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行業都會有黑暗的時刻,尤其我國的行業很多都會受到政策幹預,比如兩年前的教培行業,其它的不便多談,看怎麽熬過低穀,新東方開了個好頭,轉型成功。
麵對一年以來,特別是最近持續低迷的股市行情,不要說入市不久的投資者,就是已經有著多輪牛熊轉換經驗的投資者,其心情也難免是十分壓抑、糾結、不爽的。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大凡股市中的“過來人”都是有過這種刻骨銘心的煎熬經曆的。
對於特別是深受消息影響的交易市場,一丁點風吹草動都有可能導致行情大漲大跌,所以這對每個投資者來說也是一個難熬的情況,那麽問題來了,投資者是如何挺過這些艱難時刻的呢?
在初入市場的時候,投資者過去所受的教育,大致上不僅無法幫助我們,有時候還會傷害我們。
像在我們身邊如影隨形的那種社會傳統認知的影響,包括無形的集體主義思維,很多人相信曆史決定論,講話動不動是“必由之路”、“曆史必然性”。
事後,回頭看去當然曆史發生得如此有輪廓和條理,但是真正讓他在曆史之前做決斷,他就能做一個和巴菲特索羅斯一樣經曆過無數風雨卻能持續成功的偉大人物嗎?這都是糊弄人的鬼話。
未來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是充滿著種種迷霧的,那麽如何穿透這些迷霧,可以看到隱隱約約的未來呢?
米雲覺得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回看一下曆史。米雲偏愛曆史,前麵所有的章節都有以史為鑒,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說教,再就是空閑時間多學知識,我國股市曆史並不長,但也已經有30多年的時間了,在這30多年波瀾壯闊的時間裏,其實還是走出了相當批量的長期大牛股的,它們的長期牛股k線圖就可以視作一個個具體的、生動的曆史教材。多看一看這些曆史教材,躁動不安的心就容易安靜下來。
像索羅斯說的,他不在乎反對他看法的人有多少,假如他是正確的,那麽反對他的人越多,他賺的就可能越多。交易完全不是那種多數人決定少數人命運的事情,交易取決於一個人對複雜事物的判斷能力,以及正確的本能。
人在市場中本能天生是不正確的,要理解這一點,單靠閱讀書籍是不夠的。書店中充斥著大量的交易類書籍,我的感覺是,99.9%的書籍都是浪費紙張和時間,米雲沒看過股市相關的書,偶然聽過一本股民小說。米雲看書的時代是中學到大學,近十幾年來看書的次數可以完全忽略了,當米雲財富自由的時候,會重新撿起書本來看。
對一個新手而言,不利的東西太多了:影響他的思維傳統,對不確定性錯誤的認識。這又讓我想起了一個結論:對複雜性事物而言,理解它們不存在“唯一特解”要比找到合適的“特解”更重要。
在交易初期的黑暗世界中,巨虧,精神不振,遠離社交,情感失敗,欠債,對未來的恐懼充斥著交易者的生活。
倘若沒有知識,書,價值連城的知心朋友,情投意合的真正伴侶,我們又能依靠什麽度過呢?
正是回憶起這十幾年的黑暗,米雲覺得在交易中有一些單純且正直的人,需要那些知識,需要一些有經驗的人提供的幫助,他們和米雲當初一樣的痛苦,所以米雲還是決定把這些寫下來。
每一個交易係統都有自己的弱點和長項,而每一段行情都是特定交易方式的結果,所以市場根據過去的信息演進,交易者根據市場的演進方式進行隨機決斷。
交易中黑暗的世界是我們通向成功的大門,我們也許永遠走不出去,但是不經曆黑暗的世界,我們一定找不到門不是麽?
