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要活下去的,而且要勁兒勁兒地活著。”
小安微笑,“我給你照張像吧。”
“好啊。”
後來洗出的照片裏,方晴眼睛微眯著,帶個溫和而略帶懨懨的笑,就那麽隨意地倚在窗台上,許是光線的原因,出乎意料地美。這幀照片後來在逃日本兵禍的時候丟了,方晴再也沒照過這麽美的照片。
第32章 回鄉去離婚
馮璋又來找方晴,兩人在報館對麵的茶樓喝茶。
對麵坐著,馮璋發覺,方晴這一年多的變化,不隻是穿衣打扮上的。
馮璋給方晴帶了幾塊衣服料子。方晴大方地打開來看,笑著摸一摸,“平滑細膩,綠得像水似的,春天是要做一件這樣的‘青衫’穿。”方晴笑時眉眼彎彎,鼻子略皺著,讓馮璋想起那個畫碩人的小姑娘。
方晴對馮璋的態度也似回到那個時候,熟絡而自然,眼角眉梢那點羞澀已是沒有了——恰是對同門師兄該有的樣子。
馮璋略覺惆悵,笑笑,“你喜歡就好,”又掏出皮夾子,“知道你現在有薪水,隻是恐怕開銷也大……”
方晴把錢推回去,“真的夠用。”語氣堅定。
馮璋也不強求,開玩笑道,“都說報人是無冕之王,你挑了個沒人敢惹的好職業呢。”
方晴笑道,“你說的是大報的記者們,我一個小報畫插圖的,連王的靴子底兒都算不上。”
二人終於談到他們的“婚姻問題”。
馮璋抿抿嘴,“我們回鄉吧,我親自去給老師賠罪。”
方晴客氣地說,“總是難為你。”
方晴覺得這是最好的結局。所謂長痛不如短痛,一刀割掉,雖然疼了些,也留個難看的疤瘌,卻比零打碎敲地難受強。方晴是吳氏教養大的,吳氏最不喜歡拖拖拉拉,方晴平時不顯,骨子裏卻是簡單粗暴。
這回馮璋也頗有軍人作風,雷厲風行,說辦就辦。
方晴請了十天的假,春寒料峭中與馮璋一起踏上歸途。
二人誰都沒提前跟家裏打招呼,方晴是來不及,馮璋——許是不願意。
二人對麵坐著,一路上間或閑聊兩句沿途風物,氣氛頗為融洽,誰會想到是即將解除婚姻的夫婦?
下了火車,因是鄉間小站,並不見黃包車,蹲活兒的隻有一輛騾車。
看馮璋和方晴過來,車把式趕忙陪個笑臉,“老總,坐車吧?”
馮璋看了一眼木板車上鋪的油漬麻花的褥墊子,往下拉了拉帽簷,“咱們走回去吧。”
方晴無可無不可的提起藤箱跟上。箱子不小,但裝的不過是衣服之類,並不沉。
到了分岔路,方晴道,“馮家哥哥,我們就在這裏分開吧。”
馮璋略沉吟,“替我給老師、師母問好。”
方晴微笑道,“好,你也替我跟家裏人問好吧。”
馮璋衝方晴點點頭,沒再說什麽,轉身走了。
方晴隱去笑容,把大衣領子豎起,甩兩下有點累的手,把手套重新戴一戴,再次拎起箱子。
進了門,聽學堂裏悄沒聲兒的,方晴看看天時,可不是嗎,這個點兒孩子們都放學了。
“吱嘎”推開二門,方晴還沒走到堂屋門口,方旭先躥了出來,緊接著吳氏和方守仁也迎了出來。
“爹——娘——”方晴放開兄弟的手,紅著眼圈跪下,“我回來了。”
方守仁和吳氏把方晴拉起來,吳氏一把摟住方晴,“閨女,你可算回來了——”聲音裏難掩哽咽。
方晴摟著母親,聞著熟悉的淡淡肥皂味,眼淚終於控製不住流了下來。
“好了,好了,回來就好,進屋說話。”方守仁眼睛也有點潮,怕妻女看見,先拎起方晴的行李轉身撩開棉簾子進了屋。
方晴挽著母親的胳膊,又去摟兄弟的肩膀,一起進屋。
方旭自謂是大孩子了,讓姐姐摟著很不自然。方晴越發地揉他頭發。方旭一行躲一行嘟囔,“姐姐這愛揉腦袋的毛病兒怎麽就改不了呢?”
