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十二章 無頭之王
楊說:“門前有烏羊頭顱的神秘雕刻,我想此地也許會關,欲訪地仙,先找烏羊,裏邊是個山洞,好像空間不小,何不進去看看再說?”說完就舉起“金鋼傘”護身,將“將狼眼手電筒架”在傘上,當先從猿狹頭顱堆積的狹窄通道進去,兩堵石壁間有處洞口,其內亂嶙峋、鍾乳倒垂,竟是個石灰積岩的天然洞窟。
我見“棺材峽”裏的這個洞窟妖氣不祥,擔心她和幺妹兒在前邊會有閃失,急忙打了個手勢,帶著胖子和孫九爺緊緊跟上,洞窟內部的空間出乎意料地大,狼眼手電筒的有限光束,無法即刻探清周圍地形,隻能看見眼前是一片平整的開闊地,距離頭頂鍾表乳有十幾米的高度。
眾人不敢掉以輕心,攏作一隊向前摸索,不時用手電筒照向四周,而光線卻像被黑暗吞噬掉了,根本看不到幾步以外的情形,洞窟裏也似乎空無一物,胖子拽出一枚冷煙火,“哧”地一聲劃亮在手,紅色的光亮頓時將附近照得一片通明。
隻見一塊如同巨碑般的大青石,就橫倒著眠在我們前方數十米之地,石上有一高大壯碩的玉人,玉色殷紅似血,身著蠖袍勾帶,頭大如鬥,安座在中央一片白花花的台子上,隻是離得遠了看不清麵部,又見四周跪有為奴的男女石人數十,皆是手捧燈燭酒器。
我們見有所發現,便當先走過去看那石梁,攀上石台仔細看了看,原來中間的玉人頭上,戴了一個銅釜般的銅麵罩,卻沒有五官輪廓,連個出氣視物的窟窿都沒有,用手指在銅罩上一敲,鏹然作響,正經的青銅古物。
孫教授奇道:“莫非是套頭葬?”說著話舉起手電筒。離近了照在沒有麵孔的銅頭套上看個不住感謝。
胖子伸手摸了摸玉人,常得搬不回去有些可惜,嘴裏叨咕著搬個玉人頭回去倒也使得,抬手就去揪玉人的表銅麵罩,不料一拽卻未拽動。
孫教授見他這勁頭不對,趕緊製止,一隻手抓緊住胖子的胳膊,另一隻手摟住青銅麵感謝燈火會員手打具的另一邊,以防胖子真把這銅牆鐵壁罩扯脫了。
不成想。二人一較勁,竟把青銅麵罩扳得原地轉了一圈,後腦轉到前邊來了,孫教授叫得一聲命苦了,慌忙去看那青銅麵具是否損壞了,誰知不看則可,一看頓時驚出一身冷汗,差點將握著的“狼眼手電筒”給扔了。
我和shinley楊、幺妹兒三人,正在後麵端祥附近手捧燈燭的石人,忽然發覺孫九爺身子向後一縮,險些要癱坐在地,就伸手將他扶住,口裏問:“怎麽回事?”也同時抬頭去看。
這一看同樣吃驚不小,你道為何吃驚?原來玉人後腦地銅麵罩上卻有五官,眉目口鼻俱在。表情也是端詳,隻不過並非人臉,而是一張“烏羊”的麵孔,此時青銅頭罩被胖子和孫教授轉達了過來。加上那玉人像本就肥胖高大,這一來就如同一頭披著蟒袍的“烏羊”老妖。
眾人都覺驚訝:“這玉人是不是無頭大王?為何說有身無首?這不明明有個豬首?洞窟中又不像古墓地宮,古怪的玉像窨是為何所立?”
幺妹兒雖然膽大機靈,畢竟沒什麽見識,見尋“烏羊”麵具如此詭異。不禁有些心慌,驚問孫教授:“咱們青溪從古到今,都沒有人趄吃烏淩晨肉,為什麽要裝個這麽駭人的腦殼兒?”
孫教授聞言一怔,反問幺妹兒:“丫關,這話不是瞎說?此地古時風俗不吃烏羊嗎?”不等幺妹兒回答,他就自言自語地說:“好個大王,有身無首。欲見地仙,先找烏羊,難道那沒頭的大王……就是烏羊王?
胖子剛剛示能得手,而且那一轉達隻下,又發覺麵罩中是空的,沒有玉人頭顱,心中好是不快,此刻見孫教授自說自語,內容莫名其妙,便函說道:“胖爺活了三十多年,就沒聽說哪國有個什麽烏羊王,老胡你聽過沒有?”
我搖了搖頭,從不曾聽說“烏羊王”之事,shinley楊也說:“我看過一則新聞,去年中日聯合考古,在野外搜尋古感謝巴文化的遺跡,地點就在巫山,雖然沒有考察到任何結果,但多次提到古巴人在古代崇拜虎圖騰,卻沒有說任何與烏關有關的事情。”
我見孫九爺望著那“烏羊”麵罩呆呆出神,心想也許他找到了什麽線索,正在冥思苦想,可別幹擾了他,又見眾人在山間鳥道的險徑中走了一天,都有些疲憊了,便讓大夥暫且休息,休息,再定行止。
頭戴“烏羊”銅麵的玉像半坐在一片白色的台子上,我從來也不把古代的“帝王將相”之流放在心上,哪管他什麽“烏關王”是不是妖,就對它說了句;‘你這老兒坐了好幾千年,而勞動人民卻跪了幾千年了……不覺得害臊嗎?“當下挨著玉人像坐了。
胖子就近騎從在旁邊關跪的石人背上,跟我胡侃了幾句,幺妹兒坐在背包上聽著,不過我們都是探討一些比較專業的內容,一般地外行人聽不明白,比如玉人是整個的付印,還是分成碎片值錢?沒了原裝的玉石腦殼,是不是就缺少了藝術審美和收藏價值?
正說得著三不著兩之際,我忽然覺得屁股底下不太對勁,正要起身來年,就聽胖子在旁說:“胡司令,看你表情不陰不陽,是不是烏關王的座位不夠舒服?你當那種高級領導的座位是那麽好坐的嗎?肯定是又冷又硬呀,那句話怎麽說的來著?高處不勝寒嘛,小心受了涼跑肚子……”
我拍了拍身邊的玉人,對胖子說:“什麽高處不勝寒?還他媽伴君如伴虎呢,不過你別說,真是怪了,坐在這不是不舒服,反倒是……太舒服了,有點像沙
冷是冷了點……卻不硬。”
胖子和幺妹兒一聽。都覺得奇怪。山洞庭湖裏除了石頭就是石頭,即便是個玉台,也許會是暖玉不會使人覺得冰涼,但哪會有什麽沙發?
我自己更是奇怪,下意識地用手一摸,表麵是一層灰土,但下麵光滑柔軟,似皮似革,不知是什麽。低頭去看,都是一塊塊枕形的長方白磚,邊緣則是一片黑色的長穗,我心中納罕,用手撥開一片,幹枯如麻,如同死人的頭發一樣,不禁奇道:“哪冒出來的這許多頭發?”
