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見帳中正好有幾個燒餅,於是當即以此為“機數”,占驗得出“卦象”。但最後得獲的結果,卻遮遮掩掩地不肯對朱元璋明說。


    朱元璋說世間的得失成敗,都是天意,但講無妨,沒有什麽可忌諱的。劉伯溫這才說按此卦象來看,胡人雖將敗亡,但北龍氣數不衰,將來這錦繡河山,還得有胡人的一段天下,我主國運恐怕到不了四百年。甚至三百年都不到。


    朱元璋聞言大驚。他倒不是為國運長短擔心,擔心什麽呢?主要是這些年南征北戰,曾經見過許多被盜毀的荒墳野塚,尤其是在南宋諸帝的陵寢附近,如今隻剩下幾個巨大的土坑,裏麵雜草叢生,多有狐鬼出沒。


    在元滅南宋之後,這些帝陵都被胡人盜空了,南宋皇帝的屍體也慘遭蹂躪。都被與牛馬豬狗的骨頭混在一處,給埋在了“鎮南塔”下,看宋陵遺址。當真是“田豎鞭骷髏,牧童掃精靈;如今荒涼虛無地、昔日君王埋魂處”,其景象之淒慘,足令見者嗟歎,聞者傷懷。


    朱元璋說,要是北方的胡人在幾百年後還能占據天下,我即便真當了“皇帝”也高興不起來,怎麽呢?這世上沒有不死之人,我如今要是能將胡虜逐回漠北,光複漢家河山,建立這等功業自是快事,可世上從來沒有不死仙藥,有生就有死,有始就有終,“真命天子”恐怕也難逃取龍歸天地一日。


    天子死後自然要下葬到皇陵之中。可瞧瞧南宋北宋的帝陵如今是什麽下場?還不都被胡人所平,我當了皇上,在位的時候有“文臣武將”保駕,死後葬在墓中,就算在陵區布置大軍守陵,卻早晚要有一日國破山河碎,改朝換代多是天道循環的定數,計較不得,這最要命的是將來要亡在胡人手中,咱們那現在蕩平胡虜,其輩子孫一但得勢,必要大肆報複今時之恨,那我和我的子孫入葬在皇陵……還不都得被奸賊們一發掘出來鞭屍焚骸?


    想起宋室皇家寢陵的荒廢景象,再想想自己將來的下場,不免心生寒意,即便當著“皇帝”又有什麽滋味?朱元璋知道劉伯溫精通南龍風水,就問他世上有沒有什麽辦法,使“皇陵”永遠不會被胡人盜毀?


    劉伯溫說您想得太長遠了,現在要琢磨的是怎麽奪取天下,皇陵之事等大業已定之時再籌劃不遲,此事盡管放心,到時候肯定給主公想個安穩的法子。


    由於當時大戰在即,這件事說完就完了,談論幾句之後,也就這麽過去了,以後南征北戰始終都沒機會再提過,直到朱元璋以大明天子開國太祖的身份坐了龍庭,按古例,各朝天子登基當了皇上先不幹別的,立刻就要著手籌備自己的皇陵,從選取龍脈,到寢陵規模格局,一絲半毫也馬虎不得,都是國家一等一的大事。


    洪武皇帝就召來劉伯溫,說起以前那件事來,這建造皇陵的重任,必須得由劉伯溫來策劃主持,大明王朝的皇陵,絕不能讓胡人盜發。


    劉伯溫當年許了個空頭願,事到臨頭也是覺得心裏沒根,忽然雙眉一皺,計上心來,先請皇上寬容十天,十天之後必有良策。


    洪武皇帝就耐著薪資等了十天,果然在十天之後,劉伯溫上殿來,行了君臣之禮,便取出一幅圖畫來:“修造大明皇陵之事,非從此圖中來不可。”


    洪武皇帝還以為是貨真價實的“風水陵譜”,當即龍顏大悅,趕緊聽內侍取到駕前禦覽,誰知展卷翻閱一番,竟是大為詫異,皇上根本看不懂這張畫是什麽意思,就開金口動玉言問道:“劉愛卿,你這圖中所畫……卻是些什麽名堂?”


