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孫淑錚是知道前情的,“姐姐還是那麽率性而為。”
方晴正色道,“安是個真誠而勇敢的人。”
兩個人便都笑笑,點下頭,就此分開。
鄭衍、韓益、韓太太在與歐陽先生及另兩位北平來的人說話,方晴便走過去打招呼。
“我到現在還頭疼呢!你跟友直兩個對我一個,還說什麽費厄潑賴。”歐陽先生對鄭衍笑道。
一聽便知道,昨天老朋友們一起去喝酒了。
看方晴走來,歐陽先生笑道,“方小姐的畫兒真是好,我們曾經輟了課,專門討論你的畫兒。我與學生們吹噓認得這位方霽天先生,而且還是朋友,改日你一定要賜我墨寶一幅,讓我回去顯擺。”
歐陽先生是學貫中西的學者,這樣誇讚,實在是太過了,方晴臉皮再厚,也不由得泛紅起來。
幾位北平來的剛才隻聽得介紹是“方晴方小姐”,現在才知道這位方小姐便是愛國漫畫家“方霽天”。
在《玩偶之家》裏扮演林丹太太的秦小姐便與方晴討論起美術理論。
看剛進來時的情景,秦小姐與孫淑錚很有幾分別苗頭的樣子。都是年輕出色的女子,這種事是難免的。
秦小姐也確實是個難得的女孩子,長著嬌俏的小圓臉,聲音甜甜的,是美國韋爾斯利大學畢業的高材生,主業是英國文學,曾選修過西洋畫。秦小姐於西洋美術理論頗為了解,好在方晴這兩年惡補了些這方麵的知識,不然怕是接不上話的。
方晴的優點在於讀書、畫畫都還算踏實,受魯先生啟迪,這幾年又重讀諸子和儒家研究著作,並研究了些西畫曆史和西洋哲學之類,對國畫及國畫與西畫的區別便有了更多的體悟。
方晴不願搶秦小姐風頭,但對其“西畫高於國畫”的一套說法很不認同,便也就國畫西畫的異同略說了幾句自己的看法。
“國畫與西畫之區別,率因國人與西方人思維方式不同,國人重線性唯美思維,西方人為立體空間思維,然並非線畫不能寫實。中國自宋前,畫皆象形,雖貴氣韻生動,而未嚐不極尚逼真。後士人畫興盛,界畫等形似寫真者被鄙為匠筆,因而沒落,故非國畫不能寫真,隻是近代不尚寫真罷了。單重氣韻,餘皆簡率荒略,固然不可取;若以形似與否定畫之高低,卻也太過偏頗,更遑論摒棄國畫,代以西畫技法。圖畫存在之意義,除卻留圖影外,便是表現思想誌趣,試想,一幅油畫的《山居秋暝圖》該是怎樣的情況?”
想到一幅油畫的空山新雨、明月清泉、浣女漁舟,眾人都笑了。秦小姐也給麵子地翹翹嘴角。
在座諸位雖然不是職業畫家,但都涉獵頗廣,於書畫藝術和中西方文化對比碰撞也有自己的看法,此時聽二女論道,倒覺得方晴的更合耳緣,西方美術理論固佳,然用西畫之筆,表現中國人所思所想,總隔著一層。
看方晴鎮定自若地與人侃侃而談,鄭衍才真切地意識到那個稍顯局促的姑娘真的成為一個漫畫家了,竟有點“吾家有女初長成”的酸澀和欣慰。
“——故國畫、西畫各有所長,然並非不能融合,且如今中西交流越發地多,更多秦小姐這樣學貫中西的人物,融中西畫之長,畫時人之生活、思想、誌趣,或能開啟繪畫新紀元。”方晴微笑道。
方晴末了的一捧,給了秦小姐台階,秦小姐也是很有分寸的人,並沒再爭論,隻略謙虛兩句。方晴又適時地問起“不知現在西畫有什麽新的流派”,就把話題完全交給了秦小姐。
鄭衍微笑著看方晴一眼,她終究學不來時代女性有風駛盡的風範。
方晴無辜地看回去。眼波流轉,恰對上韓益微笑的眼睛,方晴大方地回以微笑。
參照康有為《萬木草堂藏畫目·序言》等。
第48章 義賣晚會下
聽完秦小姐對幾個西方繪畫流派的介紹,話題轉化的空檔,方晴告退,拉著韓太太去吃東西閑聊。
“你的學問真好。”韓太太真誠地說。
“真是以一當十,對西洋畫的知識,都是這一兩年惡補的。再說下去,就該露底了。”方晴小聲道。
韓太太笑了。兩個人說起宴會,“要說這西洋樣式的宴會倒也有意思,想吃什麽自己拿。不像我們,筷子伸長了都是失禮。”
方晴想起母親教的那些規矩,笑道,“是啊,尤其是女人,吃飯穿衣、坐立臥行,一舉一動都要有規矩。”
韓太太笑道,“若是全按那些規矩來,怕是就成了四方的了。”
方晴對韓太太笑道,“你做得就很好,我初次見你的時候便想,大家閨秀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的。”
韓太太被讚得臉一紅,“我倒是更希望像你們這些摩登女性。”
“我算哪門子的摩登女性,曾被人說像光緒時候的人。”
“那我不得是明代的?”