雖然我們有各式各樣的原因走上這條路,或許在過去我們是各式各樣的人,但是邁出這一步,就算是一種勇氣。沒有探索精神,人類就沒有文明。
有天分的交易者可能在黑暗的世界中,率先找到了走出去的辦法,並且一步步嚐試。
在這個世界中,每一個人都遍體鱗傷,堅持到這個時候的承擔的痛苦我們每個人都理解,一個意外的消息就會讓一個家庭陷入苦難,一個錯誤的決策就徹底的改變了人生。但是掌握了交易體係之後,我們也會得到額外的好處,這是我們堅持下去的理由。
交易是一種孤獨的探索,我們還要有參與跨欄比賽的那種專注。專注於自己是否做得更好,而不是別人現在如何領先,要笑到最後。
學習探索的過程,是極端痛苦的,尤其對家底不厚實的那些人而言,堅持到底需要極強韌的精神,不要去關注別人的表現,更多關注自己是否做了正確的事情。
我們很多人無法和同齡人走一樣的人生軌跡,在別人穩定的時候自己甚至為吃飯發愁,就連偉大的索羅斯也經曆過這些。
米雲從始至終都認為知識是走出黑暗世界的關鍵,一直都強調股市需要強大的知識麵,大於技術麵的作用,強韌的精神隻是幫助你堅持更長時間,沒有知識的進步,精神最終還是會崩潰。最後無論是不是要堅持下去,祝願每一個投資者都能達成所願,在資本市場能賺到錢,少虧錢。
交易盈利的秘密就在我們常說的廢話裏
用規則解決開倉、止損、止盈,用趨勢詮釋概率,用概率解決信念,用盈利增加信心。如此,你一定能成為盈利的贏家!
很多人都認為在交易中紀律和心態控製重於一切,不能說不對,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你必須要有一套完善、經過市場考驗的交易係統,否則,就有流於空談的危險。
大多數人虧損是因為止損,你亂止損,你把不用止損的單子止損了,因為不止損,當麵對需要止損的單子時你不止損,死扛,並且加倉死扛,所以你大虧。
一套趨勢交易係統,一套經過驗證的穩定盈利的係統,外加交易的規則,外加資金管理,分散風險、占據概率優勢,長期堅持做下去。
建立係統的過程,簡單來講,分為三步:
1、第一步是開倉,當有了係統後,開倉是你的第一步,因為開倉不是錯過了,就是早了,要麽就是開倉後麵對止損,麵對虧損,就會恐懼,就會害怕,就會膽怯,而不敢入單,必須克服自己恐懼的心理。
2、 第二步是止損,止損更難,因為有可能止完損價格就回來了,有可能不止損就繼續虧,怎麽也做不到最佳。
止損不但是虧損,更重要是對你的打擊,心理的打擊,你是否可以很理性的,不報複性交易?你還有再次麵對開倉機會時開倉的勇氣嗎?
止損能做好了,基本上可以做到不虧了,也是入門的標誌。止損,一旦有額一套成熟的係統後,止損就變的清晰可見了:什麽時候需要止損,什麽時候虧損是暫時的,什麽時候需要止損後可以追單。
問題來了,如果不給你機會止損呢?例如,機構采取極端的手段,開盤大幅高開或低開,或者大幅跳水,讓你來不及止損。
人一旦止損失控,就會有一種賭,放手一搏,任其虧損不斷的擴大的,最後是情緒崩潰額。
投資者可能開始後悔,後悔未能及時止損。止損在你心目中變的重要起來了,於是有點價格的反彈,你就會止損了。這就是人家機構想要的結果,洗盤。
問題又來了,就是來回的止損,這也是很多人的問題,剛止損,價格就回來了;不止損,反而不虧。
止損是不可避免的,因為誰也不可能都對。想賺錢,隻有靠少止損多止盈,或者小止損大盈利。
遇到極端的行情要有應對的手段。所以,一旦解決了止損的問題,證明你的係統也完善起來了,止損能做到了,執行了,也就會不虧了,也代表入門了。
你隻要過了第一步和第二步,會發現,\"哎,你基本上能做到不虧了\",你慢慢的就自信起來了,虧損時,你一樣的有自信,甚至你能把止損變成盈利了。
3、 第三步,就是投資者你有耐心了,你可以耐心的好幾天都不開一單,一但捉住機會,你可以連續的出擊,你找到所謂的節奏了,你可以等待止損最小的開倉機會,麵對止損你可以毫不猶豫的就砍了,你不但不心痛,反而很高興。
這些都是心理成熟的過程的一點片段,也是投資者真實的心理感受和過程。
建立屬於自己的交易係統後,你未必立刻就會有大的盈利,甚至中間不斷地會不執行,因為還有一些步驟沒有解決,那就是信念問題。
悟到了行情是有趨勢的, 簡單說就是順勢和逆勢,止盈止損。找到劃分趨勢的方法,簡單的說能辨別市場強弱。把係統具體化,簡單一點是找開倉和止損點。係統執行和複盤,帶給你的自信,簡單一點說,就是你的係統能賺錢。