    劉伯溫奏道:“陛下容稟,修造皇室寢陵非同小可,臣才疏學淺,恐有負聖望,其中若有些許差錯,實是萬死莫贖。”


    隨後劉伯溫為洪武皇帝保舉了一位“奇人”,此人身懷異術,通天曉地,足可擔當建造“皇陵”之重任,但他本事深山中的隱逸之輩,恐其找借口推諉,故獻畫一卷,等將他召至宮中,先明示其意,然後不論他答不答應,隻要把這軸圖畫給他一看,他必不敢再行推托。


    洪武皇帝將信將疑,就立刻遣人將劉伯溫保舉的“高人”請來,此人的姓名是“封王禮”,他本是在巴蜀之地燒煉鉛汞的方外之士,也常做些倒鬥的勾當,專門喜歡搜尋一些“丹砂異書”之類的古物。


    封王禮被召至金殿之上,得知是要讓他修造“皇陵”,自古有道是“伴君如伴虎”,這是極容易掉腦袋的事情,他哪肯答應,忙謊稱自己不懂“葬製”和“尋龍”之道,想要推托掉這份“皇差”。


    洪武皇帝一看果不出劉伯溫所料,就讓人把那卷圖畫取出來,給封王禮當麵觀看,封王禮看了圖中所繪,當時就驚得魂不附體,跪倒駕前,連稱:“皇上恕罪,草民罪該萬死。”


    原來劉伯溫這幅畫,畫中所繪是一派險峻的懸崖絕壁,壁上掛棺而懸,藏了許多“懸棺”,畫中有幾個盜墓賊,其中一個賊人抱著鬆皮粗鱗的棺材蓋子正在用力挪動,顯然是剛剛揭開棺蓋;另有一賊攀在絕險的陡壁上,拿繩索套在棺中古屍頸中,把棺中老者的屍體拽得坐了起來;還有兩個盜墓賊蹲在棺材旁邊,從棺中抱出一塊塊“骨甲”,那骨甲上滿是“星圖”和“蝸蟲古篆”。


    畫幅旁邊注著一行字“觀山盜骨圖”封王禮看此圖看得心驚肉跳,原來畫中所繪的盜墓場麵,正是其先祖所為。


    “封氏”為地方上極有名望的豪族。祖祖輩輩都居住在巫山棺材峽。那峽中地形險惡剝斷,藏有無數“懸棺”,封氏現任就曾經在“棺材峽”中盜取過許多“天書異器”,借此發跡,習得了許多失傳已久的巫術,進而癡迷“爐火之術”。


    到了元末明初,傳到封王禮這輩,自稱“棺山太保”,仗著精通“棺山指迷術”。在各地秘密發掘古塚山陵,實際上封家有得是錢,其輩盜墓的動機,主要是為了那些藏在墓中的古卷古籍,此刻見了“觀山盜骨圖”,還以為自家的秘行敗露,驚動了天子,肯定逃不開滅門之禍,而且這件事從無外人知道,這說明皇上身邊有“高人”。對“棺山盜墓”之事必定是一清二楚。此時隻好硬著頭皮,按照洪武皇帝的要求設計皇陵。


    劉伯溫當時在朝中已萌生退意,但在修建皇陵之事上,被皇帝逼得脫不開身,想起世上還有這麽一夥“棺山太保”,最適精通陵譜和遁甲之術,就把這件“皇差”推到了他們頭上,他還算留些情麵,之把畫卷稱做“觀山盜骨”。並未名言實際是“棺山盜墓”。


    封氏專攻奇門異術,行事手段常人難料,而且從骨甲中掌握了許多風水秘術。對陵墓結構和選址都有獨到之處,使洪武皇帝十分滿意,禦賜封王禮和他的幾個弟子純金腰牌,從此以後稱為“觀山太保”,留在禦前聽用,專職為皇家建造陵墓。


    洪武皇帝出身於社會底層,所以對民間風物多有了解,他又問封王禮,即便皇陵得以不遭胡人盜毀,卻未必是萬全無憂了,因為咱們漢人也不是吃素的,聽說自古以來世上便有“發丘摸金”之事,這些人要是打起大明皇陵的主意來卻又如之奈何?


    封王立說臣以為民間倒鬥之輩,真有手段能盜發皇陵的並非僅有“發丘摸金”,更有“搬山卸嶺”,“搬山道人”擅長生克製化之術,行蹤隱秘難尋,許多年來很少與外人相通,但他們所做隻為求取“丹珠”,隻要皇陵中不置“金丹珠鼎”之物,搬山道人就絕不會打盜發皇陵的主意,倒是不足為慮;而卸嶺群盜多為“響馬賊”,其輩忽聚忽散,專一的要挖山陵巨塚,最難防範,又常有謀反之意,隻有派大隊官軍加以剿滅,徹底斬草除根,使這個山頭的香火斷絕才是上策。


    另外還有“發丘天官”之徒,實為一脈,最為精通風水尋龍之道,摸金之首領為“發丘天官”,此賊攜後漢印符,上鑄“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字,尋龍倒鬥無所不為,但他們十分看重祖師爺傳下來的行規,沒有“發丘印”和“摸金符”,便不肯做“倒鬥”的勾當,所以想對付他們,應當先毀掉發丘摸金的“符印”信物,使摸金之術不複存在於世,便可一勞永逸,永絕後患。


