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把客人都打發走,劉大爺才得空跟方晴和劉大娘說句話。
“我上了年紀,又愛喝口酒,這手寫字打顫兒了都,真還挺怵給人寫信,幸好有你。”
“誰讓你愛喝酒了……”劉大娘先責怪地說。
方晴笑著說,“我也就能幹點這活兒了,您讓我幫著起課推八字我可幹不了。”
說得劉大爺劉大娘都笑了。
方晴笑道,“要不我跟您一塊擺攤兒得了,專門代寫書信。我記得上回在京城的時候還看見過給人畫像的,我也學過幾天畫,就兼替人畫像。”
劉大爺大驚,對方晴說,這龍蛇混雜之地,可不是閨女家混的地方。
方晴越想越覺得這事可以,拿出在家磨吳氏的勁頭兒磨劉大爺。先說這南市女人擺攤兒的也不少,又哭窮說自己這樣坐吃山空不是辦法,末了還保證自己不惹事。
劉大爺兒女去得早,哪禁得小姑娘這樣磨,劉大娘還在邊兒上幫腔,劉大爺也就勉強同意了。
與劉家二老、錢二嫂一家一起過了個不算熱鬧倒還溫馨的新年和燈節,出攤兒用的東西也準備得差不多了,過了二月二龍抬頭,天不那麽冷了,方晴便跟著劉大爺一起去南市擺攤。
方晴和劉大爺合用一個攤子——一個“劉氏老卦”的幌子,幾個凳子,一張長桌子,桌子上訂個布簾,上寫著算卦二角,推八字五角、相麵二角之類的價目,頗有點童叟無欺的意思。
因著方晴的加入,又加上代寫書信一角,畫像五角到三元不等——寫信的一角是南市行情,畫畫兒的價格是方晴和劉大爺一起斟酌著定的,簡單省工夫的就便宜些,費工夫的就貴些。
然即便最貴的也不過和照張四寸大的小像相同,南市廣興大街上便有一家照相館,價目明明白白貼著,那可不是小百姓能花得起的,方晴瞄準的就是這些進不起照相館的人。
方晴頗有幾分小聰明,趁年間給劉大爺畫了幾張畫像,有著色的,有不著色的,有工筆,有白描,有寫意,或坐或站,或下棋或觀書,雖是毛筆畫,竟也有六七分相像,也兼顧到劉大爺要求的“恬淡寧靜”。劉大爺滿意得不得了。
方晴找一家小裱畫鋪子裝裱了,把劉大爺最喜歡的一張送給他老人家,其他的幾張統統拿來掛在攤兒後的牆上招攬生意。
南市畫像的,方晴是獨一份。剛掛上,就有看的,旁邊擺攤兒的都是劉大爺老熟人,聽說方晴是劉大爺的侄女,以後在這兒擺攤畫像,便都客氣地稱讚,還有的說“得閑也讓大姑娘畫一幅”。
方晴順著劉大爺的介紹,張大哥王大伯地跟眾位“鄰居”一通寒暄。
待眾位散去,劉大爺帶著方晴去“拜碼頭”。
這南市屬於三不管地帶,是三教九流五行八作聚集之地,各種勢力都有,大大小小的幫會自是這“勢力”之一。
小買賣人想長長久久安安生生地做生意,就要去幫會“拜碼頭”,每年雖破費些錢財,卻也受到些保護。若有小流氓小混混來鬧事,自會有人幫著“平事兒”。
劉大爺帶方晴去見的這位“劉爺”,據說空手入白刃的功夫了得,人也義氣,是蛟龍會的一個頭目。
劉爺正在明星茶園喝茶聽書。
劉大爺走上前拱手,笑著問,“劉爺,過年好啊。”
劉爺並不拿大,起身也拱拱手,“本家大哥,過年好,家下都好?”又讓座。
劉大爺謝了坐,在靠邊兒的椅子上坐下,笑著說,“承蒙劉爺關照,家裏都好。這是舍侄女,”一指方晴,“家裏過不下去了,會兩筆丹青,跟小老兒一起在南市擺個畫攤兒,以後還請劉爺多照顧。”又跟方晴說,“快給劉爺見禮。”