兩個人都笑了。
看看大座鍾,義賣馬上就要開始了。
大人物們終於壓軸出場。
主持的是天津商會會長孫先生,略說兩句開場白,便請楊奉先先生講話。楊先生是老牌同盟會成員,雖不擔任官職,在國民黨中卻頗有威望,蔣、汪見了也要叫一聲“先生”的。
楊先生五十歲上下,說話聲音和緩低沉,然言辭慷慨,幾句話便使得人心大振,“去歲江淮大災,政府財政窘迫,以致前線供給不足,彈糧缺乏,聽聞已至斷炊之地步。將士們於前線拋灑熱血,我等於後方何惜一二身外之物?我這裏有先總理孫先生手書的‘吾誌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一幅,並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的行書詩軸,願捐獻出來……”
楊先生不隻說話慷慨,做事也大方,有楊先生帶的好頭,孫會長也捐出兩幅頗有分量的字畫,都拍了個好價錢。後麵除了字畫,還有些名貴貨物,比如津西梅家的一批西式珠寶首飾,百貨裴家的幾十件皮草,壽德堂捐出的一批名貴中藥……
代表梅家出麵的是小安的朋友梅先生。方晴忖道,難怪梅先生把首飾當年貨送,原來是家裏的“特產”。
梅先生念得好生意經,珠寶盒子依次擺開,眾女眷都被晃花了眼,想來等拍賣會過了,梅氏珠寶行一定又圈了更多新顧客。
這批首飾也確實好,或精巧或簡約或新奇,總帶著點說不出的“摩登味兒”,配長裙、大衣或者旗袍都好。可惜成套出售,每一套都價格不菲,不是方晴這種買本書都要看價錢的人買得起的。
孫會長為女兒孫書錚拍下一套藍寶石頭麵,裴先生為裴太太拍下一套珍珠首飾,“津門四少”之一的鴻熹堂少東家楚大少爺為身畔的紅顏知己小明玉拍下一套祖母綠的……
別的還好說,楚大少爺攜妓而來,又拍下這樣貴重首飾相贈,讓在座的一幹太太小姐很是看不過眼。楚大少眯著一雙桃花眼,嘴角含笑,那輕狂的樣子讓方晴覺得有點眼熟——鄭衍有時就這德行。
方晴看看鄭衍,再瞄一眼楚大少,或許紈絝們都是相似的?
方晴熱鬧看得起勁兒,又捉摸有沒有可入畫的點——話說屍位素餐真不是個輕鬆活兒。
鄭衍用餘光瞄著方晴。與別的小姐太太們不同,方晴純粹像個旁觀者,許是自知絕不會擁有這些東西,便連覬覦之心都沒有,還自得其樂地看熱鬧。這份自知之明讓鄭衍生出些心疼來。
鄭衍走近,“有瞧得上眼的沒?”
方晴小聲玩笑道,“那個、那個——除了這兩套,別的都包起來,送到寒舍。”
鄭衍配合地微微後仰身子,“好大的派頭!”
方晴嗬嗬地笑。
鄭衍也笑,“那套珠子的,我覺得襯你,給你拍下來吧?”