    皇上見有這等妙策,當即龍顏喜動,隨後朱元璋就下了旨,曆大明朝,各地嚴查“倒鬥穴陵”之徒,不過“發丘摸金、搬山卸嶺”的蹤跡散布天下,朝廷拿他們也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直到“永樂”年間才找到機會把“發丘印”和七枚“摸金符”毀去,但世上仍是剩了三枚古符下落不明;“卸嶺響馬”也屢剿不盡,不過這些舉措還是起到了一些效果,在明代中期,盜墓倒鬥的勾當確實一度銷聲匿跡。


    “觀山太保”得朝廷重用,跟隨皇室從南京到北京,始終都在禁中聽差,由於“皇陵”屬於高度機密,故此不敢對外宣揚,直到“萬曆”年間,“觀山太保”的首領就是地仙封師古了,此人實有通天徹地之能,而且對風水星相之事更為著迷,他見祖上修造大明皇陵之時“百密一疏”,忽略了有對朱元璋祖墳進行遷址,夜觀天相,看此地龍氣將絕,就上書朝廷遷動祖陵,但當朝皇帝昏庸,國中百事皆疏,並沒有理會封師古進言。


    第四卷 第三十八章 九死驚陵甲


    封師古眼見世道衰微,又看聖上無道,一氣之下,便找了個借口稱病還鄉,經過了兩百多年,朝廷上對“洪武年間”的舊事,早已不怎麽放在心上了,於是就放封師古返回故土。


    封家在巫山的基業仍在,收入主要是開鑿巫鹽礦脈,但封師古對錢財視若無物,回鄉後除了引火煉藥,舊事推演卦象,也常托借雲遊四海的幌子,帶著手下人去各地盜發古墓,醉心於收集古墓中陪葬的種種奇珍秘器。


    有一年上,封師古忽然想起祖宗曾經留下一篇遺訓,告誡後世子孫,說是封家借著在“棺材峽”盜墓,從懸棺盜取了“遁甲天書”,從而發家成為豪門望族,但“棺材峽”裏明掛暗藏的棺材,豈止成千上萬?在那深山裏還埋著一座規模龐大的陵墓,但這座墓絕對不能碰,否則必有滅族之禍,因為墓裏藏著“屍仙”。


    封師古有“盜墓之癮”,又常有“尋仙執意”,所以此心一起,縱有十萬金剛羅漢也降服不住,他一想到自家門口就有座神秘古老的烏羊王古墓,便把祖宗的話扔到爪哇國去了,當即率眾進山盜墓,不了卻在“烏羊王古墓”中,見到了一些令他做夢都想不到的東西。


    清溪封氏一族,都知道封師古在“烏羊王古墓”中見到了一些極為神秘的東西,據說是極古之物,但真正的情況除了封師古自己,幾百年來無人得知,即便是他最親近之人,也毫不知情。


    按照封家世代留下的傳說,是封師古自盜發“棺材峽”古墓之後,回到家中閉門不出,時隔三月,忽稱自己成了“大道“,並說天下浩劫將至,隻有”棺材峽“裏有個取出,可謂”“神仙窟宅”,堪比秦人避亂的“桃花源”。


    封師古自稱“地仙”,專要廣度世間的凡人,他窮工盡巧,大舉在深山中修建了“地仙陰宅”,將祖上盜墓所發之物,悉數藏那其中,曆時十餘載,始得功成,隨後告知眾人,要想得到一個“出入有無,衝虛清靜”的“風身雲骨”,必先舍掉自己這一身凡間的“血肉重濁”之軀,願意進入墳中“活殉”之人方能成仙,等幾百年後得了大道,都可以跟著地仙重回世間,把天下所有人都給度了,成就一件莫大的功德。


    當時,觀山太保得到皇家欽點,在巫山清溪一帶名望極盛,特別是封師古擅會巫蠱妖術,十家裏有九家半信他的,愚男愚女們都願隨他習“觀山指迷”之術,習他這套妖法幻障之術的,有許多忌諱,一怕黑狗血,二怕黑驢蹄子,三怕朱砂,一見這些事物,實術者“其行必現,其膽必裂”。


    “觀山指迷”看似玄妙,其實都不外呼是那些“吞符驅水,紙兵甲馬”的手段,這套東西大多都是他封家祖上,從“棺材峽懸棺”中的龍骨天書中所得,說的好聽點是古時的方術,說白了就是裝神弄鬼的“妖術邪法”。