方晴一直微微低著頭,眼觀鼻鼻觀心的,聽得這麽說,微微一愣,便衝著這位劉爺鞠了一躬,說聲“劉爺好。”方晴之前沒想到行禮這回事,雖會旗人的蹲禮,但這都民國了,再蹲禮似不合適,便學著洋派人鞠了個躬。
趁著行禮的空兒,看了一眼這位劉爺。這劉爺與想象的五大三粗滿麵橫肉的“歹人”形象差距甚遠,約摸五十來歲,臉麵白淨,五官清朗,唇上續些胡髭,穿著寶藍綢麵皮袍,竟不像豪強,倒像個斯文富貴的人。
劉爺打量一眼方晴,約莫十七八歲的模樣,長相普通,打扮普通,行事倒是沉穩,不像個會惹事兒的。
“好,好,是個好孩子。會畫畫兒?回頭也給老夫畫一幅。”
“那敢情好,就怕她手拙,畫不出劉爺威武清貴的神·韻呢。”劉大爺代答。
“我一個混江湖的,有什麽清貴。”劉爺笑著謙虛道。
又說了兩句閑話,“拜碼頭”也就到了尾聲。
劉大爺放在桌子上一個封了五塊錢的紅封,“我們就不叨擾劉爺了,這點錢請代為請街上的兄弟喝茶,以後少不得麻煩兄弟們。”
劉爺笑著說,“大哥又客氣,如此我就替兄弟們謝謝了。”
出了茶館,一著風,方晴才覺得後背出了一層的汗。
劉大爺還誇方晴“鎮定”,“像個見過世麵的孩子”。弄得方晴很是不好意思。
拜完碼頭,就算正式成為南市擺攤人中的一員了。
第23章 畫一張遺像
可能因為在南市畫像的,方晴是獨一份,所以在這兒停住腳兒看畫兒的人不少,甚至也有問價的,但掏錢畫一幅的,暫時沒有。
方晴一上午都沒開張。劉大爺買賣不錯,一上午接了兩個主顧。
二月的天氣用方晴娘的話說是“凍人不凍水”。在外麵站了半天,因為頭一天來要拜會街麵上的人,沒穿臃腫的大棉襖,雖在太陽地兒裏,方晴還是凍得跟冬天的禿毛雞似的。
方晴微聳著肩,縮著脖子,把手揣在袖筒裏,看劉大爺神乎其技的算命看相。
等劉大爺閑了,方晴問,“大爺,您怎麽知道那人父母必有一方不在了?”
劉大爺拈著胡須,又掃看兩眼周圍,“他是戊寅年生人,算算都五十多了,他爹娘得多大歲數?這個歲數有幾個夫妻俱在的?不管哪一方不在,我都說的對,如果都不在,我說的也不算錯,如果萬一都在……”
方晴趕忙問,“那怎麽辦呢?”
“你沒仔細聽我原話是怎麽說的,‘令尊令堂都是有德之人,但可惜有一方不在了’,萬一都在的話,我就說果真‘德修福壽’,有德所以延壽——令尊令堂必有後福啊。沒人會說自己爹娘沒德吧?”
方晴恍然大悟地點點頭。
“他再聽了‘必有後福’,肯定就更歡喜了,還能抓著‘父母有一方不在’這話不放?”
方晴點頭歎服。剛才被唬得一愣一愣的,還以為劉大爺真是鐵口直斷呢——剛才那人說他確實父親早沒了,隻有老母在堂。
爺兒倆從帶來的暖壺裏倒些溫水,泡上雜合麵餅子,啃著鹹菜疙瘩,湊合了中飯。
飯後,是照常的說書時間。劉大爺講的是《隋唐演義》,正是秦瓊賣馬那段兒。方晴不由得感慨,秦瓊那麽大的英雄也有末路賣馬的時候啊……
方晴聽了書,又看劉大爺給一個大叔推了八字,太陽也就要下山了,方晴吸溜一下凍出來的清鼻涕,跟劉大爺一起收拾攤子——頭一天就沒開張,真是開了個“好”頭兒。
劉大爺說這幾天還是冷,等天氣和暖了,出來玩的人多起來,生意就好了。
方晴還是難免沮喪,昨天興奮地半宿沒睡好,後半夜夢到好些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等著自己給畫像……果真是做夢!
