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成為一個超然獨立的批評家,是從我給英文刊物《中國評論》的"小評論"專欄(littlecritic)寫稿開始,我既不是個國民黨黨員,那時我又不擁護蔣先生,有時寫的批評文字苛酷無情。小心謹慎的批評家為討人人高興而所不敢言者,我卻敢寫。同時,我創出一種風格,這種風格的秘訣就是把讀者引為知己,向他說真心話,就猶如對老朋友暢所欲言毫不避諱什麽一樣。所有我寫的書都有這個特點,自有其魔力。這種風格能使讀者跟自己接近。
如果時機需要,我有直言無隱的習慣。民國十九年,丹麥王儲將到南京訪問。有一帶窮人住的破房子,這位貴賓必須從那兒經過。南京的劉市長慌忙之下,要把那些破爛房子拆除,否則圍起來,卻不在別處為那些窮苦農人提供棲身之處,這樣,貴賓就好像神仙一樣駕一陣清風一直到達南京富麗堂皇的高樓大廈了。這件事,沒有人在乎,也沒有人注意。我在《中國評論》上呼籲大家要想到窮人在寒風苦雨中的苦難。這篇文字觸怒了當時給予這本雜誌津貼的機關,怪我居然敢揭露其不仁民愛物之德政。此本刊物的經理人(k.p.chu)立刻坐夜車趕往道歉,答應此後絕對身為良民,以國家利益為前提。
這若比起民國十五年三月十八日北洋政府的屠殺學生,則又微不足道了。北洋的段祺瑞執政府,在準許遊行示威的學生進入北京鐵獅子胡同的執政府的大門之後,由當時教育總長章士釗下命令,執政府的衛士揮動七節鋼鞭把學生打倒在地。
我當時在場。各學校傷亡的學生都用洋車運走,頭和身上血跡斑斑,一連串的洋車在東直門大街排成了一大行,我以女子師範大學的教務長身份到現場時,我看見兩口棺材,裏頭裝的是我們學校的兩個學生。北洋政府真的考慮周到,居然還沒忘記給他們打死的學生預先準備棺材。這種殘忍的行動,在美國任何城市,都足以引起暴動的。第二天,在九個大學學院校長的會議席上,五個校長讚成支持北洋政府當局,四個打算表示以溫和的態度向政府抗議。
那九個大專院校,因為是向北洋政府領經費,所以不宜於提出抗議,有人這樣推斷,不知算不算理由。遇到這種情形,我在《語絲》上肆無忌憚的說了話。
《中國評論》這份英文雜誌得到賽珍珠的注意。在她和理查德·華爾舍(richardj.walsh)環遊世界時,她催我趕快把我的第一部書《吾國與吾民》寫出來,這本書一出版,立刻成了美國的暢銷書,也建立了我在美國讀者心目中的地位。這本書在美國的暢銷書目上成了第一本,其地位可謂空前的顯要。cliftonfadiman主編的《紐約人》(newyorker),因為對本書評論稍遲,趕緊向讀者道歉。在後來的版本中,我把認真痛論中國問題取消,改為評論中日戰爭的爆發,這是極為讀者所需要的。
……那時在反共戰鬥中,我是唯一為蔣中正先生效力的。當時我把喉嚨都喊啞了。那是"戴維斯和塞維斯"(davisandsorvice)和史迪威時期。那時史迪威來到中國,猶如到印度去對一個印度酋長作戰一樣。史迪威這個人粗暴而傲慢。他要求在湖南控製人力而自己充任超級統帥時,實在超出了他的權限。蔣委員長要求美國政府撤換他。
因為有美國力量為後盾,史迪威就像個獨裁暴君一樣,他不是來幫助中國,他是來破壞中美的團結。他把槍炮和彈藥全留給共產黨用。倘若他很有效的克盡其職責,就像羅斯福總統派油輪到開羅去援助蒙哥馬利一樣,結果會大不相同吧?當然他有他的理由——根據他對民主的意見。不論怎麽說,一國的使者企圖幹涉另一國的內政,我對這個深為氣憤。美國的中央情報局不讚成韓國的李承晚總統,於是根據美國所謂的"民主",便將他推翻。美國中央情報局不讚成越南的吳廷炎,又根據所謂美國式的"民主"而把他推翻。美國中央情報局推翻了越南的吳廷炎政府,還企圖槍殺吳廷炎和他的政黨。結果如何,是有目共睹的。史迪威之幫助中國共產黨,根據他所稱的美國式的"民主",也正是他的職責。……無論如何,美國派到中國來的應當是個外交家,不要派個粗野的莊稼漢,要派一個中國人認為具有紳士風度的人來。
