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血洗 更換皇帝
易中天中華史:女皇武則天 作者:易中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事情還得從李弘之死說起。
有證據表明,皇太子李弘去世前,高宗皇帝是曾經打算讓位於他的。這當然多半因為天皇的狀況越來越差。李弘去世前一個月,他甚至由於病重而不能臨朝,萌生禪讓的念頭應該就在此時。沒想到,兒子卻比他先走一步。高宗隻好追諡李弘為孝敬皇帝,算是兌現了自己的諾言。[22]
則天皇後卻五味雜陳。
沒錯,十五年來,政治已經成為她生命的一部分,比跟體弱多病的皇帝相處更能讓她興奮。因此,她並不喜歡什麽禪讓。皇帝變成太上皇,她就隻能是太上皇後。太上皇後也可以坐在嗣皇帝後麵垂簾聽政嗎?對不起,沒這一說。[23]
是啊,皇帝都退休了,皇後還賴在朝廷?
那還不如做皇太後,甚至太皇太後。
不過這樣一來,被殺的就該是李治。謀殺李弘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弘死了還有賢。賢兒已經二十一歲,還耳聰目明年富力強,誰知道高宗會不會讓位給他?因此,最理想的狀態是皇帝和太子病而不死,所有的政務都交由天後。
這才是武皇後的如意算盤。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弘還是死了,賢則順序接班。這就給了曆史一個緩衝期,也給了天後一個機會。李賢繼位太子不到一年,病情加重的高宗鑒於賢兒經驗不足,竟然異想天開地提出要讓武後正式攝政,甚至讓她做皇帝。
此刻,大約是上元三年(676)四月。[24]
宰相團震驚。見過出格皇帝,沒見過這麽荒唐的。中書令郝處俊和中書侍郎李義琰(讀如演)明確表示反對,理由則有兩個:一,男主外,女主內,不能顛倒。二,天下是列祖列宗的,不是李治自己的,豈能私相授受?[25]
中書令是當然的宰相,李義琰也是新任“同中書門下三品”的國務委員。他們以中書省正副長官兼現任宰相的身份一齊亮出紅牌,而且反應強烈,高宗不能不三思。[26]
遜位之事,也隻好不了了之。
沒有任何記錄顯示武則天持什麽態度。但以她政治嗅覺之敏銳,不可能毫無想法。這件事至少告訴她,原來掌權並不一定要靠垂簾聽政,還可以自己當皇帝。隻不過,不要說稱帝,即便代理皇權,宰相團和太子黨都不會同意。[27]
很清楚,公開攝政有人反對,自己稱帝更加不行。既然無論如何都會引起反彈,也既然反正要跟那些反對派和死硬派決一死戰,那麽武則天該作何選擇?
當然是自己當皇帝。
因此,她看李賢的目光,便大不同於看李弘。李弘隻是不夠聽話,李賢卻是敵人的棋子。實際上兩位出身名門的宰相已對高宗表明:陛下應該謹守宗廟,傳之子孫。言外之意也很清楚:就算需要有人攝政,那也該是太子李賢。
李賢已經成為絆腳石。
也就在這時,明崇儼開始興風作浪。這個自稱會算命的家夥說不定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由於不足月,也由於出生在數九寒冬,而且是在去昭陵的路上,真李賢很可能在生下來那天就死了,高宗與韓國夫人的私生子則被抱過來冒名頂替。至於武則天是否被蒙在鼓裏,不得而知。[28]