回去聽說方晴沒開張,劉大娘和錢二嫂都來安慰,錢大丫也安慰道,“晴姐姐,這不算嘛,劉大爺還有半個月不開張的時候呢!”
錢二嫂拿起手裏的線板子就扔了過去。
方晴劉大娘趕忙攔著,錢大丫趁機跑了。
第二天方晴吸取第一天凍成狗的教訓,穿了最厚的棉襖,終於由狗變成了狗熊。
狗熊方晴跟劉大爺一通急行軍,到了南市,頭上霧氣昭昭,像話本子裏的俠客們在練內功。
結果汗一消,汗濕的小褂貼在身上,小風一吹,打了個寒顫。又過著陣子,把小褂晤幹了,曬著太陽,方晴才覺出舒適的暖和來。
然而今天的買賣比第一天還不如,頭一天好賴還有問的,今天連個問的都沒有。
方晴依舊觀摩劉大爺玄乎的算命大法以及聽秦叔寶峰回路轉路遇知己的故事。可惜二人以後各為其主……方晴慨歎著故事裏人物的命運。
過了十來天,方晴依舊沒有生意,別說畫畫的生意,連一角代寫書信的買賣都沒有。這兩天劉大爺生意也不大好,老頭兒倒是寵辱不驚的樣子。
方晴表麵上也寵辱不驚,嘴裏卻長了燎泡,嗓子也腫了,頭也暈沉沉的有些疼,大約是著急上火,還有點傷風。
劉大爺勸方晴歇一天。
方晴喝了點水,覺得撐得住——主要是不好意思剛去幾天就不去,也是怕“再而衰”,那點心氣兒一歇就散了,還有點跟自己賭氣的意思在。
方晴笑道,“反正跟家裏也是坐著,在南市也是坐著,又不幹活兒,不礙的。”
劉大爺皺著眉搖搖頭,歎口氣,幫方晴拿上家什。
方晴也有點鐵口直斷的意思——這天依舊是幹坐著,沒生意。
蔫頭耷拉腦地在板凳上坐著,腦袋突突地疼,方晴也沒心情關心秦叔寶了——來擺攤兒實是抱了很大希望,鼓了很大的勇氣的,沒想到會這樣。以後可怎麽辦才好?這要等到什麽時候是個頭兒?馮璋要是一走三五年怎麽辦?難道真要坐吃山空把家裏給那點壓箱銀子都花了?要是回去,該怎麽說?怎麽辦?方晴又再次算那些壓箱底的錢能在這天津衛支撐多久,並打好主意,以後不吃細糧了,還是老老實實吃棒子麵兒。
冷風朔氣裏坐了一天,回來的時候方晴覺得有點扛不大住,就在街口兒壽春堂買了點丸藥。結果這丸藥不知是不對症,還是劑量太大,晚上吃了,半夜就有點跑肚,足足折騰了小半宿,才算消停。
方晴坐在被窩裏,悲從中來,覺得自己是世上最最最悲慘的人。不多會兒工夫,剛喝下的一杯子熱水又都化成眼淚流了出來。
“等病好了就回家。”方晴抽抽噎噎,很慫地打起退堂鼓。
第二日早起,不知是不是那堪比瀉藥的藥丸子管用了,折騰半宿的方晴竟然覺得身上輕鬆些了。
“妮兒,你今天還去嗎?”劉大爺敲門。
“去,去,保不齊今天就有買賣了呢。”方晴把半夜打的鼓藏到旮旯,全當沒這回事。
然而依舊沒買賣,劉大娘和錢二嫂都拿不出話來安慰方晴了。
如是又熬了好幾天,方晴終於等到她頭一單活兒。
一個老頭兒,約莫七八十歲了,“你們這兒能給人畫壽像嗎?我要畫一張。”
壽像?方晴愕然。
劉大爺過來笑著說,“什麽都能畫,您先坐。”又給方晴使眼色。
方晴湊近了,劉大爺輕聲道,“就是遺像。”
啊?方晴頗有點哭笑不得。
劉大爺點化她,“不用忌諱,沒事。”
