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兩極相通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裏,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裏,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辨也。
<b>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b>
我們先把它截斷,文章其實是連著的。商湯問當時很有學問、很有道德修養的“棘”,“是已”,有這件事情可以來證明,並能說明莊子自己講的“北冥有魚”,突然變成大鵬鳥向南飛,這件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什麽叫“窮發”?“發”,地下的頭發是什麽?草!“窮發”,沒有草。中國上古什麽地方叫做“窮發”呢?蘇聯到北極一帶。這要研究《山海經》輿中國的上古史。所以中國上古時叫北方的民族,北方的人類,譬如叫俄國人為“窮發之民”,就是這個意思。因此,在這一段文章裏頭,深切地證明莊子所講的“北冥”就是北極。“窮發之北”有個地方叫“冥海”,就是《莊子》開頭所提到的“北冥”。我們注意,《莊子》前麵提過,大鵬鳥向南飛,到了南極“天池”,現在又轉過來,為什麽講北極又是“天池”呢?
研究中國上古的科學物理思想,我們早就知道,由北極到了極點,一直再往北走,走到了頭就是南極,南極走到了頭就是北極,南極跟北極連著的,因為地球像個皮球一樣是圓的。不過沒有一個人敢去走,也許有人走到了,據說走到的人到地球中間去了,他永遠不死,不回來了。但是真到了北極、南極那個地方,你回不來了,地心有一個吸風把你吸進去了,出不來了。據說地球內部很鬧熱的,還有個世界比我們還好,進去了以後永遠長生不死,還不止活一萬六千年。傳說,中國甘肅我們老祖宗黃帝的墳後有一個洞,從那裏可以到地球裏麵去,西藏高原裏和四川以及陝西華山,也有可以達到地心去的這種洞。
我們不管那些神話,可是,莊子在本篇的文章裏頭確實提到,“北冥”叫“天池”,“南冥”也叫“天池”,猛然一看,衝突了。如果我們了解了中國上古文化的地球物理的思想,曉得南極輿北極相通,就一點都不稀奇了。那麽,這段文章看起來是在重複運用,什麽意思呢?莊子上麵是講人的知識有限,壽命有限,經驗不夠,小境界不知道大境界,說了半天以後,然後說,用現在話講:你不相信啊,我用考古的經驗,引用曆史證明,在我們上古時,商湯當年就向棘問過這個問題。可見上古就流傳這個大問題。
<b>有魚焉,其廣數千裏,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裏,</b>
重複上麵的故事。“廣”就是寬,“修”就是長,這一條魚不曉得幾千裏大。“扶搖”是上古大風的名稱,是從海底裏麵出來吹遍了大地的風,現在叫做台風一類的;“羊角”也是風,不是現在生病昏了過去,躺在地上嘴歪手腳抽搐的“羊角瘋”,“羊角”是龍卷風一類,由地下冒出來向上旋轉,形狀長得像羊角;這兩種風不同。“摶”,把風裹進來謂之“摶”,不是搏鬥,搏鬥是跟風鬥爭。大鵬鳥的翅膀把大風都包裹了,超過了九萬裏的高空。
<b>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b>
大鵬鳥到了最高處,大氣層都在它的下麵,所以叫“絕雲”。高空上麵沒有雲,到了太空的邊緣,連空氣也沒有了,“絕氣”。但是太空上麵還有的,在中國文學中叫“青天”,也叫“青冥”。講到這裏,我們想一想,中國的文學與上古的文化很妙,怎麽妙呢?現在科學發展到人類可以到達月球,在超過地球以外時,有一段黑暗,其實不是黑暗,它什麽都沒有,是空的,這是地球與其它星球之間,就是中國上古所講的“青冥”、“青天”。“然後圖南,”“圖”是企圖,大鵬鳥準備向南極飛,它到南極去幹什麽?乘涼休息去。
<b>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b>
“斥鴳”就是小鳥。這隻小鳥笑了:大鵬鳥何必到達南極去呢?何必飛得那麽辛苦呢?像我一樣,一跳,跳了幾丈高;一飛,飛了幾丈遠;好得很了嘛!就是飛下來,在那個“蓬蒿之間”,亂草之間一站,這不也是飛嗎?也飛得很痛快了。這個大鵬鳥,何必要飛那麽高那麽遠到南極去呢?