“你頭發梆硬,鋼絲似得,還能給你揉壞了?”吳氏嗔道。
方晴咧嘴笑了起來。
方旭覺得自己八成是運河裏漂的大木盆裏撿來的。
方晴被吳氏拉著坐在炕頭,“外麵冷,快暖和暖和。”
“娘,我不冷,這龍抬頭都過了,還能冷到哪兒去。”
“今年倒春寒。”
吳氏仔細打量閨女,比先時臉圓潤了,也白了,眼睛還是那麽水靈靈的,手摸著比先前在馮家時還細嫩些,可見天津衛的水養人,也說明這一年多並沒吃苦。
再看打扮,雖不像想象中的官太太,但也不像鄉下媳婦了。頭發剪得短短的,又燙彎,乍看有點怪模怪樣,仔細看倒也禁看。脫了外麵穿的洋呢大衣,裏麵穿著半新不舊的棗紅洋布夾棉長旗袍,首飾除了一對銀耳塞子,隻有領口別的玉蘭花形狀的別針,看著挺文氣雅致。
吳氏心放下一半,覺得閨女這一年多看來過得不錯。另一半還要問過才能放下。
“怎麽這會兒自己回來了?女婿呢?”
方晴幹笑,娘真是一問就在點子上啊。
方守仁也覺得不對,怎麽這會兒不年不節地回來,還是自己回來的,“你是從天津直接回來的?去你婆家了嗎?”得,後麵還有補刀的。
看方旭也在旁邊疑惑地看著自己,方晴隻得尷尬地笑道,“不是想你們了嗎?又有點事,就回來了。”又招呼方旭,“有個東西給你。”方晴打開行李箱子,取出一個頗為精致的紙盒子遞給方旭。
方旭打開,竟是一支銀色新式自來水筆,另有一瓶相配的墨水。不由得嘿嘿笑道,“姐姐怎麽知道我想要這個?”
方晴笑道,“我一揉你頭發就知道你腦子裏想什麽。”
方旭笑道,“原來姐姐這是仙人掌。”
嗬,小東西嘴巴還挺機靈。
方晴順勢把別的東西也分了。一家子每人一件毛衣、每人一套洋式棉布中衣,又有給方守仁的洋呢子氈帽,給吳氏的一對番式花樣兒銀鎏金點翠簪子。另有些衣服料子統一交給了吳氏。又稟過吳氏,差遣方旭把帶來的麻花炸糕之類的天津衛特色吃食和買的各色洋點心,都分了些給劉家還有其餘幾家親鄰故舊送去。
如此行李裏東西去了大半,隻剩了幾件隨身衣物,方晴才算消停了。
因把方旭打發出去了,方晴便把事情一五一十跟父母說了。
其實略去細節後,並不是多麽複雜的故事,雖幾番被吳氏打斷,但總共就這麽點兒事,不過三兩盞茶的工夫也就說完了。
說到最後,方晴看看吳氏和方守仁,沉靜地說,“如今看來,離婚是勢在必行的了。”
“這個小畜生怎能這樣?以後你怎麽辦啊?”吳氏是個爆炭脾氣,氣得一行哭一行罵,“必要他們家給個說法!”
方晴一下一下輕撫吳氏後背,“我覺著這倒也痛快,總比——在馮家守著好。”
“我好好兒的閨女——都怪當初我跟你爹替你訂的這門親事。”
方晴安慰道,“看您說的,誰長前後眼了?再說,他雖背信,到底沒算太壞。他要硬是不回來,晾我三十年,或者我在天津這一年找人把我害了,咱們又能怎麽辦?”
吳氏被方晴說得一愣,如今人心都這樣壞了嗎?都沒有天理沒有王法了?
