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正在家裏想著齊華和薑沙的事,樓梯上擁上來一群老太太。上海的老太太一成群就喜歡高聲談笑,我和媽媽連忙為她們端椅倒茶。
她們是來找祖母的。女人在這個年齡上多年未見,變化比男人大。但是,一會兒我就認出來了,領頭兩位,一位是吳阿姨,一位是海姐。
這樣的稱呼把輩分搞混了。“吳阿姨”,應該是爸爸、媽媽他們對她的稱呼,“海姐”,更應該是祖母一輩的稱呼了。但那兩個稱呼已經成了她們的別號,我們心裏也這麽叫,隻是表麵上一律尊稱“阿婆”。
今天她們領來的,都是祖母在抗日戰爭時的朋友。後來大家都各忙各的,沒有什麽來往。現在總算安定了下來,而她們也都老得可以不必忙了,所以來走動走動。
但是,祖母一見吳阿姨和海姐,還是卡住了。卡在心裏,也卡在臉上。卡住海姐的理由很簡單,她為了阻止益生哥的戀愛,出主意偽造了姨媽自殺的電報,導致益生哥真的自殺。這件事,親戚朋友圈裏都轟傳過,海姐早就被老太太、老大爺們斥罵得抬不起頭來,今天一見祖母也是怯怯的。祖母一道淩厲的目光掃過去,她立即低下了頭。
卡住吳阿姨,當然是因為她的兒子吳阿堅。正是吳阿堅的揭發,成了我爸爸十年蒙冤的導火索。但這事,其他老太太都不知道。祖母在這痛苦的十年間曾經無數次地想起過自己的老朋友吳阿姨,很想讓她知道,由於她的兒子,我們家陷入了什麽樣的困境。但祖母又知道,吳阿堅放了第一把火之後,卻沒有再做火上澆油的事。
祖母淩厲的目光掃向了吳阿姨,但吳阿姨沒有低頭,反而大咧咧地上前一把拉住了祖母的手,大聲說:“你倒好,到鄉下隱居去了,留下我家在上海受了那麽多年的屈!”
“什麽?你家受了屈?”祖母十分詫異。
“我家當年開鴉片館的事,被揭發了。我當時還猜想,這鴉片館害過你老頭,很可能是你兒子揭發的,但阿堅搖頭,說不會。阿堅在單位裏換了好幾個工作,不管換什麽,揭發信總是跟著來。半年前終於平反,銷毀材料時一看才知道,是當時鴉片館裏的一個小夥計揭發的。你看,我在心裏冤枉了你兒子這麽多年!”
我祖母聽她這麽說,頭頂就像被澆了一桶泥漿。怎麽?你兒子點了我兒子第一把火之後,自己也遭了殃?你那麽多年還在懷疑我兒子揭發了你兒子?這世間的事,真是太荒腔走板了!祖母以一個老練女人看另一個女人的眼睛判斷,吳阿姨沒有撒謊。
麵對這麽一個老姐妹,該是從頭向她說明餘家受她兒子傷害的真相,還是該抱住她大哭一場?祖母沒有選擇這兩項。她長長地吐了一口氣,連吳阿姨也沒有聽到,她隻是吐給自己聽。
老太太們在交流著過去這些年的奇怪經曆。說了好幾個小時了,還沒有停的意思。
突然吳阿姨高聲說:“現在總算聽出來了,每個人家都被別人揭發了。那麽我要問一句,我們這些老婆子為什麽怕揭發?幹癟了的茄子難道還怕霜打?”
這個問題立即使屋子裏一片安靜。
吳阿姨的聲音低了下來:“這事我想了好幾個月,後來想明白了,是為了兒孫的名聲。”
“太對了!為了兒孫的名聲!”一位老太太在應和。
“現在好了,那些政治曆史帽子一筆勾銷,誰也不用怕了。”這又是吳阿姨的聲音:“更想不到的是,年輕人可以出國留學了。這兩個月,我兒子阿堅一直反對孫子吳傑到美國留學,倒是我堅決支持,這事才成。”
我聽了一笑,原來我中學的老同學吳傑也要到美國留學去了。近半年來我周圍的人幾乎都在忙著出國留學,但按吳傑的年齡,大概不是去讀本科,可能是讀博士學位,或者做訪問學者。
半天沒說話的海姐終於開口了。她說:“這正巧了,我家也是一樣,孫子要出國留學,他爹不同意,我同意。”
這下祖母說話了,一開口就高於一般老太太的水平。
她說:“我知道原因。我們這批老婆子,年輕時在上海都知道留學生是怎麽回事。到了兒子一輩,中國和外國互相封鎖,就不知道了。現在封鎖解除,是該由我們把斷線接上。”
海姐說:“我家孫子不讓我接。他說,出去後就怕不能為我送終,就決定不出去了。”
海姐說完,屋子裏又沒有聲音了。
海姐總是這樣讓人不喜歡,她這麽一說,好像別家孫子出國都不如她家孫子孝順。而且,送終不送終的說法,在這麽一堆老姐妹的談笑間又是那麽不合時宜。
一位老太太站起來說:“時間不早,我要去做晚飯了,大家散了吧!”