那麽莊子在這一段的結論:
<b>此小大之辯也。</b>
我們要是用邏輯看這篇文章,《逍遙遊》第一句話是“北冥有魚”開始的,到這裏一段,做了一個結論,說明“物化”的觀念,講給一般人聽會不相信,為什麽不相信?“此小大之辯也”。智能境界大小不同,所以不大相信這個道理。
提到《逍遙遊》,整個宗旨說明一個觀念,人可以解脫物理世界的束縛,而找到自己生命的真正自在與自由,同時也說明,人民人世界不管做任何,乃至修道,第一個要見地高超,所謂要有遠見,才能有真正的成就。一個人見解不高,他有所成就也有限,不是講他沒有成就,也成就,也同這個小鳥一樣,騰飛躍個幾丈高,在亂草上一站,隨風搖啊擺啊,也很舒服嘛。你要來抓我,“咚”地一跳,就跳到那棵樹上去了,豈不是優哉悠哉。人生的境界也是如此。所以眼光小,知識範圍低,他活了一百歲,活得很快活,就像小孩子一樣,茶杯裏丟一片小小的樹葉,或者弄一點黃豆殼殼在上麵漂漂,“你看我的船,開到哪裏了?唉喲,開到紐約了,你看靠岸了,靠岸了。”然後用嘴“呼,呼”地把它吹動,“嗬,大風來了!”兩個小孩子這樣可以玩上一天。他那個境界輿做生意發了一千萬美金的財,舒服的境界是一樣的埃如同愛吃辣椒的人,吃下去辣得滿頭大汗,那個舒服境界都是一樣。
《莊子》這篇文章,影響了中國文化很深遠,小而言之,人們取名字都用它。如嶽飛的字叫“鵬舉”,就是引用大鵬鳥來的;宋朝的神仙陳摶,為什麽叫摶呢?取“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之意,陳摶的號叫“圖南”,也是從《莊子》裏來的。古往今來叫圖南的,叫飛的,叫鵬的,不曉得有多少。人家有出門讀書的,我們送給他“鵬程萬裏”四個字。《莊子》影響之大,這裏我們舉一個例子,南唐時代有一位文學家叫高越,在他沒有得誌的時候,文學境界很好。南唐在中國曆史上是五代時期,天下很亂,軍閥各霸一方,這個稱王,那個稱帝。高越當時在湖南,湖南有一位姓李的稱王,看到高越很有學問,很有前途,就想把女兒嫁給他。如果是普通的青年還真是求之不得,一個小國王把公主嫁給自己,那鵬程萬裏,前途無量啦。可是高越不幹,他看出姓李的有這個意思,就套用《莊子》裏的典故寫了一首詩:“雪爪星眸鳳鳥歸,”他形容像鷹、大鵬鳥一樣,爪是白的,一個任何的生物,壽命活得很長,變白了;“星眸”,眼睛像天上的星星,亮得不得了。“摩天摶帶錦毛衣,”就是莊子所講的:“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裏,絕雲氣,負青天。”這樣的飛,文學上叫做“摩天而飛”,跟青天相摩擦。“虞人不漫張羅網,”你不要想布好網,把我這個大鵬鳥抓祝“虞人”是中國古代管山林,管動物的官職,相當於農林局局長兼野生動物園園長。“未肯平原遷草飛。”老實告訴你,你這個地方太小,還不夠我翅膀一展開,我不想在這裏飛。換一句話:你不要找我做女婿,我也不會幹。這一首詩表達了高越非凡的誌氣。一個青年人都應該有這樣的誌氣,所以倒黴一點沒有關係,將來反正“絕雲氣,負青冥。”
中國文化很多都同《莊子》有點關係。有古人畫了一幅畫,畫上是一隻鳥站在一根樹枝上麵,嘴巴閉著不動。講到中國畫,畫的境界一定要配上文學,自己會題詩,會寫字,這畫就夠得上文人畫了。這麽一幅畫,題一首詩,怎麽題法?這就是難題了。
有人拿起筆來一題,把這幅畫題絕了:“世味嚐來渾是蠟,莫教開口向人提。”人世間的經驗多了,實在是一點意思都沒有,人生的味道像吃白蠟一樣。人的一切艱難困苦,不要向朋友訴說,也不必向別人埋怨,像這個鳥站在這裏閉著嘴巴一樣,連屁都不放,最高明了。“世味嚐來渾是蠟,莫教開口向人提。”這是真的。你說你肚子餓了三天,沒有飯吃,你給人家講,人家不一定同情你,或許還會笑你。你隻有自己想辦法去找麵包吃就是了,沒有麵包找渣子吃。像這一類的文學境界的故事,從《莊子》裏頭鑽出來的很多,如果你讀書多了,看中國文化,很多地方同莊子的《逍遙遊》都有密切的關連,尤其是關於大鵬鳥。
《逍遙遊》現在由“物化”,物的變化,講到了“人化”,人的變化。換句話說,上麵提到物理世界萬物自己的變化,下麵提到人精神世界心的變化。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裏,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裏,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辨也。
<b>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b>
我們先把它截斷,文章其實是連著的。商湯問當時很有學問、很有道德修養的“棘”,“是已”,有這件事情可以來證明,並能說明莊子自己講的“北冥有魚”,突然變成大鵬鳥向南飛,這件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什麽叫“窮發”?“發”,地下的頭發是什麽?草!“窮發”,沒有草。中國上古什麽地方叫做“窮發”呢?蘇聯到北極一帶。這要研究《山海經》輿中國的上古史。所以中國上古時叫北方的民族,北方的人類,譬如叫俄國人為“窮發之民”,就是這個意思。因此,在這一段文章裏頭,深切地證明莊子所講的“北冥”就是北極。“窮發之北”有個地方叫“冥海”,就是《莊子》開頭所提到的“北冥”。我們注意,《莊子》前麵提過,大鵬鳥向南飛,到了南極“天池”,現在又轉過來,為什麽講北極又是“天池”呢?
