沒使半點力氣。
*
不同於上次的悄無聲息,這次長公主失蹤是在朝中掀起了軒然大波,一是因為禦林軍出動次數太過頻繁根本瞞不住,二是聖上有意為之,他欲借此事向朝中保守派開刀。
所以這幾日元和在宮中有時能聽見一些碎嘴的宮女說閑話,她倒是不在意,反正被翻來覆去討論的事大多是假的,不過貴妃娘娘倒被氣了一通,下令狠狠的責罰了一遍全宮上下。
聖上得知後,許是對女兒那點愧疚的情緒占了上風,於是鬆口讓貴妃娘娘暫管六宮事宜。
就在一切安穩下來,元和以為她能從那個人的陰影下走出來時,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作者有話要說: 再次突然出現
第50章
中秋將至時, 貴妃娘娘開始忙宮宴一事,宮裏剛走了一位公主,宮宴禮節方麵就更需要注意了, 貴妃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而元和覺得宮中更安全, 每日也不愛出門,而且她貪睡的毛病實在太嚴重了,一日她睡醒後看見床前擺著的蓮子羹後,皺了皺眉,對進門的宛青問道:“怎麽端了碗這個?”
宛青怔了一下,她很快會神,不過語氣比元和更為疑惑,“這個不是公主要的嗎?”
“我什麽時候要吃過這個?”
“是公主睡前說要吃的,”宛青跪下, “奴婢是絕不會欺瞞公主, 也不會擅作主張。”
元和從床上起身, “我不是這個意思。”她端起那碗蓮子羹細瞧了瞧, 匪夷所思的問:“這是我要的?”
“公主說要喝蓮子羹時,憶眉姑姑也在,公主若是不信也可以問姑姑。”
元和放下碗, 懷疑的說:“可能是我忘了,這碗先賞你了。”
原本這隻是個小插曲, 元和也不會深究,但就在第二日她倚在榻上看書時,忽然瞥見外麵開得茂盛的海棠,想到極愛海棠的母妃,於是吩咐道:“你去拿個籃子摘點花。”
在她說完後,那侍奉的宮女有些遲疑的問:“昨天剛摘的, 今天公主又要嗎?”
元和心中漏了一拍,她慌亂起身走到窗前,榻上的書揮掉在地上。窗外是一片海棠,若是細看的確能看到被剪斷的花枝。
“我…昨天吩咐你們剪過?”元和指著自己反問道。
宮女磕頭:“奴婢絕不敢欺瞞公主。”
元和失神的點了點頭,她感覺到有些事情在失去控製。
回頭時,她看見落在地上的書,宮女會意的彎腰撿起,元和接過書後翻了翻,她問道:“我昨天看得書是什麽?”
“回公主的話,是地方雜記。”
地方雜記,她沒有半點印象,隻隱約感覺到昨天看了一本書。
再回頭看向開得如火一般的海棠時,那花竟在她眼裏像退色了一樣,沒有半點熟悉的感覺。
她呢喃:“我好像生病了。”
“公主,您不舒服?我去叫太醫。”
“先不用,等到下朝時你去把彥將軍叫來。”
“是。”
*
“怎麽了,我聽宛青說你不舒服。”彥初微喘著氣坐下,他下朝後是急趕著過來的。
元和略帶遲疑的說:“我好像在記憶上出了點問題。”
彥初倒水的動作一頓,他放下茶壺,問道:“什麽意思?”
“我總在忘事,那些事明明不是我吩咐過的,可她們都說是我吩咐的,”元和咽了口水,有些委屈,更多的是對未知的恐懼,“彥初,我不會要忘記所有吧。”
秋日裏陽光已經不刺眼了,可元和坐的惴惴不安,像是放在火下炙烤,她不安的亂動。
彥初一手按住她肩膀,“那你總還記得我吧,”
馥鬱的香氣飄散而來,元和聞得飄忽忽的,訥訥:“記得。”
“那就行了,等你什麽都忘了,我就是你所有的記憶。”他一手輕捏了下元和的耳垂,“別怕,還有我呢。”
若是別人這樣說,元和可能不會放在心上,但是說這話的人就是她放在心裏的人。
她故意唱反調,“那我要是連你也忘了怎麽辦?”