眾老太起身下樓,沒有了來時的歡樂。
祖母沒下樓,一個人坐著。見我送完老太太們回來,就叫我坐在她身邊。
祖母直愣愣地看著我問:“你為什麽不出國?也是怕不能為我送終?”
我說:“您想到哪裏去了。我不出去,是為了我自己。”
“怎麽說?”祖母要我說明白。
我想了想,說:“打個比方吧。我們一直住在一個貧窮的村莊卻無法離開。現在傳來兩個好消息,一是可以離開了,二是村莊有可能變好了,祖母,您會選擇離開還是留下?”
祖母一笑,說:“我聽懂你的意思了。”
我在上海東北角的一個小房間裏又開始了苦讀,時間長達七年。從古希臘、古印度開始,一點點往下啃,一共鑽研了十四個國家的人文經典。其實,這項苦讀我在文革後期已經悄悄開始,現在可以公開、大方地進行了。我從一家家圖書館借書,當時很多著作還沒有翻譯成中文,我翻著辭典一句句摳,不斷地去請教隱居在上海街道間的老一代學者。到第七年,我已經完全變了一個人。
讓我脫胎換骨的,有三十幾位不同時代的智者,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arl gustav jung)和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jean paul sat-tre)。有了他們,我對於在半山老樓接觸過的中國古典,也有了新的認識。
我在這個過程中寫成了四部學術著作,《世界戲劇學》、《觀眾心理學》、《中國戲劇史》、《藝術創造學》。
這些書出版時都遇到一個困難:撞上了“批判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風潮,幾乎注定夭折。但是,八十年代畢竟是八十年代,一切思想障礙都能快速衝破。我正咬著牙齒準備堅守風骨呢,事情卻已逆轉。這些學術著作不僅一一出版,而且相繼獲得各種大獎,其中包括文化部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上海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獎等。不久,我在複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一批著名老教授的合力推薦下,破格晉升為當時中國大陸最年輕的文科正教授。那就是說,我連一天“副教授”也沒有做過。
更沒有料到的是,國家文化部根據連續三次全院的“民意測驗”,決定由我執掌學院。
我推辭了四個月,還是抗不住老師們的細磨慢勸,勉強答應了。同時,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為了破除“論資排輩”的頑疾,任命我為上海市中文專業兼藝術專業教授資格評審的負責人。
有一天,上海各報都刊登了一條消息,上海市有關部門為了表彰我的學術成就,給我連升兩級工資。我們學院的教師還為此聚餐慶祝,但細問起來,是從月薪七十八元人民幣升為八十七元。一位與我同年齡、同專業的香港教授對此深感驚訝,說他的工資是我的整整一千五百倍。我卻為他擔心,說:“這怎麽用得了?”
當時我和很多人一樣,沒時間考慮待遇,隻想趕快多做一點事。我知道天下的局勢不會那麽順利,遲早會有反複,如果能在新的災難來到之前做出一個樣子,那就能給中國留下一個看到過的文化之夢。
各種衝突幾乎天天發生。所有長期扭曲的曆史力量全部釋放了,立即產生糾纏和打鬥,一次次讓我目瞪口呆。
例如那些老幹部,在“文革”中受盡造反派的衝擊,現在又出來擔任各級領導了。但其中不少人,竟然左得比造反派還厲害。那天,一位很有“革命資曆”的老太太在會議桌邊霍地站起身來,手上拍著一個油印的本子大聲說:“反動!反動!”我細問,原來,這是一個叫趙耀民的學生寫的劇本,第一句話是舞台裝置的說明:“舞台中央放著一把空椅子。”
老太太說:“舞台中央,當然是影射黨中央;空椅子,什麽意思?說是中央沒人,他們要來坐天下嗎?”
另一位與她一樣資曆的老太太比較平靜,拍著她的手臂要她坐下,說:“這樣的人現在也不必抓了,戴上‘反動學生’的帽子,開除吧。”
所有的眼睛都看著我。我說:“這是文字獄。今天終於明白,造反派的極左是有來源的。被打的人,很可能是打手的師傅。”
兩位老太太一起站了起來,衝著我說:“你這是什麽意思?包庇反動學生,應該立即下台!我們會向上級反映,等著吧!”