研究中國上古的科學物理思想,我們早就知道,由北極到了極點,一直再往北走,走到了頭就是南極,南極走到了頭就是北極,南極跟北極連著的,因為地球像個皮球一樣是圓的。不過沒有一個人敢去走,也許有人走到了,據說走到的人到地球中間去了,他永遠不死,不回來了。但是真到了北極、南極那個地方,你回不來了,地心有一個吸風把你吸進去了,出不來了。據說地球內部很鬧熱的,還有個世界比我們還好,進去了以後永遠長生不死,還不止活一萬六千年。傳說,中國甘肅我們老祖宗黃帝的墳後有一個洞,從那裏可以到地球裏麵去,西藏高原裏和四川以及陝西華山,也有可以達到地心去的這種洞。
我們不管那些神話,可是,莊子在本篇的文章裏頭確實提到,“北冥”叫“天池”,“南冥”也叫“天池”,猛然一看,衝突了。如果我們了解了中國上古文化的地球物理的思想,曉得南極輿北極相通,就一點都不稀奇了。那麽,這段文章看起來是在重複運用,什麽意思呢?莊子上麵是講人的知識有限,壽命有限,經驗不夠,小境界不知道大境界,說了半天以後,然後說,用現在話講:你不相信啊,我用考古的經驗,引用曆史證明,在我們上古時,商湯當年就向棘問過這個問題。可見上古就流傳這個大問題。
<b>有魚焉,其廣數千裏,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裏,</b>
重複上麵的故事。“廣”就是寬,“修”就是長,這一條魚不曉得幾千裏大。“扶搖”是上古大風的名稱,是從海底裏麵出來吹遍了大地的風,現在叫做台風一類的;“羊角”也是風,不是現在生病昏了過去,躺在地上嘴歪手腳抽搐的“羊角瘋”,“羊角”是龍卷風一類,由地下冒出來向上旋轉,形狀長得像羊角;這兩種風不同。“摶”,把風裹進來謂之“摶”,不是搏鬥,搏鬥是跟風鬥爭。大鵬鳥的翅膀把大風都包裹了,超過了九萬裏的高空。
<b>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b>
大鵬鳥到了最高處,大氣層都在它的下麵,所以叫“絕雲”。高空上麵沒有雲,到了太空的邊緣,連空氣也沒有了,“絕氣”。但是太空上麵還有的,在中國文學中叫“青天”,也叫“青冥”。講到這裏,我們想一想,中國的文學與上古的文化很妙,怎麽妙呢?現在科學發展到人類可以到達月球,在超過地球以外時,有一段黑暗,其實不是黑暗,它什麽都沒有,是空的,這是地球與其它星球之間,就是中國上古所講的“青冥”、“青天”。“然後圖南,”“圖”是企圖,大鵬鳥準備向南極飛,它到南極去幹什麽?乘涼休息去。
<b>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b>
“斥鴳”就是小鳥。這隻小鳥笑了:大鵬鳥何必到達南極去呢?何必飛得那麽辛苦呢?像我一樣,一跳,跳了幾丈高;一飛,飛了幾丈遠;好得很了嘛!就是飛下來,在那個“蓬蒿之間”,亂草之間一站,這不也是飛嗎?也飛得很痛快了。這個大鵬鳥,何必要飛那麽高那麽遠到南極去呢?