我們知道,明崇儼這類人物,是最擅長打聽隱情或製造傳言的。不難想象,武則天聽他說出李賢為什麽不堪承繼時是什麽感覺,何況李賢還擋了她的路。總之,無論如何李賢都必須被廢,問題僅僅在於被廢和被殺的時間。
這就要排出詳細的時間表。
◎公元671年至684年有關事件一覽表 <th scope=\"col\">年份</th> <th scope=\"col\">年號</th> <th scope=\"col\">月日</th> <th scope=\"col\">事件</th> 671 鹹亨二年 正月 皇太子李弘在長安監國 同月或稍後 李弘為兩個姐姐主張權利 674 上元元年 八月十五 高宗稱天皇,武後稱天後 675 上元二年 三月 高宗病重不能臨朝 四月七日 趙妃被發現已經死亡 四月二十五日 皇太子李弘卒 六月三日 李賢繼位為太子 676 上元三年 四月 高宗提出遜位於武後 677 儀鳳二年 不詳 明崇儼入宮供職 679 調露元年 五月 明崇儼被殺 680 調露二年 八月二十日 李賢被廢為庶人 八月二十一日 李顯(李哲)被立為太子 683 弘道元年 十二月四日 唐高宗卒 十二月十一日 李哲繼位 684 嗣聖元年 二月六日 李哲被廢 文明元年 二月七日 李旦為嗣皇帝,改元文明 二月十五日 武太後臨朝稱製 二月二十七日 李賢被殺 光宅元年 九月六日 改元光宅,全麵改製
很清楚,從高宗提出遜位於武後,到明崇儼被殺,正好三年。這家夥入宮供職,則不早不晚正在第二年。此後李賢的身世之謎就成了皇後和太子的心結,太子買凶殺人也未嚐沒有可能。之所以沒有立即處分,也許是為了避嫌,盡管後來還是扯出了這起謀殺案,結案罪名卻是謀反。
至此,母子二人大約都已心照不宣。無論李賢是武後的親兒子還是養子,他都沒有繼續擔任太子的可能,但應該還能保住性命。之所以仍然被殺,是因為出大事了。
大事就是高宗駕崩和新帝被廢。
高宗當然是病故。弘道元年(683)十月,他的病情已經嚴重到頭痛欲裂雙目失明,禦醫針刺之後才稍有好轉,但挨到十二月四日還是撒手人寰,享年五十六歲。他留下的遺囑共三條:太子繼位,喪事從簡,大事不決者問天後。[29]
十二月十一日,也就是頭七之後,此前已經改名為李哲的太子李顯在靈柩前即位,時年二十八歲,是為中宗。大行皇帝李治的未亡人武則天,也由天後變成了太後。
中宗李哲是被明崇儼吹捧為最像太宗的,其實根本就不是當皇帝的料。他的第一項人事決定,竟然是要任命老丈人韋玄貞擔任門下省長官。這項提議遭到首相兼顧命大臣裴炎的反對,新皇帝卻發飆說:國家是朕的。就算朕把天下都讓給他,也沒什麽了不起,何況隻是讓他當個侍中?
武太後勃然大怒,廢立行動也迅速展開。
嗣聖元年(684)二月六日,中書令裴炎、中書侍郎劉禕之和羽林將軍程務挺等人帶兵進宮,宣讀皇太後令,廢新皇帝李哲為廬陵王。李哲卻好像還沒有從夢中醒過來,被扶下殿時居然懵懵懂懂地問:我有什麽罪?
太後一聲冷笑:把天下讓給姓韋的,難道不是罪?
李哲啞口無言。[30]
這時,李哲登上皇帝寶座還不到兩個月,此後就失去了自由。他被遷出京城,軟禁在今天湖北省丹江口市的一座舊宅裏麵,過著擔驚受怕和以淚洗麵的日子。那座宅子當年是伯父李泰居住的。李泰奪嫡失敗,李治才當了皇帝。李哲卻沒有跟誰爭奪過帝位,為什麽也關在了這裏?
