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是隋煬帝的傳世之作。


    當我們乘坐高鐵從杭州飛馳北上,六個小時即可到達北京時,是不大可能想起當年之南北大運河的。很少有人能夠想到,在那交通不便的時代,作為帝國的大動脈,大運河有著怎樣非凡的意義。那些揚帆遠航的船上,承載的遠遠不止糧米和絲綢,更是一個民族自古以來的願望。


    這個願望就是打通南北。


    眾所周知,由於地形的原因,我國境內的主要河流都是由西向東。因此,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物質的交換和文化的交流,就隻能靠車馬走旱路。但,車轔轔,馬蕭蕭,哪裏比得上輕舟已過萬重山?成本低效益高的水路航運,才是古代社會交通運輸的最佳選擇。


    開通運河,也就勢在必行。


    於是有春秋連接長江與淮河的邗溝,戰國連接淮河與黃河的鴻溝,秦代的江南運河丹徒曲阿,以及隋文帝的揚州山陽瀆。山陽瀆開通的次年,隋文帝便發動了滅陳戰爭。不過他的八路大軍隻有一路使用了山陽瀆,因此也有學者認為文帝此舉除了運兵運糧,應有更長遠的打算和設想。[38]


    這個設想,隻能由隋煬帝來完成。


    事實上他也完成了,而且畢其功於一役。從大業元年開始開鑿通濟渠,到大業六年打通江南河,一條南起餘杭(今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五大水係,全長四千多裏的運河全線貫通。以秦嶺和淮河800毫米降水線為分野的南北方,從此連為一體。


    大運河其實可以分為南北兩段。北段,永濟渠連接了黃河與海河;南段,通濟渠連接黃河與淮河,邗溝連接淮河與長江,江南河連接長江與錢塘江。南段與北段的交接處,是洛陽。或者說,洛陽是南北大運河的中心。


    當然,也是隋煬帝的指揮中心。


    因此,讀懂了洛陽與運河,就讀懂了隋煬帝。


    但,這跟誰當太子又有什麽關係呢?


    關係就在楊廣的奪嫡成功是真正的“政變”——政治路線的改變。政變的背後,不僅是利益集團的權力之爭,也是政治派係的路線鬥爭。其中,楊勇代表西北幫,楊廣代表南方係。他建都洛陽,開鑿運河,三巡江都,皆因為此。[39]


    派係的形成是在隋文帝時代,占優勢的則是西北幫,正式名稱叫關隴集團——盤踞在陝西關中和甘肅隴山 (六盤山)一帶的政治軍事勢力。實際上,這也是西魏、北周、隋和唐的統治集團。西魏執政者和北周開創者宇文泰,隋王朝開創者楊堅,唐王朝開創者李淵,都屬於這個團夥。


    而且,也都出自武川。


    武川就是武川鎮,是北魏建國之初道武帝拓跋珪在北方邊境設置的六大軍區(六鎮)之一,宇文泰、楊堅和李淵的先祖都是武川鎮職業軍人。北魏末年天下大亂,宇文泰奉命改鎮關中。於是,與當地土豪相結合的武川集團,也就變成了關隴集團。漢化的鮮卑人宇文泰不但將“班子成員”的籍貫改為關中,還賜給他們鮮卑姓氏,比如楊堅的父親楊忠被賜姓普六茹,李淵的祖父李虎被賜姓大野。[40]


    所以,這個集團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十二個字:


    武川軍閥,關隴勳貴,混血家族。


    難怪楊堅改朝換代來得容易,因為這不過是同一統治集團內部換屆,並不危害到集團的根本利益。這就像一家公司用更能幹的人替換了不稱職的總經理,股東們不但不會損失既得利益,反倒能夠獲得更多的紅利,誰會反對呢?[41]


    毫無疑問,這樣一個集團的政治路線,勢必以關中為本位,為基地,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實行關中本位政策。皇太子楊勇代表的,就是這個利益集團和這條政治路線。[42]


    楊廣卻不一樣。


    作為楊堅的次子,蕭妃的丈夫,二十二歲時就擔任揚州總管的青年皇子,楊廣至少在情感上更偏向於南方。坐鎮江都十年中,他對南方文化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對南方士族表現出最大的尊重,甚至能說一口流利的吳儂軟語。就連在宗教信仰問題上,楊廣都跟楊勇唱反調:楊勇支持三階教,楊廣則力挺天台宗,並受戒成為天台宗的俗家弟子。[43]


    楊廣儼然成為江南地域集團的代言人。


    也就在此期間,楊廣與楊素結為政治聯盟,牽線搭橋的則是宇文述。這是可以稱為“南方係”或“老二幫”的聯合陣線 :楊廣在皇子中排行老二,上麵有哥哥楊勇;楊素在輔臣中排名第二,前麵有宰相高熲(讀如窘);江南士族在帝國的政治地位也如此,關中本位讓他們成為二等臣民。


    現在,心有不甘的“老二”們聯合起來了。那麽,壓抑已久又奮起一搏的他們,能成功嗎?