看著鄭衍的眼睛,方晴突然有點心慌,麵兒上卻不動聲色地開玩笑,“莫不是想下一部漫畫的分成就用這個抵了吧?那可不行,我還是喜歡銀元,珍珠寶石都得往後站,”方晴順嘴胡扯,“等我死了,就穿一套金絲串著銀元做的金縷錢衣,嘖嘖……”
鄭衍硬生生忍住湧到喉頭的“滾蛋”二字,瞥方晴一眼,走了。
方晴收了臉上玩笑的神色,想了想,又覺得瞎想無益,便搖搖頭也走去別處。
其實除了豪商富賈們,其他人多數拍些小件——雖說都是為了抗戰,但也要量力而行嘛!韓益為妻子拍了一件銀狐大衣,韓太太笑得眉眼彎彎。
方晴點頭笑道,“典雅高貴,很襯你。”
義賣會後,方晴避實就虛,畫了一張穿洋裝的美人,正在摘下耳環,“用它為前線將士換塊幹糧!”
呈給李先生看,李先生看方晴一眼,簽了字,沒說什麽。
這張美人被組版的曲先生樹在左下角,與頭條義賣會現場的照片遙相輝映,而旁邊是梅氏的廣告,哈,物盡其用!不得不說,曲先生是個妙人。
不管怎麽說,方晴到底對這場義賣會也算有所交待了。
義賣會後幾日,中日雙方停戰。
對戰爭走向,報紙上又進入“猜猜猜”環節。
鄭衍與方晴商量著結束《王大壯進城》連載。鄭衍是有點煩了,方晴也覺得,抗戰當前,再乜斜著眼諷刺這個諷刺那個,顯得挺混蛋的,兩人便讓“王大壯”又“出城”回去種地了。
方晴與鄭衍商議畫個以九一八為背景的故事。起因是前陣子方晴院子裏新搬來個鄰居,一對東北來的兄妹。
哥哥是馮庸大學工學院的學生,妹妹還在上小學。九一八的時候,母親不幸罹難,二人輾轉來津尋找在此做洋貨生意的父親。誰知那店鋪早就典當出去了,父親也不知蹤影。好在哥哥識文斷字,又是大小夥子,找了份文書工作,兄妹二人暫時安頓下來,再慢慢尋親。
方晴與他們漸漸熟了,不免幫襯一二。那妹妹剛來時,大眼睛裏都是惶恐,真是讓人心疼。方晴自費幫他們在《津門時報》刊登了尋親廣告,然而不知是他們父親離開天津,還是別的什麽原因,終究沒有找到。
聽他們說起九一八事變中的沈陽及一路上的經曆,簡直就是一部曆險記式的。方晴問那個哥哥,可否把他們的經曆改編成漫畫故事。
“沒什麽不可以的,總要給那些隔江猶唱·後·庭·花的人提個醒。”哥哥聲音沉鬱,又含著些激憤。戰火中的家園與九河入海處的洋場都市宛若不在一個星球上,痛定思痛,他人已歌,讓這個少年格外矛盾痛苦。
鄭衍對方晴的提議倒也有點興趣。平時寫的盡是些歌舞升平郎情妾意或者吊著眉毛挖苦諷刺,這樣苦大仇深的題材並沒碰過。鄭衍覺得,吃慣了淮揚菜和湘菜,弄點味道厚重的東北大鍋燉菜,也蠻好!
鄭衍便讓方晴代約那位鄰居聊一聊,又說也認識幾個同樣從東北逃難過來的,下午可以一起去拜望一下。
方晴卻搖頭,“不行,下午還有別的事。”
鄭衍知道方晴於正事很認真,不會無故推脫,說有事,便是真的有事,“怎麽了,需要幫忙嗎?”