方晴歎道,“早就沒有王法了。皇上都不在宮裏了。”
方守仁一直沒有說話,隻麵沉似水地坐在那裏。
方守仁是鎮上的“宿儒”,按說該是傳說中恪守禮法的頑固,但方晴一點也不怕父親為了禮法把自己“賣了”,因為父親是個兒女情長的人,更因為父親是個明白事理的好人。
“晴姐兒,你該早讓我們知道。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你一個女孩子家,孤身在外,這一年多要是萬一有個好歹,讓我和你娘何以——度此殘生?以後可不能這麽瞻前不顧後的了啊——好在,回來了,回來就好,回來就好。”開始還有點庭訓的架勢,後麵看方晴眼圈一紅立馬變成了囑咐安慰。
吳氏擤完鼻子,擦了眼淚,慢慢醒過勁兒來,“孩子,要是他們隻說要納妾,你願意嗎?”
方晴苦笑:“不過是個正妻的牌位兒!不要也罷。”
方守仁皺眉道,“若是他家裏人壓著他,他也答應會好好跟你過日子呢?隻是多一個妾。”
方晴直直地看到父親眼睛裏,“我不願意。”
看著女兒還略顯稚嫩的臉,方守仁不知怎的想起老父,那時自己還小,父親決定陪貶謫的“主翁”來滄縣任上,臉上依稀也是這樣的神情。方守仁在心裏歎口氣,還真是祖傳的強脾氣!
吳氏眼淚又流下來,“可是……你以後怎麽辦呢?這事你得多想想啊。”
“我都想了一年多了,娘。”
吳氏還想說什麽,方守仁截住她,“咱們總不至於養不起閨女。”
方晴的眼淚嘩得流了下來。
第二日,方守仁在大門上貼了休學三天的告示,專心致誌候著馮家來人。陪著他的是多年的老兄弟劉大餘。
第33章 終於離婚了
劉大餘是個老實巴交的漢子,也是看著方晴長大的,此時聽了這事,眼睛瞪得中藥丸子那麽大,“姐兒定親的時候,這小子給我敬煙,我看他平頭正臉的,還以為是個好的,沒想到這麽壞。我去找他們家問問。”說著提著拳頭就要去馮家。
方守仁連忙攔住,“不在這一時。咱們在家等等,他們家若是懂事,就會來人說,沒人來,咱們再去。”
方守仁想好了,若是馮家來人說還罷,若是這兩天沒人來,便是有什麽變故,不能善了了,到時便要約上幾個德高望重的,一起理論此事。隻怕那些老人精們懼怕馮璋已經成勢,不願出頭……
裏屋,劉大餘的媳婦劉嬸也陪著吳氏一起同仇敵愾。
方旭被放了一天假,讓劉家的男孩子們帶著去運河沿子上放風箏去了。這樣冷的天放風箏——方旭抿著嘴一聲沒言語就答應了。
方晴不禁感慨,幸好還有劉家作臂膀,這時就看出宗族的好處來。自己家這單門獨戶的,在鄉間有摩擦出了問題,便顯得勢單力孤。
馮家人是掌燈的時候來的。
等了一天,晚飯都吃過了,劉家人除了劉大餘還在陪方守仁說話,其他人都回去了,再沒想到馮家這時候來人。
聽到外麵叫“親家”的聲音,方家諸人迎了出來。來的是馮二爺、馮五爺還有馮璋。
方晴跟在方守仁、劉大餘身後,見了馮二爺和馮五爺,微笑著叫“二大爺、爹”。
馮二爺、馮五爺見了方晴的打扮都有些驚愕,但都沒說什麽,隻點點頭。
方守仁把三人讓進屋裏,分賓主坐下。方晴給諸人倒上茶水,便隨吳氏避進了裏屋。
“二哥、親家,喝些熱茶暖和暖和。”方守仁笑道。
馮五爺顯得很局促不安,一個勁兒地搓手,看看他二哥,又看一眼馮璋。
馮二爺把兄弟的樣子看在眼裏,心說,“狗肉上不了大席,還是得我說話。”