正這時,shinley楊忽然一把將我拽向後邊,我見她臉色不對。知道情況有變,急忙隨著她一拽之勢起身,同時也已把“精鋼峨眉刺”握在了手中,回頭順著她手電筒的光束一看,隻見白色石台地側麵。竟然不知什麽時候,悄無聲息地露出一張女人臉來,那張臉絕非玉石雕琢,而是口眼滴血地一副僵屍麵孔。
我沒有思想準備,現時覺得從脊梁骨湧起一股寒意。隻覺頭發根“蹭”地一下全乍了起來,趕緊把孫九爺和幺妹兒擋在身後,胖子也是毫無防備,猛然間看到手電光束下有張毫無人色滿麵滴血地臉孔。不免有些亂了方寸,顧不得去抄背後的“連珠快孥”,就忙不跌地一手去掏黑驢蹄子,一手輪起工兵鏟要砸,
shinley楊忙道:“別慌,是不會動的!”我定了定神。仔細去看那白色石台側麵的人頭,果然是具貨真價實的死屍,嘴眼俱張,在黑暗中顯得怪異猙獰,但它臉上淌出的卻不是鮮血,而是從嘴裏被填滿了東西,我用峨眉刺小心翼翼地刮下一點,全是血紅的砂粒,不知在活著地時候是被灌了什麽薌,整個腔子裏都填滿了。
而且並非隻這一具屍體,銅麵玉人身下那整座白色地平台,竟是六具赤裸屍首的脊背,那些女屍分兩排跪在地上,有的垂首低頭,有的側過了臉來,恐怖的神態不一而足,但都把後背露在上方,六具女屍身量相近,高低一至,如同一具皮革般柔軟的平台,而頭罩烏羊銅麵的太人,就是端坐在由死屍搭成的軟席上。
孫教授戴上眼鏡盯著看了半天,臉上一陣變色,對我們說:“不必考證了,我敢以名譽擔保,這是人……人橙,名副其實的人橙,史書上有記載,想不到在此會有實物!女屍體內灌注的紅沙,可能都是至人死命後,用來維持血肉不僵不硬藥物。”
孫教授解釋說:“人橙這種稱呼,是後來的學者們自己加上去的,真正的名稱到現在則是考證不出了,此物在三代以前的奴隸社會時代,確實是有的,據說夏的最後一代國君夏桀,就是個著名的暴君,他窮奢極欲,並且自比天日,稱自己是天上地太陽,女奴隸要趴在在上給他當人橙,還有男奴隸的人車、人馬代他騎乘,諸如此類都是他親自發明出來的,後來這種酷虐無比的製度還延續了很多朝代,據說直到元代還有,從古有事死如事生地風氣,君王活著時所享受使用的物品,死後必然也要準備,這……屍橙,應該就是人橙在陰世的替代品。”
我聽得怒從心頭起,問孫教授說:“那麽說……這具屍橙就是為了烏羊王殉葬的明器了?可怎麽不見烏羊王的棺槨和屍首?”
孫教授搖頭道:“我早就說過了,可你們誰也不聽,這根本不是感謝燈火會員古墓冥殿,而是一外類似饗殿的祭祀場所,烏羊王地墓穴裏也早就沒了他的棺槨和屍首,因為……觀山太保早已經盜發了烏羊王古家了,並且在哪座規模極大的墓穴裏造了地仙村,作為藏真之所,欲訪地仙,先找烏羊,豈不正是於此相應?”
我深覺此事愈發的撲朔迷離了,難道古時當真曾經有一位“烏羊王”?那句“好個大王,有身無首”之語,就是反映的烏羊王?剛剛還沒有任何頭緒,在這一時半刻之間,孫九爺又是從何得知?
shinley楊告訴我說:“你剛才坐在……坐在人橙上的時候,孫教授發現地下的大石梁上,滿是蟲魚古跡,還有許多形似日月星辰的古符,我看不懂半個,但孫教授卻是解讀積各類古文字的專家,石梁上所刻都是棺材峽以前的傳說,雖然不知傳說是真是假,卻可以肯定在峽中藏了一座規模不凡的古代陵墓。”
孫教授點頭道:“是啊,烏羊王玉像未被毀去,可能是觀山太保故意所為,有身無首之王,正是這玉像的真身,不過並非應該稱為烏羊王,它的真正封號應該是”巫陵移山王“,不過你們也別以為巫陵王是人,按照這個古老的傳說,巫陵王實際上……是一頭大得驚人的烏羊。”
孫教授說這洞窟本是饗祭移山巫陵王這地,而巫陵王之墓,應該藏在“棺材峽”的最深處,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此王非人,而是一頭遍體漆黑,重達千斤的“烏羊”。
我難以理解,正想再問,孫九爺卻自顧自的趴在石碑上看個不住,我隻好忍們滿腹的疑問,帶著胖子去四周查看地形,山間的洞窟縱深極廣,遠處惡風呼嘯猶如鬼哭神嚎,料來山洞是穿山而過,應該有出口通往另一邊的峽穀。
好不容易等到孫九爺將記載“烏羊王”事跡的文字全部拓了下來,已經到了中夜時分,我們隻好尋塊穩妥的角落,生起火頭,當晚宿在洞中。
第四卷 第十三章 死者——身份不明
孫教授在營火前一麵整理今天收集到的資料,一麵給我們斷斷續續出碑文上記載的傳說,烏羊王人櫈下的石柱,乃是當年治水所留,雕篆文刻極為細密,紋是“輕重雷紋”,篆是“蝸蟬古篆”,等閑之人根本看不懂這些如同天書般的奇形蝸篆,但孫教授浸淫此道數十載,傾注了無窮心血,造詣非凡,不是尋常的學者專家可及,讀懂七八成不在話下。
我心裏暗自慶幸,要不是死說活拽地將孫九爺帶到青溪,憑我和shirley楊、胖子這三人,即便看見了這些古代謎文,也隻見,當下不再多說,用心傾聽孫教授的講述,原來尋找地仙古墓入口的暗示,除了藏有青烏風水的秘密之外,果然也與“棺材峽”中的古代傳說有關。
早年間,由於巫山山脈地形獨特,未受陰陽魚引水之利,這片山區洪水肆虐,水患天災連年不斷,每年都有無數人畜被洪水吞沒,成為了江中魚鼇的食物。
正當上下束手無策之時,山中有一隱士出麵,體態魁梧,滿麵虯髯,身著黑袍,自稱為“巫陵大王”,有移山之術,可以驅使陰兵疏通河道。
但他也提出兩個條件,一是移山開河的工程進行期間,要地方上供奉酒肉飯食,到吃飯的時間,就把酒肉飯食堆放在山洞的洞口,洞前有大鼎一口。送飯地民眾事先鳴鼎三聲,然後趕緊出山回避。
第二個條件,是請天子加封官爵,以表彰他的功德,當時苦於工程浩大,即便肯出錢糧人丁,也做不得移山導河之舉,朝中又格外看重得道的高人,當即允諾。
於是巫陵王整日做法,驅役陰兵陰將疏導河流。自此山中每天都是陰雲慘淡,攻山開石之聲滾滾如雷,當地百姓感其德,選了一個姓李的女子,嫁與巫陵王為妻,此後為開河陰兵獻饗之事,都由夫人親自督率。
治水工程既艱難又漫長,有一天忽然天降暴雨。巫陵王指揮陰兵伐河不利,送去的酒食接連兩天原封沒動。夫人憂心起來,就帶人送入山中。
到伐河的現場一看,眾人無不大驚,峽穀中一頭大黑豬正在水中以頭拱山,它後邊是無數山鬼山魈之屬搬運土石,原來移山巫陵王乃是山中烏羊所化。要現出原形以鬼神之力開河,所以從來不肯讓人進山相見。
巫陵王見原形被人識破,從此藏在山中,再也不肯開河,更恥於再與夫人相見,夫人跪在山前苦求無果。隻好投崖而死,巫陵王自覺愧對夫人,便率陰兵將最後一段河道疏通,徹底根治了水患。
朝中頒下重賞,要請巫陵真君再去治理另一段水患嚴重的河道。如能收取全功,當有封王列相之期。可巫陵王自言此後要歸隱深峽,除非夫人複活,否則永不開山,辭別之日,有萬民相送。
巫陵王大醉,誤走西陵山,現出原形酣睡不醒,結果被當地不知情的山民擒獲,當即緊緊縛了,燒起大鍋來,又是褪毛又是放血的一場忙活,等手下人找到移山巫陵王下落之時,大王的下水都已煮熟多時了。
隨後當地先是瘟疫大作,接著又是蝗蟲蔽日翻天而至,百姓都說此乃巫陵王陰魂不散,於是在峽中造了一座大墓,收斂他剩餘地屍骸安葬,但隻剩一身皮肉骨骸,首及大概被人吃了,再也找不回來,又建饗殿年年祭祀不絕,製玉身銅首供奉。
“棺材峽”縱橫交錯的峽穀,和滿壁遍布的鳥道險徑,都是當年巫陵王役使陰兵開河的遺跡,曆代在開河治水過程中死亡的土人,都被納入懸棺,隨著洪水逐漸降低,一層層地安葬在峭壁上,本來是無心而為,想不到竟構成了一片無頭巨像的身影,恐怕也是巫陵王喪命的先兆,而巫陵王出山前,曾帶著陰兵在山裏挖掘巫鹽礦脈,“棺材峽”內的鹽井礦洞,即是其陵寢所在,從饗殿到王墓,要經過一段“百步鳥道”地絕險,才能抵達墓道入口。
孫教授把這段記載,原原本本地給我們講了出來,我恍然大悟:“原來當年封團長留下的這段話,實際上隻有最後一句有用,也可能這隻是第一段,意思是說地仙古墓地入口,可能藏在烏羊王原本的墓穴裏,所以欲訪地仙,先找烏羊,而烏羊王開山導河的傳說,正是找到王墓的重要線索,可這知識尋找地仙村的第一步,接下來肯定還應該有若幹暗示,現在就不得而知了。”
shirley楊對“烏羊王”的傳說也多有不解,問孫教授道:這傳說怎麽聽也不象史實,按照此說,巫陵王應該是開山治水,於民有功地有德之士,可洞中的屍櫈如此暴虐,可同碑文上的事跡大相徑庭,棺材峽裏真會有廣德王古墓嗎?”