我說:“請趕快反映,我從一開始就不想上台。”
過後,我在辦公室等著下台的通知,但沒有等到。
在辦公室等到了一個我認為非常重要的人,一個蒙冤二十幾年的教師獲得平反昭雪,從流放地新疆回來了。荒沙大漠中瘦骨嶙峋的知識分子,自然應該成為我重振教育的骨幹力量。見麵後談得不錯,但後來發生的事情卻讓我不知所措:他幾乎每星期都給我寫紙條,報告教師中的“不良思想”。我幾次勸阻,他隻是改換了紙條上的語氣,仍然頻繁交送。原來,這是他在受難期間養成的習慣,戒不掉了。
我看著老人的背影,在筆記本上愴然寫道:
災難的最後惡果,
是人格崩潰;
崩潰的第一標誌,
是毀損他人。
中國千年官場,曆來鼓勵互相揭發,而不在乎揭發的真假。一次次政治運動,更是以毀損他人為基礎。這種長期訓練,積累成一種集體本能,時時在很多人身上迸發。
不久之後,有一個機會,讓我更強烈地感受到了這一點。那就是我在擔任上海市中文專業兼藝術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時,不斷地收到各校教師對申報者、候選人的各種實名揭發,數量很大。照道理,對這種實名揭發,不能置之不理。我們派出不少人與各校相關部門會合,進行調查。調查的結果是:完全誣告,大約占七成;嚴重誇大,大約占二成;事出有因,大約占一成。
而且,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實:揭發別人有什麽問題的,往往自己在這方麵劣跡斑斑。
我聽了一笑,說:“當然隻能如此。漢奸眼中,人人都會變節;色鬼眼中,天下隻有淫欲;盜賊眼中,世間無偷不立。”
但在當時,我們對此毫無辦法。能做的,除了專業公正外,隻對申報者中那些確實的“文革打手”,予以否決,靜觀他們今後的作為。
這種“靜觀”的結果也很幽默。十年後,我所受到的種種誣陷,大多來自他們。要他們不報複,是不可能的;而要十年後的民眾知道起因,也是不可能的。
對我而言,如果預知這種結果而當初收手,更是不可能的。
她們是來找祖母的。女人在這個年齡上多年未見,變化比男人大。但是,一會兒我就認出來了,領頭兩位,一位是吳阿姨,一位是海姐。
這樣的稱呼把輩分搞混了。“吳阿姨”,應該是爸爸、媽媽他們對她的稱呼,“海姐”,更應該是祖母一輩的稱呼了。但那兩個稱呼已經成了她們的別號,我們心裏也這麽叫,隻是表麵上一律尊稱“阿婆”。
今天她們領來的,都是祖母在抗日戰爭時的朋友。後來大家都各忙各的,沒有什麽來往。現在總算安定了下來,而她們也都老得可以不必忙了,所以來走動走動。
但是,祖母一見吳阿姨和海姐,還是卡住了。卡在心裏,也卡在臉上。卡住海姐的理由很簡單,她為了阻止益生哥的戀愛,出主意偽造了姨媽自殺的電報,導致益生哥真的自殺。這件事,親戚朋友圈裏都轟傳過,海姐早就被老太太、老大爺們斥罵得抬不起頭來,今天一見祖母也是怯怯的。祖母一道淩厲的目光掃過去,她立即低下了頭。
卡住吳阿姨,當然是因為她的兒子吳阿堅。正是吳阿堅的揭發,成了我爸爸十年蒙冤的導火索。但這事,其他老太太都不知道。祖母在這痛苦的十年間曾經無數次地想起過自己的老朋友吳阿姨,很想讓她知道,由於她的兒子,我們家陷入了什麽樣的困境。但祖母又知道,吳阿堅放了第一把火之後,卻沒有再做火上澆油的事。
祖母淩厲的目光掃向了吳阿姨,但吳阿姨沒有低頭,反而大咧咧地上前一把拉住了祖母的手,大聲說:“你倒好,到鄉下隱居去了,留下我家在上海受了那麽多年的屈!”
“什麽?你家受了屈?”祖母十分詫異。
“我家當年開鴉片館的事,被揭發了。我當時還猜想,這鴉片館害過你老頭,很可能是你兒子揭發的,但阿堅搖頭,說不會。阿堅在單位裏換了好幾個工作,不管換什麽,揭發信總是跟著來。半年前終於平反,銷毀材料時一看才知道,是當時鴉片館裏的一個小夥計揭發的。你看,我在心裏冤枉了你兒子這麽多年!”
