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顧香生他們得到的消息有偏差,吳越都城還未被破。
不過也差不多了。
吳越雖然比不上齊、魏強盛,但好歹也是東南富庶之國,三代天子更是勵精圖治,將吳越經營得井井有條,安居樂業,怎麽會在短短不到幾個月的時間內就差點讓人給攻破了都城?
齊人固然剽悍,可也不是天兵天將,究其原因,還是吳越地處東南,無險可守,加上吳人不善戰,遇上齊人的騎兵,很容易形成奔潰之勢,所以一個國家光有錢是沒用的,如果單憑富庶而無強盛兵力,隻會成為一頭肥羊。
吳越的前兩代皇帝,正是因為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小心翼翼在兩大強國之間周旋,不敢因為吳越的疆域比南平大,就忘乎所以。
但新登基的天子畢竟還太年輕,銳意進取也意味著容易衝動行事,看到齊國忙於跟回鶻打仗,還喜滋滋地以為有機可趁,結果冷不防被別人打到家門口,連防備都來不及。
麵對齊國大軍,吳越甚至連抵擋的能力都沒有,吳越皇帝幾乎不相信自己聽到看到的一切,但事實擺在眼前,齊人勢如破竹,一副不將吳越滅國誓不罷休的架勢,連吳人派去議和的使者都殺了。
可齊國不是正在與回鶻作戰麽,哪來這麽多的兵力攻打吳越?難道與回鶻作戰是假,圖謀吳越才是真的?
已經沒有時間讓吳越皇帝思考那麽多了,十萬火急之下,他不得不集中國內所有精兵強將,將兵力調去與齊國作戰,一麵又派人去向魏國求援,他不相信魏國會坐實齊國一寸寸將吳越給蠶食了。
魏國的確派人過來幫忙了,但隻有兩萬兵員,連塞牙縫都不夠,純粹是打發吳人。
吳越皇帝氣得要命,兩國這才剛剛締結盟約,他連妹妹都送了過去,就得到這麽個結果。
都說魏人狡詐,果然靠不得。
但別無他法,兩萬人聊勝於無,而且他們很樂意上前線打仗,吳越皇帝也就由得他們去了。
結果那兩萬人跟吳越軍隊一起,上了前線,打了一場仗之後,就七零八落,形同一盤散沙,完全崩潰了。
難道當真是天要亡我吳越?吳越天子不由絕望起來。
然而更讓他絕望的事情還在後麵。
齊國人逼近吳越都城,兵臨城下,卻並不急著攻城,隻是將都城團團包圍起來,要讓裏頭的天子主動投降,又派人去魏國興師問罪,責問他們為何要派兵前來助吳。
此時的齊人就如同一頭虎狼,死咬住吳越這塊肥肉不放,據說充任伐吳副帥的還是齊國大皇子,景王夏侯淳,為了獲得更多的戰功,夏侯淳更不可能答應與吳越議和。
不僅如此,原先在旁邊看熱鬧按兵不動的魏國也終於摻上一腳,二月下旬,就在吳越都城被圍的第三天,吳越皇帝得到消息,魏國大軍入吳越境,連下撫州、建州等數城,往吳越都城的方向逼近。
怎麽會這樣?
怎麽會這樣?
吳越皇帝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明明跟魏國結盟的是吳越,跟魏國聯姻的也是吳越,怎麽到頭來,卻成了齊國和魏國瓜分吳越了?
如今吳越都城被圍,他之所以能得到消息,肯定也是圍城的齊國人有意讓他知道的緣故。
被齊、魏兩大強國合圍,吳越還能有脫困的希望嗎?
沒有。
國破家亡就在眼前了。
吳越皇帝呆呆坐著,四周俱是宮人驚惶尖叫的吵雜聲,嬪妃們聚在身邊哀哀哭泣,他卻恍若未聞,他弄不明白,怎麽積極進取就成了錯,他想將先皇交給自己的江山發揚光大,怎麽到頭來卻被人玩弄於股掌之間,成了甕中之鱉?