投資者都是從\"找規則,形成係統\"的過程,經曆了穩定虧,到小虧,到不虧,到小贏,那是一步一步的走過來的;
若幹年後,等你有了自己的係統和規則後,會發現,自己還是不能真正的賺錢,因為自己做不到。這時候麵臨的是執行關,開始我很迷茫。
大多數投資者都未能過自己的止損心理關;其次是,持倉的心理障礙,麵對行情的漲跌起伏,自己老是隨意改變自己;再者是止盈心理障礙,有時候,發現止盈比止損還難。米雲在這點還好,喜歡止盈,就是不願意止損。
於是到各論壇看看別人是怎麽過這一關的,當中也看了很多書。後來你會釋然了,同樣需要時間,這些心理障礙,隨著技術不斷的細化,規則不斷的完善,係統不斷的完善,時間會改變你,從開始的下單手哆嗦,持股過夜睡不著覺,到最後下單後好幾天不用看。
從知道到做到,需要重塑自己的交易行為,同樣需要過程。既然是過程,中間做不到和犯錯誤也是必然可能發生的情況。
從有意識控製自己,到最後無意識的控製自己,隻要下了和自己規則係統不符的單子,自己就很難受。
股票的規則執行過程,也是說服自己內心的過程,不斷的說服自己,讓自己越來越好;人性的修煉從止損和止盈開始,心甘情願的虧,理直氣壯的贏,股票就是一個解決投機帶給你各種心理障礙的過程,也是重塑自己行為的過程。對於大多數人和普通人來說,隻有經過至少5年左右的曆練,才會形成自己的係統和規則才會入門。
想真正的賺到錢,還需要2年左右的,把係統轉化為行為的過程。所以,大多數人,普通人。想從股票上賺到錢,需要7年左右的時間,不排除有人運氣好和聰明的人,或有人指導的人,或資金充足不怕虧的人,有可能打破時間框架。
經過多年的磨合,投資者就會感覺技術上越來越簡單,心態也慢慢的簡單,遇到機會是能等,敢追,敢止損,能盈利, 交易起來越來越成熟。
建立正確的趨勢交易理念,到形成交易係統,再到具體成規則,然後付諸實施,不斷約束自己的人性,和自己做鬥爭,這是一個過程。
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曆練的過程,也是從複雜到簡單的過程,一個人性曆練的過程,一個不斷完善係統規則,重塑自我的過程。
建立自己的交易體係,是一名成熟的股票投資者的重要標誌。
交易體係上周講過,適合自己的風格最好,一套交易體係一般是指在證券市場中能反複使用,並實現穩定盈利的一套規則和方法,主要內容包括良好的風險控製、科學的資金管理、有效的分析技術、理性的交易策略、嚴格的交易紀律等。
交易體係可以參考: 風控為王、趨勢為主、結構為輔 。
一、風控為王
良好的風險控製和科學的資金管理,本質都是講風險控製。
巴菲特曾說過自己投資的三大原則是:第一,保住本金;第二,保住本金;第三,謹記第一條和第二條。對於一名a股市場上的散戶,一定要謹記股神的忠告,一定要牢記風控永遠是股票投資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的事情。
沒有良好的風險控製措施,無論技術分析水平多高,也不可能在a股市場長期穩定的贏利。所以我說,風控為王,像國王之於一個國家,統領所有股票投資理念和交易係統。
第一條風控原則,設置兩個止損位。一是虧損達10%,二是買入條件不成立或理由消失,舉例說明第二個止損位,若按底部結構買入4成倉位後,股價不漲反跌,導致dif值和股價再次同步創新低,即底部結構消失,則應賣出4成倉位止損。
兩個止損位同樣重要,無論先到達哪個止損位,都必須執行,鐵血般的執行,寧可錯賣,也不心存僥幸。
第二條風控原則,個股分倉,買入不少於3隻個股。在黑天鵝滿天飛的a股,隻買一隻股票,風險太大,如果我們分倉買入3隻個股,即使不幸踩中一個雷,大幅損失也隻是其中的1\/3倉位,對整體倉位影響有限。
第三條風控原則,倉位控製,即科學的資金管理。用趨勢、結構、浪型對大盤指數進行綜合的技術分析,技術分析的本質是概率分析,做大概率方向,防小概率風險,用概率決定倉位,若上漲的概率大,則重倉甚至滿倉;若下跌的概率大,則輕倉甚至空倉。
二、趨勢為主
趨勢一旦形成必將延續直至逆轉,即價格呈趨勢變動,這是技術分析的核心。不管是上漲趨勢還是下跌趨勢都會有一定的參考性。
三、結構為輔