    但在那個年代,越是“邪魔外道”越是能“蠱惑人心”,所以封師古一說要度眾人得到,一時從者如雲,一為尋仙,二求避禍,當地的男女老少大多跟著他進來“地仙村”。


    封家另有一少部分人不願去“尋仙”,“地仙封師古”也不勉強,隻讓他們守好古墓入口,並給後人留下“觀山指迷賦”,讓他們嚴格保守秘密,尤其是不能讓“摸金校尉”知道了底細,冒險留此一條奇絕的“秘徑”,是備封家後代將來有難之時,可多召集凡人,來投奔棺材山中的“神仙窟宅”,要是當年把“摸金符”都毀了,如今就不必如此大費周折了。


    封師古策劃周詳,雖然棺材峽雲霧鎖閉了龍脈,難以被“望”字訣窺探,但仍然留下晦澀艱難的“觀山指迷賦”。饒是如此,他也不放心,又在周圍設了“九死驚嶺甲”,這是封家先祖“觀山盜墓”時得到的異術,奇詭難料,後人多不知曉,平時想接近“地仙村陰宅”的人,都被“九死驚陵甲”困住害去了性命,此甲按照地支循環秘密布置,其“生門”在每一紀,也就是十二年中,僅在地鼠年某月開啟三天,每十二年一次的相應的月份日期,又會不斷循環變化,外人難以推斷,專門為對付搜山尋龍的“摸金校尉”。


    在最終沒進“地仙村古墓”的這部分人中,其中就有封師古的親叔伯兄弟,按家譜所排,他和封師古都是“師”字輩,名叫“封師岐”,洪武皇帝所賜“觀山腰牌”傳到“師”字輩,就有他的一塊。


    封師岐這一條支脈都留在了山外,因為他認為“祖訓“不可違,擅入“棺材山”陰宅,早晚必會闖出一場彌天大禍,於是舉家遷移離川。


    封師岐也是個極有見識的高人,他臨終前親口告訴後人,棺材峽裏確實藏有屍仙,那山腹中有兩塊風水寶地,其中一處較小的形似“人頭”,在古時曾被“移山武陵王”築為地宮埋骨。


    按照商務風水之理,這人頭般的龍脈是為“凶煞之地”,主藏暴君,想要清楚地脈中沉積的凶煞之氣,從葬活人必要極多,所以古墓中殺殉者屍骨層層疊壓,陵區周圍更是懸棺密布,具體數量現在根本難以估量,可以說墓內每一塊磚,每一寸土,都被屍氣浸透。


    在那“地仙封師古”盜發此墓之後,墓中凶殺之氣已破,但封師古從這座古墓的陪葬品中,發現許多青銅祭器,得知“棺材峽”中還有一塊更大的風水寶地,這塊地脈深藏山中,形狀如同一座巨大的無蓋石棺,奇的是棺中周圍棺板似的石壁上描龍繪鳳,但決不是人工雕琢,而是天然風化剝蝕形成,峽穀般的大石棺中,內部丘壑起伏,生長著許多奇花異草。更奇的是,在那地勢酷似在石棺中,平躺著一具“無首屍體”,與遠處地下的那顆“頭顱”遙相呼應。


    這座“棺材山”,是從“天地初分”之時便已有了,早已在世間存在了億萬個念頭,那時候混沌初分,天底下哪裏有人?別說是棺材了,所以那座深埋地下的“棺材山”和“無頭屍體”,肯定非人力施為,而是“鬼斧神工”——盡得天地造化神奇的“自生自成”。


    想這“巫峽巴山”之地,自古以來崇盛“巫風”,藏在山底下的“棺材山”,很早就被人們發現了,一直保持著在附近“埋棺驅凶”的習俗,使得山中屍氣沉重,到了隋唐年間,當地更盛傳那棺材山裏埋有“屍仙”,但“屍仙”究竟是什麽,卻從沒有人見過。


    封師岐到死都認為,“仙道”終屬飄渺虛幻,世上即便真有“仙家”,也決不可能會有古屍化為“仙”,僵屍為世間“死而不化”之物,棺材山裏的東西非妖即魔,肯定不是什麽“真仙”;但觀山太保的首領封師古,卻執意在棺材山裏修建陰宅,以便尋找“屍仙”,哪裏容他良言相勸。


    封師岐布置封師古究竟為何如此堅信,還以為她是在“烏羊王古墓”中被鬼迷了心智,多半是入了魔障,而且看封師古神態舉止已和活人大異,那臉上的氣色,簡直就是一具古墓僵人,苦勸無果之下,隻好是明哲保身,帶著剩下的人離開故土,並且在死前留下遺囑,讓後人找機會按照“觀山指迷賦“,悄悄進入”地仙村古墓“看個究竟,如果封師古已經化成妖化之物,務必想法子將其鏟除,否則那“棺材峽”的地勢雖然偏僻隱秘,卻早晚都得被人從深山裏挖出來,到時候墓中萬一真有什麽“屍仙“,必要入世害人,後患無窮無盡。