方晴笑道,“我不忌諱。”人家老大爺自己都不忌諱,我有什麽忌諱的。
方晴不敢怠慢,熱絡地招呼老爺子,問有什麽要求,快手快腳地準備了畫紙筆墨。
方晴一邊畫,一邊聽老爺子嘮家常兒。
老爺子表示兒女都孝順,壽材都備下十幾年了,年年走大漆,壽衣兒媳婦也早縫好了,都是好綢子布做的,自己百年以後,缺的就是一張像了。
“孫子說讓上洋照相館去照一張,嚇,那可去不得,小心吸了魂去,減壽數的。”老爺子說得鄭重其事。
方晴聽了,笑著點頭附和。
看著老人風幹橘子樣的臉,方晴有意地少畫點皺紋,臉頰再稍微畫得鼓一些,如此便顯得富態年輕起來,渾濁的眼睛在畫中也顯得神采奕奕,精神極了。
方晴工夫都用在五官上,衣服便簡單處理,卻又寥寥幾筆把老爺子坐的凳子改成了太師椅。
這老爺子經方晴這麽一“拾掇”,儼然就是個老太爺。
那老爺子看了滿意非常。方晴拿著老爺子給的帶體溫的三角錢,突然犯了矯情,感覺眼裏發潮,瞪大眼睛半天才給憋回去。
劉大爺對方晴笑道,“妮兒,你還真像個老江湖呢。原來我怕你混不了南市,如今看來是多慮了。”
方晴也笑道,“這不是有您老人家給掠陣嘛。”
“呦,說的咱們跟秦瓊尉遲恭似的。”
“我上了年紀,又愛喝口酒,這手寫字打顫兒了都,真還挺怵給人寫信,幸好有你。”
“誰讓你愛喝酒了……”劉大娘先責怪地說。
方晴笑著說,“我也就能幹點這活兒了,您讓我幫著起課推八字我可幹不了。”
說得劉大爺劉大娘都笑了。
方晴笑道,“要不我跟您一塊擺攤兒得了,專門代寫書信。我記得上回在京城的時候還看見過給人畫像的,我也學過幾天畫,就兼替人畫像。”
劉大爺大驚,對方晴說,這龍蛇混雜之地,可不是閨女家混的地方。
方晴越想越覺得這事可以,拿出在家磨吳氏的勁頭兒磨劉大爺。先說這南市女人擺攤兒的也不少,又哭窮說自己這樣坐吃山空不是辦法,末了還保證自己不惹事。
劉大爺兒女去得早,哪禁得小姑娘這樣磨,劉大娘還在邊兒上幫腔,劉大爺也就勉強同意了。
與劉家二老、錢二嫂一家一起過了個不算熱鬧倒還溫馨的新年和燈節,出攤兒用的東西也準備得差不多了,過了二月二龍抬頭,天不那麽冷了,方晴便跟著劉大爺一起去南市擺攤。
方晴和劉大爺合用一個攤子——一個“劉氏老卦”的幌子,幾個凳子,一張長桌子,桌子上訂個布簾,上寫著算卦二角,推八字五角、相麵二角之類的價目,頗有點童叟無欺的意思。
因著方晴的加入,又加上代寫書信一角,畫像五角到三元不等——寫信的一角是南市行情,畫畫兒的價格是方晴和劉大爺一起斟酌著定的,簡單省工夫的就便宜些,費工夫的就貴些。
然即便最貴的也不過和照張四寸大的小像相同,南市廣興大街上便有一家照相館,價目明明白白貼著,那可不是小百姓能花得起的,方晴瞄準的就是這些進不起照相館的人。
方晴頗有幾分小聰明,趁年間給劉大爺畫了幾張畫像,有著色的,有不著色的,有工筆,有白描,有寫意,或坐或站,或下棋或觀書,雖是毛筆畫,竟也有六七分相像,也兼顧到劉大爺要求的“恬淡寧靜”。劉大爺滿意得不得了。
方晴找一家小裱畫鋪子裝裱了,把劉大爺最喜歡的一張送給他老人家,其他的幾張統統拿來掛在攤兒後的牆上招攬生意。