均線指標雖然有滯後性、成功率低、震蕩行情假信號多等缺點。但均線指標比單獨的日k線和分時圖線更準確,因為單獨的日k線和分時圖是主力可以控製的曲線,但周k線和月k線等均線指標,主力不可能造假出來迷惑散戶。
均線指標雖然有點滯後,但已經算最好的技術指標數據了,缺點也是有的,不能忽略,通常已經漲了一截,或跌了一段,才進行買賣,屬於滯後的右側交易。但目前技術交易的作用低於消息麵的影響,我國國情的市場就是這樣,消息麵大於技術麵。
聚少成多,盈利次數少於虧損次數,但盈利總額大於虧損總額,實際上的每一筆交易都是要賺錢的,不要盯著持倉票虧損數據,短時間遺忘自己的持倉虧損,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好。
米雲喜歡提前左側交易下單,賣到更高的位置,止盈態度堅決,從而解決滯後問題,並提高成功率,防止大幅回撤。米雲現階段唯一的缺陷和短處就是不願止損,不喜歡短線交易模式。
炒股的最高境界的交易,像傻瓜一樣地去交易,隻要按照你選定的信號和交易計劃去做,要遠離雜亂無章的信號,執一把寶劍,隨時準備止損。千百次驗證是有效的方法,就要勇敢地去做。要做就按照自己預先選定的方法去做。
市場機會這麽多,要是自己不去主動關心,尋找機會,機會是不會自動找你的。
世界上沒有容易的事情,要想在股票市場賺錢,就要先交一些學費。通過反複學習鑽研,懂得止盈止損的絕對必要性,經常練習,直到形成良好的止盈止損習慣,就能熟能生巧。
許多事情的結局之所以不如人意,主要是因為當事人執著古板,不知道積極應變。“在股票市場上,什麽事情都可能發生,這也許就是股票的獨特魅力。”
根據盤麵變化隨時製定出新的操作計劃,以隨時應變,與市場同步。
沒有可盈利的盈利模式,投資的結果必然是虧損的。運氣不可能永遠偏愛投資者,一次重大失誤就可能虧損嚴重,因此,大部分投資者,在股票市場唯一追求的就是一套或數套好的盈利模式。
但實際上,即便有了一套或數套可盈利的盈利模式交易體係,投資者最終的投資結果也未必是盈利的,不可能有百分百的確定性勝率,甚至虧損依然存在較大可能。
所謂盈利模式,應該包括具體交易行為中進場、出場、止盈、止損等動作,也包括有這些動作有機組成的交易策略、操作計劃、風險控製等方案。
投資者最終的投資結果也未必是盈利的,甚至虧損也是可能的,市場本來就有無數的變數和不確性,關鍵是看交易者心理能不能過關,爭取盈利出局的大概率機會。
交易心理往往會涉及單個交易者的性格、脾氣、習慣、人性優點、人性弱點等,具體可分為三個層麵,即交易心態、交易情緒、交易態度。
交易心態方麵,應做到淡定、耐心、堅持,應杜絕貪婪、恐懼、賭性;
交易情緒方麵,應做到冷靜、果斷、勇敢,杜絕衝動、猶豫、懦弱;
交易態度方麵,應做到謹慎、努力、遵守紀律、重視,杜絕大意、驕傲、妒忌、懶惰、無所謂。
我們生活中不僅有股市,還有詩和遠方。與其那樣耗費精力與時間,還不如到外麵享受一下秋風拂麵的感覺,享受一下大自然給我們的饋贈呢。
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巴菲特那種“每天跳著踢踏舞上班”的快樂感覺,國情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我們也應當將主要的時間與精力用在學習或做更有意義的事情上,這樣做的結果是,自己不僅樂享了生活,最終的最終還是躺著就把錢賺了,想一想每年的分紅,或有錢後再買入更多的股權資產,這才是投資的正確姿勢,短期眼前的得失不必看重,雖然短期傷痛,受到一萬點暴擊,但能活著,笑到最後就會有大收獲的一天。投資的兩端分別是分析和交易,而連接這兩端的是等待,做時間的朋友,用時間換籌碼和機會,曆史階段任何人都難跳躍過去。
麵對一年以來,特別是最近持續低迷的股市行情,不要說入市不久的投資者,就是已經有著多輪牛熊轉換經驗的投資者,其心情也難免是十分壓抑、糾結、不爽的。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大凡股市中的“過來人”都是有過這種刻骨銘心的煎熬經曆的。
對於特別是深受消息影響的交易市場,一丁點風吹草動都有可能導致行情大漲大跌,所以這對每個投資者來說也是一個難熬的情況,那麽問題來了,投資者是如何挺過這些艱難時刻的呢?
