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利德的網友確實來了,但是事情卻和蕭鵬他們想象中有點兒不太一樣。


    “我有種作孽的感覺。”蕭鵬道。


    阿卜杜點頭:“確實如此。”


    他們見到了瓦利德那個叫做特蕾莎-赫茲高娃的女網友。


    為什麽兩人說有‘作孽’的感覺?


    特蕾莎還不到十七歲。


    按理說法國是需要十八歲才能進酒吧的,但是法國人基本吃飯都會配葡萄酒,很多人從小都是這麽長大的,所以他們這個規矩比較靈活。


    夜店管的比較嚴格,會嚴查每個進店的身份證明,但是酒吧管的就比較鬆,很多酒吧隻要有人有成年人帶領就可以進入甚至連管也不管,有的酒吧不能賣酒水給不到十八歲的人,有的酒吧則直接不管。


    像小紅門就是屬於後者。


    因為在這裏人的一般認知裏,像這裏出售的調配酒就和他們平時喝的佐餐酒一樣,不算是酒精飲料。


    不過特蕾莎卻沒有喝酒而是喝了飲料。


    特蕾莎非常自律,是因為她的身份身份不簡單:她來法國是代表捷克到歐航局受訓的青少年儲備計劃裏的一員。


    其實英法德的航天技術都很強。


    比如說英國,那是歐洲航天領域起步最早的存在,現在還擁有完善的航天產業鏈,包括航天研發、製造,現在想去太空旅遊常見的選擇還是英國維珍航天,每年英國太空產業值超過164億英鎊占了全球太空商業市場份額的6%;而德國,在2018年全球航空航天出口份額裏占了11.81%,位居世界第三;而第二就是法國,包括歐洲的伽利略導航係統就是依靠著法國的火箭發射升空的,而且法國衛星製造實力也很強。


    雖然龍國航天技術現在排世界第二,有了自己的導航係統、空間站,龍國航天全年發射次數高居世界第一,但是受製於漂亮國的‘沃爾夫條款’,隻能依靠‘整星發射’(從衛星到火箭全部龍國技術)的方式來銷售所以在商業火箭領域很難搶的市場。


    當然,法國和德國能成為世界第二第三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俄羅斯。


    俄羅斯原來是世界上毫無爭議的第二航天大國。不過由於被製裁後也是失去了這方麵的市場。


    不過話又說回來,在航天領域製裁了俄羅斯受傷的反而是漂亮國。


    現在漂亮國nasa的火箭發射用的發動機基本上都是用的俄羅斯火箭發動機,現在被製裁後導致nasa沒有發動機用,最近的幾次發射基本上都是以失敗告終。甚至當年nasa引導建設了國際空間站但是他們也並沒有完全掌握空間站技術。當年的國際空間站裏結構最複雜、技術難度最高的曙光號和星辰號艙段都是俄羅斯製造的。


    而俄羅斯航天被製裁的直接結果就是:nasa直接走上了衰落,但是馬斯克卻崛起了。


    原來在漂亮國的商業火箭領域,馬斯克的spacex公司排在聯合發射聯盟公司和藍源公司後麵,現在spacex一家獨大幾近壟斷占了接近九成的市場——那倆家也是用俄羅斯的火箭發動機。


    但是別看英法德的航天都很強,但是那話怎麽說的?


    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由英法德牽頭組建的歐航局可真的拉到了家!


    1975年歐航局剛成立的時候還真的挺不錯:發射了檢測宇宙中伽馬射線輻射的太空探測器,同時發射了世界第一台高軌望遠鏡和世界上第一次研究哈雷彗星的深空任務,在2000年之前,歐航局真的是出盡風頭。


    但是到了2000年之後,歐航局就呈現出了斷崖式的衰落,資金越來越少產出越來越少。基本上所有拿得出手的項目都是跟俄羅斯合作的。


    關鍵是現在22個成員國之間還整天互相搶功勞,整個歐航局總部在巴黎;技術研究中心在荷蘭;操作監控中心和航天員培訓中心則是在德國——前者在達姆施塔特,後者在克隆;研究所又放到了意大利。


    就這樣混亂的製度做事能有效率嗎?