那麽莊子在這一段的結論:
<b>此小大之辯也。</b>
我們要是用邏輯看這篇文章,《逍遙遊》第一句話是“北冥有魚”開始的,到這裏一段,做了一個結論,說明“物化”的觀念,講給一般人聽會不相信,為什麽不相信?“此小大之辯也”。智能境界大小不同,所以不大相信這個道理。
提到《逍遙遊》,整個宗旨說明一個觀念,人可以解脫物理世界的束縛,而找到自己生命的真正自在與自由,同時也說明,人民人世界不管做任何,乃至修道,第一個要見地高超,所謂要有遠見,才能有真正的成就。一個人見解不高,他有所成就也有限,不是講他沒有成就,也成就,也同這個小鳥一樣,騰飛躍個幾丈高,在亂草上一站,隨風搖啊擺啊,也很舒服嘛。你要來抓我,“咚”地一跳,就跳到那棵樹上去了,豈不是優哉悠哉。人生的境界也是如此。所以眼光小,知識範圍低,他活了一百歲,活得很快活,就像小孩子一樣,茶杯裏丟一片小小的樹葉,或者弄一點黃豆殼殼在上麵漂漂,“你看我的船,開到哪裏了?唉喲,開到紐約了,你看靠岸了,靠岸了。”然後用嘴“呼,呼”地把它吹動,“嗬,大風來了!”兩個小孩子這樣可以玩上一天。他那個境界輿做生意發了一千萬美金的財,舒服的境界是一樣的埃如同愛吃辣椒的人,吃下去辣得滿頭大汗,那個舒服境界都是一樣。
《莊子》這篇文章,影響了中國文化很深遠,小而言之,人們取名字都用它。如嶽飛的字叫“鵬舉”,就是引用大鵬鳥來的;宋朝的神仙陳摶,為什麽叫摶呢?取“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之意,陳摶的號叫“圖南”,也是從《莊子》裏來的。古往今來叫圖南的,叫飛的,叫鵬的,不曉得有多少。人家有出門讀書的,我們送給他“鵬程萬裏”四個字。《莊子》影響之大,這裏我們舉一個例子,南唐時代有一位文學家叫高越,在他沒有得誌的時候,文學境界很好。南唐在中國曆史上是五代時期,天下很亂,軍閥各霸一方,這個稱王,那個稱帝。高越當時在湖南,湖南有一位姓李的稱王,看到高越很有學問,很有前途,就想把女兒嫁給他。如果是普通的青年還真是求之不得,一個小國王把公主嫁給自己,那鵬程萬裏,前途無量啦。可是高越不幹,他看出姓李的有這個意思,就套用《莊子》裏的典故寫了一首詩:“雪爪星眸鳳鳥歸,”他形容像鷹、大鵬鳥一樣,爪是白的,一個任何的生物,壽命活得很長,變白了;“星眸”,眼睛像天上的星星,亮得不得了。“摩天摶帶錦毛衣,”就是莊子所講的:“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裏,絕雲氣,負青天。”這樣的飛,文學上叫做“摩天而飛”,跟青天相摩擦。“虞人不漫張羅網,”你不要想布好網,把我這個大鵬鳥抓祝“虞人”是中國古代管山林,管動物的官職,相當於農林局局長兼野生動物園園長。“未肯平原遷草飛。”老實告訴你,你這個地方太小,還不夠我翅膀一展開,我不想在這裏飛。換一句話:你不要找我做女婿,我也不會幹。這一首詩表達了高越非凡的誌氣。一個青年人都應該有這樣的誌氣,所以倒黴一點沒有關係,將來反正“絕雲氣,負青冥。”
中國文化很多都同《莊子》有點關係。有古人畫了一幅畫,畫上是一隻鳥站在一根樹枝上麵,嘴巴閉著不動。講到中國畫,畫的境界一定要配上文學,自己會題詩,會寫字,這畫就夠得上文人畫了。這麽一幅畫,題一首詩,怎麽題法?這就是難題了。
有人拿起筆來一題,把這幅畫題絕了:“世味嚐來渾是蠟,莫教開口向人提。”人世間的經驗多了,實在是一點意思都沒有,人生的味道像吃白蠟一樣。人的一切艱難困苦,不要向朋友訴說,也不必向別人埋怨,像這個鳥站在這裏閉著嘴巴一樣,連屁都不放,最高明了。“世味嚐來渾是蠟,莫教開口向人提。”這是真的。你說你肚子餓了三天,沒有飯吃,你給人家講,人家不一定同情你,或許還會笑你。你隻有自己想辦法去找麵包吃就是了,沒有麵包找渣子吃。像這一類的文學境界的故事,從《莊子》裏頭鑽出來的很多,如果你讀書多了,看中國文化,很多地方同莊子的《逍遙遊》都有密切的關連,尤其是關於大鵬鳥。
《逍遙遊》現在由“物化”,物的變化,講到了“人化”,人的變化。換句話說,上麵提到物理世界萬物自己的變化,下麵提到人精神世界心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