那就得問他的母後了。
母後的心思很清楚,那就是要把皇權據為己有。這個最高權力握在她手裏二十多年了,怎麽舍得交出去?哪怕是交給自己的兒子。想當年,四個兒子是她捍衛皇後寶座的重要資本,現在卻統統成了累贅,當然要棄如敝屣。
小兒子李旦倒是簡單。他在哥哥被廢的第二天就確定為嗣皇帝,時年二十三歲。五天之後,新皇帝率領文武百官給母親重上皇太後尊號,他母親則在三天之後以皇太後的身份正式冊封李旦為皇帝。這就是曆史上的睿宗。[31]
這一係列的程序看起來繁瑣詭異,卻是必不可少的精心設計。中華帝國是禮儀之邦,權力的交接必須合禮;而皇帝由太後正式冊封,則意味著他執政的合法性來自太後。因此太後讓他靠邊站,自己臨朝稱製,就變得合理合法。
程序走完,武太後堂而皇之地公開攝政,新皇帝則被安排在其他宮殿裏長期帶薪休假。當年唐高宗想讓武皇後做而沒能做成的事,現在輕而易舉地獲得成功。
剩下的問題,是李賢。
李賢卻隻有死路一條。因為無論他自己怎麽想,都不可避免會被別人拿來當槍使。畢竟,國賴長君。三十一歲的李賢比二十三歲的李旦更能當好皇帝,何況他的被廢原本就有人喊冤。所以,廢中宗,就必須殺李賢,以絕後患。
武則天的防範並沒錯,至少對她來說是這樣。李賢死後半年,就有人打著他的旗號公開造反。叛軍氣勢洶洶,似乎轉眼之間就會分裂國家,顛覆政權。剛剛經曆了一係列重大變故的帝國皇太後,能度過這新的政治危機嗎?
[22]據《舊唐書·高宗紀下》,上元二年(675)三月,高宗風疹不能聽政,政事皆決於天後。但該書稱是時高宗欲下詔令天後攝國政,有誤(詳後)。四月,李弘即去世。高宗欲讓位於李弘事,見《皇太子諡孝敬皇帝製》和《孝敬皇帝睿德記》。
[23]顯慶五年(660)六月,唐高宗中風,武後開始參決朝政。麟德元年(664)三月,帝後同時臨朝,時稱“二聖”。 上元二年(675)四月,皇太子李弘卒。
[24]關於此事的發生時間,諸正史記載不一,《舊唐書》之高宗紀與郝處俊傳甚至自相矛盾,《唐會要·識量上》則係於儀鳳元年即上元三年四月。胡戟《武則天本傳》認為事在上元三年正月到四月間,並認為《資治通鑒》係年於上元二年三月,是有意誤導讀者,暗示李弘因此被武則天毒殺。本書完全同意這一觀點,但考慮到李義琰“同中書門下三品”是在上元三年四月,因此采信雷家驥《武則天傳》的說法,考定為該年四月。
[25]見兩《唐書》之郝處俊傳。
[26]關於李義琰的身份,由於正史記載模糊,其實不能確定。雷家驥《武則天傳》認為他此時已經同中書門下三品,胡戟《武則天本傳》則是認為是事後擔任相職,本書姑從雷說。
[27]郝處俊兼太子賓客,李義琰兼太子右庶子,因此也是太子黨。
[28]這種可能性是胡戟先生提出的,見胡戟《武則天本傳》。考慮到李賢生於永徽五年(654)十二月十七日,因此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至少可以參考。至於這一秘密由明崇儼發現並告訴武則天,純係本書猜測,沒有證據,讀者不妨姑妄聽之。但據《舊唐書·明崇儼傳》,明崇儼官拜正諫大夫入宮供職,正是在儀鳳二年(677),他又“私奏”李賢不堪承繼,不能不讓人懷疑有關李賢身世的傳言就是他悄悄散布甚至故意製造的。
[29]見兩《唐書》之高宗紀,《新唐書·則天武皇後傳》,《唐大詔令集》卷十一。
[30]以上見兩《唐書》之裴炎傳,《資治通鑒》卷二百三光宅元年正月及二月條。
[31]見《新唐書·則天皇後紀》。具體日子是:二月七日,立李旦為帝;十二日,上皇太後尊號;十五日,皇太後冊封李旦為新皇帝。
有證據表明,皇太子李弘去世前,高宗皇帝是曾經打算讓位於他的。這當然多半因為天皇的狀況越來越差。李弘去世前一個月,他甚至由於病重而不能臨朝,萌生禪讓的念頭應該就在此時。沒想到,兒子卻比他先走一步。高宗隻好追諡李弘為孝敬皇帝,算是兌現了自己的諾言。[22]
則天皇後卻五味雜陳。
沒錯,十五年來,政治已經成為她生命的一部分,比跟體弱多病的皇帝相處更能讓她興奮。因此,她並不喜歡什麽禪讓。皇帝變成太上皇,她就隻能是太上皇後。太上皇後也可以坐在嗣皇帝後麵垂簾聽政嗎?對不起,沒這一說。[23]
是啊,皇帝都退休了,皇後還賴在朝廷?