    封師岐本就是個有些手段的奇人,修造“地仙村“他也有參與,舉家從”清溪“遷出之時,恰逢天下流寇之變,到處都不太平,不久又身染惡疾,所以到死也沒再回清溪”棺材峽“,隻是留下了遺言,封師古所作所為,實已使“大明觀山太保”的自豪,墜入l萬劫不複之境地,封家子孫後代,要是不把“屍仙”鏟除,祖宗們的在天之靈永遠不得安息。


    在封師岐去世後,她的後代家道中落,每逢趕上“地鼠年”可以進入“地仙陰宅”之期,卻不是因為時局動蕩就是因為家難,始終不得機緣入內,而且近代中國的曆史翻天覆地,經過世事變遷,他這一脈的後人凋零散落,已逐漸把祖宗傳下來的手藝丟了個十之七八,雖還記得“觀山指迷賦”全片七十二句,並且留有封師岐遺留的“地仙村”圖譜,可要解“觀山指迷賦”,須懂得“奇門五行”和“風水秘術”。封家後人對這些秘術僅知皮毛了。


    到民國年間,封師岐的後人是“封思北”,他平生多讀道藏,中年後在四川青城山做了道士,仍念念不忘祖宗的遺訓,屢次進入“棺材峽”,但不得其法而入,最後坐化在隧道中,並且告訴她的兩個兒子,要是封家後人不除了“屍仙”,就別給他斂骨安葬,他要暴屍於此,親眼看著有人找到“地仙村古墓”的入口,“百步鳥道”盡頭處那條隧道,在墓碑處有具屍體,就是此人。


    這“封思北”有兩個兒子,按《家譜》中“思、學、言、道”所排,都是“學’字輩,一個是“封學文”,一個是“封學武”,哥倆相差六歲,老父死後再無親人,就流落在世上相依為命。


    由於正值戰亂,眼看沒活路了,暫時顧不上祖輩所托之事,大哥封學文打算進山當“響馬”,在綠林中謀條生路出來,臨走前,就把兄弟過繼給了一家姓孫的財主,改名“孫學武”,也就是孫教授了。


    自此以後兄弟二人音訊隔絕,由於戰爭的原因,老孫家也逃離了故土,兄弟間就失去了聯係,孫學武此後的經曆大致都如他所說,由於他祖上有“棺山盜骨”的事跡,所以他自幼便識得一些蝸篆異文,加上後有所學,便從事了考古中地甲古文和一些古老密文的破解工作,知道唄下方至“果園溝”勞動改造,才又和同樣被下放的兄長“封學文”相遇。


    兄弟二人感歎“造化弄人”,想不到重逢之地竟是在這種場合,說起別來的情由,原來封團長果然是進了綠林道,因為還懂得家傳的“觀山盜墓”之術,便隱名埋姓,在“常勝山”裏插香做了“卸嶺響馬”。


    可不久後,由於“常勝山”的盜寇下落不明,在數年之內,從漢代傳下來的卸嶺群盜徹底“土崩瓦解”,封團長雖是名為“學文”,卻最不好讀書,死也不想回家務農,正好在卸嶺群盜中結識了兩個西北的同夥,也是兄弟兩個,各個叫老羊皮,弟弟叫羊二蛋。


    老羊皮活的窩窩囊囊,膽小如鼠,而他兄弟羊二蛋卻野心不小,在常勝山瓦解之後,羊二蛋夥同了一批人,準備去關外東三省開山立會,還是要做這些“盜墓”的勾當。


    封團長當時年紀還輕,覺得做“響馬子”挺好,有吃有喝還能隨便睡女人,看哪個大戶財主不順眼,拎著刀槍闖進去搶他娘的,男子漢大丈夫生在世上,就是要如此快活才好,於是一咬牙,就跟著他們一同去了關外。


    到了東北才知道,羊二蛋雖然做了胡匪盜墓團夥“泥兒會”的掌櫃,卻沒什麽實權,而且這夥人都被日本關東軍給收買了,所做的“倒鬥”勾當都是為了給關東軍效力,而且好像密謀這要找一處埋葬著“黃大仙”的墳墓。


    封家祖上的觀山太保盜發過唐代的一座妖陵,那處古墓埋的就有狐僵,據說此乃元教前身的邪教墓穴,其中多有妖幻之術,動這種墳墓很容易惹禍上身,另外封團長雖然一身響馬骨頭,專好做那些殺官造反的事業,卻是條極有骨氣的漢字,“響馬盜”多是崇盜尚義之人,自古就屬“梁山本色”,在常勝山的卸嶺群盜中,代代都有殺富濟貧不畏強暴的英雄好漢,怎能去做漢奸禍害老百姓?