方晴慢吞吞地搖搖頭,收拾畫稿,王大壯又出城回了家鄉,自己這“方大壯”以後會如何呢?下午約的是大姨——為的是相親的事。
第49章 鄭衍表白了
方晴與大姨家走動得並不勤,逢年過節按例拜望而已,但大姨對方晴卻著實不錯,在妹妹妹夫的信中得知方晴離婚後,便留意著給外甥女介紹新的男人。
半年前介紹了一個做生意的,有幾間鋪子,日子過得還算殷實,前麵的媳婦亡故了,留下三個孩子。可惜年紀有些大,已經三十七了。
方晴並無結婚的迫切想法,也不覺得這個人合適,然而不願違逆大姨,還是去見了一麵。
這是一個微微有些發福的男人,保養得倒好,看上去不過三十出頭的樣子,皮膚白白的,戴一副金邊眼鏡,眯縫眼,見人三分笑,說話慢吞吞的。這位先生請大吳氏和方晴喝茶,禮節頗為周到。
過後,還不待方晴想出什麽借口,對方已經反饋給大吳氏,“令甥女是時代女性,與我這樣一個小生意人,太屈就了。”
過兩個月這位先生娶了個很俏麗的年輕姑娘。大吳氏悻悻地說,“娘家是打魚的,小氣吧啦,也就是年輕漂亮點兒,別的都不如你。”
方晴臉上陪著笑,心下卻道,“有年輕漂亮這兩條就足夠了。”
後來大吳氏又看中丈夫的一個同行。小夥子沒上過什麽學,人卻很機靈,想找個識文斷字能撐場麵的太太。然而打聽著,這人好像包了個唱的,又愛去跳舞廳消遣。大吳氏抿抿嘴,熄了給外甥女介紹的心。
大吳氏覺得,這次這個卻實在是好,不過二十六歲,是中學教員,人長得平頭正臉、斯斯文文的。前妻前年難產死了,孩子也沒留下,若是嫁過去,並不用當後娘。家裏也過得去,其父經營著一個挺大的綢緞莊。
上次那個都見了,這個更沒有拒絕的理由。
約的地方在法租界瑪格麗特公園邊上,是一家頗有情調的咖啡館。
方晴走進咖啡館,找個臨窗的位子坐下,叫了一杯咖啡,坐著等。
杯子見底兒的時候,方晴從手袋裏掏出前些陣子在南市淘的銀殼老懷表,已經到時間了。方晴招招手,又添了一杯咖啡。方晴很不理解為什麽有人愛喝黑咖啡,這東西明明隻有加了奶放了糖才好喝。
隔著玻璃窗戶,方晴看到一個戴眼鏡穿西裝的青年男子匆匆而來。
那青年男子進了門,環視一下,略躊躇,走向另一桌一位單身女子,“請問是方小姐嗎?”
瞄一眼那位豔女,方晴自嘲地笑了。
那男子臉微有些紅,又過來問方晴,“請問是方小姐嗎?”
方晴想戲謔地說,“真可惜,是。”到底顧忌形象,把前幾個字省去了,臉上帶著個寬和的笑,“我是,您是喬先生?”
“是,鄙人喬慰先。”
方晴正色道,“安是個真誠而勇敢的人。”
兩個人便都笑笑,點下頭,就此分開。
鄭衍、韓益、韓太太在與歐陽先生及另兩位北平來的人說話,方晴便走過去打招呼。
“我到現在還頭疼呢!你跟友直兩個對我一個,還說什麽費厄潑賴。”歐陽先生對鄭衍笑道。
一聽便知道,昨天老朋友們一起去喝酒了。
看方晴走來,歐陽先生笑道,“方小姐的畫兒真是好,我們曾經輟了課,專門討論你的畫兒。我與學生們吹噓認得這位方霽天先生,而且還是朋友,改日你一定要賜我墨寶一幅,讓我回去顯擺。”
歐陽先生是學貫中西的學者,這樣誇讚,實在是太過了,方晴臉皮再厚,也不由得泛紅起來。
幾位北平來的剛才隻聽得介紹是“方晴方小姐”,現在才知道這位方小姐便是愛國漫畫家“方霽天”。
在《玩偶之家》裏扮演林丹太太的秦小姐便與方晴討論起美術理論。
看剛進來時的情景,秦小姐與孫淑錚很有幾分別苗頭的樣子。都是年輕出色的女子,這種事是難免的。
秦小姐也確實是個難得的女孩子,長著嬌俏的小圓臉,聲音甜甜的,是美國韋爾斯利大學畢業的高材生,主業是英國文學,曾選修過西洋畫。秦小姐於西洋美術理論頗為了解,好在方晴這兩年惡補了些這方麵的知識,不然怕是接不上話的。
方晴的優點在於讀書、畫畫都還算踏實,受魯先生啟迪,這幾年又重讀諸子和儒家研究著作,並研究了些西畫曆史和西洋哲學之類,對國畫及國畫與西畫的區別便有了更多的體悟。
方晴不願搶秦小姐風頭,但對其“西畫高於國畫”的一套說法很不認同,便也就國畫西畫的異同略說了幾句自己的看法。
“國畫與西畫之區別,率因國人與西方人思維方式不同,國人重線性唯美思維,西方人為立體空間思維,然並非線畫不能寫實。中國自宋前,畫皆象形,雖貴氣韻生動,而未嚐不極尚逼真。後士人畫興盛,界畫等形似寫真者被鄙為匠筆,因而沒落,故非國畫不能寫真,隻是近代不尚寫真罷了。單重氣韻,餘皆簡率荒略,固然不可取;若以形似與否定畫之高低,卻也太過偏頗,更遑論摒棄國畫,代以西畫技法。圖畫存在之意義,除卻留圖影外,便是表現思想誌趣,試想,一幅油畫的《山居秋暝圖》該是怎樣的情況?”