孫教授說:“鍾鼎碑刻上的銘文,大抵都是歌功頌德的言語,不可盡信,但千古遺存在此,不由得人不相信巫陵王墓就藏在棺材峽裏,可真實的事跡,卻未必如此,烏羊王現出原形開山地傳說,多有造神的色彩在內,自然不能當真。”另外此事在各種方誌史料中均無記載,巫邪文化秘密古老,有許多事情都已甄沒在曆史的長河中了,現在已無法考證。
胖子插口道:“我看棺材峽如此險峻,不象是古代的原始勞動力能鑿通的,可能盡是望自己臉上貼金地說辭,這位沒有腦殼兒的大王,應該是惡貫滿盈,惟恐死後被人倒了鬥,才找人樹碑立傳戳在墓前,不過話又說回來。巫陵王就算生前再怎麽暴虐,他臨到頭都被人做成豬頭肉和鹵煮火燒了,也算報應不爽了。”
孫教授道:“此言有一定地道理,據我的經驗來看,巫陵王未必真是什麽烏羊,中國古代曆史上翻案之風太多了,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任何事都不好一言定論,我記得史料上有提到過一位與之類似的諸候王事跡。不過並非巫陵,而是龍川,據說龍山王生性殘暴、窮奢極欲,但卻疏通河流、根治水患,是個有功有過難以評價的人,死的時候曾遭亂刃分屍,他的後代擔心有人為了報複他而盜發王陵,所以下葬時將他改了名號。又用各種手段掩人耳目,至於龍山王是哪個地區的統治者。現在始終說法不一,以棺材峽中的遺跡來看,我覺得龍川王很可能就是移山巫陵王。”
孫九爺平時在工作中向來不敢多說話,但在我們麵前自然不用擔心出言有誤,所以話匣一開,就有些控製不住了。滔滔不絕地龐征博引,接著談論龍川王,此人會星相異術,在古代治水開山,都離不開方術,如果不懂山川河流的布局脈向。不僅事半功倍,而且後患無窮,我在研究龍骨謎文的時候,發現了許多關於水災地震地記載……
我對孫教授說:“管他烏羊王還是龍川王,他的陵寢早就被盜發幾百年了。是非成敗轉頭空了,所以咱們也沒必要去考證曆史上的功過。眼下應該先想辦法找到那段百步鳥道,如果擺有人櫈玉像的洞窟真是祭墓之處,按照風水葬製的布局,墓道入口,肯定是在玉人背後的方位,不會太難尋找,我所擔心的是進了墓道還不算完。”
孫教授和shirley楊也深為擔憂,封團長留下的暗示隻到烏羊王古墓地入口之後,我們就完全沒有任何參考了,到時候隻能走一步看一步,沒人知道距離地仙村古墓還有多遠,眾人計議良久,也隻道是吉凶未卜、前途難料。
在洞中歇到淩晨時分,就抖擻精神,繼續往洞窟盡頭進發,到得洞空一看,果然是穿山過來了,這邊是“棺材峽”的另外一條峽穀,雖比掛滿懸棺地區域開闊了許多,但也另有一番險峻形勢。
山間群峰雲霧縹緲,茫茫蒼蒼的望之不盡,峽底水勢滔天,受到山崖衝擊,形成了一個“a”字形轉彎,而遠處的上遊,則是一處咆哮如雷的瀑布口,急流在峽穀間“驟落急轉”,激起漫天的水霧,恰似一條身批銀鱗的巨龍,淩空飛下雲天,鑽入了峽穀深處,撞得兩側峭壁衝天劈開。
我向峽底地急流中看了幾眼,我雖然不恐高,也覺得眼暈至極,再看看對麵的峭壁,果然有許多蜿蜒曲折的淩空鳥道,如同一張巨大的蜘蛛網,鑲嵌在千仞絕壁之上,迷路錯綜,一時看得人眼都花了。
shirley楊舉著望遠鏡看了一陣,不覺躊躇道:“對麵百條嵌山險徑,除了許多絕路,盡頭處另有不少洞窟,怎知百步鳥道究竟是指的哪一段?”
我說別急,昨天晚上孫九爺出力不少,否則怎知無頭大王的來曆?但功勞不能都讓他一個人占了,今天就讓同誌們看看“摸金校尉”地手段,我又向孫教授確認了一遍,封團長的原話是不是“鳥道縱橫,百步九回”?
孫教授當即又拿名譽擔保,這段話在腦中反複念過十幾年了,肯定不會錯。
我暗中點了點頭,心裏早已然了辦法,“鳥道縱橫,百步九回”這句話的關鍵字應該是“九”,縱觀對麵懸崖絕壁上的鳥道,恰似“群龍纏山”之勢,不管那這峽穀中的古時遺跡是何人所留,絕對不是隨意構造,也許別人難以窺此玄機,但這一番推星演卦地格局,卻正是撞到了摸金秘術的刀尖子上。
大凡古之墓葬,其局部或整體,都必合“九”數,取地是“久存”之意,《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之“尋龍訣”有雲:“群龍纏川做九曲,曲曲盡是九回環;九回之外複九轉,九轉九重繞龍樓;九九盤旋終歸一,三三兩兩入靈山
胖子奇道:“胡司令你算數不錯。都會念九九八十一了,不過你九了半天,我愣是沒聽出來咱到底是應該往哪邊走?”
我解釋說:“什麽時候說九九八十一了?還三九七十二呢,咱這叫尋龍入勢訣,九宮八卦地奧妙都在裏邊了,要是連你這等糙人都能聽明白,我不如就把我家傳的這本破書撕掉扔河裏算了,你們瞧這山上鳥道密如蛛網,其實隻有一條路是真的,隻要從底下第十條上去。每第三個岔路轉一個彎,轉兩次彎後,隔三個差路再轉,走下不走上,走左不走右,如此反複九回,見到的洞口才能進,估計那裏就是烏羊王墓道的入口了。”
孫教授更覺奇怪。他出於工作習慣,凡事都喜歡窮究根底。便詢問我說:“當年諸葛亮差點拿八門陣法困死東吳大將陸遜,好象其中就利用了五行生克的原理,這可都是失傳多少年的東西了,怎麽你還知道?聽老陳說你這套東西都是家裏長輩傳下來的?你家裏長輩到底是做什麽的?”
