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就算再世,墨子也多半不會讚成韓非。


    這是可以猜出來的。


    有一次,墨子問田齊的太王田和:現在這裏有把刀,用它試著砍人的頭,一刀就砍斷了,鋒利嗎?


    田和說:鋒利。


    墨子又問:一路砍過去,都是一刀就斷,鋒利嗎?


    田和說:鋒利。


    墨子再問:刀是鋒利了,誰會倒黴呢?


    田和說:試刀的人。


    於是墨子最後發問:兼並別人的國家,消滅別人的軍隊,殘害別人的百姓,誰會倒黴?


    田和低頭又抬頭,想了又想說:我會倒黴。[27]


    墨子講這故事,當然是為了反戰,並宣傳他兼愛的主張。但他講的道理卻有普遍性,那就是輕易不要動刀。兵者凶器也,用之不祥。試刀的人有危險,獻刀的也有,何況獻的還是“兩麵三刀”!


    法家,豈能被墨家所欣賞?


    實際上,墨法兩家有著本質的不同:法家是“為君主謀”,墨家是“為天下謀”。墨子的思想有一個總綱,就是“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這樣的思想家,說他維護民權,好理解;說他不要民權,想不通。[28]


    可惜這是事實。


    毫無疑問,墨子從來沒說過不要民權,更不可能公開主張專製。可以說,他甚至根本就沒有想到自己的主義和踐行,最終會導致獨裁。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又確確實實把自己的組織變成了蜂蟻社會。那麽請問,蜂蟻社會有可能是民權社會嗎?在這種組織結構中,工蜂和工蟻也會有公民權嗎?當然沒有。


    但,為什麽會這樣?


    很簡單,就因為墨子跟儒法兩家一樣,都主張社會要有序。隻不過這個秩序的維護,儒家主張靠禮,法家主張依法,墨子卻寄希望於人。


    什麽人?


    領導人。


    在墨子看來,領導人很重要。


    墨子說,人類誕生之初,沒有政治製度,也沒有領導人(無政長)。於是,一個人有一個人的主張,兩個人有兩個人的主張,十個人有十個人的主張。人越多,主義就越多。所有人都說自己對,別人不對,互相攻擊,互相批判。結果“天下之亂,若禽獸然”。[29]


    這就是沒有領導的嚴重後果。


    可見,社會如果出了問題,一定有兩個原因,一是“不相愛”,二是“無政長”。不相愛,就鬥,因為沒有人道主義;無政長,就亂,因為沒有統一意誌。


    也因此,墨子開出了兩副藥方:針對不相愛的,是兼愛;針對無政長的,是尚同。


    尚同的意思,前麵已經說過,我們也已經清楚,那就是村民的意見由村長統一,鄉民的意見由鄉長統一,國民的意見由國君統一,全民的意見由天子統一。天子“一同天下之義”,諸侯“一同其國之義”。以此類推,所有的意誌都能統一,天下秩序井然。


    墨子認為,這就是政治的起源,也是政治的意義。政治,就是由英明的領導來統一意誌。


    這樣的政治,當然是人治。


    問題也就出在這裏。


    按照墨子的說法,人類之所以要政府,是為了統一意誌;要天子,是為了統一思想。這就必須事先假設,政府一定是正確的,天子一定是聖明的,他們也一定都是兼愛的。否則,要他作甚?


    那麽,這個前提有保證嗎?


    墨子說有。因為從一開始,天子就是按照這個標準選出來的。而且,事實也證明他既賢良又聖明。比方說,一個村民做了好事或壞事,家裏人並不全知道,鄉裏人也不全知道,天子卻清清楚楚,直接下令或賞或罰。於是大家都說“天子之視聽也神”。[30]


    奇怪!他怎麽知道的?


    天知道!


    墨子自己也知道說不過去。但為了維護人治,便又補充說,天子其實也不是神。他能夠無所不知,是因為“使人之耳目助己視聽”,也就是有人通風報信。


    這當然也講得通。不過我們還是忍不住要問:是誰通風報信告訴他的?人民群眾嗎?似乎不大可能。因為前麵說的這些事,可是“其室人未遍知,鄉裏未遍聞”的。群眾自己都不知道,怎麽會去說?


    隻有一種解釋:天子安排了臥底。


    這豈不可怕?


    其實,如果是群眾去告發,就更恐怖,因為普天之下都是特務。這就比蜂蟻社會還要等而下之。工蜂和工蟻雖然沒腦子,卻也不會做特務。


    可以類比的,是商鞅治下的秦國。那也是所有人都服從和聽命於最高領導人的。隻不過,在商鞅和商鞅以後的秦國,全民都是戰士,或警察;在墨子和墨子設計的天下,全民都是特務,或臥底。哪個更可怕?


    都可怕。


    毫無疑問,這樣一種社會也是不會講民權的。這當然與墨子的初衷相去甚遠,卻又是邏輯的必然。因為墨子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卻從來不考慮個人的權利與尊嚴,也不知道沒有個人的權利與尊嚴,就不會真正有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那麽,有人想到了這一點嗎?


    有。


    誰想到了?


    楊朱。


    [27]見《墨子·魯問》。


    [28]這十個字,在《墨子》一書中多處可見,貫徹始終。


    [29]見《墨子·尚同上》。


    [30]見《墨子·尚同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易中天中華史:百家爭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中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中天並收藏易中天中華史:百家爭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