想到一幅油畫的空山新雨、明月清泉、浣女漁舟,眾人都笑了。秦小姐也給麵子地翹翹嘴角。
在座諸位雖然不是職業畫家,但都涉獵頗廣,於書畫藝術和中西方文化對比碰撞也有自己的看法,此時聽二女論道,倒覺得方晴的更合耳緣,西方美術理論固佳,然用西畫之筆,表現中國人所思所想,總隔著一層。
看方晴鎮定自若地與人侃侃而談,鄭衍才真切地意識到那個稍顯局促的姑娘真的成為一個漫畫家了,竟有點“吾家有女初長成”的酸澀和欣慰。
“——故國畫、西畫各有所長,然並非不能融合,且如今中西交流越發地多,更多秦小姐這樣學貫中西的人物,融中西畫之長,畫時人之生活、思想、誌趣,或能開啟繪畫新紀元。”方晴微笑道。
方晴末了的一捧,給了秦小姐台階,秦小姐也是很有分寸的人,並沒再爭論,隻略謙虛兩句。方晴又適時地問起“不知現在西畫有什麽新的流派”,就把話題完全交給了秦小姐。
鄭衍微笑著看方晴一眼,她終究學不來時代女性有風駛盡的風範。
方晴無辜地看回去。眼波流轉,恰對上韓益微笑的眼睛,方晴大方地回以微笑。
參照康有為《萬木草堂藏畫目·序言》等。
第48章 義賣晚會下
聽完秦小姐對幾個西方繪畫流派的介紹,話題轉化的空檔,方晴告退,拉著韓太太去吃東西閑聊。
“你的學問真好。”韓太太真誠地說。
“真是以一當十,對西洋畫的知識,都是這一兩年惡補的。再說下去,就該露底了。”方晴小聲道。
韓太太笑了。兩個人說起宴會,“要說這西洋樣式的宴會倒也有意思,想吃什麽自己拿。不像我們,筷子伸長了都是失禮。”
方晴想起母親教的那些規矩,笑道,“是啊,尤其是女人,吃飯穿衣、坐立臥行,一舉一動都要有規矩。”
韓太太笑道,“若是全按那些規矩來,怕是就成了四方的了。”
方晴對韓太太笑道,“你做得就很好,我初次見你的時候便想,大家閨秀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的。”
韓太太被讚得臉一紅,“我倒是更希望像你們這些摩登女性。”
“我算哪門子的摩登女性,曾被人說像光緒時候的人。”
“那我不得是明代的?”
兩個人都笑了。
看看大座鍾,義賣馬上就要開始了。
大人物們終於壓軸出場。
主持的是天津商會會長孫先生,略說兩句開場白,便請楊奉先先生講話。楊先生是老牌同盟會成員,雖不擔任官職,在國民黨中卻頗有威望,蔣、汪見了也要叫一聲“先生”的。
楊先生五十歲上下,說話聲音和緩低沉,然言辭慷慨,幾句話便使得人心大振,“去歲江淮大災,政府財政窘迫,以致前線供給不足,彈糧缺乏,聽聞已至斷炊之地步。將士們於前線拋灑熱血,我等於後方何惜一二身外之物?我這裏有先總理孫先生手書的‘吾誌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一幅,並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的行書詩軸,願捐獻出來……”
楊先生不隻說話慷慨,做事也大方,有楊先生帶的好頭,孫會長也捐出兩幅頗有分量的字畫,都拍了個好價錢。後麵除了字畫,還有些名貴貨物,比如津西梅家的一批西式珠寶首飾,百貨裴家的幾十件皮草,壽德堂捐出的一批名貴中藥……
代表梅家出麵的是小安的朋友梅先生。方晴忖道,難怪梅先生把首飾當年貨送,原來是家裏的“特產”。
梅先生念得好生意經,珠寶盒子依次擺開,眾女眷都被晃花了眼,想來等拍賣會過了,梅氏珠寶行一定又圈了更多新顧客。
這批首飾也確實好,或精巧或簡約或新奇,總帶著點說不出的“摩登味兒”,配長裙、大衣或者旗袍都好。可惜成套出售,每一套都價格不菲,不是方晴這種買本書都要看價錢的人買得起的。
孫會長為女兒孫書錚拍下一套藍寶石頭麵,裴先生為裴太太拍下一套珍珠首飾,“津門四少”之一的鴻熹堂少東家楚大少爺為身畔的紅顏知己小明玉拍下一套祖母綠的……
別的還好說,楚大少爺攜妓而來,又拍下這樣貴重首飾相贈,讓在座的一幹太太小姐很是看不過眼。楚大少眯著一雙桃花眼,嘴角含笑,那輕狂的樣子讓方晴覺得有點眼熟——鄭衍有時就這德行。
方晴看看鄭衍,再瞄一眼楚大少,或許紈絝們都是相似的?