不單他想不通,遠在魏國,也有許多人被這瞬息萬變的局勢晃得頭暈眼花。
時間要回到不久之前。
當時魏國還在猶豫要不要與吳越結盟,好不容易結了盟,吳越卻忽然被齊國打了,還派人來求援,大家又為了要不要幫吳越而吵起來,思王因為堅持全力出兵,還被陛下好一頓訓斥。
陛下最後不敢冒險,折中派出了兩萬人,但這兩萬人很快就被打得全軍覆沒,沒了消息。
早在魏國派兵之前,大家就都意識到這不是一樁好差事,紛紛推諉,隻有折衝都尉胡淩和果毅都尉呂誦主動請纓,於是兩人分別被任命為主將和副將,領著那兩萬兵馬前去馳援。
果然不出所料,這一去就沒有回來,成婚不過數月的顧畫生也成了寡婦。
顧畫生雖然討厭呂家,更討厭黑黑壯壯,渾身上下沒一點斯文俊秀的呂誦,可也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會這麽快就守寡,驚呆之餘,匆匆趕回娘家,確認消息,大哭一場,焦太夫人固然對這個孫女失望透頂,可也不能在她喪夫這個當口還說什麽冷言冷語,反而勸慰了幾句,顧畫生想留在娘家住幾日,她也由著她去了。
吳越形勢越來越不好,魏國唇亡齒寒,自然也跟著憂心忡忡起來,齊人如狼似虎,誰都擔心他們在並吞了吳越之後,魏國就會是下一個目標。
此時大家都想起思王先前和皇帝據理力爭,說要全力出兵助吳,事實證明思王的論斷才是正確的,陛下沒有聽從思王的勸諫,以至於出現今日的局麵,兩萬人能頂什麽事,非但做不好表麵文章,如今連吳越都要被滅了。
若齊國擁有吳越的富庶,再加上齊國本身的強悍,它下一步會如何走,誰也不敢想。
永康帝的心情同樣不好。
派出那兩萬人,隻是為了麵子上過得去,表示魏國沒有違背與吳越的盟約而已,永康帝從沒想著那兩萬人能活著回來。
果不其然,兩萬兵力很快就消耗殆盡,但他也沒想到齊國的攻勢竟是如此迅猛,短短時間就連克數城,逼近吳越都城了。
這種時候,魏國能做什麽?
不過也差不多了。
吳越雖然比不上齊、魏強盛,但好歹也是東南富庶之國,三代天子更是勵精圖治,將吳越經營得井井有條,安居樂業,怎麽會在短短不到幾個月的時間內就差點讓人給攻破了都城?
齊人固然剽悍,可也不是天兵天將,究其原因,還是吳越地處東南,無險可守,加上吳人不善戰,遇上齊人的騎兵,很容易形成奔潰之勢,所以一個國家光有錢是沒用的,如果單憑富庶而無強盛兵力,隻會成為一頭肥羊。
吳越的前兩代皇帝,正是因為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小心翼翼在兩大強國之間周旋,不敢因為吳越的疆域比南平大,就忘乎所以。
但新登基的天子畢竟還太年輕,銳意進取也意味著容易衝動行事,看到齊國忙於跟回鶻打仗,還喜滋滋地以為有機可趁,結果冷不防被別人打到家門口,連防備都來不及。
麵對齊國大軍,吳越甚至連抵擋的能力都沒有,吳越皇帝幾乎不相信自己聽到看到的一切,但事實擺在眼前,齊人勢如破竹,一副不將吳越滅國誓不罷休的架勢,連吳人派去議和的使者都殺了。
可齊國不是正在與回鶻作戰麽,哪來這麽多的兵力攻打吳越?難道與回鶻作戰是假,圖謀吳越才是真的?