    當時羊二蛋帶著泥兒會的胡匪,把手按到槍上逼他入夥,封團長義琢磨,我要是貪生怕死,現在昧著良心做了“漢奸”,恐怕死後也沒臉去見封氏列祖列宗,於是表示萬難從命,反倒是對老羊皮兄弟勸說了一番,咱們都是五尺多高的漢字,當初在常勝山何等義氣?陳總把頭言猶在耳,這才過了幾年就忘了??何苦要奴顏婢膝給日本鬼子當“走狗”?要我說咱們就抄家夥去幹“關東軍”一票狠的,才不愧“卸嶺群盜”的真實作為。


    羊二蛋哪裏肯聽他的話,最後一言不合,雙方當即拔槍火拚,封團長的“密雷x(良少一點)”下放到了七八個胡匪,自己也受了牆上,落荒逃進山裏,輾轉投奔了“抗聯”,參軍這些年來“身經百戰,屢建奇功”,但由於她身上的“遊擊習氣”太重,直到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之後,還僅是個正團職。


    封團長從部隊轉業到地方不久,就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了衝擊,有人揭發他曾經當過胡子和漢奸,這罪過可就大了去,僅次於革命叛徒,加上他脾氣不好,誰鬥他他就揍誰,即便是在千人大會上,他也敢擼胳膊挽袖子瞪眼同別人對罵,結果吃了不少苦頭。


    幸虧有以前部隊的上級保著,找個借口把他下放到“勞改農場”,在果樹溝開山鑿石頭雖然辛苦,但總比讓他這火爆脾氣惹出殺身之禍來好。誰知卻讓他遇見了失散多年的親兄弟“孫學武”。


    封團長告訴孫學武,你哥哥我這輩子活的挺痛快,但現在估計是痛快不下去了,風聞有人在查我的老底,要是被人查出來咱祖上是大地主頭子,而且還盜過墓造過皇陵,那事情就更嚴重了,絕對成了不可調和的敵我關係了,所以我不打算留在農場裏等死,正好今年是鼠年,地仙村的九死驚陵甲生門顯露,所以我想好了,我今天晚上就打算逃跑,跑回老家棺材峽去找地仙村,必定竭盡我之所能,把祖宗留下來的事情做了,最後再把咱老爹的屍骨掩埋了,隻要這兩件事都能得手,哪怕是死我也無所牽掛了。可如今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你,你記住為兄的話,現在的年頭和以前不一樣了,永遠別把自己是觀山封家後代之事對任何人說,最好爛在肚子裏。你這輩子對外人隻有一個名字可用,那就是——孫耀祖。


    孫教授在過繼給老孫家後,連名帶姓都改作了“孫耀祖”,這時孫家希望他光宗耀祖之意,但孫教授從骨子裏反感這個名字,也是因為他觀山封家的人家族意識很強,自覺是大宗祖之後,豈肯給姓孫的光宗耀祖?但寄人籬下,想不認頭也難,等老孫地主夫婦死後,他就常自稱姓孫名學武,草字耀祖。戶籍身份改動不方便,仍作孫耀祖,隻有與他相熟的人,才尊重他的習慣,以孫學武相稱,在一切私人場合裏他就會用這個名字。


    孫學武這輩子可沒封團長活得那麽瀟灑,做什麽都不順,飽受挫折,當時也想跟老哥一起跑路,可封團長說地仙村古墓吉凶難料,你我兄弟如果一同斷送在其中,咱“觀山封家”就徹底沒了,我要是萬一有個閃失,將來還得指望你給我收屍。


    於是留下“觀山腰牌”,讓孫學武牢牢記住“觀山指迷賦”全篇七十二句,並把祖上封師岐留下的幾件傳家之物,都讓“巴山猿袕”從農場外偷進來,交給了孫學武。


    這幾件東西,都是“觀山太保”盜墓時所獲,幾百年前,那時候“觀山太保”尚未得禦口親封,還稱為“棺山太保”,留下來幾部龍骨天書,沒被地仙帶入墓中,其中記載的都是風水古法,學透了能得幾分“形、勢、理、氣”之奧秘,但內容有限,到達觀山尋龍的境界還比較困難。