方晴熱鬧看得起勁兒,又捉摸有沒有可入畫的點——話說屍位素餐真不是個輕鬆活兒。
鄭衍用餘光瞄著方晴。與別的小姐太太們不同,方晴純粹像個旁觀者,許是自知絕不會擁有這些東西,便連覬覦之心都沒有,還自得其樂地看熱鬧。這份自知之明讓鄭衍生出些心疼來。
鄭衍走近,“有瞧得上眼的沒?”
方晴小聲玩笑道,“那個、那個——除了這兩套,別的都包起來,送到寒舍。”
鄭衍配合地微微後仰身子,“好大的派頭!”
方晴嗬嗬地笑。
鄭衍也笑,“那套珠子的,我覺得襯你,給你拍下來吧?”
看著鄭衍的眼睛,方晴突然有點心慌,麵兒上卻不動聲色地開玩笑,“莫不是想下一部漫畫的分成就用這個抵了吧?那可不行,我還是喜歡銀元,珍珠寶石都得往後站,”方晴順嘴胡扯,“等我死了,就穿一套金絲串著銀元做的金縷錢衣,嘖嘖……”
鄭衍硬生生忍住湧到喉頭的“滾蛋”二字,瞥方晴一眼,走了。
方晴收了臉上玩笑的神色,想了想,又覺得瞎想無益,便搖搖頭也走去別處。
其實除了豪商富賈們,其他人多數拍些小件——雖說都是為了抗戰,但也要量力而行嘛!韓益為妻子拍了一件銀狐大衣,韓太太笑得眉眼彎彎。
方晴點頭笑道,“典雅高貴,很襯你。”
義賣會後,方晴避實就虛,畫了一張穿洋裝的美人,正在摘下耳環,“用它為前線將士換塊幹糧!”
呈給李先生看,李先生看方晴一眼,簽了字,沒說什麽。
這張美人被組版的曲先生樹在左下角,與頭條義賣會現場的照片遙相輝映,而旁邊是梅氏的廣告,哈,物盡其用!不得不說,曲先生是個妙人。
不管怎麽說,方晴到底對這場義賣會也算有所交待了。
義賣會後幾日,中日雙方停戰。
對戰爭走向,報紙上又進入“猜猜猜”環節。
鄭衍與方晴商量著結束《王大壯進城》連載。鄭衍是有點煩了,方晴也覺得,抗戰當前,再乜斜著眼諷刺這個諷刺那個,顯得挺混蛋的,兩人便讓“王大壯”又“出城”回去種地了。
方晴與鄭衍商議畫個以九一八為背景的故事。起因是前陣子方晴院子裏新搬來個鄰居,一對東北來的兄妹。
哥哥是馮庸大學工學院的學生,妹妹還在上小學。九一八的時候,母親不幸罹難,二人輾轉來津尋找在此做洋貨生意的父親。誰知那店鋪早就典當出去了,父親也不知蹤影。好在哥哥識文斷字,又是大小夥子,找了份文書工作,兄妹二人暫時安頓下來,再慢慢尋親。
方晴與他們漸漸熟了,不免幫襯一二。那妹妹剛來時,大眼睛裏都是惶恐,真是讓人心疼。方晴自費幫他們在《津門時報》刊登了尋親廣告,然而不知是他們父親離開天津,還是別的什麽原因,終究沒有找到。
聽他們說起九一八事變中的沈陽及一路上的經曆,簡直就是一部曆險記式的。方晴問那個哥哥,可否把他們的經曆改編成漫畫故事。
“沒什麽不可以的,總要給那些隔江猶唱·後·庭·花的人提個醒。”哥哥聲音沉鬱,又含著些激憤。戰火中的家園與九河入海處的洋場都市宛若不在一個星球上,痛定思痛,他人已歌,讓這個少年格外矛盾痛苦。
鄭衍對方晴的提議倒也有點興趣。平時寫的盡是些歌舞升平郎情妾意或者吊著眉毛挖苦諷刺,這樣苦大仇深的題材並沒碰過。鄭衍覺得,吃慣了淮揚菜和湘菜,弄點味道厚重的東北大鍋燉菜,也蠻好!