我看了shirley楊一眼,心想shirley楊的外祖父是搬山首領,何等高名?她祖父那邊也是書香門第地世家。跟誰說都能拿得出手,就連幺妹兒的幹爺,都是“蜂窩山”裏的老元良。
怎麽我老胡家到我爺爺那輩,偏是擺攤算命宣揚封建迷信的?覺悟太低了,說出來都不好意思,於是我低聲在孫教授耳邊說:“我祖父是當年走山過海的鷂子。名滿天下,參加革命也比較早,不過參加的是辛革命,江湖上管他老人家那行當叫金點,我這些手藝都是家傳的。沒學到手一二成,讓您見笑了。”
孫教授在路上沒少向shirley楊打聽山經的切口。聞言若有所悟,稱讚道:“難怪難怪,若非綠林世家出身,也不可能有如此奇才。”
我擔心孫九爺再追問下去,趕緊帶頭尋覓可以行走地險徑下山,兩道好似無邊無際的峭壁之間,又幾座鐵鎖木橋相連,走在上麵人隨橋擺,腳底就是奔流地大江,難免驚心動魄,到此也難回頭了,眾人硬著頭皮到了對麵。
峽穀間忽又雲雨升騰,在雨霧之中,周遭的景物都變得模糊了起來,幸好先前看準了路徑,尋得懸山鳥徑的入口,按照“尋龍入勢”的口訣一路上去,這段道路被雨水淋濕,走起來險過剃頭,百步九回轉,走在後邊的人,能看見前邊人的雙腳就在自己頭上。
我暗中默念“尋龍訣”,在絕險地峭壁間一路蜿蜒上行,又擔心引錯了路,不免時時分神,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往上走看的都是眼前的路,連胖子都能堅持,但如果是朝下走,眼中所見,就是令人心膽皆顫的深峽迷霧,如果一個不注意,失足翻落下去,就連屍體都撈不回來了,但鳥道忽上忽下,百轉千回,沒個定數。
堪堪到了百步九回轉的鳥道盡頭,山壁上出現了一條奇深難測的隧道,我當先攀了進去,探臂把另外四人一個個接入,這才仔細觀看洞窟中地情形,此間霧氣濃重,呼吸都覺不暢,岩層中有石母的痕跡,與以前的青溪防空洞隧道截然不同,應該是一條古隧道,不知通往何處。
我對這條路是否正確沒任何把握,也許剛才在峭壁上轉錯了路徑,心中不免有些恍惚,舉著狼眼手電筒往裏麵走了幾步,忽見旁邊立著一塊墓碑,碑前盤膝坐著一具死屍,麵目衣服都已風化,皮肉多已消解,不知死了多久了,我連忙招呼後邊的孫九爺過來,讓他看看這是不是封團長的遺體。
孫九爺見到幹屍,情緒立刻顯得有些激動,顫抖著戴上口罩和手套,把死者地頭捧起來仔細端詳:“不像……不像……,我記得封團長在潛逃前,曾在采石場受過傷,被打掉了幾枚牙齒,這屍首牙齒較全,應該不是老封,可這個人又是誰呀?不對……你們快來看看這是什麽?”
我們以為孫教授是說那具“無名死屍”,正要去看,卻聽孫教授說:“不是幹屍,是這墓碑,果然是地仙村的路標。”
我精神為之一振,趕緊和胖子把“無名屍體”抬開,隻見原本被死屍擋住地墓碑上,並無死者名誨,而是刻著“觀山指迷賦”五個筆劃蒼勁的凹字,兩側另有數行小字,我掃了一眼,正是那段尋找古墓的暗示:“好個大王,有身無首;娘子不來,群山不開……”
我見殘碑上的幾段暗示,遠遠要比封團長當年吐露給孫九爺的完整,不覺喜動顏色:“原來關於地仙村入口秘密的這段暗示,是叫做觀山指迷賦,後麵的這幾句是
第四卷 第十四章 看不見的天險
欲防地仙、先找烏羊;嚇魂台前,陰河橫空;仙橋無影,肉眼難尋,落岩舍身,一步登天;鐵壁銀屏,乾坤在數;黑山洞府,神闕妙境;銅樓百棺,瓦爺臨門;磕頭八百,授與長生。”
我們反複讀了幾遍,多半不得要領,按照先前的經驗,沿路下去,自見分曉,於是把殘碑上的“觀山指迷賦”抄記下來。
孫教授對眾人說:“這下可好了,事隔多年,到今天終於見到了地仙村的觀山指迷賦全貌,這百步鳥道盡頭的洞窟裏,可能就是烏羊王墓道的舊址了。”他隨即又沉吟道:“嚇魂台前,陰河橫空……接下來可能要過一座高台和一條地下河,咱們還要做好心理準備呀。”
胖子說:“這段指謎賦裏,是不是提到什麽金牛什麽重寶了?就這倆詞聽上去還有幾分受用,棺材峽這一路盡是天上的路徑,太險了,現在還覺得腿肚子轉筋呢,墓中要是真有金牛馱寶,胖爺就算沒平白擔驚受怕一場。”
幺妹兒聽過當地妖仙墳的傳說,聽了胖子的話就問眾人道:“給地仙磕頭,就能長生不死?信不信得?”
孫教授說:“這也能信?天底下哪有長生不死的人?降神招鬼之類無中生有的荒唐話,多是神道神棍們的信口胡柴,當然是不能相信的。”
我耳中聽著孫九爺和胖子等人議論不住。低頭看了看那具無名死屍,又瞧了瞧刻有“觀山指迷賦”地墓碑,心念動處,想到了一些要命的事情,當下插口道:“咱們還沒進山門,先別惦記做方丈了,地仙村古墓裏的情形,進去了再做計較不遲,你們有沒有想過眼前這事有些蹊蹺……”
百步鳥道盡頭的洞窟裏大敞四開,“觀山指迷賦”就無遮無攔的明擺在此。好象“地仙村古墓”惟恐旁人找不到一樣,百步九回轉的迷徑雖然艱險繁複,但精通數術的人曆朝曆代都有,在清代更是興盛一時,如果有真正的倒鬥高手,進到這裏不費吹灰之力。
古人雲:“墓者,藏也,欲為人之不得見也”。“觀山太保”多是盜墓發丘的老手,怎會如此兒戲。竟然在洞口豎碑指路?另外隻有封家後代才知道觀山指謎賦的內容,殘碑前地屍體又是什麽人?莫非其中有詐不成?
我這一番話頓時說的眾人茫然起來,孫教授想了想,便表示不同意此言:“地仙應該是個自視極高的人,自從窺得天機之後,整個人性情大變。所以才在山中造墓藏真,觀山指謎賦隱然有仙人指路之意,從這些布置來看,地仙之墓是存心想度人得道的,不能以尋常埋骨藏寶的墳墓來判斷,而且觀山指迷賦並非是一般盜墓賊能夠輕易破解。真正懂得星相數術的人,在近代廖若晨星,沒有特殊機緣,肯定找不到古墓,當年流寇那麽多人。也沒能挖出地仙村裏的天書,這就是最好的證據。”
孫教授又說:“咱們恰好是利用了地仙生前妄圖度人得道地念頭。否則棺材峽中地勢奇險,恐怕難以找到這地方,這無名屍首……”言下躊躇起來,顯然想不出殘碑前的屍體該如何解釋,這名神秘地死者既然能找到此地,又見到了“觀山指迷賦”,為何不進古墓?而是死在碑前?