“那你就每天都愛上我一次吧。”
花枝窈窕,美人以玉作骨,描出一副濃墨丹青,他很是無奈的歎息,“怎麽又哭了。”
當柔軟的尾睫處帶出一點明亮的濕意,元和撇過頭,小聲道:“可我不想忘。”
“那我每天陪你回憶一遍?”
“嗯,從最開始回憶。”
“都依你。”
雖然在元和麵前,彥初表現的放鬆自如。但在治病一事上,卻很是強硬。
“還請公主想想忘事這種情況是從什麽開始出現的。”太醫跪地請安。
“也就這兩日。”
太醫也沒見過這種症狀,他深思:“那有什麽前兆嗎?”
“前兆?”元和回憶了一遍,要是說前兆那就是和溫瑾隨在一起時。
那段時間她雖然也貪睡,但還沒有像現在這麽厲害。
她的一日三餐都是溫瑾隨做的,要是他想放點什麽東西也很簡單。
“微臣探脈,發現公主脈象正常,不過餘毒有探頭之勢,可能是這毒性開始發散,微臣再給公主開一張藥方,陪著喝應該能壓下毒性。”
聞言,彥初眉頭鬆了點,他點頭,“藥方開了拿來給我看看。”
*
元和失蹤一事與被滅了滿門的臨文侯府脫不開關係,而臨文侯是朝中保守派一黨,保守派多為盛京中根深蒂固的世家,他們在朝中自成一派,手握大權。
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所以聖上派太子前往邊疆曆練,意圖奪回邊疆兵權。而這次利用元和的失蹤,聖上準備大幹一筆,直接撤掉為首幾人的官位。
因此,今年的中秋家宴與往年相比格外盛大,朝中三品以上官員皆帶著女眷赴宴。
元和是同太子一同進殿的,觥籌交錯的殿內瞬時靜的幾秒,元和能感覺到他們是眼帶憐憫,目光之盛讓她覺得很是不舒服。
一平常人家的姑娘若被歹人綁去了半月,若能再回家那名聲肯定也壞了,街坊鄰居愛嚼舌根的都會懷疑她貞潔還在不在。也沒有人敢娶這種姑娘,都怕自己婚事不成反而喜當爹。
更何況這種事發生在尊貴的長公主身上,有好事者看好戲一樣盯著剛進殿的彥初。
這位長公主可還有一位未婚人呢,就是不知道彥將軍現在還願不願意接手了。
元和浸在這滿殿的同情的眼神中,她偏過頭避開那些視線,盯著桌布上的花紋,想著等父皇開宴後就找借口回去。
桌布上的旋紋看得人眼花,但元和執著的不肯移開眼。直到一人靠近,清香飄悠悠的圍住她,溫熱的手握住她不安的交纏在一起的手,“怎麽穿的這麽少?”他漂亮的眉眼裏閃過點心疼,轉頭對隨侍的宮女說:“去給長公主拿一件外衣。”
元和不想再引人注意,她推辭道:“不用了吧。”
“手都涼成這樣怎麽不用。”彥初的手一直扣在她手上,一點暖意從手心穿遍全身。元和有點竊喜,又有點不好意思,她看了眼殿內的麵色各異的眾人,小聲道:“好多人看著呢。”
彥初眉梢微起,語氣輕佻:“怕什麽,還能有人跳出來說有傷風化?”