民國三十三年,我問軍政部長何應欽在過去幾年史迪威給了中國什麽,他的回答是,隻有夠裝備一個師的槍彈而已。在民國三十三年,我看見中國的驢由中國西北甘肅玉泉的油田,馱著寶貴的石油到西南的昆明,我真要為中國哭起來。何應欽胸懷憤怒,我也頗有同感。
史迪威的外交政策,隻是讚同把"戴維斯和塞維斯"的報告限於對中國共產黨的極力稱讚。參議員judd告訴我,他曾經到過中國,他帶回五份報告,都是對中國共產黨有利的,而沒有對蔣先生有利的,他把這些文件給美國大使館看。大使館的人隻對共產黨的友人才伸出友善的手。在這種情形之下,蔣先生一年之內完成了滇緬公路,那是美國政府估計要三年才能完成的。布魯克·阿金森(brooksatkinson)同史迪威返回美國時,竟宣稱蔣先生對抗日沒有興趣,隻是對打共產黨有興趣。
這是第一個錯誤。第二個最嚴重的錯誤是,蘇俄在原子彈轟炸廣島三天之後參戰,中國共產黨企圖進入東北接受日本在東北留下的戰利品。中央軍把進入東北的門戶張家口封閉了。當時,在中央政府軍與共產黨軍隊之間有一個暫停火的協定。馬歇爾命令中央政府軍自張家口撤退。此後,共產黨軍隊進入東北的路因而暢通。這一步之差,對以後的影響實在太大。共軍部隊去時帶的是大口徑的短槍,後來卻有了全新的大炮做攻擊之用。馬歇爾隻是使共產黨軍隊乘機集中起來。馬歇爾將軍被國共雙方的戰事弄得心煩意亂,铩羽而歸,希望中國出現一個嶄新的第三勢力領導中國。他真是和童稚一樣天真,竟認為那是可能的事。他原先希望把國共雙方的軍隊混而為一,卻不知道中央政府已然把共軍編入政府軍有年共同抗戰了,所以才有新編"第十八路軍"的番號。
有一個對我中傷的謠言,在同情共產黨的一派人之間流傳。我寫的書一直本本都成功而暢銷,但是到民國三十三年我的《枕戈待旦》(thevigilofanation)出版,情形有了改變。自由主義者對我突然冷落。傳言何應欽付給了我兩萬美金。這謠言是我聽見賽珍珠,j.j.singh,史沫特萊三個人說的。在紐約市政廳的集會上,史沫特萊在大眾之前提到這件事,我立刻質問她,要求她當眾再公開說明。福爾曼(foreman)到雲南遊曆了三個月,於是自命是中國通。他問我:"林先生,你到過雲南嗎?"我說:"沒有。可是共產黨這些年一直在中國,我這些年一直和他們打交道。我記得他們在長沙的所做所為。"在會場上,史沫特萊有意不再提這件事。我敢說,我在蔣委員長侍從室那些年,隻是掛了個名兒,我並沒向中央政府拿過一文錢;隻是為拿護照方便一點兒而已。
我在自由中國漫遊一番,回到美國,當時的情形,我自然明白。我一回去,在廣播電台上我說:"現在在重慶的那批人,正是以前在南京的那批人,他們正在擄胳膊,挽袖子,為現代的中國而奮鬥。"第二天,我接到我的出版商理查德·華爾舍(richardj.walsh)一個嚴厲的警告,告訴我不可以,也不應當再說那樣的話。我當時不利的環境是可想而知的。我隻是把那件事看做是一場失利的戰役,我隻是戰場上的一名傷兵,對這事並不很放在心上。
我們這個時代的幾個傑出的作家是:
托瑪斯·曼(thomasmann)。他由日內瓦回來之後,我在紐約的國際筆會上遇見過他。他說英文,他的英文是複雜的德文結構,沒法兒聽,也沒法兒懂。當時還有evecurie和另外幾個人,大家一同在講演人的台子上。我講的是明朝的太監魏忠賢,他在世之時各縣就給他立生祠。在與賽珍珠同坐的台子上,有一個客人問我:"太監是什麽?"