楊說:“門前有烏羊頭顱的神秘雕刻,我想此地也許會關,欲訪地仙,先找烏羊,裏邊是個山洞,好像空間不小,何不進去看看再說?”說完就舉起“金鋼傘”護身,將“將狼眼手電筒架”在傘上,當先從猿狹頭顱堆積的狹窄通道進去,兩堵石壁間有處洞口,其內亂嶙峋、鍾乳倒垂,竟是個石灰積岩的天然洞窟。
我見“棺材峽”裏的這個洞窟妖氣不祥,擔心她和幺妹兒在前邊會有閃失,急忙打了個手勢,帶著胖子和孫九爺緊緊跟上,洞窟內部的空間出乎意料地大,狼眼手電筒的有限光束,無法即刻探清周圍地形,隻能看見眼前是一片平整的開闊地,距離頭頂鍾表乳有十幾米的高度。
眾人不敢掉以輕心,攏作一隊向前摸索,不時用手電筒照向四周,而光線卻像被黑暗吞噬掉了,根本看不到幾步以外的情形,洞窟裏也似乎空無一物,胖子拽出一枚冷煙火,“哧”地一聲劃亮在手,紅色的光亮頓時將附近照得一片通明。
隻見一塊如同巨碑般的大青石,就橫倒著眠在我們前方數十米之地,石上有一高大壯碩的玉人,玉色殷紅似血,身著蠖袍勾帶,頭大如鬥,安座在中央一片白花花的台子上,隻是離得遠了看不清麵部,又見四周跪有為奴的男女石人數十,皆是手捧燈燭酒器。
我們見有所發現,便當先走過去看那石梁,攀上石台仔細看了看,原來中間的玉人頭上,戴了一個銅釜般的銅麵罩,卻沒有五官輪廓,連個出氣視物的窟窿都沒有,用手指在銅罩上一敲,鏹然作響,正經的青銅古物。
孫教授奇道:“莫非是套頭葬?”說著話舉起手電筒。離近了照在沒有麵孔的銅頭套上看個不住感謝。
胖子伸手摸了摸玉人,常得搬不回去有些可惜,嘴裏叨咕著搬個玉人頭回去倒也使得,抬手就去揪玉人的表銅麵罩,不料一拽卻未拽動。
孫教授見他這勁頭不對,趕緊製止,一隻手抓緊住胖子的胳膊,另一隻手摟住青銅麵感謝燈火會員手打具的另一邊,以防胖子真把這銅牆鐵壁罩扯脫了。
不成想。二人一較勁,竟把青銅麵罩扳得原地轉了一圈,後腦轉到前邊來了,孫教授叫得一聲命苦了,慌忙去看那青銅麵具是否損壞了,誰知不看則可,一看頓時驚出一身冷汗,差點將握著的“狼眼手電筒”給扔了。
我和shinley楊、幺妹兒三人,正在後麵端祥附近手捧燈燭的石人,忽然發覺孫九爺身子向後一縮,險些要癱坐在地,就伸手將他扶住,口裏問:“怎麽回事?”也同時抬頭去看。
這一看同樣吃驚不小,你道為何吃驚?原來玉人後腦地銅麵罩上卻有五官,眉目口鼻俱在。表情也是端詳,隻不過並非人臉,而是一張“烏羊”的麵孔,此時青銅頭罩被胖子和孫教授轉達了過來。加上那玉人像本就肥胖高大,這一來就如同一頭披著蟒袍的“烏羊”老妖。
眾人都覺驚訝:“這玉人是不是無頭大王?為何說有身無首?這不明明有個豬首?洞窟中又不像古墓地宮,古怪的玉像窨是為何所立?”
幺妹兒雖然膽大機靈,畢竟沒什麽見識,見尋“烏羊”麵具如此詭異。不禁有些心慌,驚問孫教授:“咱們青溪從古到今,都沒有人趄吃烏淩晨肉,為什麽要裝個這麽駭人的腦殼兒?”
孫教授聞言一怔,反問幺妹兒:“丫關,這話不是瞎說?此地古時風俗不吃烏羊嗎?”不等幺妹兒回答,他就自言自語地說:“好個大王,有身無首。欲見地仙,先找烏羊,難道那沒頭的大王……就是烏羊王?
胖子剛剛示能得手,而且那一轉達隻下,又發覺麵罩中是空的,沒有玉人頭顱,心中好是不快,此刻見孫教授自說自語,內容莫名其妙,便函說道:“胖爺活了三十多年,就沒聽說哪國有個什麽烏羊王,老胡你聽過沒有?”
我搖了搖頭,從不曾聽說“烏羊王”之事,shinley楊也說:“我看過一則新聞,去年中日聯合考古,在野外搜尋古感謝巴文化的遺跡,地點就在巫山,雖然沒有考察到任何結果,但多次提到古巴人在古代崇拜虎圖騰,卻沒有說任何與烏關有關的事情。”
我見孫九爺望著那“烏羊”麵罩呆呆出神,心想也許他找到了什麽線索,正在冥思苦想,可別幹擾了他,又見眾人在山間鳥道的險徑中走了一天,都有些疲憊了,便讓大夥暫且休息,休息,再定行止。
頭戴“烏羊”銅麵的玉像半坐在一片白色的台子上,我從來也不把古代的“帝王將相”之流放在心上,哪管他什麽“烏關王”是不是妖,就對它說了句;‘你這老兒坐了好幾千年,而勞動人民卻跪了幾千年了……不覺得害臊嗎?“當下挨著玉人像坐了。
胖子就近騎從在旁邊關跪的石人背上,跟我胡侃了幾句,幺妹兒坐在背包上聽著,不過我們都是探討一些比較專業的內容,一般地外行人聽不明白,比如玉人是整個的付印,還是分成碎片值錢?沒了原裝的玉石腦殼,是不是就缺少了藝術審美和收藏價值?
正說得著三不著兩之際,我忽然覺得屁股底下不太對勁,正要起身來年,就聽胖子在旁說:“胡司令,看你表情不陰不陽,是不是烏關王的座位不夠舒服?你當那種高級領導的座位是那麽好坐的嗎?肯定是又冷又硬呀,那句話怎麽說的來著?高處不勝寒嘛,小心受了涼跑肚子……”
我拍了拍身邊的玉人,對胖子說:“什麽高處不勝寒?還他媽伴君如伴虎呢,不過你別說,真是怪了,坐在這不是不舒服,反倒是……太舒服了,有點像沙
冷是冷了點……卻不硬。”
胖子和幺妹兒一聽。都覺得奇怪。山洞庭湖裏除了石頭就是石頭,即便是個玉台,也許會是暖玉不會使人覺得冰涼,但哪會有什麽沙發?
我自己更是奇怪,下意識地用手一摸,表麵是一層灰土,但下麵光滑柔軟,似皮似革,不知是什麽。低頭去看,都是一塊塊枕形的長方白磚,邊緣則是一片黑色的長穗,我心中納罕,用手撥開一片,幹枯如麻,如同死人的頭發一樣,不禁奇道:“哪冒出來的這許多頭發?”
