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節
重生後前夫有了讀心術 作者:瓜月廿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分明是賽扁鵲千金方裏頭的幾個方子,專治咳疾的。前世,徐善捉到賽扁鵲後,賽扁鵲想活,半推半就著寫千金方傳世“贖罪”。這輩子,能拿到賽扁鵲方子的人……不得不說,陸濯還是有些臭不要臉在身上的。
堂堂皇子,假充崔九,他也做得出來。
“他就是假殷勤。”徐善把藥方疊好,“獻什麽藥方藥丸,也不怕不對症。”
溫氏提點她:“善善,你嫌棄的話莫要當著崔九郎的麵說,人家也是一番好意,讓人寒了心不好。我看過了,他是一個好孩子。”
徐善:“……”就陸濯離譜!
好孩子,還能文能武毫不柔弱——誰哦,是她熟知的那位五皇子殿下嗎?
看著溫氏滿意的樣子,徐善欲言又止,欲止又言。
“善善,你可是有什麽難言之隱?”溫氏看出來了。
徐善輕歎,把匣子收好,自己抱住:“總之,娘你不要吃這個。”
賽扁鵲兩輩子都沒見過溫氏呢,更別提給溫氏望聞問切。
徐善至今都不知道她娘疾因何在,是否嚴重。這藥暫且吃不得。
-
宮裏。
天逐漸地熱了,老皇帝還歇在暖閣,沒有一個人敢說不對勁的話。
安進忠悄悄跟門口伺候的小太監說:“去茶房換一身衣裳再過來伺候。”後背濕了,讓皇帝陛下看了,會龍顏震怒的。
小太監千恩萬謝地過去了。
安進忠替他站了一會,他不太想進去。
暖閣外間,坐了一堆死氣沉沉的皇子。
除了四皇子被罵過一頓自己不想來了,其他的皇子都來了。
六皇子笑嘻嘻地,一個接著一個關心。
“二哥,今日不急著去何首輔府上用膳?”
——平王臉拉了下來。
“三哥,嫂嫂的肚子又大了嗎?”
——康王把茶杯往桌上重重一擱。
“老七,你的大字寫得越發的好了嗎?”
——七皇子得意地翹著腳:“是啊,越發地好了,父皇昨日才誇的我!”
六皇子:“……”
平王冷冷一笑:“老六,你自己不痛快,不要就四處扒拉人。老五還在裏頭跟父皇談著呢,他能被宣進去,你卻不能,就不能反省一下與老五差距何在嗎?”
“想不出來啊。”六皇子兩腿一蹬,“我明明和他一樣,都沒有一個中用的外祖父。”
“……”平王哼了一聲。
“老六,你不要鑽牛角尖了。”康王微微一笑,“我當初成親,被夏蟲取笑娶了身份低微的皇子妃,可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
六皇子睜開眼:“雖然但是,三哥,你的王妃確實出身低微啊。”
康王:“……”你娘!
七皇子打了個嗬欠:“五哥怎麽還不出來呀?”
裏間,老皇帝正在和五皇子殿下上演父子情深。
“老五啊,你生母可憐啊,她心性純良出身低微,在後宮裏叫那些個歹毒的婦人害了。”老皇帝啪啪拍著禦案,“就挑在生產你的時候下了毒手,果真是最毒婦人心!”
陸濯跪在地上哽咽:“兒子全憑父皇做主,為生母討回公道。”仿佛全然忘了,蘭美人當初是被誰打入冷宮的。
“起來吧。”老皇帝很滿意他的識相,“朕已經督促人撬開賽扁鵲的口。說起來,他被你捉拿,你怎生不自己撬開他口?”讓他說出陸濯想聽的話。
陸濯一怔,仿佛未曾想到會被這般問,他老實道:“兒子撬了一夜,沒撬開啊。隻好把他打包打包,天一亮就去京兆府報案了。”
“……這點小事也要麻煩你老子我!”老皇帝無語透頂,朕字都忘了說。
京兆尹,那是老三康王的人,老五也能自己送上門去。
想到京兆尹急吼吼地給他呈上那假冒陸濯筆跡的信,老皇帝渾濁的龍目閃了閃。皇長孫還沒生出來呢,老三就這麽急了嗎。
“朕聽聞,會試之時,你過去貢院了。”
“是啊,”陸濯道,“兒子還觀摩考官給諸位士子驗身了,很有一些收獲。”