那還不如做皇太後,甚至太皇太後。
不過這樣一來,被殺的就該是李治。謀殺李弘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弘死了還有賢。賢兒已經二十一歲,還耳聰目明年富力強,誰知道高宗會不會讓位給他?因此,最理想的狀態是皇帝和太子病而不死,所有的政務都交由天後。
這才是武皇後的如意算盤。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弘還是死了,賢則順序接班。這就給了曆史一個緩衝期,也給了天後一個機會。李賢繼位太子不到一年,病情加重的高宗鑒於賢兒經驗不足,竟然異想天開地提出要讓武後正式攝政,甚至讓她做皇帝。
此刻,大約是上元三年(676)四月。[24]
宰相團震驚。見過出格皇帝,沒見過這麽荒唐的。中書令郝處俊和中書侍郎李義琰(讀如演)明確表示反對,理由則有兩個:一,男主外,女主內,不能顛倒。二,天下是列祖列宗的,不是李治自己的,豈能私相授受?[25]
中書令是當然的宰相,李義琰也是新任“同中書門下三品”的國務委員。他們以中書省正副長官兼現任宰相的身份一齊亮出紅牌,而且反應強烈,高宗不能不三思。[26]
遜位之事,也隻好不了了之。
沒有任何記錄顯示武則天持什麽態度。但以她政治嗅覺之敏銳,不可能毫無想法。這件事至少告訴她,原來掌權並不一定要靠垂簾聽政,還可以自己當皇帝。隻不過,不要說稱帝,即便代理皇權,宰相團和太子黨都不會同意。[27]
很清楚,公開攝政有人反對,自己稱帝更加不行。既然無論如何都會引起反彈,也既然反正要跟那些反對派和死硬派決一死戰,那麽武則天該作何選擇?
當然是自己當皇帝。
因此,她看李賢的目光,便大不同於看李弘。李弘隻是不夠聽話,李賢卻是敵人的棋子。實際上兩位出身名門的宰相已對高宗表明:陛下應該謹守宗廟,傳之子孫。言外之意也很清楚:就算需要有人攝政,那也該是太子李賢。
李賢已經成為絆腳石。
也就在這時,明崇儼開始興風作浪。這個自稱會算命的家夥說不定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由於不足月,也由於出生在數九寒冬,而且是在去昭陵的路上,真李賢很可能在生下來那天就死了,高宗與韓國夫人的私生子則被抱過來冒名頂替。至於武則天是否被蒙在鼓裏,不得而知。[28]
我們知道,明崇儼這類人物,是最擅長打聽隱情或製造傳言的。不難想象,武則天聽他說出李賢為什麽不堪承繼時是什麽感覺,何況李賢還擋了她的路。總之,無論如何李賢都必須被廢,問題僅僅在於被廢和被殺的時間。
這就要排出詳細的時間表。