我和carlvandoren也見過多次,他對我很和善。他的妻子irita,後來與wendellwilkie相交往,還有他哥哥markvandoren(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都是我很好的朋友。我最喜愛活潑愉快斯文典雅的學者irwined-man,他是美國的哲學家,他的英文極為簡練。他搜集了些很長的留聲機片子,那是他業餘的嗜好。
羅素,雖然年事已高,還機敏靈活,目光閃亮。我記得是在朋友的公寓住宅裏遇見他的。不幸的是,他娶了一個美國菲列得爾菲亞城的小姐(大概是他第三個,也許是第四個妻子),這位妻子太以她的"爵士羅素"為榮而時時炫耀。每逢說話,她就一個人包辦。很多朋友願向羅素提問題,這位太太便插嘴代答。大家感到興趣的是聽羅素說話,沒人喜歡聽她的。所以朋友們見麵也是人人感到失望。
在knopfsartre夫人的公寓住宅裏和薩特(j.p.sartre)相見,也是件新鮮事。薩特坐在一把椅子裏,我們大家都坐在地板上。我們大家都很輕鬆。他的英文說得很好。他的措詞用字極其精確,犀利而動人,但是有時他會前言不搭後語。我能想象到他在raspail大道,一邊喝咖啡,一邊和許多崇拜他的"自覺存在論派"的小姐們閑話的神情。這些自覺存在論者創始了不擦口紅不抹粉的時尚。這種時尚後來被觀光的嬉皮遊客所采取,就成了美國現代文化的特色。他們認為萬事不如在佛羅倫斯(horence)或是在羅馬仰身而臥,或是伏臥在地,阻礙通往大教堂的道路,使人無法通過。
薩特否認人生有何意義,但卻力言我們為何而生活,以何為目的,全由我們自己決定。他的主張也不完全是否定一切。
由於賽珍珠和她丈夫理查德·華爾舍,我才寫成並且出版了我的《吾國與吾民》(mycountryandmypeo-ple),這本書之推廣銷售也是仰賴他們夫婦。我們常到他們賓夕法尼亞州的家去探望。我太太翠鳳往往用國語和賽珍珠交談,告訴她中國過去的事情。賽珍珠把《水滸傳》翻成英文時,並不是看著原書英譯,而是聽別人讀給她,而邊聽邊譯的,這種譯法我很佩服。就像林琴南不通英文,譯司哥德的《撒克遜劫後英雄傳》和《天方夜譚》時的情形一樣。賽珍珠對收養美國父親韓國母親生的孩子,很感興趣,後來又收養印度嬰兒。她有一個農場養牛。收養嬰兒與扣減所得稅有關係。
賽珍珠懂中國話,說得也流利,她父親曾在中國做傳教士,她是隨同她父親knickerbocker在中國生活,先是在安徽,後來到南京,她算是在中國長大的。後來她嫁給lossingbuck教授,所以她對中國老百姓和中國的風俗,還有相當的了解。但是我發明中文打字機,用了我十萬多美金,我窮到分文不名。我必須要借錢度日,那時我看見了人情的改變,世態的炎涼。人對我不那麽殷勤有禮了。在那種情形下,我看穿了一個美國人。後來,我要到南洋大學去做校長,給賽珍珠的丈夫打了一個電報,告訴他我將離美去就新職。他連麻煩一下回個電報也不肯。我二人的交情可以說情斷義盡了。我決定就此絕交。那是在我出版了抗戰遊記《枕戈待旦》(thevgilofanation)之後。在prenticehall出版公司向我接洽,說我寫什麽他們都願出版之時,賽珍珠這位丈夫正在出版我的《朱門》(vermiliongate)。我斷了二十年的交情,寫出了小說《奇島》(theunexpectedind),這出乎每個人的意料。在外國我出書,johnday出版公司一般都是保持百分之五十,但經朋友hankholzer夫婦幫助,我把一切權利都收了回來。有一次賽珍珠去看我,其實主要是看我何以度日,我們的友情沒再恢複。