正這時,shinley楊忽然一把將我拽向後邊,我見她臉色不對。知道情況有變,急忙隨著她一拽之勢起身,同時也已把“精鋼峨眉刺”握在了手中,回頭順著她手電筒的光束一看,隻見白色石台地側麵。竟然不知什麽時候,悄無聲息地露出一張女人臉來,那張臉絕非玉石雕琢,而是口眼滴血地一副僵屍麵孔。
我沒有思想準備,現時覺得從脊梁骨湧起一股寒意。隻覺頭發根“蹭”地一下全乍了起來,趕緊把孫九爺和幺妹兒擋在身後,胖子也是毫無防備,猛然間看到手電光束下有張毫無人色滿麵滴血地臉孔。不免有些亂了方寸,顧不得去抄背後的“連珠快孥”,就忙不跌地一手去掏黑驢蹄子,一手輪起工兵鏟要砸,
shinley楊忙道:“別慌,是不會動的!”我定了定神。仔細去看那白色石台側麵的人頭,果然是具貨真價實的死屍,嘴眼俱張,在黑暗中顯得怪異猙獰,但它臉上淌出的卻不是鮮血,而是從嘴裏被填滿了東西,我用峨眉刺小心翼翼地刮下一點,全是血紅的砂粒,不知在活著地時候是被灌了什麽薌,整個腔子裏都填滿了。
而且並非隻這一具屍體,銅麵玉人身下那整座白色地平台,竟是六具赤裸屍首的脊背,那些女屍分兩排跪在地上,有的垂首低頭,有的側過了臉來,恐怖的神態不一而足,但都把後背露在上方,六具女屍身量相近,高低一至,如同一具皮革般柔軟的平台,而頭罩烏羊銅麵的太人,就是端坐在由死屍搭成的軟席上。
孫教授戴上眼鏡盯著看了半天,臉上一陣變色,對我們說:“不必考證了,我敢以名譽擔保,這是人……人橙,名副其實的人橙,史書上有記載,想不到在此會有實物!女屍體內灌注的紅沙,可能都是至人死命後,用來維持血肉不僵不硬藥物。”
孫教授解釋說:“人橙這種稱呼,是後來的學者們自己加上去的,真正的名稱到現在則是考證不出了,此物在三代以前的奴隸社會時代,確實是有的,據說夏的最後一代國君夏桀,就是個著名的暴君,他窮奢極欲,並且自比天日,稱自己是天上地太陽,女奴隸要趴在在上給他當人橙,還有男奴隸的人車、人馬代他騎乘,諸如此類都是他親自發明出來的,後來這種酷虐無比的製度還延續了很多朝代,據說直到元代還有,從古有事死如事生地風氣,君王活著時所享受使用的物品,死後必然也要準備,這……屍橙,應該就是人橙在陰世的替代品。”
我聽得怒從心頭起,問孫教授說:“那麽說……這具屍橙就是為了烏羊王殉葬的明器了?可怎麽不見烏羊王的棺槨和屍首?”
孫教授搖頭道:“我早就說過了,可你們誰也不聽,這根本不是感謝燈火會員古墓冥殿,而是一外類似饗殿的祭祀場所,烏羊王地墓穴裏也早就沒了他的棺槨和屍首,因為……觀山太保早已經盜發了烏羊王古家了,並且在哪座規模極大的墓穴裏造了地仙村,作為藏真之所,欲訪地仙,先找烏羊,豈不正是於此相應?”
我深覺此事愈發的撲朔迷離了,難道古時當真曾經有一位“烏羊王”?那句“好個大王,有身無首”之語,就是反映的烏羊王?剛剛還沒有任何頭緒,在這一時半刻之間,孫九爺又是從何得知?
shinley楊告訴我說:“你剛才坐在……坐在人橙上的時候,孫教授發現地下的大石梁上,滿是蟲魚古跡,還有許多形似日月星辰的古符,我看不懂半個,但孫教授卻是解讀積各類古文字的專家,石梁上所刻都是棺材峽以前的傳說,雖然不知傳說是真是假,卻可以肯定在峽中藏了一座規模不凡的古代陵墓。”
孫教授點頭道:“是啊,烏羊王玉像未被毀去,可能是觀山太保故意所為,有身無首之王,正是這玉像的真身,不過並非應該稱為烏羊王,它的真正封號應該是”巫陵移山王“,不過你們也別以為巫陵王是人,按照這個古老的傳說,巫陵王實際上……是一頭大得驚人的烏羊。”
孫教授說這洞窟本是饗祭移山巫陵王這地,而巫陵王之墓,應該藏在“棺材峽”的最深處,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此王非人,而是一頭遍體漆黑,重達千斤的“烏羊”。
我難以理解,正想再問,孫九爺卻自顧自的趴在石碑上看個不住,我隻好忍們滿腹的疑問,帶著胖子去四周查看地形,山間的洞窟縱深極廣,遠處惡風呼嘯猶如鬼哭神嚎,料來山洞是穿山而過,應該有出口通往另一邊的峽穀。
好不容易等到孫九爺將記載“烏羊王”事跡的文字全部拓了下來,已經到了中夜時分,我們隻好尋塊穩妥的角落,生起火頭,當晚宿在洞中。
第四卷 第十三章 死者——身份不明
孫教授在營火前一麵整理今天收集到的資料,一麵給我們斷斷續續出碑文上記載的傳說,烏羊王人櫈下的石柱,乃是當年治水所留,雕篆文刻極為細密,紋是“輕重雷紋”,篆是“蝸蟬古篆”,等閑之人根本看不懂這些如同天書般的奇形蝸篆,但孫教授浸淫此道數十載,傾注了無窮心血,造詣非凡,不是尋常的學者專家可及,讀懂七八成不在話下。
我心裏暗自慶幸,要不是死說活拽地將孫九爺帶到青溪,憑我和shirley楊、胖子這三人,即便看見了這些古代謎文,也隻見,當下不再多說,用心傾聽孫教授的講述,原來尋找地仙古墓入口的暗示,除了藏有青烏風水的秘密之外,果然也與“棺材峽”中的古代傳說有關。
早年間,由於巫山山脈地形獨特,未受陰陽魚引水之利,這片山區洪水肆虐,水患天災連年不斷,每年都有無數人畜被洪水吞沒,成為了江中魚鼇的食物。
正當上下束手無策之時,山中有一隱士出麵,體態魁梧,滿麵虯髯,身著黑袍,自稱為“巫陵大王”,有移山之術,可以驅使陰兵疏通河道。
但他也提出兩個條件,一是移山開河的工程進行期間,要地方上供奉酒肉飯食,到吃飯的時間,就把酒肉飯食堆放在山洞的洞口,洞前有大鼎一口。送飯地民眾事先鳴鼎三聲,然後趕緊出山回避。
第二個條件,是請天子加封官爵,以表彰他的功德,當時苦於工程浩大,即便肯出錢糧人丁,也做不得移山導河之舉,朝中又格外看重得道的高人,當即允諾。
於是巫陵王整日做法,驅役陰兵陰將疏導河流。自此山中每天都是陰雲慘淡,攻山開石之聲滾滾如雷,當地百姓感其德,選了一個姓李的女子,嫁與巫陵王為妻,此後為開河陰兵獻饗之事,都由夫人親自督率。
治水工程既艱難又漫長,有一天忽然天降暴雨。巫陵王指揮陰兵伐河不利,送去的酒食接連兩天原封沒動。夫人憂心起來,就帶人送入山中。
到伐河的現場一看,眾人無不大驚,峽穀中一頭大黑豬正在水中以頭拱山,它後邊是無數山鬼山魈之屬搬運土石,原來移山巫陵王乃是山中烏羊所化。要現出原形以鬼神之力開河,所以從來不肯讓人進山相見。
巫陵王見原形被人識破,從此藏在山中,再也不肯開河,更恥於再與夫人相見,夫人跪在山前苦求無果。隻好投崖而死,巫陵王自覺愧對夫人,便率陰兵將最後一段河道疏通,徹底根治了水患。
朝中頒下重賞,要請巫陵真君再去治理另一段水患嚴重的河道。如能收取全功,當有封王列相之期。可巫陵王自言此後要歸隱深峽,除非夫人複活,否則永不開山,辭別之日,有萬民相送。
巫陵王大醉,誤走西陵山,現出原形酣睡不醒,結果被當地不知情的山民擒獲,當即緊緊縛了,燒起大鍋來,又是褪毛又是放血的一場忙活,等手下人找到移山巫陵王下落之時,大王的下水都已煮熟多時了。
隨後當地先是瘟疫大作,接著又是蝗蟲蔽日翻天而至,百姓都說此乃巫陵王陰魂不散,於是在峽中造了一座大墓,收斂他剩餘地屍骸安葬,但隻剩一身皮肉骨骸,首及大概被人吃了,再也找不回來,又建饗殿年年祭祀不絕,製玉身銅首供奉。
“棺材峽”縱橫交錯的峽穀,和滿壁遍布的鳥道險徑,都是當年巫陵王役使陰兵開河的遺跡,曆代在開河治水過程中死亡的土人,都被納入懸棺,隨著洪水逐漸降低,一層層地安葬在峭壁上,本來是無心而為,想不到竟構成了一片無頭巨像的身影,恐怕也是巫陵王喪命的先兆,而巫陵王出山前,曾帶著陰兵在山裏挖掘巫鹽礦脈,“棺材峽”內的鹽井礦洞,即是其陵寢所在,從饗殿到王墓,要經過一段“百步鳥道”地絕險,才能抵達墓道入口。
孫教授把這段記載,原原本本地給我們講了出來,我恍然大悟:“原來當年封團長留下的這段話,實際上隻有最後一句有用,也可能這隻是第一段,意思是說地仙古墓地入口,可能藏在烏羊王原本的墓穴裏,所以欲訪地仙,先找烏羊,而烏羊王開山導河的傳說,正是找到王墓的重要線索,可這知識尋找地仙村的第一步,接下來肯定還應該有若幹暗示,現在就不得而知了。”
shirley楊對“烏羊王”的傳說也多有不解,問孫教授道:這傳說怎麽聽也不象史實,按照此說,巫陵王應該是開山治水,於民有功地有德之士,可洞中的屍櫈如此暴虐,可同碑文上的事跡大相徑庭,棺材峽裏真會有廣德王古墓嗎?”