鄭衍便讓方晴代約那位鄰居聊一聊,又說也認識幾個同樣從東北逃難過來的,下午可以一起去拜望一下。
方晴卻搖頭,“不行,下午還有別的事。”
鄭衍知道方晴於正事很認真,不會無故推脫,說有事,便是真的有事,“怎麽了,需要幫忙嗎?”
方晴慢吞吞地搖搖頭,收拾畫稿,王大壯又出城回了家鄉,自己這“方大壯”以後會如何呢?下午約的是大姨——為的是相親的事。
第49章 鄭衍表白了
方晴與大姨家走動得並不勤,逢年過節按例拜望而已,但大姨對方晴卻著實不錯,在妹妹妹夫的信中得知方晴離婚後,便留意著給外甥女介紹新的男人。
半年前介紹了一個做生意的,有幾間鋪子,日子過得還算殷實,前麵的媳婦亡故了,留下三個孩子。可惜年紀有些大,已經三十七了。
方晴並無結婚的迫切想法,也不覺得這個人合適,然而不願違逆大姨,還是去見了一麵。
這是一個微微有些發福的男人,保養得倒好,看上去不過三十出頭的樣子,皮膚白白的,戴一副金邊眼鏡,眯縫眼,見人三分笑,說話慢吞吞的。這位先生請大吳氏和方晴喝茶,禮節頗為周到。
過後,還不待方晴想出什麽借口,對方已經反饋給大吳氏,“令甥女是時代女性,與我這樣一個小生意人,太屈就了。”
過兩個月這位先生娶了個很俏麗的年輕姑娘。大吳氏悻悻地說,“娘家是打魚的,小氣吧啦,也就是年輕漂亮點兒,別的都不如你。”
方晴臉上陪著笑,心下卻道,“有年輕漂亮這兩條就足夠了。”
後來大吳氏又看中丈夫的一個同行。小夥子沒上過什麽學,人卻很機靈,想找個識文斷字能撐場麵的太太。然而打聽著,這人好像包了個唱的,又愛去跳舞廳消遣。大吳氏抿抿嘴,熄了給外甥女介紹的心。
大吳氏覺得,這次這個卻實在是好,不過二十六歲,是中學教員,人長得平頭正臉、斯斯文文的。前妻前年難產死了,孩子也沒留下,若是嫁過去,並不用當後娘。家裏也過得去,其父經營著一個挺大的綢緞莊。
上次那個都見了,這個更沒有拒絕的理由。
約的地方在法租界瑪格麗特公園邊上,是一家頗有情調的咖啡館。
方晴走進咖啡館,找個臨窗的位子坐下,叫了一杯咖啡,坐著等。
杯子見底兒的時候,方晴從手袋裏掏出前些陣子在南市淘的銀殼老懷表,已經到時間了。方晴招招手,又添了一杯咖啡。方晴很不理解為什麽有人愛喝黑咖啡,這東西明明隻有加了奶放了糖才好喝。
隔著玻璃窗戶,方晴看到一個戴眼鏡穿西裝的青年男子匆匆而來。
那青年男子進了門,環視一下,略躊躇,走向另一桌一位單身女子,“請問是方小姐嗎?”
瞄一眼那位豔女,方晴自嘲地笑了。
那男子臉微有些紅,又過來問方晴,“請問是方小姐嗎?”
方晴想戲謔地說,“真可惜,是。”到底顧忌形象,把前幾個字省去了,臉上帶著個寬和的笑,“我是,您是喬先生?”
“是,鄙人喬慰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