賽珍珠急於和共產黨搭線,好和別人共同"前進",她從未到台灣來過,我想台灣也不歡迎她。在一九七二年,她想辦護照前往中國大陸去看看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但是共產黨政權知道她若與中國農民交談,會對中國大陸了解得太多,拒絕她前往。此後不久她就去世了。賽珍珠畢竟還是保持中立的態度,她並不是共產黨員。
如果時機需要,我有直言無隱的習慣。民國十九年,丹麥王儲將到南京訪問。有一帶窮人住的破房子,這位貴賓必須從那兒經過。南京的劉市長慌忙之下,要把那些破爛房子拆除,否則圍起來,卻不在別處為那些窮苦農人提供棲身之處,這樣,貴賓就好像神仙一樣駕一陣清風一直到達南京富麗堂皇的高樓大廈了。這件事,沒有人在乎,也沒有人注意。我在《中國評論》上呼籲大家要想到窮人在寒風苦雨中的苦難。這篇文字觸怒了當時給予這本雜誌津貼的機關,怪我居然敢揭露其不仁民愛物之德政。此本刊物的經理人(k.p.chu)立刻坐夜車趕往道歉,答應此後絕對身為良民,以國家利益為前提。
這若比起民國十五年三月十八日北洋政府的屠殺學生,則又微不足道了。北洋的段祺瑞執政府,在準許遊行示威的學生進入北京鐵獅子胡同的執政府的大門之後,由當時教育總長章士釗下命令,執政府的衛士揮動七節鋼鞭把學生打倒在地。
我當時在場。各學校傷亡的學生都用洋車運走,頭和身上血跡斑斑,一連串的洋車在東直門大街排成了一大行,我以女子師範大學的教務長身份到現場時,我看見兩口棺材,裏頭裝的是我們學校的兩個學生。北洋政府真的考慮周到,居然還沒忘記給他們打死的學生預先準備棺材。這種殘忍的行動,在美國任何城市,都足以引起暴動的。第二天,在九個大學學院校長的會議席上,五個校長讚成支持北洋政府當局,四個打算表示以溫和的態度向政府抗議。
那九個大專院校,因為是向北洋政府領經費,所以不宜於提出抗議,有人這樣推斷,不知算不算理由。遇到這種情形,我在《語絲》上肆無忌憚的說了話。
《中國評論》這份英文雜誌得到賽珍珠的注意。在她和理查德·華爾舍(richardj.walsh)環遊世界時,她催我趕快把我的第一部書《吾國與吾民》寫出來,這本書一出版,立刻成了美國的暢銷書,也建立了我在美國讀者心目中的地位。這本書在美國的暢銷書目上成了第一本,其地位可謂空前的顯要。cliftonfadiman主編的《紐約人》(newyorker),因為對本書評論稍遲,趕緊向讀者道歉。在後來的版本中,我把認真痛論中國問題取消,改為評論中日戰爭的爆發,這是極為讀者所需要的。
……那時在反共戰鬥中,我是唯一為蔣中正先生效力的。當時我把喉嚨都喊啞了。那是"戴維斯和塞維斯"(davisandsorvice)和史迪威時期。那時史迪威來到中國,猶如到印度去對一個印度酋長作戰一樣。史迪威這個人粗暴而傲慢。他要求在湖南控製人力而自己充任超級統帥時,實在超出了他的權限。蔣委員長要求美國政府撤換他。
因為有美國力量為後盾,史迪威就像個獨裁暴君一樣,他不是來幫助中國,他是來破壞中美的團結。他把槍炮和彈藥全留給共產黨用。倘若他很有效的克盡其職責,就像羅斯福總統派油輪到開羅去援助蒙哥馬利一樣,結果會大不相同吧?當然他有他的理由——根據他對民主的意見。不論怎麽說,一國的使者企圖幹涉另一國的內政,我對這個深為氣憤。美國的中央情報局不讚成韓國的李承晚總統,於是根據美國所謂的"民主",便將他推翻。美國中央情報局不讚成越南的吳廷炎,又根據所謂美國式的"民主"而把他推翻。美國中央情報局推翻了越南的吳廷炎政府,還企圖槍殺吳廷炎和他的政黨。結果如何,是有目共睹的。史迪威之幫助中國共產黨,根據他所稱的美國式的"民主",也正是他的職責。……無論如何,美國派到中國來的應當是個外交家,不要派個粗野的莊稼漢,要派一個中國人認為具有紳士風度的人來。