◎公元671年至684年有關事件一覽表 <th scope=\"col\">年份</th> <th scope=\"col\">年號</th> <th scope=\"col\">月日</th> <th scope=\"col\">事件</th> 671 鹹亨二年 正月 皇太子李弘在長安監國 同月或稍後 李弘為兩個姐姐主張權利 674 上元元年 八月十五 高宗稱天皇,武後稱天後 675 上元二年 三月 高宗病重不能臨朝 四月七日 趙妃被發現已經死亡 四月二十五日 皇太子李弘卒 六月三日 李賢繼位為太子 676 上元三年 四月 高宗提出遜位於武後 677 儀鳳二年 不詳 明崇儼入宮供職 679 調露元年 五月 明崇儼被殺 680 調露二年 八月二十日 李賢被廢為庶人 八月二十一日 李顯(李哲)被立為太子 683 弘道元年 十二月四日 唐高宗卒 十二月十一日 李哲繼位 684 嗣聖元年 二月六日 李哲被廢 文明元年 二月七日 李旦為嗣皇帝,改元文明 二月十五日 武太後臨朝稱製 二月二十七日 李賢被殺 光宅元年 九月六日 改元光宅,全麵改製
很清楚,從高宗提出遜位於武後,到明崇儼被殺,正好三年。這家夥入宮供職,則不早不晚正在第二年。此後李賢的身世之謎就成了皇後和太子的心結,太子買凶殺人也未嚐沒有可能。之所以沒有立即處分,也許是為了避嫌,盡管後來還是扯出了這起謀殺案,結案罪名卻是謀反。
至此,母子二人大約都已心照不宣。無論李賢是武後的親兒子還是養子,他都沒有繼續擔任太子的可能,但應該還能保住性命。之所以仍然被殺,是因為出大事了。
大事就是高宗駕崩和新帝被廢。
高宗當然是病故。弘道元年(683)十月,他的病情已經嚴重到頭痛欲裂雙目失明,禦醫針刺之後才稍有好轉,但挨到十二月四日還是撒手人寰,享年五十六歲。他留下的遺囑共三條:太子繼位,喪事從簡,大事不決者問天後。[29]
十二月十一日,也就是頭七之後,此前已經改名為李哲的太子李顯在靈柩前即位,時年二十八歲,是為中宗。大行皇帝李治的未亡人武則天,也由天後變成了太後。
中宗李哲是被明崇儼吹捧為最像太宗的,其實根本就不是當皇帝的料。他的第一項人事決定,竟然是要任命老丈人韋玄貞擔任門下省長官。這項提議遭到首相兼顧命大臣裴炎的反對,新皇帝卻發飆說:國家是朕的。就算朕把天下都讓給他,也沒什麽了不起,何況隻是讓他當個侍中?
武太後勃然大怒,廢立行動也迅速展開。
嗣聖元年(684)二月六日,中書令裴炎、中書侍郎劉禕之和羽林將軍程務挺等人帶兵進宮,宣讀皇太後令,廢新皇帝李哲為廬陵王。李哲卻好像還沒有從夢中醒過來,被扶下殿時居然懵懵懂懂地問:我有什麽罪?
太後一聲冷笑:把天下讓給姓韋的,難道不是罪?
李哲啞口無言。[30]
這時,李哲登上皇帝寶座還不到兩個月,此後就失去了自由。他被遷出京城,軟禁在今天湖北省丹江口市的一座舊宅裏麵,過著擔驚受怕和以淚洗麵的日子。那座宅子當年是伯父李泰居住的。李泰奪嫡失敗,李治才當了皇帝。李哲卻沒有跟誰爭奪過帝位,為什麽也關在了這裏?