“你收獲了什麽,一隻香囊?”老皇帝嫌棄地看著他。
“豈止。”陸濯大公無私道,“兒子發現了一位文武雙全的士子,他出身清河崔氏,家中與西域有香料、布匹、珠寶生意,常年有車隊在西北一帶往來,而這位行九的崔家郎君,自小就隨車隊走過西北,熟知風俗人情,甚至會西域之語。”
“……就那個與徐家女兩情相悅的崔九?”老皇帝歪了歪嘴。
“沒有的事,全然是無稽之談!徐家女對兒子一往情深,崔九那就是一廂情願。”陸濯慷慨激昂,蒼白的麵容上都是大義凜然,“外舉不避仇,父皇為西北操心,兒子也想為父皇出一份力。”
“你分明是想讓朕為你出一口氣!”老皇帝喝道,“西北西北,朕看你才適合到西北去,吹吹朔風醒醒腦子。”
“不要啊。”陸濯柔弱道,“兒子身子受不住,兒子這身子骨好像有著從娘胎裏帶出來的遺毒。”
老皇帝沉默地抿了一口安神茶。
西北確實要放人了,原本陸濯跟文官打成一片的時候,他想把陸濯封到西北去。可如今看著陸濯這個傻樣,皇帝陛下不想說話。他的這些兒子們,掐指一算,各個狼子野心,都沒好的啊。
如果不在西北封王,他還想在西北設個都護府。
統領西域,威懾北戎,溝通來往,歸攏人心。
但都護府不是想立就能立的,需得好些人力,先去西北紮根數年。
崔九因為攪合到徐善和陸濯這對冤家之間,老皇帝不得不分出點心神關心,是以,他對這個清河崔氏的九郎君,還是有幾分知曉的。他知道陸濯方才沒有誇大,也知道崔九確實適合去西北做牛做馬。
既然考中進士的人,除了留一些在翰林院,其他的都是被分到各個地方當縣官。
那麽,當一當西北的縣官,又有什麽不可呢。
第31章 分離
未放榜時,為了避嫌,崔九沒有登徐府門。
好不容易到了放榜之日,已然入夏,主考大人徐正卿換上輕薄官袍,抖抖袍角,老神在在下朝了。
他終於可以回家了。
那個崔九,不,如今該叫新科探花郎了,還是有幾分真才實學的。
崔九針砭時弊、言辭鋒利,他的答卷在考官間爭議很大。徐正卿沒多說話,他有一些私心的,對崔九過分挑剔的私心。於是,這份卷子,在徐正卿這個主考的建議下,呈到了禦前,好壞由皇上定奪。
老皇帝覺得很好。
他正需要在西北插上一把寒光凜凜的鋒刀。
又因崔九過於貌美,是一位風流郎君,老皇帝越發滿意,理所當然地指他為探花。
今日之景,恰如昔日。
方才上朝的時候,老皇帝和藹可親,誇徐正卿事辦的好,問他想要什麽賞賜。
在左右前後的目光中,徐翰林恭恭敬敬地出列,老實巴交地開口——
他向皇帝陛下請賜禦醫,給他的夫人診疾。
他一語出,滿堂不解。
就這??
老皇帝都不好意思欺負老實人了,沒把徐正卿的女兒指婚給新科探花郎,讓他們夫唱婦隨同往西北。
徐正卿不曉得自己不經意間做成的事,他作著揖,在下朝後一眾同僚或真心或假意的恭喜中全身而退,他急著帶禦醫回去給自家夫人看咳疾呢。
就在這時,他看到安進忠也出來了,手上還捧著明黃的聖旨。
“安總管,這是……?”徐正卿停下步子,他心裏有些咯噔。
“哦,這個呀。”安進忠笑了笑,“咱家要去給新科探花郎宣旨呢,他呀,有好前程。”
說著,安進忠看了一眼西北的方向。
西北——
徐正卿伴駕多日,多於皇帝陛下的心腹之患、所思所想,自然是有幾分清楚的。
他眼睛一閉,緩緩地往後倒下。
一旁的老禦醫眼疾手快扶住了他:“徐大人,究竟是您夫人身子不好,還是您不好?”
徐正卿無力地擺了擺手。
西北啊,那地兒比清河遠多了,善善若是遠嫁過去可怎麽辦喲。
懷揣著沉重的心情,徐正卿回了府,一眼看到陪在溫氏身邊的徐善。
他有些磕巴:“善善,今日怎地沒出去瞧熱鬧?”
“當然是爹和娘最重要。”徐善含笑,“再說了,他日自有人登府,我去瞧了做什麽。”
希望不要登府了,登了他也是不會應允的。
翰林大人避開了這事,他問道:“大郎呢?”