孫教授說:“鍾鼎碑刻上的銘文,大抵都是歌功頌德的言語,不可盡信,但千古遺存在此,不由得人不相信巫陵王墓就藏在棺材峽裏,可真實的事跡,卻未必如此,烏羊王現出原形開山地傳說,多有造神的色彩在內,自然不能當真。”另外此事在各種方誌史料中均無記載,巫邪文化秘密古老,有許多事情都已甄沒在曆史的長河中了,現在已無法考證。
胖子插口道:“我看棺材峽如此險峻,不象是古代的原始勞動力能鑿通的,可能盡是望自己臉上貼金地說辭,這位沒有腦殼兒的大王,應該是惡貫滿盈,惟恐死後被人倒了鬥,才找人樹碑立傳戳在墓前,不過話又說回來。巫陵王就算生前再怎麽暴虐,他臨到頭都被人做成豬頭肉和鹵煮火燒了,也算報應不爽了。”
孫教授道:“此言有一定地道理,據我的經驗來看,巫陵王未必真是什麽烏羊,中國古代曆史上翻案之風太多了,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任何事都不好一言定論,我記得史料上有提到過一位與之類似的諸候王事跡。不過並非巫陵,而是龍川,據說龍山王生性殘暴、窮奢極欲,但卻疏通河流、根治水患,是個有功有過難以評價的人,死的時候曾遭亂刃分屍,他的後代擔心有人為了報複他而盜發王陵,所以下葬時將他改了名號。又用各種手段掩人耳目,至於龍山王是哪個地區的統治者。現在始終說法不一,以棺材峽中的遺跡來看,我覺得龍川王很可能就是移山巫陵王。”
孫九爺平時在工作中向來不敢多說話,但在我們麵前自然不用擔心出言有誤,所以話匣一開,就有些控製不住了。滔滔不絕地龐征博引,接著談論龍川王,此人會星相異術,在古代治水開山,都離不開方術,如果不懂山川河流的布局脈向。不僅事半功倍,而且後患無窮,我在研究龍骨謎文的時候,發現了許多關於水災地震地記載……
我對孫教授說:“管他烏羊王還是龍川王,他的陵寢早就被盜發幾百年了。是非成敗轉頭空了,所以咱們也沒必要去考證曆史上的功過。眼下應該先想辦法找到那段百步鳥道,如果擺有人櫈玉像的洞窟真是祭墓之處,按照風水葬製的布局,墓道入口,肯定是在玉人背後的方位,不會太難尋找,我所擔心的是進了墓道還不算完。”
孫教授和shirley楊也深為擔憂,封團長留下的暗示隻到烏羊王古墓地入口之後,我們就完全沒有任何參考了,到時候隻能走一步看一步,沒人知道距離地仙村古墓還有多遠,眾人計議良久,也隻道是吉凶未卜、前途難料。
在洞中歇到淩晨時分,就抖擻精神,繼續往洞窟盡頭進發,到得洞空一看,果然是穿山過來了,這邊是“棺材峽”的另外一條峽穀,雖比掛滿懸棺地區域開闊了許多,但也另有一番險峻形勢。
山間群峰雲霧縹緲,茫茫蒼蒼的望之不盡,峽底水勢滔天,受到山崖衝擊,形成了一個“a”字形轉彎,而遠處的上遊,則是一處咆哮如雷的瀑布口,急流在峽穀間“驟落急轉”,激起漫天的水霧,恰似一條身批銀鱗的巨龍,淩空飛下雲天,鑽入了峽穀深處,撞得兩側峭壁衝天劈開。
我向峽底地急流中看了幾眼,我雖然不恐高,也覺得眼暈至極,再看看對麵的峭壁,果然有許多蜿蜒曲折的淩空鳥道,如同一張巨大的蜘蛛網,鑲嵌在千仞絕壁之上,迷路錯綜,一時看得人眼都花了。
shirley楊舉著望遠鏡看了一陣,不覺躊躇道:“對麵百條嵌山險徑,除了許多絕路,盡頭處另有不少洞窟,怎知百步鳥道究竟是指的哪一段?”
我說別急,昨天晚上孫九爺出力不少,否則怎知無頭大王的來曆?但功勞不能都讓他一個人占了,今天就讓同誌們看看“摸金校尉”地手段,我又向孫教授確認了一遍,封團長的原話是不是“鳥道縱橫,百步九回”?
孫教授當即又拿名譽擔保,這段話在腦中反複念過十幾年了,肯定不會錯。
我暗中點了點頭,心裏早已然了辦法,“鳥道縱橫,百步九回”這句話的關鍵字應該是“九”,縱觀對麵懸崖絕壁上的鳥道,恰似“群龍纏山”之勢,不管那這峽穀中的古時遺跡是何人所留,絕對不是隨意構造,也許別人難以窺此玄機,但這一番推星演卦地格局,卻正是撞到了摸金秘術的刀尖子上。
大凡古之墓葬,其局部或整體,都必合“九”數,取地是“久存”之意,《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之“尋龍訣”有雲:“群龍纏川做九曲,曲曲盡是九回環;九回之外複九轉,九轉九重繞龍樓;九九盤旋終歸一,三三兩兩入靈山
胖子奇道:“胡司令你算數不錯。都會念九九八十一了,不過你九了半天,我愣是沒聽出來咱到底是應該往哪邊走?”
我解釋說:“什麽時候說九九八十一了?還三九七十二呢,咱這叫尋龍入勢訣,九宮八卦地奧妙都在裏邊了,要是連你這等糙人都能聽明白,我不如就把我家傳的這本破書撕掉扔河裏算了,你們瞧這山上鳥道密如蛛網,其實隻有一條路是真的,隻要從底下第十條上去。每第三個岔路轉一個彎,轉兩次彎後,隔三個差路再轉,走下不走上,走左不走右,如此反複九回,見到的洞口才能進,估計那裏就是烏羊王墓道的入口了。”
孫教授更覺奇怪。他出於工作習慣,凡事都喜歡窮究根底。便詢問我說:“當年諸葛亮差點拿八門陣法困死東吳大將陸遜,好象其中就利用了五行生克的原理,這可都是失傳多少年的東西了,怎麽你還知道?聽老陳說你這套東西都是家裏長輩傳下來的?你家裏長輩到底是做什麽的?”