在初入市場的時候,投資者過去所受的教育,大致上不僅無法幫助我們,有時候還會傷害我們。
像在我們身邊如影隨形的那種社會傳統認知的影響,包括無形的集體主義思維,很多人相信曆史決定論,講話動不動是“必由之路”、“曆史必然性”。
事後,回頭看去當然曆史發生得如此有輪廓和條理,但是真正讓他在曆史之前做決斷,他就能做一個和巴菲特索羅斯一樣經曆過無數風雨卻能持續成功的偉大人物嗎?這都是糊弄人的鬼話。
未來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是充滿著種種迷霧的,那麽如何穿透這些迷霧,可以看到隱隱約約的未來呢?
米雲覺得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回看一下曆史。米雲偏愛曆史,前麵所有的章節都有以史為鑒,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說教,再就是空閑時間多學知識,我國股市曆史並不長,但也已經有30多年的時間了,在這30多年波瀾壯闊的時間裏,其實還是走出了相當批量的長期大牛股的,它們的長期牛股k線圖就可以視作一個個具體的、生動的曆史教材。多看一看這些曆史教材,躁動不安的心就容易安靜下來。
像索羅斯說的,他不在乎反對他看法的人有多少,假如他是正確的,那麽反對他的人越多,他賺的就可能越多。交易完全不是那種多數人決定少數人命運的事情,交易取決於一個人對複雜事物的判斷能力,以及正確的本能。
人在市場中本能天生是不正確的,要理解這一點,單靠閱讀書籍是不夠的。書店中充斥著大量的交易類書籍,我的感覺是,99.9%的書籍都是浪費紙張和時間,米雲沒看過股市相關的書,偶然聽過一本股民小說。米雲看書的時代是中學到大學,近十幾年來看書的次數可以完全忽略了,當米雲財富自由的時候,會重新撿起書本來看。
對一個新手而言,不利的東西太多了:影響他的思維傳統,對不確定性錯誤的認識。這又讓我想起了一個結論:對複雜性事物而言,理解它們不存在“唯一特解”要比找到合適的“特解”更重要。
在交易初期的黑暗世界中,巨虧,精神不振,遠離社交,情感失敗,欠債,對未來的恐懼充斥著交易者的生活。
倘若沒有知識,書,價值連城的知心朋友,情投意合的真正伴侶,我們又能依靠什麽度過呢?
正是回憶起這十幾年的黑暗,米雲覺得在交易中有一些單純且正直的人,需要那些知識,需要一些有經驗的人提供的幫助,他們和米雲當初一樣的痛苦,所以米雲還是決定把這些寫下來。
每一個交易係統都有自己的弱點和長項,而每一段行情都是特定交易方式的結果,所以市場根據過去的信息演進,交易者根據市場的演進方式進行隨機決斷。
交易中黑暗的世界是我們通向成功的大門,我們也許永遠走不出去,但是不經曆黑暗的世界,我們一定找不到門不是麽?