南市畫像的,方晴是獨一份。剛掛上,就有看的,旁邊擺攤兒的都是劉大爺老熟人,聽說方晴是劉大爺的侄女,以後在這兒擺攤畫像,便都客氣地稱讚,還有的說“得閑也讓大姑娘畫一幅”。
方晴順著劉大爺的介紹,張大哥王大伯地跟眾位“鄰居”一通寒暄。
待眾位散去,劉大爺帶著方晴去“拜碼頭”。
這南市屬於三不管地帶,是三教九流五行八作聚集之地,各種勢力都有,大大小小的幫會自是這“勢力”之一。
小買賣人想長長久久安安生生地做生意,就要去幫會“拜碼頭”,每年雖破費些錢財,卻也受到些保護。若有小流氓小混混來鬧事,自會有人幫著“平事兒”。
劉大爺帶方晴去見的這位“劉爺”,據說空手入白刃的功夫了得,人也義氣,是蛟龍會的一個頭目。
劉爺正在明星茶園喝茶聽書。
劉大爺走上前拱手,笑著問,“劉爺,過年好啊。”
劉爺並不拿大,起身也拱拱手,“本家大哥,過年好,家下都好?”又讓座。
劉大爺謝了坐,在靠邊兒的椅子上坐下,笑著說,“承蒙劉爺關照,家裏都好。這是舍侄女,”一指方晴,“家裏過不下去了,會兩筆丹青,跟小老兒一起在南市擺個畫攤兒,以後還請劉爺多照顧。”又跟方晴說,“快給劉爺見禮。”
方晴一直微微低著頭,眼觀鼻鼻觀心的,聽得這麽說,微微一愣,便衝著這位劉爺鞠了一躬,說聲“劉爺好。”方晴之前沒想到行禮這回事,雖會旗人的蹲禮,但這都民國了,再蹲禮似不合適,便學著洋派人鞠了個躬。
趁著行禮的空兒,看了一眼這位劉爺。這劉爺與想象的五大三粗滿麵橫肉的“歹人”形象差距甚遠,約摸五十來歲,臉麵白淨,五官清朗,唇上續些胡髭,穿著寶藍綢麵皮袍,竟不像豪強,倒像個斯文富貴的人。
劉爺打量一眼方晴,約莫十七八歲的模樣,長相普通,打扮普通,行事倒是沉穩,不像個會惹事兒的。
“好,好,是個好孩子。會畫畫兒?回頭也給老夫畫一幅。”
“那敢情好,就怕她手拙,畫不出劉爺威武清貴的神·韻呢。”劉大爺代答。
“我一個混江湖的,有什麽清貴。”劉爺笑著謙虛道。
又說了兩句閑話,“拜碼頭”也就到了尾聲。
劉大爺放在桌子上一個封了五塊錢的紅封,“我們就不叨擾劉爺了,這點錢請代為請街上的兄弟喝茶,以後少不得麻煩兄弟們。”
劉爺笑著說,“大哥又客氣,如此我就替兄弟們謝謝了。”
出了茶館,一著風,方晴才覺得後背出了一層的汗。
劉大爺還誇方晴“鎮定”,“像個見過世麵的孩子”。弄得方晴很是不好意思。
拜完碼頭,就算正式成為南市擺攤人中的一員了。
第23章 畫一張遺像
可能因為在南市畫像的,方晴是獨一份,所以在這兒停住腳兒看畫兒的人不少,甚至也有問價的,但掏錢畫一幅的,暫時沒有。
方晴一上午都沒開張。劉大爺買賣不錯,一上午接了兩個主顧。
二月的天氣用方晴娘的話說是“凍人不凍水”。在外麵站了半天,因為頭一天來要拜會街麵上的人,沒穿臃腫的大棉襖,雖在太陽地兒裏,方晴還是凍得跟冬天的禿毛雞似的。
方晴微聳著肩,縮著脖子,把手揣在袖筒裏,看劉大爺神乎其技的算命看相。
等劉大爺閑了,方晴問,“大爺,您怎麽知道那人父母必有一方不在了?”