民國三十三年,我問軍政部長何應欽在過去幾年史迪威給了中國什麽,他的回答是,隻有夠裝備一個師的槍彈而已。在民國三十三年,我看見中國的驢由中國西北甘肅玉泉的油田,馱著寶貴的石油到西南的昆明,我真要為中國哭起來。何應欽胸懷憤怒,我也頗有同感。
史迪威的外交政策,隻是讚同把"戴維斯和塞維斯"的報告限於對中國共產黨的極力稱讚。參議員judd告訴我,他曾經到過中國,他帶回五份報告,都是對中國共產黨有利的,而沒有對蔣先生有利的,他把這些文件給美國大使館看。大使館的人隻對共產黨的友人才伸出友善的手。在這種情形之下,蔣先生一年之內完成了滇緬公路,那是美國政府估計要三年才能完成的。布魯克·阿金森(brooksatkinson)同史迪威返回美國時,竟宣稱蔣先生對抗日沒有興趣,隻是對打共產黨有興趣。
這是第一個錯誤。第二個最嚴重的錯誤是,蘇俄在原子彈轟炸廣島三天之後參戰,中國共產黨企圖進入東北接受日本在東北留下的戰利品。中央軍把進入東北的門戶張家口封閉了。當時,在中央政府軍與共產黨軍隊之間有一個暫停火的協定。馬歇爾命令中央政府軍自張家口撤退。此後,共產黨軍隊進入東北的路因而暢通。這一步之差,對以後的影響實在太大。共軍部隊去時帶的是大口徑的短槍,後來卻有了全新的大炮做攻擊之用。馬歇爾隻是使共產黨軍隊乘機集中起來。馬歇爾將軍被國共雙方的戰事弄得心煩意亂,铩羽而歸,希望中國出現一個嶄新的第三勢力領導中國。他真是和童稚一樣天真,竟認為那是可能的事。他原先希望把國共雙方的軍隊混而為一,卻不知道中央政府已然把共軍編入政府軍有年共同抗戰了,所以才有新編"第十八路軍"的番號。
有一個對我中傷的謠言,在同情共產黨的一派人之間流傳。我寫的書一直本本都成功而暢銷,但是到民國三十三年我的《枕戈待旦》(thevigilofanation)出版,情形有了改變。自由主義者對我突然冷落。傳言何應欽付給了我兩萬美金。這謠言是我聽見賽珍珠,j.j.singh,史沫特萊三個人說的。在紐約市政廳的集會上,史沫特萊在大眾之前提到這件事,我立刻質問她,要求她當眾再公開說明。福爾曼(foreman)到雲南遊曆了三個月,於是自命是中國通。他問我:"林先生,你到過雲南嗎?"我說:"沒有。可是共產黨這些年一直在中國,我這些年一直和他們打交道。我記得他們在長沙的所做所為。"在會場上,史沫特萊有意不再提這件事。我敢說,我在蔣委員長侍從室那些年,隻是掛了個名兒,我並沒向中央政府拿過一文錢;隻是為拿護照方便一點兒而已。
我在自由中國漫遊一番,回到美國,當時的情形,我自然明白。我一回去,在廣播電台上我說:"現在在重慶的那批人,正是以前在南京的那批人,他們正在擄胳膊,挽袖子,為現代的中國而奮鬥。"第二天,我接到我的出版商理查德·華爾舍(richardj.walsh)一個嚴厲的警告,告訴我不可以,也不應當再說那樣的話。我當時不利的環境是可想而知的。我隻是把那件事看做是一場失利的戰役,我隻是戰場上的一名傷兵,對這事並不很放在心上。
我們這個時代的幾個傑出的作家是:
托瑪斯·曼(thomasmann)。他由日內瓦回來之後,我在紐約的國際筆會上遇見過他。他說英文,他的英文是複雜的德文結構,沒法兒聽,也沒法兒懂。當時還有evecurie和另外幾個人,大家一同在講演人的台子上。我講的是明朝的太監魏忠賢,他在世之時各縣就給他立生祠。在與賽珍珠同坐的台子上,有一個客人問我:"太監是什麽?"