我祖母聽她這麽說,頭頂就像被澆了一桶泥漿。怎麽?你兒子點了我兒子第一把火之後,自己也遭了殃?你那麽多年還在懷疑我兒子揭發了你兒子?這世間的事,真是太荒腔走板了!祖母以一個老練女人看另一個女人的眼睛判斷,吳阿姨沒有撒謊。
麵對這麽一個老姐妹,該是從頭向她說明餘家受她兒子傷害的真相,還是該抱住她大哭一場?祖母沒有選擇這兩項。她長長地吐了一口氣,連吳阿姨也沒有聽到,她隻是吐給自己聽。
老太太們在交流著過去這些年的奇怪經曆。說了好幾個小時了,還沒有停的意思。
突然吳阿姨高聲說:“現在總算聽出來了,每個人家都被別人揭發了。那麽我要問一句,我們這些老婆子為什麽怕揭發?幹癟了的茄子難道還怕霜打?”
這個問題立即使屋子裏一片安靜。
吳阿姨的聲音低了下來:“這事我想了好幾個月,後來想明白了,是為了兒孫的名聲。”
“太對了!為了兒孫的名聲!”一位老太太在應和。
“現在好了,那些政治曆史帽子一筆勾銷,誰也不用怕了。”這又是吳阿姨的聲音:“更想不到的是,年輕人可以出國留學了。這兩個月,我兒子阿堅一直反對孫子吳傑到美國留學,倒是我堅決支持,這事才成。”
我聽了一笑,原來我中學的老同學吳傑也要到美國留學去了。近半年來我周圍的人幾乎都在忙著出國留學,但按吳傑的年齡,大概不是去讀本科,可能是讀博士學位,或者做訪問學者。
半天沒說話的海姐終於開口了。她說:“這正巧了,我家也是一樣,孫子要出國留學,他爹不同意,我同意。”
這下祖母說話了,一開口就高於一般老太太的水平。
她說:“我知道原因。我們這批老婆子,年輕時在上海都知道留學生是怎麽回事。到了兒子一輩,中國和外國互相封鎖,就不知道了。現在封鎖解除,是該由我們把斷線接上。”
海姐說:“我家孫子不讓我接。他說,出去後就怕不能為我送終,就決定不出去了。”
海姐說完,屋子裏又沒有聲音了。
海姐總是這樣讓人不喜歡,她這麽一說,好像別家孫子出國都不如她家孫子孝順。而且,送終不送終的說法,在這麽一堆老姐妹的談笑間又是那麽不合時宜。
一位老太太站起來說:“時間不早,我要去做晚飯了,大家散了吧!”
眾老太起身下樓,沒有了來時的歡樂。
祖母沒下樓,一個人坐著。見我送完老太太們回來,就叫我坐在她身邊。
祖母直愣愣地看著我問:“你為什麽不出國?也是怕不能為我送終?”
我說:“您想到哪裏去了。我不出去,是為了我自己。”
“怎麽說?”祖母要我說明白。
我想了想,說:“打個比方吧。我們一直住在一個貧窮的村莊卻無法離開。現在傳來兩個好消息,一是可以離開了,二是村莊有可能變好了,祖母,您會選擇離開還是留下?”
祖母一笑,說:“我聽懂你的意思了。”
我在上海東北角的一個小房間裏又開始了苦讀,時間長達七年。從古希臘、古印度開始,一點點往下啃,一共鑽研了十四個國家的人文經典。其實,這項苦讀我在文革後期已經悄悄開始,現在可以公開、大方地進行了。我從一家家圖書館借書,當時很多著作還沒有翻譯成中文,我翻著辭典一句句摳,不斷地去請教隱居在上海街道間的老一代學者。到第七年,我已經完全變了一個人。
讓我脫胎換骨的,有三十幾位不同時代的智者,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arl gustav jung)和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jean paul sat-tre)。有了他們,我對於在半山老樓接觸過的中國古典,也有了新的認識。
我在這個過程中寫成了四部學術著作,《世界戲劇學》、《觀眾心理學》、《中國戲劇史》、《藝術創造學》。
這些書出版時都遇到一個困難:撞上了“批判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風潮,幾乎注定夭折。但是,八十年代畢竟是八十年代,一切思想障礙都能快速衝破。我正咬著牙齒準備堅守風骨呢,事情卻已逆轉。這些學術著作不僅一一出版,而且相繼獲得各種大獎,其中包括文化部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上海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獎等。不久,我在複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一批著名老教授的合力推薦下,破格晉升為當時中國大陸最年輕的文科正教授。那就是說,我連一天“副教授”也沒有做過。
更沒有料到的是,國家文化部根據連續三次全院的“民意測驗”,決定由我執掌學院。
我推辭了四個月,還是抗不住老師們的細磨慢勸,勉強答應了。同時,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為了破除“論資排輩”的頑疾,任命我為上海市中文專業兼藝術專業教授資格評審的負責人。
有一天,上海各報都刊登了一條消息,上海市有關部門為了表彰我的學術成就,給我連升兩級工資。我們學院的教師還為此聚餐慶祝,但細問起來,是從月薪七十八元人民幣升為八十七元。一位與我同年齡、同專業的香港教授對此深感驚訝,說他的工資是我的整整一千五百倍。我卻為他擔心,說:“這怎麽用得了?”
