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一到,雨就來了。


    大小川流的秋水匯入黃河,黃河變得非常寬闊。站在岸邊和沙洲隔水相望,已分不清對麵的牲口是牛是馬。


    黃河之神欣然自喜,以為天下之美盡在於己。


    誌得意滿的黃河伯決定去拜訪北海之神。可是,當他順著河流來到北海,東麵而視時,卻發現北海之水浩渺無邊,遠遠望去,不見際涯。


    黃河伯望洋興歎。


    他對北海若說,今天如果沒到您的門口,我將會永遠被得道之人嘲笑呀![1]


    我讀先秦諸子時,也正是這種感覺。


    的確,諸子的思想就像那北海之水,浩渺無邊,不見際涯。何況北海若還告訴黃河伯,四海之於天地,不過大澤一孔;中國之於四海,不過太倉一粟。那麽,我會不會也“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極有可能。


    很小的時候就讀諸子書。最早吸引我的,是那些成語故事,比如孟子講的杯水車薪,莊子講的朝三暮四,韓非講的守株待兔、老馬識途和鄭人買履。


    後來,就開始背誦書中的一些名言警句,比如《論語》中的“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孟子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莊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荀子的“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等等。[2]


    背誦這些名言的好處是寫作文用得上,也挺勵誌。我甚至曾經猜想,孔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是什麽感覺?


    後來就上山下鄉了,後來就評法批儒了。評法批儒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場政治運動,內容是評論法家,批判儒家。這時,便有機會重讀了諸子。雖然公開的發言和文章必須把儒家罵得狗血噴頭,但私下裏還是覺得,至少“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總不錯吧?[3]


    何況那時的生活真苦。於是更覺得孟子的“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雲雲,真是說得太好了!孔孟之道,也不能一概否定吧?[4]


    我不知道孟子是不是當真挨過餓,有沒有像我當年那樣餓得仰望星空,吃外星人的心都有。但有一句話,卻是很久以後才真正有共鳴的。


    這句話叫: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5]


    不虞之譽,就是意想不到的讚揚;求全之毀,就是過於苛刻的詆毀。這兩條,我在這些年都體驗過了。本中華史將要麵對的批評,大約也會如此。尤其是本卷,如果一定要求全責備,那是可以千刀萬剮的。因為先秦諸子是太平洋,本書則還算不上黃浦江。


    那就悉聽尊便。


    唯一要交代的,是這個話題並沒有講完。比如儒家最重要的思想——仁學結構,還有儒法兩家後來的關係,以及對百家爭鳴及其影響的總評價,都隻能留待將來。


    但,先秦諸子將在後麵的曆程中,時時陪伴著我們。


    [1]見《莊子·秋水》。


    [2]所引依次見《論語·顏淵》、《孟子·公孫醜下》、《莊子·養生主》、《荀子·勸學》。


    [3]見《論語·子罕》。


    [4]見《孟子·告子下》。


    [5]見《孟子·離婁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易中天中華史:百家爭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中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中天並收藏易中天中華史:百家爭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