雖然我們有各式各樣的原因走上這條路,或許在過去我們是各式各樣的人,但是邁出這一步,就算是一種勇氣。沒有探索精神,人類就沒有文明。
有天分的交易者可能在黑暗的世界中,率先找到了走出去的辦法,並且一步步嚐試。
在這個世界中,每一個人都遍體鱗傷,堅持到這個時候的承擔的痛苦我們每個人都理解,一個意外的消息就會讓一個家庭陷入苦難,一個錯誤的決策就徹底的改變了人生。但是掌握了交易體係之後,我們也會得到額外的好處,這是我們堅持下去的理由。
交易是一種孤獨的探索,我們還要有參與跨欄比賽的那種專注。專注於自己是否做得更好,而不是別人現在如何領先,要笑到最後。
學習探索的過程,是極端痛苦的,尤其對家底不厚實的那些人而言,堅持到底需要極強韌的精神,不要去關注別人的表現,更多關注自己是否做了正確的事情。
我們很多人無法和同齡人走一樣的人生軌跡,在別人穩定的時候自己甚至為吃飯發愁,就連偉大的索羅斯也經曆過這些。
米雲從始至終都認為知識是走出黑暗世界的關鍵,一直都強調股市需要強大的知識麵,大於技術麵的作用,強韌的精神隻是幫助你堅持更長時間,沒有知識的進步,精神最終還是會崩潰。最後無論是不是要堅持下去,祝願每一個投資者都能達成所願,在資本市場能賺到錢,少虧錢。
交易盈利的秘密就在我們常說的廢話裏
用規則解決開倉、止損、止盈,用趨勢詮釋概率,用概率解決信念,用盈利增加信心。如此,你一定能成為盈利的贏家!
很多人都認為在交易中紀律和心態控製重於一切,不能說不對,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你必須要有一套完善、經過市場考驗的交易係統,否則,就有流於空談的危險。
大多數人虧損是因為止損,你亂止損,你把不用止損的單子止損了,因為不止損,當麵對需要止損的單子時你不止損,死扛,並且加倉死扛,所以你大虧。
一套趨勢交易係統,一套經過驗證的穩定盈利的係統,外加交易的規則,外加資金管理,分散風險、占據概率優勢,長期堅持做下去。
建立係統的過程,簡單來講,分為三步:
1、第一步是開倉,當有了係統後,開倉是你的第一步,因為開倉不是錯過了,就是早了,要麽就是開倉後麵對止損,麵對虧損,就會恐懼,就會害怕,就會膽怯,而不敢入單,必須克服自己恐懼的心理。
2、 第二步是止損,止損更難,因為有可能止完損價格就回來了,有可能不止損就繼續虧,怎麽也做不到最佳。
止損不但是虧損,更重要是對你的打擊,心理的打擊,你是否可以很理性的,不報複性交易?你還有再次麵對開倉機會時開倉的勇氣嗎?
止損能做好了,基本上可以做到不虧了,也是入門的標誌。止損,一旦有額一套成熟的係統後,止損就變的清晰可見了:什麽時候需要止損,什麽時候虧損是暫時的,什麽時候需要止損後可以追單。
問題來了,如果不給你機會止損呢?例如,機構采取極端的手段,開盤大幅高開或低開,或者大幅跳水,讓你來不及止損。
人一旦止損失控,就會有一種賭,放手一搏,任其虧損不斷的擴大的,最後是情緒崩潰額。
投資者可能開始後悔,後悔未能及時止損。止損在你心目中變的重要起來了,於是有點價格的反彈,你就會止損了。這就是人家機構想要的結果,洗盤。
問題又來了,就是來回的止損,這也是很多人的問題,剛止損,價格就回來了;不止損,反而不虧。
止損是不可避免的,因為誰也不可能都對。想賺錢,隻有靠少止損多止盈,或者小止損大盈利。
遇到極端的行情要有應對的手段。所以,一旦解決了止損的問題,證明你的係統也完善起來了,止損能做到了,執行了,也就會不虧了,也代表入門了。
你隻要過了第一步和第二步,會發現,\"哎,你基本上能做到不虧了\",你慢慢的就自信起來了,虧損時,你一樣的有自信,甚至你能把止損變成盈利了。
3、 第三步,就是投資者你有耐心了,你可以耐心的好幾天都不開一單,一但捉住機會,你可以連續的出擊,你找到所謂的節奏了,你可以等待止損最小的開倉機會,麵對止損你可以毫不猶豫的就砍了,你不但不心痛,反而很高興。
這些都是心理成熟的過程的一點片段,也是投資者真實的心理感受和過程。
建立屬於自己的交易係統後,你未必立刻就會有大的盈利,甚至中間不斷地會不執行,因為還有一些步驟沒有解決,那就是信念問題。