小安微笑,“我給你照張像吧。”
“好啊。”
後來洗出的照片裏,方晴眼睛微眯著,帶個溫和而略帶懨懨的笑,就那麽隨意地倚在窗台上,許是光線的原因,出乎意料地美。這幀照片後來在逃日本兵禍的時候丟了,方晴再也沒照過這麽美的照片。
第32章 回鄉去離婚
馮璋又來找方晴,兩人在報館對麵的茶樓喝茶。
對麵坐著,馮璋發覺,方晴這一年多的變化,不隻是穿衣打扮上的。
馮璋給方晴帶了幾塊衣服料子。方晴大方地打開來看,笑著摸一摸,“平滑細膩,綠得像水似的,春天是要做一件這樣的‘青衫’穿。”方晴笑時眉眼彎彎,鼻子略皺著,讓馮璋想起那個畫碩人的小姑娘。
方晴對馮璋的態度也似回到那個時候,熟絡而自然,眼角眉梢那點羞澀已是沒有了——恰是對同門師兄該有的樣子。
馮璋略覺惆悵,笑笑,“你喜歡就好,”又掏出皮夾子,“知道你現在有薪水,隻是恐怕開銷也大……”
方晴把錢推回去,“真的夠用。”語氣堅定。
馮璋也不強求,開玩笑道,“都說報人是無冕之王,你挑了個沒人敢惹的好職業呢。”
方晴笑道,“你說的是大報的記者們,我一個小報畫插圖的,連王的靴子底兒都算不上。”
二人終於談到他們的“婚姻問題”。
馮璋抿抿嘴,“我們回鄉吧,我親自去給老師賠罪。”
方晴客氣地說,“總是難為你。”
方晴覺得這是最好的結局。所謂長痛不如短痛,一刀割掉,雖然疼了些,也留個難看的疤瘌,卻比零打碎敲地難受強。方晴是吳氏教養大的,吳氏最不喜歡拖拖拉拉,方晴平時不顯,骨子裏卻是簡單粗暴。
這回馮璋也頗有軍人作風,雷厲風行,說辦就辦。
方晴請了十天的假,春寒料峭中與馮璋一起踏上歸途。
二人誰都沒提前跟家裏打招呼,方晴是來不及,馮璋——許是不願意。
二人對麵坐著,一路上間或閑聊兩句沿途風物,氣氛頗為融洽,誰會想到是即將解除婚姻的夫婦?
下了火車,因是鄉間小站,並不見黃包車,蹲活兒的隻有一輛騾車。
看馮璋和方晴過來,車把式趕忙陪個笑臉,“老總,坐車吧?”
馮璋看了一眼木板車上鋪的油漬麻花的褥墊子,往下拉了拉帽簷,“咱們走回去吧。”
方晴無可無不可的提起藤箱跟上。箱子不小,但裝的不過是衣服之類,並不沉。
到了分岔路,方晴道,“馮家哥哥,我們就在這裏分開吧。”
馮璋略沉吟,“替我給老師、師母問好。”
方晴微笑道,“好,你也替我跟家裏人問好吧。”
馮璋衝方晴點點頭,沒再說什麽,轉身走了。
方晴隱去笑容,把大衣領子豎起,甩兩下有點累的手,把手套重新戴一戴,再次拎起箱子。
進了門,聽學堂裏悄沒聲兒的,方晴看看天時,可不是嗎,這個點兒孩子們都放學了。
“吱嘎”推開二門,方晴還沒走到堂屋門口,方旭先躥了出來,緊接著吳氏和方守仁也迎了出來。
“爹——娘——”方晴放開兄弟的手,紅著眼圈跪下,“我回來了。”
方守仁和吳氏把方晴拉起來,吳氏一把摟住方晴,“閨女,你可算回來了——”聲音裏難掩哽咽。
方晴摟著母親,聞著熟悉的淡淡肥皂味,眼淚終於控製不住流了下來。
“好了,好了,回來就好,進屋說話。”方守仁眼睛也有點潮,怕妻女看見,先拎起方晴的行李轉身撩開棉簾子進了屋。
方晴挽著母親的胳膊,又去摟兄弟的肩膀,一起進屋。
方旭自謂是大孩子了,讓姐姐摟著很不自然。方晴越發地揉他頭發。方旭一行躲一行嘟囔,“姐姐這愛揉腦袋的毛病兒怎麽就改不了呢?”