    關鍵的關鍵,就看隋文帝的態度。


    態度在廢立之前就已經表現出來。開皇十九年(599)八月初十,也就是楊勇被廢的一年前,建國以來一直擔任宰相的高熲被罷,還差點被殺。高熲可是隋王朝的開國元勳,任職近二十年時突然遭此打擊,恐怕隻有一個原因。[44]


    沒錯,他已經由棟梁變成了絆腳石。


    事實上隋文帝廢楊勇立楊廣之前,是征求了這位老宰相之意見的。高熲的反應是大吃一驚,然後長跪不起說:長幼有序,太子豈能說廢就廢?[45]


    文帝默然。不久,高熲被免職。[46]


    與高熲一樣慘遭不幸的還有三階教,這個中國佛教的宗派在楊廣被立為太子後,也被隋文帝下令禁止傳播,時間都在開皇二十年(600)。但如果我們知道,高熲是三階教最大的支持者和讚助商,就不會對此表示驚訝。[47]


    種種跡象表明,這場鬥爭的總導演是隋文帝自己,楊廣及其同黨或幫凶隻是順應了潮流。煬帝跟後來的雍正一樣都是合法繼位,他在文帝死前是否推了一把已不重要。[48]


    那麽,隋文帝為什麽要更換太子?


    為了改變政治路線。事實上,隋文帝在建國之初,即明確表示要與北周告別。為此,他進行了政治體製的改革(詳見第三章),到晚年則開始反思關中本位政策,最後毅然決定走馬換將。可惜煬帝在執行這一政治遺囑時急功近利又矯枉過正,以至於得罪了整個關隴集團,終於身敗名裂。[49]


    這樣看,蕭皇後的待遇可真是奇怪。


    隋煬帝卻不奇怪。實際上,營建洛陽和開通運河,都是當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做過和想做的事。而且,在經曆了長時期的動蕩和分裂後,真正的中華皇帝都會打通南北。這也正是隋煬帝之所想。為此,他不惜東都和運河雙管齊下,結果是為民族建立了千秋偉業,為自己留下了萬古罵名。[50]


    大運河,功德無量,勞民傷財。


    是的,我們不能要求一個古人有“主權在民”的民主思想,卻可以批評他不該忘記“民貴君輕”的聖人教導。隋煬帝確實太不把人當人了。在他眼裏,民眾不過是可以任意驅趕和屠戮的牛馬和犬羊。結果正如孟子所說,君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為寇仇,司馬德戡的話並非戲言。


    隋煬帝,其實是被自己擁有的絕對權力所殺。


    幸運的是,有人從隋煬帝的滅亡中吸取了教訓。而且正如此人所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個政權,如果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反倒與民爭利,與民為敵,它的滅亡就指日可待,隻剩下一個時間表的問題。


    我們知道,這個人就是唐太宗。


    [38]請參看陳璧顯主編《中國大運河史》。


    [39]請參看氣賀澤保規《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及張國剛推薦序。


    [40]請參看趙翼《廿二史劄記》,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41]趙翼《廿二史劄記》即稱: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42]關隴集團和關中本位政策的概念,係由陳寅恪先生提出;楊勇與楊廣的路線鬥爭,則請參看氣賀澤保規《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


    [43]三階教和天台宗都是中國佛教宗派。三階教又名普法宗,創始人是隋代的信行。天台宗又名法華宗,創始人是陳朝的智顗(讀如以)。開皇十一年(591)十一月二十三日,智顗在江都城內揚州總管府為楊廣授菩薩戒。開皇二十年(600),隋文帝禁三階教。


    [44]楊勇被廢是在開皇二十年(600)十月初九,距離高熲罷官剛好整整一年。罷免高熲的理由非常牽強 :征高麗不力。實際上,高熲一開始就是反對發動這場戰爭的,戰爭失敗本應由文帝負責。


    [45]見《隋書·高熲傳》。


    [46]高熲被免還有一個原因,即隋文帝懷疑他與楊勇結黨。因為隋文帝將東宮的衛戍部隊調往自己身邊時,也遭到高熲反對。此外,在隋文帝那裏說高熲壞話的還有獨孤皇後和漢王楊諒。請參看《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八。


    [47]這是三階教遭到的第一次打擊。此後,武則天和唐玄宗都重申了禁令。唐德宗時,有複興跡象。唐末宋初,完全湮滅。


    [48]楊廣繼位以後,高熲被重新起用,但是終於被殺。楊素則在大業二年病死,死前拒絕服用隋煬帝所賜藥物,隻求一死。請參看《隋書》之《高熲傳》、《楊素傳》。


    [49]實際上在開皇十年,隋文帝仍然堅持關中本位政策。但到開皇二十年選擇楊廣為太子時,便已經決定了轉換政治路線的大政方針。請參看氣賀澤保規《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及張國剛推薦序。


    [50]據《魏書·李衝傳》,孝文帝拓跋宏曾對李衝說,意欲從北到南開鑿大運河跨過黃河直達淮河,並認為這是“軍國之大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易中天中華史:隋唐定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中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中天並收藏易中天中華史:隋唐定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