“大哥忙著鑽研那塊金石呢。”徐善按了按額角,“自打二哥送與他,他就茶飯不思了,非得把上麵刻著的古字推敲出來。”
這鑽牛角尖的勁始終都在,不過往金石上使,總比因為考不成會試當不了進士天天自怨自艾好。
徐正卿也就隨徐羨去了,“二郎也不在。”
“二哥啊,他出去看熱鬧了呀。”徐善道。
徐正卿:“……”
真是一個心大的兒子啊。
他長籲短歎,靜候老禦醫給溫氏診斷。老禦醫搖頭晃腦,診了半天,然後捏著筆,對著紙,一動不動。
堂堂皇子,假充崔九,他也做得出來。
“他就是假殷勤。”徐善把藥方疊好,“獻什麽藥方藥丸,也不怕不對症。”
溫氏提點她:“善善,你嫌棄的話莫要當著崔九郎的麵說,人家也是一番好意,讓人寒了心不好。我看過了,他是一個好孩子。”
徐善:“……”就陸濯離譜!
好孩子,還能文能武毫不柔弱——誰哦,是她熟知的那位五皇子殿下嗎?
看著溫氏滿意的樣子,徐善欲言又止,欲止又言。
“善善,你可是有什麽難言之隱?”溫氏看出來了。
徐善輕歎,把匣子收好,自己抱住:“總之,娘你不要吃這個。”
賽扁鵲兩輩子都沒見過溫氏呢,更別提給溫氏望聞問切。
徐善至今都不知道她娘疾因何在,是否嚴重。這藥暫且吃不得。
-
宮裏。
天逐漸地熱了,老皇帝還歇在暖閣,沒有一個人敢說不對勁的話。
安進忠悄悄跟門口伺候的小太監說:“去茶房換一身衣裳再過來伺候。”後背濕了,讓皇帝陛下看了,會龍顏震怒的。
小太監千恩萬謝地過去了。
安進忠替他站了一會,他不太想進去。
暖閣外間,坐了一堆死氣沉沉的皇子。
除了四皇子被罵過一頓自己不想來了,其他的皇子都來了。
六皇子笑嘻嘻地,一個接著一個關心。
“二哥,今日不急著去何首輔府上用膳?”
——平王臉拉了下來。
“三哥,嫂嫂的肚子又大了嗎?”
——康王把茶杯往桌上重重一擱。
“老七,你的大字寫得越發的好了嗎?”
——七皇子得意地翹著腳:“是啊,越發地好了,父皇昨日才誇的我!”
六皇子:“……”
平王冷冷一笑:“老六,你自己不痛快,不要就四處扒拉人。老五還在裏頭跟父皇談著呢,他能被宣進去,你卻不能,就不能反省一下與老五差距何在嗎?”
“想不出來啊。”六皇子兩腿一蹬,“我明明和他一樣,都沒有一個中用的外祖父。”
“……”平王哼了一聲。
“老六,你不要鑽牛角尖了。”康王微微一笑,“我當初成親,被夏蟲取笑娶了身份低微的皇子妃,可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
六皇子睜開眼:“雖然但是,三哥,你的王妃確實出身低微啊。”
康王:“……”你娘!
七皇子打了個嗬欠:“五哥怎麽還不出來呀?”
裏間,老皇帝正在和五皇子殿下上演父子情深。
“老五啊,你生母可憐啊,她心性純良出身低微,在後宮裏叫那些個歹毒的婦人害了。”老皇帝啪啪拍著禦案,“就挑在生產你的時候下了毒手,果真是最毒婦人心!”
陸濯跪在地上哽咽:“兒子全憑父皇做主,為生母討回公道。”仿佛全然忘了,蘭美人當初是被誰打入冷宮的。
“起來吧。”老皇帝很滿意他的識相,“朕已經督促人撬開賽扁鵲的口。說起來,他被你捉拿,你怎生不自己撬開他口?”讓他說出陸濯想聽的話。
陸濯一怔,仿佛未曾想到會被這般問,他老實道:“兒子撬了一夜,沒撬開啊。隻好把他打包打包,天一亮就去京兆府報案了。”
“……這點小事也要麻煩你老子我!”老皇帝無語透頂,朕字都忘了說。
京兆尹,那是老三康王的人,老五也能自己送上門去。
想到京兆尹急吼吼地給他呈上那假冒陸濯筆跡的信,老皇帝渾濁的龍目閃了閃。皇長孫還沒生出來呢,老三就這麽急了嗎。
“朕聽聞,會試之時,你過去貢院了。”
“是啊,”陸濯道,“兒子還觀摩考官給諸位士子驗身了,很有一些收獲。”
“你收獲了什麽,一隻香囊?”老皇帝嫌棄地看著他。
“豈止。”陸濯大公無私道,“兒子發現了一位文武雙全的士子,他出身清河崔氏,家中與西域有香料、布匹、珠寶生意,常年有車隊在西北一帶往來,而這位行九的崔家郎君,自小就隨車隊走過西北,熟知風俗人情,甚至會西域之語。”