“你頭發梆硬,鋼絲似得,還能給你揉壞了?”吳氏嗔道。
方晴咧嘴笑了起來。
方旭覺得自己八成是運河裏漂的大木盆裏撿來的。
方晴被吳氏拉著坐在炕頭,“外麵冷,快暖和暖和。”
“娘,我不冷,這龍抬頭都過了,還能冷到哪兒去。”
“今年倒春寒。”
吳氏仔細打量閨女,比先時臉圓潤了,也白了,眼睛還是那麽水靈靈的,手摸著比先前在馮家時還細嫩些,可見天津衛的水養人,也說明這一年多並沒吃苦。
再看打扮,雖不像想象中的官太太,但也不像鄉下媳婦了。頭發剪得短短的,又燙彎,乍看有點怪模怪樣,仔細看倒也禁看。脫了外麵穿的洋呢大衣,裏麵穿著半新不舊的棗紅洋布夾棉長旗袍,首飾除了一對銀耳塞子,隻有領口別的玉蘭花形狀的別針,看著挺文氣雅致。
吳氏心放下一半,覺得閨女這一年多看來過得不錯。另一半還要問過才能放下。
“怎麽這會兒自己回來了?女婿呢?”
方晴幹笑,娘真是一問就在點子上啊。
方守仁也覺得不對,怎麽這會兒不年不節地回來,還是自己回來的,“你是從天津直接回來的?去你婆家了嗎?”得,後麵還有補刀的。
看方旭也在旁邊疑惑地看著自己,方晴隻得尷尬地笑道,“不是想你們了嗎?又有點事,就回來了。”又招呼方旭,“有個東西給你。”方晴打開行李箱子,取出一個頗為精致的紙盒子遞給方旭。
方旭打開,竟是一支銀色新式自來水筆,另有一瓶相配的墨水。不由得嘿嘿笑道,“姐姐怎麽知道我想要這個?”
方晴笑道,“我一揉你頭發就知道你腦子裏想什麽。”
方旭笑道,“原來姐姐這是仙人掌。”
嗬,小東西嘴巴還挺機靈。
方晴順勢把別的東西也分了。一家子每人一件毛衣、每人一套洋式棉布中衣,又有給方守仁的洋呢子氈帽,給吳氏的一對番式花樣兒銀鎏金點翠簪子。另有些衣服料子統一交給了吳氏。又稟過吳氏,差遣方旭把帶來的麻花炸糕之類的天津衛特色吃食和買的各色洋點心,都分了些給劉家還有其餘幾家親鄰故舊送去。
如此行李裏東西去了大半,隻剩了幾件隨身衣物,方晴才算消停了。
因把方旭打發出去了,方晴便把事情一五一十跟父母說了。
其實略去細節後,並不是多麽複雜的故事,雖幾番被吳氏打斷,但總共就這麽點兒事,不過三兩盞茶的工夫也就說完了。
說到最後,方晴看看吳氏和方守仁,沉靜地說,“如今看來,離婚是勢在必行的了。”
“這個小畜生怎能這樣?以後你怎麽辦啊?”吳氏是個爆炭脾氣,氣得一行哭一行罵,“必要他們家給個說法!”
方晴一下一下輕撫吳氏後背,“我覺著這倒也痛快,總比——在馮家守著好。”
“我好好兒的閨女——都怪當初我跟你爹替你訂的這門親事。”
方晴安慰道,“看您說的,誰長前後眼了?再說,他雖背信,到底沒算太壞。他要硬是不回來,晾我三十年,或者我在天津這一年找人把我害了,咱們又能怎麽辦?”
吳氏被方晴說得一愣,如今人心都這樣壞了嗎?都沒有天理沒有王法了?