當時我和很多人一樣,沒時間考慮待遇,隻想趕快多做一點事。我知道天下的局勢不會那麽順利,遲早會有反複,如果能在新的災難來到之前做出一個樣子,那就能給中國留下一個看到過的文化之夢。
各種衝突幾乎天天發生。所有長期扭曲的曆史力量全部釋放了,立即產生糾纏和打鬥,一次次讓我目瞪口呆。
例如那些老幹部,在“文革”中受盡造反派的衝擊,現在又出來擔任各級領導了。但其中不少人,竟然左得比造反派還厲害。那天,一位很有“革命資曆”的老太太在會議桌邊霍地站起身來,手上拍著一個油印的本子大聲說:“反動!反動!”我細問,原來,這是一個叫趙耀民的學生寫的劇本,第一句話是舞台裝置的說明:“舞台中央放著一把空椅子。”
老太太說:“舞台中央,當然是影射黨中央;空椅子,什麽意思?說是中央沒人,他們要來坐天下嗎?”
另一位與她一樣資曆的老太太比較平靜,拍著她的手臂要她坐下,說:“這樣的人現在也不必抓了,戴上‘反動學生’的帽子,開除吧。”
所有的眼睛都看著我。我說:“這是文字獄。今天終於明白,造反派的極左是有來源的。被打的人,很可能是打手的師傅。”
兩位老太太一起站了起來,衝著我說:“你這是什麽意思?包庇反動學生,應該立即下台!我們會向上級反映,等著吧!”
我說:“請趕快反映,我從一開始就不想上台。”
過後,我在辦公室等著下台的通知,但沒有等到。
在辦公室等到了一個我認為非常重要的人,一個蒙冤二十幾年的教師獲得平反昭雪,從流放地新疆回來了。荒沙大漠中瘦骨嶙峋的知識分子,自然應該成為我重振教育的骨幹力量。見麵後談得不錯,但後來發生的事情卻讓我不知所措:他幾乎每星期都給我寫紙條,報告教師中的“不良思想”。我幾次勸阻,他隻是改換了紙條上的語氣,仍然頻繁交送。原來,這是他在受難期間養成的習慣,戒不掉了。
我看著老人的背影,在筆記本上愴然寫道:
災難的最後惡果,
是人格崩潰;
崩潰的第一標誌,
是毀損他人。
中國千年官場,曆來鼓勵互相揭發,而不在乎揭發的真假。一次次政治運動,更是以毀損他人為基礎。這種長期訓練,積累成一種集體本能,時時在很多人身上迸發。
不久之後,有一個機會,讓我更強烈地感受到了這一點。那就是我在擔任上海市中文專業兼藝術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時,不斷地收到各校教師對申報者、候選人的各種實名揭發,數量很大。照道理,對這種實名揭發,不能置之不理。我們派出不少人與各校相關部門會合,進行調查。調查的結果是:完全誣告,大約占七成;嚴重誇大,大約占二成;事出有因,大約占一成。
而且,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實:揭發別人有什麽問題的,往往自己在這方麵劣跡斑斑。
我聽了一笑,說:“當然隻能如此。漢奸眼中,人人都會變節;色鬼眼中,天下隻有淫欲;盜賊眼中,世間無偷不立。”
但在當時,我們對此毫無辦法。能做的,除了專業公正外,隻對申報者中那些確實的“文革打手”,予以否決,靜觀他們今後的作為。
這種“靜觀”的結果也很幽默。十年後,我所受到的種種誣陷,大多來自他們。要他們不報複,是不可能的;而要十年後的民眾知道起因,也是不可能的。
對我而言,如果預知這種結果而當初收手,更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