我和carlvandoren也見過多次,他對我很和善。他的妻子irita,後來與wendellwilkie相交往,還有他哥哥markvandoren(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都是我很好的朋友。我最喜愛活潑愉快斯文典雅的學者irwined-man,他是美國的哲學家,他的英文極為簡練。他搜集了些很長的留聲機片子,那是他業餘的嗜好。
羅素,雖然年事已高,還機敏靈活,目光閃亮。我記得是在朋友的公寓住宅裏遇見他的。不幸的是,他娶了一個美國菲列得爾菲亞城的小姐(大概是他第三個,也許是第四個妻子),這位妻子太以她的"爵士羅素"為榮而時時炫耀。每逢說話,她就一個人包辦。很多朋友願向羅素提問題,這位太太便插嘴代答。大家感到興趣的是聽羅素說話,沒人喜歡聽她的。所以朋友們見麵也是人人感到失望。
在knopfsartre夫人的公寓住宅裏和薩特(j.p.sartre)相見,也是件新鮮事。薩特坐在一把椅子裏,我們大家都坐在地板上。我們大家都很輕鬆。他的英文說得很好。他的措詞用字極其精確,犀利而動人,但是有時他會前言不搭後語。我能想象到他在raspail大道,一邊喝咖啡,一邊和許多崇拜他的"自覺存在論派"的小姐們閑話的神情。這些自覺存在論者創始了不擦口紅不抹粉的時尚。這種時尚後來被觀光的嬉皮遊客所采取,就成了美國現代文化的特色。他們認為萬事不如在佛羅倫斯(horence)或是在羅馬仰身而臥,或是伏臥在地,阻礙通往大教堂的道路,使人無法通過。
薩特否認人生有何意義,但卻力言我們為何而生活,以何為目的,全由我們自己決定。他的主張也不完全是否定一切。
由於賽珍珠和她丈夫理查德·華爾舍,我才寫成並且出版了我的《吾國與吾民》(mycountryandmypeo-ple),這本書之推廣銷售也是仰賴他們夫婦。我們常到他們賓夕法尼亞州的家去探望。我太太翠鳳往往用國語和賽珍珠交談,告訴她中國過去的事情。賽珍珠把《水滸傳》翻成英文時,並不是看著原書英譯,而是聽別人讀給她,而邊聽邊譯的,這種譯法我很佩服。就像林琴南不通英文,譯司哥德的《撒克遜劫後英雄傳》和《天方夜譚》時的情形一樣。賽珍珠對收養美國父親韓國母親生的孩子,很感興趣,後來又收養印度嬰兒。她有一個農場養牛。收養嬰兒與扣減所得稅有關係。
賽珍珠懂中國話,說得也流利,她父親曾在中國做傳教士,她是隨同她父親knickerbocker在中國生活,先是在安徽,後來到南京,她算是在中國長大的。後來她嫁給lossingbuck教授,所以她對中國老百姓和中國的風俗,還有相當的了解。但是我發明中文打字機,用了我十萬多美金,我窮到分文不名。我必須要借錢度日,那時我看見了人情的改變,世態的炎涼。人對我不那麽殷勤有禮了。在那種情形下,我看穿了一個美國人。後來,我要到南洋大學去做校長,給賽珍珠的丈夫打了一個電報,告訴他我將離美去就新職。他連麻煩一下回個電報也不肯。我二人的交情可以說情斷義盡了。我決定就此絕交。那是在我出版了抗戰遊記《枕戈待旦》(thevgilofanation)之後。在prenticehall出版公司向我接洽,說我寫什麽他們都願出版之時,賽珍珠這位丈夫正在出版我的《朱門》(vermiliongate)。我斷了二十年的交情,寫出了小說《奇島》(theunexpectedind),這出乎每個人的意料。在外國我出書,johnday出版公司一般都是保持百分之五十,但經朋友hankholzer夫婦幫助,我把一切權利都收了回來。有一次賽珍珠去看我,其實主要是看我何以度日,我們的友情沒再恢複。
賽珍珠急於和共產黨搭線,好和別人共同"前進",她從未到台灣來過,我想台灣也不歡迎她。在一九七二年,她想辦護照前往中國大陸去看看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但是共產黨政權知道她若與中國農民交談,會對中國大陸了解得太多,拒絕她前往。此後不久她就去世了。賽珍珠畢竟還是保持中立的態度,她並不是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