    另外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當年地仙師古,曾盜發過一座“唐代妖陵”,這時處“肚仙墳”,據說是唐時拜狐仙的“教門”所留。陵中有本奇書,記載著種種“妖法幻術”,陪葬的一口描金箱子裏,有不少施展障眼法的器物。其中有數枚從狐仙身上抽取的妖筋,混合在屍骨中焚燒後有“圓光”之奇驗,但並非輕易能用,必須先讓人見到肚仙古墓的壁畫,然後通過焚屍才能見到“肚仙”顯身,並且得聞“鬼音”幻聽,封師古在“烏羊王地宮”中,放置了從唐代妖陵盜發來的墓牆壁畫。“觀山指迷賦”除七十二句之外,還有最後一段最為隱秘,但卻是最重要的一段,就藏在“烏羊王古墓”的墓室之中,焚屍圓光,萬勿遺忘。


    第四卷 第三十九章 死亡--不期而至


    最後封團長想要一棍子把孫學武打暈就逃,忽然想起一件事來,又囑咐孫學武說,這巴山猿穴是咱爹在世時,於山中馴養之物,年久通靈,能解人意,隻是比我小了幾歲,它這些年來常常都跟在我身邊,我此番去找地仙村古墓,無論是死是活,都會讓它回來給你捎個消息,我要是出了意外,你就是咱觀山封家唯一的傳人了,你在十二年後一定要再次設法進入棺材峽,看看那欺師滅祖的封師古究竟是否找到了屍仙。


    孫學武知道生離死別在即,又是傷感又是擔憂,垂淚道:大哥你戎馬半生,可謂見識多光,祖上所傳的本事你也學的遠比我多,恨隻恨我這輩子讓儒冠所誤,成了個沒用的書呆子,連你都做不到的事情,恐怕我今生也是無望了。


    封團長歎了口氣,拍著兄弟肩膀說,此事千難萬險,確實為難你了。但你不去做,咱們觀山封家又哪裏還有其他的人?他稍一沉吟,又道:“要是你今後覺得勢單力薄,可以想辦法去找摸金校尉相助,曾聽說在清末還有位張三爺專做摸金倒鬥的勾當,自大明永樂年間毀掉發丘摸金的印符信物以來,這世上應該還剩下三枚摸金符,想必那套搜山尋龍的摸金秘術至今仍有傳人。


    封團長囑咐兄弟,將來玩意實在沒辦法了,就找摸金校尉相助,常言道,七十二行,摸金為王(好像是詐騙為王),隻有“摸金秘術”才能破得了“地仙村古墓”。


    孫學武聞言更覺為難,小時候就聽咱爹說過,這世上真有本事的“倒鬥”高手,自古以來便有“發丘摸金、搬山、卸嶺”三支。常勝山裏的卸嶺群盜,早在解放前就煙消雲散,“搬山分甲”的那夥人似乎也沒傳人,全都銷聲匿跡多年了。


    “摸金校尉”是倒鬥行裏的狀元,想必是極有本領的,但在明朝的時候,唄朝廷毀了他們的“印符信物”,真要是追根溯源起來,這件事還得屬咱“觀山封家”的責任,雖然隔了幾百年,但恐怕抵死也脫不開當初那場幹係。


    封團長說“大明觀山太保”的事跡十分保密,外邊的人從不知曉,剩下來的“摸金校尉”們,應該不知道那些陳年舊事,摸金濟世之風古已有之,隻要找到他們說明緣由,多半能得到他們出手相助。


    孫學武仍覺力不從心,雖然傳說清末的時候還有一位“摸金校尉”,因為他一人掛三符,所以都稱那人為“張三鏈子”。可如今都什麽年月了?期間“日月穿梭,改朝換代”,天地間發生了多少翻天覆地的巨變,誰知摸金符還有沒有傳人?


    退一萬步說,即便張三爺當年真把“摸金符”和“尋龍決”傳了下來,那也不過是傳給兩三個人而已,“摸金校尉”的所作所為又格外隱蔽,這天底下人海茫茫,現在誰知道那些“摸金校尉”的萍蹤浪跡歸於何處?剩下我孤伶伶獨自一人,我上哪裏找他們去啊?


