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世事無掛礙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則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懸解。”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b>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則吊焉若此可乎?”</b>


    這是講老子死了的故事。至於老子死沒有死,這在中國文化史上,素來是個迷。據說老子是永遠不死的。這裏莊子說老子死了,他的月友“秦失”來吊喪,按一般地看法,看到月友的屍體,眼淚至少要掉兩顆,秦失卻不這樣,他看到老子的屍體,“三號而出。”大叫三聲,既不是哭也不是笑,“哈哈哈”叫三聲就走了。老子的學生就說:這個家夥不是我們老師的好朋友,他今天來,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分明是來諷刺嘛。秦失聽到老子的學生這樣講,就答複他們:我是你們老師的好朋友喲。老子的學生就問了:老師死了你來吊喪,又不行禮,又不掉眼淚,幹嚎幾下,大叫幾聲,道道可以嗎?


    <b>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b>


    秦失說:當然可以,而且這是最高的禮貌。我最初對你們的老師很敬佩,認為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等到我老遠跑來吊喪的時候,看到有些年紀大的人哭得不得了,好象死了自己兒子一樣傷心,又看到有些年輕人來吊喪,哭得好象死了自己媽媽一樣傷心。為什麽他們見到老子死了哭得那麽傷心?“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這是真情的流露,動了情感,講不出來話來,為沒有言語可以形容的,可以表示的那一番情感而哭。這是人的感情沒有錯,但是你們的老師老子,中應該是普通人,他是教人能夠超越世俗感情,超越物理環境以外,達到超神入化的人,就是下麵所說的“哀樂不能入也”,七情六欲已經不動心了。也就是說,得道的人,生死也不入於心中,生死一體,活著是睜開眼睛在這裏做夢,死了是閉著眼睛在那裏做夢,反正在夢中遊戲。結果呢,你們這些跟老子學道的學生還動了真感情,大哭大叫,可見你們沒有得道。換句話說,老子沒有把你們教好。


    “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這個“天”不是普通的天然,是形而上道。人的感情自然有喜怒哀樂,可是哭得非要唱起歌來,大聲把喉嚨哭啞了才算傷心,這個感情已經做假了,不是真感情,這是違反天然的,已經忘記了生命的本來。生命的本來是什麽?“崇高改至墮落,積聚必有消散,有命鹹歸於死”,到了最高必然要掉起來,聚集在一起久了必然會散開,所謂“生者寄也,死者歸也”,有活著的生命,自然有歸宿的那一天。這是必然的道理。


    <b>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懸解。”</b>


    秦失說,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是順著生命叩拜自然之勢來的;年齡大了,到了要死的時候,也是順著自然之勢去的。所以老子也提到:“物壯則老”,一個東西裝成到極點,自然要衰老,“老則不道”,老了,這個生命要結束,而另一個新的生命要開始了。換一句話說,真正的生命不在現象上,從現象上看到有生死,那個能生能死的東西,不在乎這個肉體的生死,所以,我們要看通生死。“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這是最高的修養。把生死的道理看通了,隨時隨地心安理得,“而處順”,人生除死無大事,死是最大的問題,生死的問題看空了,順其自然,自己就不會被後天的感情所擾亂了。


    “古者謂是帝之懸解。”在中國文化中,帝字,還有道字,天字,有各種的解釋。帝可以代表宗教的上天的主宰,也可以代表形而上的本體,生命的本來。在這裏,你不要把帝當作一個有形的上帝來解釋,不過,把它當個有形的上帝也可以,就是有個生命的主宰,它和形而上生命的主宰,也就是“懸”,同一個道理。這個道理無法解釋,無法用世間的文字,語言來解釋,要最高的智能來理解。理解了這個道理呀,就了卻生死了。了卻生死之後,又如何呢?


    薪盡火傳


    <b>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b>


    這個“指”,古人爭論得很厲害,有人認為,這個指頭的指,是代表肉體;有人認為,這個指是代名詞,不要那個提手旁,就是宗旨的旨。我們可以這樣解釋:我們真正的生命,就像用一根火柴把它點燃之後,把這個火傳到蠟燭上去。火柴擦燃過一會就息滅了,火柴的形象沒有了,可是傳到蠟燭上的火呀,那個光明永遠不斷,綿延不絕。“不知其盡也。”也就是無窮無荊那麽在中國文化裏,就是一句話:“薪盡火傳”。火柴燒完了,火柴的形象不見了,可是它精神的生命,永遠是亮的,而且是無窮無盡的。


    我們肉體的生滅是兩頭的現象,生命的根本不在這個現象上,那個能生能死的生命,它的光輝永遠不生不滅,無窮無荊莊子用“薪盡火傳”這個比喻,表達了道家的思想,和佛家儒家的思想一樣。我們了解了這個道理,對於生死,就看得非常解脫,非常輕鬆,非常自在,因此呀,自然就哀樂不入心中了。


    《養生主》三個故事講完了,我們再回來看一看。第一個故事:庖丁解牛。莊子告訴我們對於做人處世,立身行事,生存生活要做到超神入化,自己造詣要超凡入聖,不要被外境所拘,雖然在物質的世界裏,精神也要超脫,如庖丁解牛一樣。但是,盡管如此,作人做事還是處處謹慎小心。第二個故事,莊子用右師的故事來說明,每個人都有獨立生命的價值,人活著要有獨立不可拔的精神。而真正的生命價值就要效法天然,超越樊籠之外,自己要有打破環境的能力,創造自然的生命。一隻腳的人也頂天立地活在世上,“天上地下,唯我獨尊”,決不受外形,外境界的影響。我們人最可怕的,就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卑感,任何的英雄也有自卑感。人受到環境的影響、打擊,自卑感也就產生了。所以我們常說,一個非常傲慢的人,就是因為他自卑感太重。因為傲慢是對自卑的防禦,生怕別人看不起自己,所以要端起那個架子來。沒有自卑感的人很自然,你看得起我,還是看不起我,我就是我,我就是這個樣子,是很自然的。人到了這個境界,是真的認識了自我。所以人頂天立地,古往今來,無非一個我。第三個故事,莊子告訴我們要看破生死,我們能夠看破了生死,生死的時候,很自然地接受,一點無所恐懼。換一句話說,對於生死不自卑,我們為什麽怕死呢?很自卑,因為不知道自己死了以後到哪裏去了。莊子告訴我們,人死了以後並沒有到哪裏去,我們那個能生死的生命,“薪盡火傳”,永恒常在。真正的生命永遠是光輝,永遠是亮著的,“不知其盡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莊子南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懷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懷瑾並收藏莊子南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