悟到了行情是有趨勢的, 簡單說就是順勢和逆勢,止盈止損。找到劃分趨勢的方法,簡單的說能辨別市場強弱。把係統具體化,簡單一點是找開倉和止損點。係統執行和複盤,帶給你的自信,簡單一點說,就是你的係統能賺錢。
投資者都是從\"找規則,形成係統\"的過程,經曆了穩定虧,到小虧,到不虧,到小贏,那是一步一步的走過來的;
若幹年後,等你有了自己的係統和規則後,會發現,自己還是不能真正的賺錢,因為自己做不到。這時候麵臨的是執行關,開始我很迷茫。
大多數投資者都未能過自己的止損心理關;其次是,持倉的心理障礙,麵對行情的漲跌起伏,自己老是隨意改變自己;再者是止盈心理障礙,有時候,發現止盈比止損還難。米雲在這點還好,喜歡止盈,就是不願意止損。
於是到各論壇看看別人是怎麽過這一關的,當中也看了很多書。後來你會釋然了,同樣需要時間,這些心理障礙,隨著技術不斷的細化,規則不斷的完善,係統不斷的完善,時間會改變你,從開始的下單手哆嗦,持股過夜睡不著覺,到最後下單後好幾天不用看。
從知道到做到,需要重塑自己的交易行為,同樣需要過程。既然是過程,中間做不到和犯錯誤也是必然可能發生的情況。
從有意識控製自己,到最後無意識的控製自己,隻要下了和自己規則係統不符的單子,自己就很難受。
股票的規則執行過程,也是說服自己內心的過程,不斷的說服自己,讓自己越來越好;人性的修煉從止損和止盈開始,心甘情願的虧,理直氣壯的贏,股票就是一個解決投機帶給你各種心理障礙的過程,也是重塑自己行為的過程。對於大多數人和普通人來說,隻有經過至少5年左右的曆練,才會形成自己的係統和規則才會入門。
想真正的賺到錢,還需要2年左右的,把係統轉化為行為的過程。所以,大多數人,普通人。想從股票上賺到錢,需要7年左右的時間,不排除有人運氣好和聰明的人,或有人指導的人,或資金充足不怕虧的人,有可能打破時間框架。
經過多年的磨合,投資者就會感覺技術上越來越簡單,心態也慢慢的簡單,遇到機會是能等,敢追,敢止損,能盈利, 交易起來越來越成熟。
建立正確的趨勢交易理念,到形成交易係統,再到具體成規則,然後付諸實施,不斷約束自己的人性,和自己做鬥爭,這是一個過程。
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曆練的過程,也是從複雜到簡單的過程,一個人性曆練的過程,一個不斷完善係統規則,重塑自我的過程。
建立自己的交易體係,是一名成熟的股票投資者的重要標誌。
交易體係上周講過,適合自己的風格最好,一套交易體係一般是指在證券市場中能反複使用,並實現穩定盈利的一套規則和方法,主要內容包括良好的風險控製、科學的資金管理、有效的分析技術、理性的交易策略、嚴格的交易紀律等。
交易體係可以參考: 風控為王、趨勢為主、結構為輔 。
一、風控為王
良好的風險控製和科學的資金管理,本質都是講風險控製。
巴菲特曾說過自己投資的三大原則是:第一,保住本金;第二,保住本金;第三,謹記第一條和第二條。對於一名a股市場上的散戶,一定要謹記股神的忠告,一定要牢記風控永遠是股票投資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的事情。
沒有良好的風險控製措施,無論技術分析水平多高,也不可能在a股市場長期穩定的贏利。所以我說,風控為王,像國王之於一個國家,統領所有股票投資理念和交易係統。
第一條風控原則,設置兩個止損位。一是虧損達10%,二是買入條件不成立或理由消失,舉例說明第二個止損位,若按底部結構買入4成倉位後,股價不漲反跌,導致dif值和股價再次同步創新低,即底部結構消失,則應賣出4成倉位止損。
兩個止損位同樣重要,無論先到達哪個止損位,都必須執行,鐵血般的執行,寧可錯賣,也不心存僥幸。
第二條風控原則,個股分倉,買入不少於3隻個股。在黑天鵝滿天飛的a股,隻買一隻股票,風險太大,如果我們分倉買入3隻個股,即使不幸踩中一個雷,大幅損失也隻是其中的1\/3倉位,對整體倉位影響有限。
第三條風控原則,倉位控製,即科學的資金管理。用趨勢、結構、浪型對大盤指數進行綜合的技術分析,技術分析的本質是概率分析,做大概率方向,防小概率風險,用概率決定倉位,若上漲的概率大,則重倉甚至滿倉;若下跌的概率大,則輕倉甚至空倉。