    封團長眼看自己這兄弟太不爭氣,做事說話都是前怕狼後怕虎,知道他難以擔當重任,但也毫無辦法,當年顯赫一時的“觀山封家”自“地仙封師古”率眾入山之後,早已沒了昔日的氣象,雖然時至今日,科學昌明,但他對祖上遺訓中提及的——所謂“屍仙”之事仍然深信不疑,認為“封師古”在山中修煉妖法,鬼知道他得了個什麽結果,萬一真的按他進墓前說的將來還要“入世度人”,必定又要害死許多無辜。


    所以封團長是鐵了心了,老封家的事還得老封家自己的人去解決,另外自己再留在勞改農場裏,也無非就是一死,還不如逃回“巫山”,要死也是死到祖籍“棺材峽”才好,興許拚著一死闖進“地仙村古墓”,把封家在明末清初時所造的那場“業障”了解了。


    而且封團長知道,“棺材山”裏埋的“九死驚陵甲”十二年才開一次,掐指算來,所剩時間已經不多了,他隻好硬起心腸,拿把“鎬把”砸暈了孫學武,也就是為了不讓孫學武替他吃“掛落兒”,然後趁著夜色逃入深山,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孫學武在這件事上受了不小的刺激,遵照兄長的教誨,從此後更加沉默寡言,他唯恐言多語失,也極少和外人接觸,因為事情確實如風團長所言,在那個年代裏,要是被人倒出祖上是“地主、礦頭”和“盜墓賊,保皇黨”,那不死也得扒層皮。


    再加上孫學武從事的工作性質,及其枯燥單調,逐漸就使他變成了一個孤僻的人,使周圍的人都很排斥他,隻有陳久仁陳教授還算是他的一個朋友,但即便是關係如同陳教授一般的“老朋友”,對她來說,也絕對不是可以掏心窩子的交情。


    文革結束後,孫學武的問題雖然比較複雜,組織上尚未作出結論,但工作還是暫時恢複了,他一直沒再見過兄長和那頭猿猴,心中時常牽掛著此事,終於找了個機會獨自進了“棺材峽”,他一生從沒回過祖籍,但這裏的路線地形友家中代代所傳,他也知道個八九不離十。


    當時的清溪古鎮已經被廢棄,他在空無一人的鎮上遇到了那頭“巴山猿穴”,被帶進“棺材峽”,見到了兄長封團長的遺體。


    封團長臨死前給孫學武留了一篇遺書,其中詳細敘述了從“果園溝”潛逃後的經曆:


    封團長逃回祖籍清溪古鎮的時候,正趕上修築“清溪防空洞”的工程接近尾聲,當時的施工人員已經把主隧道從古鎮地底貫穿到了“棺材峽”,並且從古礦道裏挖掘到一批“石人”,並將其中一部分運到了鎮中的施工指揮部。


    當時施工人員並沒有“文物”這兩個字的概念,隻是覺得山裏埋著如此獰猙醜陋的石像有些奇怪,打算把這情況報給上級,請示如何處置。


    封團長窺得這一情況,心知大事不妙,趕緊帶著巴山猿猴在鎮子裏裝神弄鬼,擾亂了施工人員的注意力,恰好當時由於“清溪防空洞”的堅固程度不符合標準,上級臨時中斷了這一帶的人防工程,施工的人們全部撤走,隻留下一座空蕩蕩的古鎮,再也無人去理會“棺材峽”附近的古物,這才讓他鬆了口氣。


    封團長半輩子都在刀槍從裏闖蕩,膽色和見識都遠勝常人,他帶著唯一的夥伴巴山猿猴進入了“棺材峽”,但發現自己打不開“九宮離虎鎖”,祖傳的能耐他根本沒學全,這才知道“地仙”的厲害,先前想的太簡單了,一陣急怒攻心,身上舊傷發作,自知已是命不長久了,估計孫學武將來還有可能進山來尋他,就留下了絕筆囑托。


    封團長臨終前忽然想起一件事來,當年在東北的時候,還沒和羊二蛋那夥胡匪鬧掰,聽他們說關東軍要在山裏尋找一件古物,這件東西是個風水秘器,埋到什麽地方就是眠龍的“寶穴”,不過具體是什麽事物,當時沒聽清楚,隻似乎聽到說這件秘器,是從一麵古鏡上拆下來的,別的就不知道了。


    古鏡能克邪鎮屍之事,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傳統了,所以封團長在遺書中囑咐孫學武,以你的本事,想進古墓對付屍仙必定有去無回,你不但要想辦法解開“九宮離虎鎖”,還要考慮到藏在“烏羊王地宮”中的線路圖,這張圖與無數假圖藏在鎮山的棺材裏,米狼手打要是不懂九宮八卦的那些門道,到了跟前也無從得知那幅圖才是真的,你從事考古工作,若有機緣得到幾麵傳世的“古鏡”,帶著幾件這種東西進入古墓去見“地仙”,變多了幾分勝算。


    在這封遺書的最後,封團長坦言自己這輩子對不起孫學武這親生兄弟,再三叮囑他即便粉身碎骨也要把祖上所托之事辦妥,否則別給為兄和老爹收骨掩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鬼吹燈II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霸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霸唱並收藏鬼吹燈II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