劉大爺拈著胡須,又掃看兩眼周圍,“他是戊寅年生人,算算都五十多了,他爹娘得多大歲數?這個歲數有幾個夫妻俱在的?不管哪一方不在,我都說的對,如果都不在,我說的也不算錯,如果萬一都在……”
方晴趕忙問,“那怎麽辦呢?”
“你沒仔細聽我原話是怎麽說的,‘令尊令堂都是有德之人,但可惜有一方不在了’,萬一都在的話,我就說果真‘德修福壽’,有德所以延壽——令尊令堂必有後福啊。沒人會說自己爹娘沒德吧?”
方晴恍然大悟地點點頭。
“他再聽了‘必有後福’,肯定就更歡喜了,還能抓著‘父母有一方不在’這話不放?”
方晴點頭歎服。剛才被唬得一愣一愣的,還以為劉大爺真是鐵口直斷呢——剛才那人說他確實父親早沒了,隻有老母在堂。
爺兒倆從帶來的暖壺裏倒些溫水,泡上雜合麵餅子,啃著鹹菜疙瘩,湊合了中飯。
飯後,是照常的說書時間。劉大爺講的是《隋唐演義》,正是秦瓊賣馬那段兒。方晴不由得感慨,秦瓊那麽大的英雄也有末路賣馬的時候啊……
方晴聽了書,又看劉大爺給一個大叔推了八字,太陽也就要下山了,方晴吸溜一下凍出來的清鼻涕,跟劉大爺一起收拾攤子——頭一天就沒開張,真是開了個“好”頭兒。
劉大爺說這幾天還是冷,等天氣和暖了,出來玩的人多起來,生意就好了。
方晴還是難免沮喪,昨天興奮地半宿沒睡好,後半夜夢到好些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等著自己給畫像……果真是做夢!
回去聽說方晴沒開張,劉大娘和錢二嫂都來安慰,錢大丫也安慰道,“晴姐姐,這不算嘛,劉大爺還有半個月不開張的時候呢!”
錢二嫂拿起手裏的線板子就扔了過去。
方晴劉大娘趕忙攔著,錢大丫趁機跑了。
第二天方晴吸取第一天凍成狗的教訓,穿了最厚的棉襖,終於由狗變成了狗熊。
狗熊方晴跟劉大爺一通急行軍,到了南市,頭上霧氣昭昭,像話本子裏的俠客們在練內功。
結果汗一消,汗濕的小褂貼在身上,小風一吹,打了個寒顫。又過著陣子,把小褂晤幹了,曬著太陽,方晴才覺出舒適的暖和來。
然而今天的買賣比第一天還不如,頭一天好賴還有問的,今天連個問的都沒有。
方晴依舊觀摩劉大爺玄乎的算命大法以及聽秦叔寶峰回路轉路遇知己的故事。可惜二人以後各為其主……方晴慨歎著故事裏人物的命運。
過了十來天,方晴依舊沒有生意,別說畫畫的生意,連一角代寫書信的買賣都沒有。這兩天劉大爺生意也不大好,老頭兒倒是寵辱不驚的樣子。
方晴表麵上也寵辱不驚,嘴裏卻長了燎泡,嗓子也腫了,頭也暈沉沉的有些疼,大約是著急上火,還有點傷風。
劉大爺勸方晴歇一天。
方晴喝了點水,覺得撐得住——主要是不好意思剛去幾天就不去,也是怕“再而衰”,那點心氣兒一歇就散了,還有點跟自己賭氣的意思在。
方晴笑道,“反正跟家裏也是坐著,在南市也是坐著,又不幹活兒,不礙的。”
劉大爺皺著眉搖搖頭,歎口氣,幫方晴拿上家什。