    而且明明航天員培訓中心在德國,結果法國又搞出來個‘青年航天人才儲備計劃’,目的就是從德國人手裏搶苗子。


    關鍵是他們有航天人才也沒用啊!


    他們把航天人才扔到哪裏去?


    原來歐洲的航天人才上太空是去國際空間站。


    但是國際空間站僧多粥少,想要找個位置真的太難了,經常是排隊排個好幾年,而且在這期間經常會遇到憑借‘鈔能力’插隊的……


    最好的例子就是泡菜啊!


    他們當年就是三星集團掏了一個天文數字,從當時經濟不好的俄羅斯那裏買來了一個位置強行‘插隊’。


    但是那次合作真的很有意思:先是泡菜給了俄羅斯一次‘泡菜式震撼’,然後俄羅斯反手給了泡菜一次‘俄羅斯式震撼’。


    事情是這樣的:2007年,泡菜派遣了一男一女倆人去了俄羅斯的加加林航空基地受訓。然後泡菜讓俄羅斯讓見識到了為什麽泡菜被人叫做‘偷國’:裏麵那位叫高山的男宇航員多次偷取俄羅斯宇航員的訓練資料然後偷偷寄給泡菜。


    (ps:解釋一下,俄羅斯航天局是開創太空遊的鼻祖,自從2003年漂亮國的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墜毀後,國際空間站就開始用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往返地球和國際空間站,這也給了俄羅斯賺錢的機會,在2007年的時候,國際空間站之旅門票四千萬美刀,現在已經漲到了一周遊五千萬,長期停留的起步價為九千萬。而當時三星給的價格遠超過這個數獲得了插隊機會——順便再一提,俄羅斯年年漲價把nasa給漲自閉了:他們需要俄羅斯的飛船運他們的飛行員,俄羅斯在太空領域賺錢賺麻了)


    於是俄羅斯直接取消了高山的飛行資格,把他趕出了項目。但是架不住三星集團給的實在太多了,於是這個項目還在繼續下去:那個替補女宇航員李素妍趁機上位,帶著泡菜上了太空(真帶了),成為了泡菜曆史上第一位上太空的宇航員在太空上待了11天。


    不過說她是‘宇航員’其實有點兒……


    俄羅斯方麵直接把她定義為‘太空飛行參與者’,就差直接說她是‘太空遊客’。


    那麽俄羅斯怎麽給李素妍‘俄羅斯式震撼’的?


    李素妍當年乘坐俄羅斯的聯盟tm-11重返地球,結果聯盟號返回軌跡出了故障,直接給返程宇航員來了個10g重力加速度偏離預定著陸地點420公裏!李素妍落地之後直接送進了醫院,雖然治療的還不錯但是人也給摔廢了無法再回到太空。


    當時泡菜都把李素妍吹上天了!說她是泡菜的象征都不為過。


    絕對是那個時期的泡菜頂流中的頂流!


    那時候的泡菜可以不知道總統是誰,但是不能不知道李素妍是誰。


    但是現在在泡菜你不能提李素妍。


    為什麽不能提她?


    李素妍落地後先是趁著熱度狠狠的撈了一大筆,然後沒過多久他就帶著錢移民漂亮國了……


    隻能說這個事情從頭到尾都很泡菜!


    泡菜這樣的航天小國可以通過掏錢買門票的做法去國際空間站,那麽像歐航局呢?


    他們是國際空間站的建設者之一,國際空間站還有專門的‘歐洲艙’。


    但是現在‘歐洲艙’都快成‘俄羅斯專用艙’了。歐洲的宇航員基本上是幾年上去一個!


    他們還培訓什麽航天員?


    培訓出來也沒地方去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非洲當酋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楊半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楊半仙並收藏我在非洲當酋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