我看了shirley楊一眼,心想shirley楊的外祖父是搬山首領,何等高名?她祖父那邊也是書香門第地世家。跟誰說都能拿得出手,就連幺妹兒的幹爺,都是“蜂窩山”裏的老元良。
怎麽我老胡家到我爺爺那輩,偏是擺攤算命宣揚封建迷信的?覺悟太低了,說出來都不好意思,於是我低聲在孫教授耳邊說:“我祖父是當年走山過海的鷂子。名滿天下,參加革命也比較早,不過參加的是辛革命,江湖上管他老人家那行當叫金點,我這些手藝都是家傳的。沒學到手一二成,讓您見笑了。”
孫教授在路上沒少向shirley楊打聽山經的切口。聞言若有所悟,稱讚道:“難怪難怪,若非綠林世家出身,也不可能有如此奇才。”
我擔心孫九爺再追問下去,趕緊帶頭尋覓可以行走地險徑下山,兩道好似無邊無際的峭壁之間,又幾座鐵鎖木橋相連,走在上麵人隨橋擺,腳底就是奔流地大江,難免驚心動魄,到此也難回頭了,眾人硬著頭皮到了對麵。
峽穀間忽又雲雨升騰,在雨霧之中,周遭的景物都變得模糊了起來,幸好先前看準了路徑,尋得懸山鳥徑的入口,按照“尋龍入勢”的口訣一路上去,這段道路被雨水淋濕,走起來險過剃頭,百步九回轉,走在後邊的人,能看見前邊人的雙腳就在自己頭上。
我暗中默念“尋龍訣”,在絕險地峭壁間一路蜿蜒上行,又擔心引錯了路,不免時時分神,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往上走看的都是眼前的路,連胖子都能堅持,但如果是朝下走,眼中所見,就是令人心膽皆顫的深峽迷霧,如果一個不注意,失足翻落下去,就連屍體都撈不回來了,但鳥道忽上忽下,百轉千回,沒個定數。
堪堪到了百步九回轉的鳥道盡頭,山壁上出現了一條奇深難測的隧道,我當先攀了進去,探臂把另外四人一個個接入,這才仔細觀看洞窟中地情形,此間霧氣濃重,呼吸都覺不暢,岩層中有石母的痕跡,與以前的青溪防空洞隧道截然不同,應該是一條古隧道,不知通往何處。
我對這條路是否正確沒任何把握,也許剛才在峭壁上轉錯了路徑,心中不免有些恍惚,舉著狼眼手電筒往裏麵走了幾步,忽見旁邊立著一塊墓碑,碑前盤膝坐著一具死屍,麵目衣服都已風化,皮肉多已消解,不知死了多久了,我連忙招呼後邊的孫九爺過來,讓他看看這是不是封團長的遺體。
孫九爺見到幹屍,情緒立刻顯得有些激動,顫抖著戴上口罩和手套,把死者地頭捧起來仔細端詳:“不像……不像……,我記得封團長在潛逃前,曾在采石場受過傷,被打掉了幾枚牙齒,這屍首牙齒較全,應該不是老封,可這個人又是誰呀?不對……你們快來看看這是什麽?”
我們以為孫教授是說那具“無名死屍”,正要去看,卻聽孫教授說:“不是幹屍,是這墓碑,果然是地仙村的路標。”
我精神為之一振,趕緊和胖子把“無名屍體”抬開,隻見原本被死屍擋住地墓碑上,並無死者名誨,而是刻著“觀山指迷賦”五個筆劃蒼勁的凹字,兩側另有數行小字,我掃了一眼,正是那段尋找古墓的暗示:“好個大王,有身無首;娘子不來,群山不開……”
我見殘碑上的幾段暗示,遠遠要比封團長當年吐露給孫九爺的完整,不覺喜動顏色:“原來關於地仙村入口秘密的這段暗示,是叫做觀山指迷賦,後麵的這幾句是
第四卷 第十四章 看不見的天險
欲防地仙、先找烏羊;嚇魂台前,陰河橫空;仙橋無影,肉眼難尋,落岩舍身,一步登天;鐵壁銀屏,乾坤在數;黑山洞府,神闕妙境;銅樓百棺,瓦爺臨門;磕頭八百,授與長生。”
我們反複讀了幾遍,多半不得要領,按照先前的經驗,沿路下去,自見分曉,於是把殘碑上的“觀山指迷賦”抄記下來。
孫教授對眾人說:“這下可好了,事隔多年,到今天終於見到了地仙村的觀山指迷賦全貌,這百步鳥道盡頭的洞窟裏,可能就是烏羊王墓道的舊址了。”他隨即又沉吟道:“嚇魂台前,陰河橫空……接下來可能要過一座高台和一條地下河,咱們還要做好心理準備呀。”
胖子說:“這段指謎賦裏,是不是提到什麽金牛什麽重寶了?就這倆詞聽上去還有幾分受用,棺材峽這一路盡是天上的路徑,太險了,現在還覺得腿肚子轉筋呢,墓中要是真有金牛馱寶,胖爺就算沒平白擔驚受怕一場。”
幺妹兒聽過當地妖仙墳的傳說,聽了胖子的話就問眾人道:“給地仙磕頭,就能長生不死?信不信得?”
孫教授說:“這也能信?天底下哪有長生不死的人?降神招鬼之類無中生有的荒唐話,多是神道神棍們的信口胡柴,當然是不能相信的。”
我耳中聽著孫九爺和胖子等人議論不住。低頭看了看那具無名死屍,又瞧了瞧刻有“觀山指迷賦”地墓碑,心念動處,想到了一些要命的事情,當下插口道:“咱們還沒進山門,先別惦記做方丈了,地仙村古墓裏的情形,進去了再做計較不遲,你們有沒有想過眼前這事有些蹊蹺……”
百步鳥道盡頭的洞窟裏大敞四開,“觀山指迷賦”就無遮無攔的明擺在此。好象“地仙村古墓”惟恐旁人找不到一樣,百步九回轉的迷徑雖然艱險繁複,但精通數術的人曆朝曆代都有,在清代更是興盛一時,如果有真正的倒鬥高手,進到這裏不費吹灰之力。
古人雲:“墓者,藏也,欲為人之不得見也”。“觀山太保”多是盜墓發丘的老手,怎會如此兒戲。竟然在洞口豎碑指路?另外隻有封家後代才知道觀山指謎賦的內容,殘碑前地屍體又是什麽人?莫非其中有詐不成?
我這一番話頓時說的眾人茫然起來,孫教授想了想,便表示不同意此言:“地仙應該是個自視極高的人,自從窺得天機之後,整個人性情大變。所以才在山中造墓藏真,觀山指謎賦隱然有仙人指路之意,從這些布置來看,地仙之墓是存心想度人得道的,不能以尋常埋骨藏寶的墳墓來判斷,而且觀山指迷賦並非是一般盜墓賊能夠輕易破解。真正懂得星相數術的人,在近代廖若晨星,沒有特殊機緣,肯定找不到古墓,當年流寇那麽多人。也沒能挖出地仙村裏的天書,這就是最好的證據。”
孫教授又說:“咱們恰好是利用了地仙生前妄圖度人得道地念頭。否則棺材峽中地勢奇險,恐怕難以找到這地方,這無名屍首……”言下躊躇起來,顯然想不出殘碑前的屍體該如何解釋,這名神秘地死者既然能找到此地,又見到了“觀山指迷賦”,為何不進古墓?而是死在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