方晴也有點鐵口直斷的意思——這天依舊是幹坐著,沒生意。
蔫頭耷拉腦地在板凳上坐著,腦袋突突地疼,方晴也沒心情關心秦叔寶了——來擺攤兒實是抱了很大希望,鼓了很大的勇氣的,沒想到會這樣。以後可怎麽辦才好?這要等到什麽時候是個頭兒?馮璋要是一走三五年怎麽辦?難道真要坐吃山空把家裏給那點壓箱銀子都花了?要是回去,該怎麽說?怎麽辦?方晴又再次算那些壓箱底的錢能在這天津衛支撐多久,並打好主意,以後不吃細糧了,還是老老實實吃棒子麵兒。
冷風朔氣裏坐了一天,回來的時候方晴覺得有點扛不大住,就在街口兒壽春堂買了點丸藥。結果這丸藥不知是不對症,還是劑量太大,晚上吃了,半夜就有點跑肚,足足折騰了小半宿,才算消停。
方晴坐在被窩裏,悲從中來,覺得自己是世上最最最悲慘的人。不多會兒工夫,剛喝下的一杯子熱水又都化成眼淚流了出來。
“等病好了就回家。”方晴抽抽噎噎,很慫地打起退堂鼓。
第二日早起,不知是不是那堪比瀉藥的藥丸子管用了,折騰半宿的方晴竟然覺得身上輕鬆些了。
“妮兒,你今天還去嗎?”劉大爺敲門。
“去,去,保不齊今天就有買賣了呢。”方晴把半夜打的鼓藏到旮旯,全當沒這回事。
然而依舊沒買賣,劉大娘和錢二嫂都拿不出話來安慰方晴了。
如是又熬了好幾天,方晴終於等到她頭一單活兒。
一個老頭兒,約莫七八十歲了,“你們這兒能給人畫壽像嗎?我要畫一張。”
壽像?方晴愕然。
劉大爺過來笑著說,“什麽都能畫,您先坐。”又給方晴使眼色。
方晴湊近了,劉大爺輕聲道,“就是遺像。”
啊?方晴頗有點哭笑不得。
劉大爺點化她,“不用忌諱,沒事。”
方晴笑道,“我不忌諱。”人家老大爺自己都不忌諱,我有什麽忌諱的。
方晴不敢怠慢,熱絡地招呼老爺子,問有什麽要求,快手快腳地準備了畫紙筆墨。
方晴一邊畫,一邊聽老爺子嘮家常兒。
老爺子表示兒女都孝順,壽材都備下十幾年了,年年走大漆,壽衣兒媳婦也早縫好了,都是好綢子布做的,自己百年以後,缺的就是一張像了。
“孫子說讓上洋照相館去照一張,嚇,那可去不得,小心吸了魂去,減壽數的。”老爺子說得鄭重其事。
方晴聽了,笑著點頭附和。
看著老人風幹橘子樣的臉,方晴有意地少畫點皺紋,臉頰再稍微畫得鼓一些,如此便顯得富態年輕起來,渾濁的眼睛在畫中也顯得神采奕奕,精神極了。
方晴工夫都用在五官上,衣服便簡單處理,卻又寥寥幾筆把老爺子坐的凳子改成了太師椅。
這老爺子經方晴這麽一“拾掇”,儼然就是個老太爺。
那老爺子看了滿意非常。方晴拿著老爺子給的帶體溫的三角錢,突然犯了矯情,感覺眼裏發潮,瞪大眼睛半天才給憋回去。
劉大爺對方晴笑道,“妮兒,你還真像個老江湖呢。原來我怕你混不了南市,如今看來是多慮了。”
方晴也笑道,“這不是有您老人家給掠陣嘛。”
“呦,說的咱們跟秦瓊尉遲恭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