的確沒人敢道皇室的不是,那些以為能看好戲的人皆訕訕的收回了眼神,不過與元和對席的太子眼神不太好就是了。
宮女很快取來一件外衣,元和起身同她去偏殿整理衣裳,這次彥初沒能如願跟上去,元和笑盈盈的讓他在殿中等著。
待她再次進殿,眾人總算沒有直勾勾的盯著她看了,她步向席位時眼神瞟過席間的舞女,水袖長舞間有伶人擊鼓做曲。
其中一位伶人身姿挺拔,即使盤腿跪地,脊背也是挺得筆直,這些還都不足以讓元和格外注意他。
讓她真正警覺的是,他扶鼓的一隻手上包著白布,每次舉鼓時,白布總會飄然浮下。
元和死死盯著他的手,她緊拽著手心,指甲陷在柔軟的掌心中,在她拔腿欲走時,殿中舞女忽而散開,擊鼓的伶人跟著轉身。
不是他,擊鼓的伶人張相清秀,與關在牢中那位完全不同。
元和微鬆了口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她仍舊不放心,支使兩名禦林軍將殿中的伶人帶下去關起來。
那伶人被帶走時,還錯愕的回頭向高位上看了眼,但很快被禦林軍推搡著帶下去了。
元和一直盯著那伶人被帶出殿才收回眼神,她坐下時才驚覺自己的手心已然是冷汗淋淋。
殿內的氣氛在聖上進殿時達到高峰,眾臣皆跪向聖上請安。
“眾位平身,即是家宴,便不必多禮。”看不出半點要責罰誰的意思,聖上依舊是一副樂嗬嗬的樣子。
待聖上宣布開宴後,舞女再次魚貫而入,珍饈佳肴一樣樣的呈上。
有一臣子在祝詞中提到合家團聚,勾起了聖上的哀思之情,他沉吟道:“為人父母者,當以子女為重,朕沒有做好父親,竟害的我兒於如此。”
微涼的手被握住,彥初溫聲道:“這與你無關,她是心中有愧。”
彥初看見她眼又紅起來時,無奈的歎了口氣,“怎麽又哭了,你明天還想不想要眼睛了?”溫熱的手指攜過她眼角,濃密柔軟的睫毛扇動,又帶出一點透明的濕意。
“真能哭。”他笑著俯下身,溫熱的兩片貼在她眼皮上,又遠開點距離,他呼了兩口氣,“吹吹,不疼了?”
枝葉零星散下些光芒,星星點點的落在他衣服上,忽明忽暗之中,那抹紅潤的顏色格外誘人,“我送你回去。”
兩道影子糾纏在樹下,元和歪著頭應了,她磨蹭著湊上前,踮腳在他臉上啄了一口。
“禮尚往來。”
彥初哼笑一聲,一手搭在她肩頭,繞過常有宮人路過的小道。
昭雲宮的朱門近在咫尺時,元和挺下腳步,打商量說:“我想見過母妃後再去元若那,你陪我行嗎?”
彥初本是沒骨頭一樣黏在她身邊,聞言正經了點,“好。”
濕漉漉的眼眸裏顯出一點依賴,彥初與她對視時心中漏了一拍,以前的元和不是這樣的。
她有身為皇長女的驕矜,行事冷靜得當,是一眾皇女的典範。
現在的元和似乎是可以任人搓扁揉圓,軟的似乎一戳就能倒,彥初在這一刻忽然明白了溫瑾隨到底是想幹些什麽。
但在元和的麵前,他說不出一句重話。隻心疼的又摟住了她,元和沒弄清他的想法,被抱住時還呆了一下,她慌張的從彥初的臂彎中探頭四周看,小聲提醒,“還在我母妃宮門口,被人看見了不好吧。”
嘴上說著不好,推距的手卻是沒使半點力氣。
*
不同於上次的悄無聲息,這次長公主失蹤是在朝中掀起了軒然大波,一是因為禦林軍出動次數太過頻繁根本瞞不住,二是聖上有意為之,他欲借此事向朝中保守派開刀。
所以這幾日元和在宮中有時能聽見一些碎嘴的宮女說閑話,她倒是不在意,反正被翻來覆去討論的事大多是假的,不過貴妃娘娘倒被氣了一通,下令狠狠的責罰了一遍全宮上下。
聖上得知後,許是對女兒那點愧疚的情緒占了上風,於是鬆口讓貴妃娘娘暫管六宮事宜。
就在一切安穩下來,元和以為她能從那個人的陰影下走出來時,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作者有話要說: 再次突然出現
第50章
中秋將至時, 貴妃娘娘開始忙宮宴一事,宮裏剛走了一位公主,宮宴禮節方麵就更需要注意了, 貴妃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而元和覺得宮中更安全, 每日也不愛出門,而且她貪睡的毛病實在太嚴重了,一日她睡醒後看見床前擺著的蓮子羹後,皺了皺眉,對進門的宛青問道:“怎麽端了碗這個?”