方晴歎道,“早就沒有王法了。皇上都不在宮裏了。”
方守仁一直沒有說話,隻麵沉似水地坐在那裏。
方守仁是鎮上的“宿儒”,按說該是傳說中恪守禮法的頑固,但方晴一點也不怕父親為了禮法把自己“賣了”,因為父親是個兒女情長的人,更因為父親是個明白事理的好人。
“晴姐兒,你該早讓我們知道。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你一個女孩子家,孤身在外,這一年多要是萬一有個好歹,讓我和你娘何以——度此殘生?以後可不能這麽瞻前不顧後的了啊——好在,回來了,回來就好,回來就好。”開始還有點庭訓的架勢,後麵看方晴眼圈一紅立馬變成了囑咐安慰。
吳氏擤完鼻子,擦了眼淚,慢慢醒過勁兒來,“孩子,要是他們隻說要納妾,你願意嗎?”
方晴苦笑:“不過是個正妻的牌位兒!不要也罷。”
方守仁皺眉道,“若是他家裏人壓著他,他也答應會好好跟你過日子呢?隻是多一個妾。”
方晴直直地看到父親眼睛裏,“我不願意。”
看著女兒還略顯稚嫩的臉,方守仁不知怎的想起老父,那時自己還小,父親決定陪貶謫的“主翁”來滄縣任上,臉上依稀也是這樣的神情。方守仁在心裏歎口氣,還真是祖傳的強脾氣!
吳氏眼淚又流下來,“可是……你以後怎麽辦呢?這事你得多想想啊。”
“我都想了一年多了,娘。”
吳氏還想說什麽,方守仁截住她,“咱們總不至於養不起閨女。”
方晴的眼淚嘩得流了下來。
第二日,方守仁在大門上貼了休學三天的告示,專心致誌候著馮家來人。陪著他的是多年的老兄弟劉大餘。
第33章 終於離婚了
劉大餘是個老實巴交的漢子,也是看著方晴長大的,此時聽了這事,眼睛瞪得中藥丸子那麽大,“姐兒定親的時候,這小子給我敬煙,我看他平頭正臉的,還以為是個好的,沒想到這麽壞。我去找他們家問問。”說著提著拳頭就要去馮家。
方守仁連忙攔住,“不在這一時。咱們在家等等,他們家若是懂事,就會來人說,沒人來,咱們再去。”
方守仁想好了,若是馮家來人說還罷,若是這兩天沒人來,便是有什麽變故,不能善了了,到時便要約上幾個德高望重的,一起理論此事。隻怕那些老人精們懼怕馮璋已經成勢,不願出頭……
裏屋,劉大餘的媳婦劉嬸也陪著吳氏一起同仇敵愾。
方旭被放了一天假,讓劉家的男孩子們帶著去運河沿子上放風箏去了。這樣冷的天放風箏——方旭抿著嘴一聲沒言語就答應了。
方晴不禁感慨,幸好還有劉家作臂膀,這時就看出宗族的好處來。自己家這單門獨戶的,在鄉間有摩擦出了問題,便顯得勢單力孤。
馮家人是掌燈的時候來的。
等了一天,晚飯都吃過了,劉家人除了劉大餘還在陪方守仁說話,其他人都回去了,再沒想到馮家這時候來人。
聽到外麵叫“親家”的聲音,方家諸人迎了出來。來的是馮二爺、馮五爺還有馮璋。
方晴跟在方守仁、劉大餘身後,見了馮二爺和馮五爺,微笑著叫“二大爺、爹”。
馮二爺、馮五爺見了方晴的打扮都有些驚愕,但都沒說什麽,隻點點頭。
方守仁把三人讓進屋裏,分賓主坐下。方晴給諸人倒上茶水,便隨吳氏避進了裏屋。
“二哥、親家,喝些熱茶暖和暖和。”方守仁笑道。
馮五爺顯得很局促不安,一個勁兒地搓手,看看他二哥,又看一眼馮璋。
馮二爺把兄弟的樣子看在眼裏,心說,“狗肉上不了大席,還是得我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