那就得問他的母後了。
母後的心思很清楚,那就是要把皇權據為己有。這個最高權力握在她手裏二十多年了,怎麽舍得交出去?哪怕是交給自己的兒子。想當年,四個兒子是她捍衛皇後寶座的重要資本,現在卻統統成了累贅,當然要棄如敝屣。
小兒子李旦倒是簡單。他在哥哥被廢的第二天就確定為嗣皇帝,時年二十三歲。五天之後,新皇帝率領文武百官給母親重上皇太後尊號,他母親則在三天之後以皇太後的身份正式冊封李旦為皇帝。這就是曆史上的睿宗。[31]
這一係列的程序看起來繁瑣詭異,卻是必不可少的精心設計。中華帝國是禮儀之邦,權力的交接必須合禮;而皇帝由太後正式冊封,則意味著他執政的合法性來自太後。因此太後讓他靠邊站,自己臨朝稱製,就變得合理合法。
程序走完,武太後堂而皇之地公開攝政,新皇帝則被安排在其他宮殿裏長期帶薪休假。當年唐高宗想讓武皇後做而沒能做成的事,現在輕而易舉地獲得成功。
剩下的問題,是李賢。
李賢卻隻有死路一條。因為無論他自己怎麽想,都不可避免會被別人拿來當槍使。畢竟,國賴長君。三十一歲的李賢比二十三歲的李旦更能當好皇帝,何況他的被廢原本就有人喊冤。所以,廢中宗,就必須殺李賢,以絕後患。
武則天的防範並沒錯,至少對她來說是這樣。李賢死後半年,就有人打著他的旗號公開造反。叛軍氣勢洶洶,似乎轉眼之間就會分裂國家,顛覆政權。剛剛經曆了一係列重大變故的帝國皇太後,能度過這新的政治危機嗎?
[22]據《舊唐書·高宗紀下》,上元二年(675)三月,高宗風疹不能聽政,政事皆決於天後。但該書稱是時高宗欲下詔令天後攝國政,有誤(詳後)。四月,李弘即去世。高宗欲讓位於李弘事,見《皇太子諡孝敬皇帝製》和《孝敬皇帝睿德記》。
[23]顯慶五年(660)六月,唐高宗中風,武後開始參決朝政。麟德元年(664)三月,帝後同時臨朝,時稱“二聖”。 上元二年(675)四月,皇太子李弘卒。
[24]關於此事的發生時間,諸正史記載不一,《舊唐書》之高宗紀與郝處俊傳甚至自相矛盾,《唐會要·識量上》則係於儀鳳元年即上元三年四月。胡戟《武則天本傳》認為事在上元三年正月到四月間,並認為《資治通鑒》係年於上元二年三月,是有意誤導讀者,暗示李弘因此被武則天毒殺。本書完全同意這一觀點,但考慮到李義琰“同中書門下三品”是在上元三年四月,因此采信雷家驥《武則天傳》的說法,考定為該年四月。
[25]見兩《唐書》之郝處俊傳。
[26]關於李義琰的身份,由於正史記載模糊,其實不能確定。雷家驥《武則天傳》認為他此時已經同中書門下三品,胡戟《武則天本傳》則是認為是事後擔任相職,本書姑從雷說。
[27]郝處俊兼太子賓客,李義琰兼太子右庶子,因此也是太子黨。
[28]這種可能性是胡戟先生提出的,見胡戟《武則天本傳》。考慮到李賢生於永徽五年(654)十二月十七日,因此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至少可以參考。至於這一秘密由明崇儼發現並告訴武則天,純係本書猜測,沒有證據,讀者不妨姑妄聽之。但據《舊唐書·明崇儼傳》,明崇儼官拜正諫大夫入宮供職,正是在儀鳳二年(677),他又“私奏”李賢不堪承繼,不能不讓人懷疑有關李賢身世的傳言就是他悄悄散布甚至故意製造的。
[29]見兩《唐書》之高宗紀,《新唐書·則天武皇後傳》,《唐大詔令集》卷十一。
[30]以上見兩《唐書》之裴炎傳,《資治通鑒》卷二百三光宅元年正月及二月條。
[31]見《新唐書·則天皇後紀》。具體日子是:二月七日,立李旦為帝;十二日,上皇太後尊號;十五日,皇太後冊封李旦為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