宛青怔了一下,她很快會神,不過語氣比元和更為疑惑,“這個不是公主要的嗎?”
“我什麽時候要吃過這個?”
“是公主睡前說要吃的,”宛青跪下, “奴婢是絕不會欺瞞公主, 也不會擅作主張。”
元和從床上起身, “我不是這個意思。”她端起那碗蓮子羹細瞧了瞧, 匪夷所思的問:“這是我要的?”
“公主說要喝蓮子羹時,憶眉姑姑也在,公主若是不信也可以問姑姑。”
元和放下碗, 懷疑的說:“可能是我忘了,這碗先賞你了。”
原本這隻是個小插曲, 元和也不會深究,但就在第二日她倚在榻上看書時,忽然瞥見外麵開得茂盛的海棠,想到極愛海棠的母妃,於是吩咐道:“你去拿個籃子摘點花。”
在她說完後,那侍奉的宮女有些遲疑的問:“昨天剛摘的, 今天公主又要嗎?”
元和心中漏了一拍,她慌亂起身走到窗前,榻上的書揮掉在地上。窗外是一片海棠,若是細看的確能看到被剪斷的花枝。
“我…昨天吩咐你們剪過?”元和指著自己反問道。
宮女磕頭:“奴婢絕不敢欺瞞公主。”
元和失神的點了點頭,她感覺到有些事情在失去控製。
回頭時,她看見落在地上的書,宮女會意的彎腰撿起,元和接過書後翻了翻,她問道:“我昨天看得書是什麽?”
“回公主的話,是地方雜記。”
地方雜記,她沒有半點印象,隻隱約感覺到昨天看了一本書。
再回頭看向開得如火一般的海棠時,那花竟在她眼裏像退色了一樣,沒有半點熟悉的感覺。
她呢喃:“我好像生病了。”
“公主,您不舒服?我去叫太醫。”
“先不用,等到下朝時你去把彥將軍叫來。”
“是。”
*
“怎麽了,我聽宛青說你不舒服。”彥初微喘著氣坐下,他下朝後是急趕著過來的。
元和略帶遲疑的說:“我好像在記憶上出了點問題。”
彥初倒水的動作一頓,他放下茶壺,問道:“什麽意思?”
“我總在忘事,那些事明明不是我吩咐過的,可她們都說是我吩咐的,”元和咽了口水,有些委屈,更多的是對未知的恐懼,“彥初,我不會要忘記所有吧。”
秋日裏陽光已經不刺眼了,可元和坐的惴惴不安,像是放在火下炙烤,她不安的亂動。
彥初一手按住她肩膀,“那你總還記得我吧,”
馥鬱的香氣飄散而來,元和聞得飄忽忽的,訥訥:“記得。”
“那就行了,等你什麽都忘了,我就是你所有的記憶。”他一手輕捏了下元和的耳垂,“別怕,還有我呢。”
若是別人這樣說,元和可能不會放在心上,但是說這話的人就是她放在心裏的人。
她故意唱反調,“那我要是連你也忘了怎麽辦?”
“那你就每天都愛上我一次吧。”
花枝窈窕,美人以玉作骨,描出一副濃墨丹青,他很是無奈的歎息,“怎麽又哭了。”
當柔軟的尾睫處帶出一點明亮的濕意,元和撇過頭,小聲道:“可我不想忘。”
“那我每天陪你回憶一遍?”
“嗯,從最開始回憶。”
“都依你。”
雖然在元和麵前,彥初表現的放鬆自如。但在治病一事上,卻很是強硬。
“還請公主想想忘事這種情況是從什麽開始出現的。”太醫跪地請安。
“也就這兩日。”
太醫也沒見過這種症狀,他深思:“那有什麽前兆嗎?”