已經沒有時間讓吳越皇帝思考那麽多了,十萬火急之下,他不得不集中國內所有精兵強將,將兵力調去與齊國作戰,一麵又派人去向魏國求援,他不相信魏國會坐實齊國一寸寸將吳越給蠶食了。
魏國的確派人過來幫忙了,但隻有兩萬兵員,連塞牙縫都不夠,純粹是打發吳人。
吳越皇帝氣得要命,兩國這才剛剛締結盟約,他連妹妹都送了過去,就得到這麽個結果。
都說魏人狡詐,果然靠不得。
但別無他法,兩萬人聊勝於無,而且他們很樂意上前線打仗,吳越皇帝也就由得他們去了。
結果那兩萬人跟吳越軍隊一起,上了前線,打了一場仗之後,就七零八落,形同一盤散沙,完全崩潰了。
難道當真是天要亡我吳越?吳越天子不由絕望起來。
然而更讓他絕望的事情還在後麵。
齊國人逼近吳越都城,兵臨城下,卻並不急著攻城,隻是將都城團團包圍起來,要讓裏頭的天子主動投降,又派人去魏國興師問罪,責問他們為何要派兵前來助吳。
此時的齊人就如同一頭虎狼,死咬住吳越這塊肥肉不放,據說充任伐吳副帥的還是齊國大皇子,景王夏侯淳,為了獲得更多的戰功,夏侯淳更不可能答應與吳越議和。
不僅如此,原先在旁邊看熱鬧按兵不動的魏國也終於摻上一腳,二月下旬,就在吳越都城被圍的第三天,吳越皇帝得到消息,魏國大軍入吳越境,連下撫州、建州等數城,往吳越都城的方向逼近。
怎麽會這樣?
怎麽會這樣?
吳越皇帝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明明跟魏國結盟的是吳越,跟魏國聯姻的也是吳越,怎麽到頭來,卻成了齊國和魏國瓜分吳越了?
如今吳越都城被圍,他之所以能得到消息,肯定也是圍城的齊國人有意讓他知道的緣故。
被齊、魏兩大強國合圍,吳越還能有脫困的希望嗎?
沒有。
國破家亡就在眼前了。
吳越皇帝呆呆坐著,四周俱是宮人驚惶尖叫的吵雜聲,嬪妃們聚在身邊哀哀哭泣,他卻恍若未聞,他弄不明白,怎麽積極進取就成了錯,他想將先皇交給自己的江山發揚光大,怎麽到頭來卻被人玩弄於股掌之間,成了甕中之鱉?
不單他想不通,遠在魏國,也有許多人被這瞬息萬變的局勢晃得頭暈眼花。
時間要回到不久之前。
當時魏國還在猶豫要不要與吳越結盟,好不容易結了盟,吳越卻忽然被齊國打了,還派人來求援,大家又為了要不要幫吳越而吵起來,思王因為堅持全力出兵,還被陛下好一頓訓斥。
陛下最後不敢冒險,折中派出了兩萬人,但這兩萬人很快就被打得全軍覆沒,沒了消息。
早在魏國派兵之前,大家就都意識到這不是一樁好差事,紛紛推諉,隻有折衝都尉胡淩和果毅都尉呂誦主動請纓,於是兩人分別被任命為主將和副將,領著那兩萬兵馬前去馳援。
果然不出所料,這一去就沒有回來,成婚不過數月的顧畫生也成了寡婦。
顧畫生雖然討厭呂家,更討厭黑黑壯壯,渾身上下沒一點斯文俊秀的呂誦,可也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會這麽快就守寡,驚呆之餘,匆匆趕回娘家,確認消息,大哭一場,焦太夫人固然對這個孫女失望透頂,可也不能在她喪夫這個當口還說什麽冷言冷語,反而勸慰了幾句,顧畫生想留在娘家住幾日,她也由著她去了。
吳越形勢越來越不好,魏國唇亡齒寒,自然也跟著憂心忡忡起來,齊人如狼似虎,誰都擔心他們在並吞了吳越之後,魏國就會是下一個目標。
此時大家都想起思王先前和皇帝據理力爭,說要全力出兵助吳,事實證明思王的論斷才是正確的,陛下沒有聽從思王的勸諫,以至於出現今日的局麵,兩萬人能頂什麽事,非但做不好表麵文章,如今連吳越都要被滅了。
若齊國擁有吳越的富庶,再加上齊國本身的強悍,它下一步會如何走,誰也不敢想。
永康帝的心情同樣不好。
派出那兩萬人,隻是為了麵子上過得去,表示魏國沒有違背與吳越的盟約而已,永康帝從沒想著那兩萬人能活著回來。
果不其然,兩萬兵力很快就消耗殆盡,但他也沒想到齊國的攻勢竟是如此迅猛,短短時間就連克數城,逼近吳越都城了。
這種時候,魏國能做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