二、趨勢為主
趨勢一旦形成必將延續直至逆轉,即價格呈趨勢變動,這是技術分析的核心。不管是上漲趨勢還是下跌趨勢都會有一定的參考性。
三、結構為輔
均線指標雖然有滯後性、成功率低、震蕩行情假信號多等缺點。但均線指標比單獨的日k線和分時圖線更準確,因為單獨的日k線和分時圖是主力可以控製的曲線,但周k線和月k線等均線指標,主力不可能造假出來迷惑散戶。
均線指標雖然有點滯後,但已經算最好的技術指標數據了,缺點也是有的,不能忽略,通常已經漲了一截,或跌了一段,才進行買賣,屬於滯後的右側交易。但目前技術交易的作用低於消息麵的影響,我國國情的市場就是這樣,消息麵大於技術麵。
聚少成多,盈利次數少於虧損次數,但盈利總額大於虧損總額,實際上的每一筆交易都是要賺錢的,不要盯著持倉票虧損數據,短時間遺忘自己的持倉虧損,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好。
米雲喜歡提前左側交易下單,賣到更高的位置,止盈態度堅決,從而解決滯後問題,並提高成功率,防止大幅回撤。米雲現階段唯一的缺陷和短處就是不願止損,不喜歡短線交易模式。
炒股的最高境界的交易,像傻瓜一樣地去交易,隻要按照你選定的信號和交易計劃去做,要遠離雜亂無章的信號,執一把寶劍,隨時準備止損。千百次驗證是有效的方法,就要勇敢地去做。要做就按照自己預先選定的方法去做。
市場機會這麽多,要是自己不去主動關心,尋找機會,機會是不會自動找你的。
世界上沒有容易的事情,要想在股票市場賺錢,就要先交一些學費。通過反複學習鑽研,懂得止盈止損的絕對必要性,經常練習,直到形成良好的止盈止損習慣,就能熟能生巧。
許多事情的結局之所以不如人意,主要是因為當事人執著古板,不知道積極應變。“在股票市場上,什麽事情都可能發生,這也許就是股票的獨特魅力。”
根據盤麵變化隨時製定出新的操作計劃,以隨時應變,與市場同步。
沒有可盈利的盈利模式,投資的結果必然是虧損的。運氣不可能永遠偏愛投資者,一次重大失誤就可能虧損嚴重,因此,大部分投資者,在股票市場唯一追求的就是一套或數套好的盈利模式。
但實際上,即便有了一套或數套可盈利的盈利模式交易體係,投資者最終的投資結果也未必是盈利的,不可能有百分百的確定性勝率,甚至虧損依然存在較大可能。
所謂盈利模式,應該包括具體交易行為中進場、出場、止盈、止損等動作,也包括有這些動作有機組成的交易策略、操作計劃、風險控製等方案。
投資者最終的投資結果也未必是盈利的,甚至虧損也是可能的,市場本來就有無數的變數和不確性,關鍵是看交易者心理能不能過關,爭取盈利出局的大概率機會。
交易心理往往會涉及單個交易者的性格、脾氣、習慣、人性優點、人性弱點等,具體可分為三個層麵,即交易心態、交易情緒、交易態度。
交易心態方麵,應做到淡定、耐心、堅持,應杜絕貪婪、恐懼、賭性;
交易情緒方麵,應做到冷靜、果斷、勇敢,杜絕衝動、猶豫、懦弱;
交易態度方麵,應做到謹慎、努力、遵守紀律、重視,杜絕大意、驕傲、妒忌、懶惰、無所謂。
我們生活中不僅有股市,還有詩和遠方。與其那樣耗費精力與時間,還不如到外麵享受一下秋風拂麵的感覺,享受一下大自然給我們的饋贈呢。
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巴菲特那種“每天跳著踢踏舞上班”的快樂感覺,國情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我們也應當將主要的時間與精力用在學習或做更有意義的事情上,這樣做的結果是,自己不僅樂享了生活,最終的最終還是躺著就把錢賺了,想一想每年的分紅,或有錢後再買入更多的股權資產,這才是投資的正確姿勢,短期眼前的得失不必看重,雖然短期傷痛,受到一萬點暴擊,但能活著,笑到最後就會有大收獲的一天。投資的兩端分別是分析和交易,而連接這兩端的是等待,做時間的朋友,用時間換籌碼和機會,曆史階段任何人都難跳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