“……就那個與徐家女兩情相悅的崔九?”老皇帝歪了歪嘴。
“沒有的事,全然是無稽之談!徐家女對兒子一往情深,崔九那就是一廂情願。”陸濯慷慨激昂,蒼白的麵容上都是大義凜然,“外舉不避仇,父皇為西北操心,兒子也想為父皇出一份力。”
“你分明是想讓朕為你出一口氣!”老皇帝喝道,“西北西北,朕看你才適合到西北去,吹吹朔風醒醒腦子。”
“不要啊。”陸濯柔弱道,“兒子身子受不住,兒子這身子骨好像有著從娘胎裏帶出來的遺毒。”
老皇帝沉默地抿了一口安神茶。
西北確實要放人了,原本陸濯跟文官打成一片的時候,他想把陸濯封到西北去。可如今看著陸濯這個傻樣,皇帝陛下不想說話。他的這些兒子們,掐指一算,各個狼子野心,都沒好的啊。
如果不在西北封王,他還想在西北設個都護府。
統領西域,威懾北戎,溝通來往,歸攏人心。
但都護府不是想立就能立的,需得好些人力,先去西北紮根數年。
崔九因為攪合到徐善和陸濯這對冤家之間,老皇帝不得不分出點心神關心,是以,他對這個清河崔氏的九郎君,還是有幾分知曉的。他知道陸濯方才沒有誇大,也知道崔九確實適合去西北做牛做馬。
既然考中進士的人,除了留一些在翰林院,其他的都是被分到各個地方當縣官。
那麽,當一當西北的縣官,又有什麽不可呢。
第31章 分離
未放榜時,為了避嫌,崔九沒有登徐府門。
好不容易到了放榜之日,已然入夏,主考大人徐正卿換上輕薄官袍,抖抖袍角,老神在在下朝了。
他終於可以回家了。
那個崔九,不,如今該叫新科探花郎了,還是有幾分真才實學的。
崔九針砭時弊、言辭鋒利,他的答卷在考官間爭議很大。徐正卿沒多說話,他有一些私心的,對崔九過分挑剔的私心。於是,這份卷子,在徐正卿這個主考的建議下,呈到了禦前,好壞由皇上定奪。
老皇帝覺得很好。
他正需要在西北插上一把寒光凜凜的鋒刀。
又因崔九過於貌美,是一位風流郎君,老皇帝越發滿意,理所當然地指他為探花。
今日之景,恰如昔日。
方才上朝的時候,老皇帝和藹可親,誇徐正卿事辦的好,問他想要什麽賞賜。
在左右前後的目光中,徐翰林恭恭敬敬地出列,老實巴交地開口——
他向皇帝陛下請賜禦醫,給他的夫人診疾。
他一語出,滿堂不解。
就這??
老皇帝都不好意思欺負老實人了,沒把徐正卿的女兒指婚給新科探花郎,讓他們夫唱婦隨同往西北。
徐正卿不曉得自己不經意間做成的事,他作著揖,在下朝後一眾同僚或真心或假意的恭喜中全身而退,他急著帶禦醫回去給自家夫人看咳疾呢。
就在這時,他看到安進忠也出來了,手上還捧著明黃的聖旨。
“安總管,這是……?”徐正卿停下步子,他心裏有些咯噔。
“哦,這個呀。”安進忠笑了笑,“咱家要去給新科探花郎宣旨呢,他呀,有好前程。”
說著,安進忠看了一眼西北的方向。
西北——
徐正卿伴駕多日,多於皇帝陛下的心腹之患、所思所想,自然是有幾分清楚的。
他眼睛一閉,緩緩地往後倒下。
一旁的老禦醫眼疾手快扶住了他:“徐大人,究竟是您夫人身子不好,還是您不好?”
徐正卿無力地擺了擺手。
西北啊,那地兒比清河遠多了,善善若是遠嫁過去可怎麽辦喲。
懷揣著沉重的心情,徐正卿回了府,一眼看到陪在溫氏身邊的徐善。
他有些磕巴:“善善,今日怎地沒出去瞧熱鬧?”
“當然是爹和娘最重要。”徐善含笑,“再說了,他日自有人登府,我去瞧了做什麽。”
希望不要登府了,登了他也是不會應允的。
翰林大人避開了這事,他問道:“大郎呢?”
“大哥忙著鑽研那塊金石呢。”徐善按了按額角,“自打二哥送與他,他就茶飯不思了,非得把上麵刻著的古字推敲出來。”
這鑽牛角尖的勁始終都在,不過往金石上使,總比因為考不成會試當不了進士天天自怨自艾好。
徐正卿也就隨徐羨去了,“二郎也不在。”
“二哥啊,他出去看熱鬧了呀。”徐善道。
徐正卿:“……”
真是一個心大的兒子啊。
他長籲短歎,靜候老禦醫給溫氏診斷。老禦醫搖頭晃腦,診了半天,然後捏著筆,對著紙,一動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