“前兆?”元和回憶了一遍,要是說前兆那就是和溫瑾隨在一起時。
那段時間她雖然也貪睡,但還沒有像現在這麽厲害。
她的一日三餐都是溫瑾隨做的,要是他想放點什麽東西也很簡單。
“微臣探脈,發現公主脈象正常,不過餘毒有探頭之勢,可能是這毒性開始發散,微臣再給公主開一張藥方,陪著喝應該能壓下毒性。”
聞言,彥初眉頭鬆了點,他點頭,“藥方開了拿來給我看看。”
*
元和失蹤一事與被滅了滿門的臨文侯府脫不開關係,而臨文侯是朝中保守派一黨,保守派多為盛京中根深蒂固的世家,他們在朝中自成一派,手握大權。
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所以聖上派太子前往邊疆曆練,意圖奪回邊疆兵權。而這次利用元和的失蹤,聖上準備大幹一筆,直接撤掉為首幾人的官位。
因此,今年的中秋家宴與往年相比格外盛大,朝中三品以上官員皆帶著女眷赴宴。
元和是同太子一同進殿的,觥籌交錯的殿內瞬時靜的幾秒,元和能感覺到他們是眼帶憐憫,目光之盛讓她覺得很是不舒服。
一平常人家的姑娘若被歹人綁去了半月,若能再回家那名聲肯定也壞了,街坊鄰居愛嚼舌根的都會懷疑她貞潔還在不在。也沒有人敢娶這種姑娘,都怕自己婚事不成反而喜當爹。
更何況這種事發生在尊貴的長公主身上,有好事者看好戲一樣盯著剛進殿的彥初。
這位長公主可還有一位未婚人呢,就是不知道彥將軍現在還願不願意接手了。
元和浸在這滿殿的同情的眼神中,她偏過頭避開那些視線,盯著桌布上的花紋,想著等父皇開宴後就找借口回去。
桌布上的旋紋看得人眼花,但元和執著的不肯移開眼。直到一人靠近,清香飄悠悠的圍住她,溫熱的手握住她不安的交纏在一起的手,“怎麽穿的這麽少?”他漂亮的眉眼裏閃過點心疼,轉頭對隨侍的宮女說:“去給長公主拿一件外衣。”
元和不想再引人注意,她推辭道:“不用了吧。”
“手都涼成這樣怎麽不用。”彥初的手一直扣在她手上,一點暖意從手心穿遍全身。元和有點竊喜,又有點不好意思,她看了眼殿內的麵色各異的眾人,小聲道:“好多人看著呢。”
彥初眉梢微起,語氣輕佻:“怕什麽,還能有人跳出來說有傷風化?”
的確沒人敢道皇室的不是,那些以為能看好戲的人皆訕訕的收回了眼神,不過與元和對席的太子眼神不太好就是了。
宮女很快取來一件外衣,元和起身同她去偏殿整理衣裳,這次彥初沒能如願跟上去,元和笑盈盈的讓他在殿中等著。
待她再次進殿,眾人總算沒有直勾勾的盯著她看了,她步向席位時眼神瞟過席間的舞女,水袖長舞間有伶人擊鼓做曲。
其中一位伶人身姿挺拔,即使盤腿跪地,脊背也是挺得筆直,這些還都不足以讓元和格外注意他。
讓她真正警覺的是,他扶鼓的一隻手上包著白布,每次舉鼓時,白布總會飄然浮下。
元和死死盯著他的手,她緊拽著手心,指甲陷在柔軟的掌心中,在她拔腿欲走時,殿中舞女忽而散開,擊鼓的伶人跟著轉身。
不是他,擊鼓的伶人張相清秀,與關在牢中那位完全不同。
元和微鬆了口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她仍舊不放心,支使兩名禦林軍將殿中的伶人帶下去關起來。
那伶人被帶走時,還錯愕的回頭向高位上看了眼,但很快被禦林軍推搡著帶下去了。
元和一直盯著那伶人被帶出殿才收回眼神,她坐下時才驚覺自己的手心已然是冷汗淋淋。
殿內的氣氛在聖上進殿時達到高峰,眾臣皆跪向聖上請安。
“眾位平身,即是家宴,便不必多禮。”看不出半點要責罰誰的意思,聖上依舊是一副樂嗬嗬的樣子。
待聖上宣布開宴後,舞女再次魚貫而入,珍饈佳肴一樣樣的呈上。
有一臣子在祝詞中提到合家團聚,勾起了聖上的哀思之情,他沉吟道:“為人父母者,當以子女為重,朕沒有做好父親,竟害的我兒於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