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是指股票的價格長期呈下降趨勢的股票市場,後續普遍看跌。那麽,熊市一般會持續多久?熊市中什麽板塊在漲?下麵相關內容,大部分來自網上的財經專家達人,米雲嫌棄自己打字慢,節省時間考慮,專注於搬運和校正整理相關資料,僅供投資者參考,不做投資建議。


    熊市一般會持續多久?熊市中什麽板塊在漲?如何經營熊市的股票?怎麽打發熊市的時間?用時間換空間,等來大機會。


    從曆史來看熊市一般持續5年左右,但其時間不是確定的,有時熊市可能結束的比較快一些,例如兩年左右就結束,有時可能需要五六年,甚至更久才結束。


    一般熊市快結束有以下特征:


    1、成交量見底


    投資者對股票市場缺乏信心,要拋售的股票基本已經拋售完了,同時暫時買入量非常少,導致出現成交量見底。


    2、大盤在敏感點位徘徊,但不會跌破重要點位。


    在熊市末期,股市大盤經過大幅殺跌後,股市會在底部形成一個震蕩區域。此時投資者對市場預期會出現分歧,一部分人預期股市將會反彈,一部分人預計股市會繼續下跌,一部分人暫時呈觀望態度,從而導致大盤指數在敏感位徘徊。


    3、市場上有主力資金開始湧入


    一些主力因為對信息把握較快,分析比較成熟,預計股市見底將迎來反彈,所以會在超低價位開始買入股票股票,所以一些權重股開始出現拉升的情況。在熊市結束,牛市來之前,往往是這些權重股先漲,再帶動大盤指數的上漲。


    熊市中什麽板塊在漲?


    1、主力重倉的個股,主力重倉某股,意味著散戶籌碼比較少,籌碼相對比較集中,盤麵比較穩定,即使大盤出現大跌的情況,它也不會受多大影響,甚至會出現穩健上漲的情況。


    2、估值低、基本麵穩定、成長性低甚至不成長的個股,可能在熊市中上漲。


    3、流通盤麵較大的藍籌股或者白馬股,因其流通盤麵較大,不易被控盤,其下跌幅度相對比較小。同時,其業績較好,抗跌能力較強,可能會隨著大盤的回暖,出現大漲的情況。


    很多人投資很久了,都搞不清牛市熊市,覺得漲了就是牛市,跌了就是熊市。其實並不是這樣。


    我們對牛市的理解,是不斷往上走的趨勢,不斷創新高的行情,短期內有比較好的賺錢效應,這才叫做牛市。


    而熊市裏,就是不斷往下走的趨勢,不斷創新低的行情,沒有很好的賺錢效應,存量相互博弈,反彈沒有持續性,這就叫做熊市。


    投資者先要有辨別牛熊市行情的一個基礎,搞清楚牛熊市的情況,對於大行情方向不能判斷錯。


    因為牛市的策略和熊市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


    牛市裏,更多的時候是需要買完了捂,更加多的是偏技術麵上的尋找強勢股,長周期的持有。


    但熊市裏,更多的時候是需要做短周期波段,而且是要在市場的絕對熱點裏尋找機會。


    同時,需要有大量的時間去研究行業和個股,為市場的牛市到來做準備。


    所以,牛市裏應該比較輕鬆,熊市裏才應該忙碌才對。


    牛市裏的成長,是資產上的成長,熊市裏的成長,是心態和技術上的成長。


    牛市裏其實沒什麽技術,因為賺錢的人遍地都是。但凡是能夠長期持有的,賺錢就會更多一些,捂得住就是技術。


    而在熊市裏賺錢的,那才是真正的技術,因為他們遠遠跑贏了市場。熊市裏能做到不虧,就跑贏了很多人,管住手就是技術。


    當你優先能判斷牛熊之後,就得在熊市裏,做該做的功課了。所以,熊市裏別閑著,分析市場的環境,要對所有板塊的安全性了如指掌。可以做如下幾點工作打發時間:


    1、研究牛熊市的周期。


    熊市比牛市更需要研究周期。牛市的結束,看似是周期,其實是資金,一旦資金供給斷了,牛市就結束了。


    但是熊市不一樣,熊市的周期結束,往往是政策,資金,市場情緒的共振。


    牛熊市的周期規律,看似簡單,其實又並不簡單。


    尤其是牛市的起點,和熊市裏的反彈,是最難判斷,最容易讓人誤會的。


    牛熊周期,其實是有規律的,5-7年才有一輪大的牛熊,大部分時間是震蕩。


    存量博弈居多,沒有增量就不存在什麽大的牛市,大部分時間要警惕。


    2、分析市場的環境。


    市場當下的環境,到底是什麽情況。政策到底是支持,還是在防範風險。資金到底是寬鬆,還是收緊流動性。外資到底在買入,還是想大舉逃離。散戶到底在開戶,還是大量的銷戶。


    市場的環境有很多的維度,在熊市的時候,一定存在各種利空的因素。


    需要通過分析,以及大量信息的收集去判斷,把市場分析透徹,以此來判斷未來的走向。


    3、關注板塊的動向和估值。


    對於板塊,對於市場,對於寬基指數,熊市裏一定要關注估值和趨勢。


    尤其是這些板塊的估值,如果進入低估值區間,就要分外注意了。


    不是說一定要去買股票,一定要布局,但是這個階段風險已經小於機會了。


    包括趨勢,如果下跌一段時間,出現了明顯的反轉跡象,要特別的關注。


    熊市看估值,牛市看資金,這個說法一定是有道理的。估值決定安全性,資金決定能漲多少。


    所以,熊市裏別閑著,要對所有板塊的安全性了如指掌。


    4、研究關注的個股基本麵。


    牛市裏,不要太關注基本麵,熊市裏卻要關注。


    不是因為熊市裏一定炒作基本麵好的股票,而是因為兩點。


    一是熊市裏經常會暴雷,很多企業積攢了兩三年的雷,放在熊市裏集中暴雷。


    二是熊市要為牛市做準備,因為牛市裏買什麽股票,都要提前選好,提前準備布局。


    否則,牛市來了再選股,很多心理都沒底,關鍵是價格都上去了。


    大部分人在股票上漲50%以後,才會覺得某隻股票好,反應慢了不止一拍。


    5、保持好每日複盤的規律。


    每天複盤,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即便是在熊市裏。


    大部分散戶不懂熊市,是因為熊市裏,他們選擇躺平,壓根不去觀察市場的情況。就好像,都隻知道有最後一跌,卻不知道最後一跌是什麽樣子的。


    因為以前的曾經一跌,他們不去研究,也就不知道。熊市裏也有反彈,一漲就想去參與,但又不知道買什麽,因為不知道市場的情況。


    行情不複盤,又想參與,無異於瞎子摸象。所以,不論牛熊市裏,都需要做充分的複盤工作,了解市場的動向,方便尋找主線的機會。


    熊市中抓反彈,才有機會賺錢,必須要有兩個條件。


    第一,抓準主線。


    熊市裏,隻有主線是賺錢的。


    大部分板塊都是存量博弈,不斷割韭菜。


    唯獨主線是資金湧入的地方,有賺錢的機會。


    這就像是少部分的錢,集中起來做一輪行情,抱團和聚集。


    第二,買到相對的低點。


    熊市裏不能有抄底的心態,但也要逢低布局不追高。


    在下跌的尾端,或者跌的時間久,幅度比較大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分批布局。


    因為熊市反彈的力度有限,隻有相對低點買入的,才能有不錯的收益。


    絕對低點是找不到的,也不要抱著這種心態,但是相對低點,做空動能衰竭,盤麵上跌不動的一些信號,還是有的。


    要懂得忍耐,少出手,找一些確定性高的機會。


    最後,一定要設置止盈,該走的時候別戀戰,畢竟隻是人造的行情,不值得太過留戀。


    如果你看不懂周期,盡量不要參與行情,否則策略本身就容易出錯。


    大熊市周期裏,多休息,少參與,跌多了可以布布局,少虧就是賺錢。


    有時間得多學習,積累經驗,讓自己更了解這個市場。


    熊市裏的交易,目標就是不要和市場脫節,保持市場的敏感度。


    熊市裏的時間很寶貴,要找準機會,不要盲目交易,多看少動。


    a股過去四輪熊市平均下跌500天以上了,本輪熊市更驚人,是否預示大底或已現。


    縱觀牛熊曆史,熊市期間最長下跌時間為1219天,平均為544天,此輪熊市下跌已遠超曆史平均。而曆次熊市平均下跌47.5%,此輪滬深300指數下跌43%,也已經逼近熊市平均下跌幅度。


    以滬深300為參考,根據漸近研究院的統計,曆史上五輪熊市當中,持續時間最長的是1219天,最短的是338天。而從跌幅看,最大跌幅為72.3%,最小跌幅為30.7%。具體看:


    2018年起的那波熊市,持續時間338天,最大跌幅為30.7%,而前一輪牛市漲幅49.8%;


    2015年起的那波熊市,持續時間235天,最大跌幅為46.7%,而前一輪牛市漲幅156.5;


    2009年起的那波熊市,持續時間1219天,最大跌幅為44.3%,而前一輪牛市漲幅132.7%;


    2007年起的那波熊市,持續時間386天,最大跌幅為72.3%,而前一輪牛市漲幅613.2%;


    具體可以看一下牛熊轉換的背景:


    a股過去20年,經曆了5輪牛熊市,對牛熊市的劃分,國際上有通用的慣例,即: 從牛市的最高點下跌超過20%,本輪牛市就結束了。 反之,從熊市的最低點反彈超20%,本輪熊市就結束了。我國股市不一定適應通用國際規則。


    中證全指覆蓋了a股市場的全部上市公司,可以代表a股市場的整體情況。我們從中證全指的走勢上,可以看到,過去二十年中,a股主要出現了5輪比較明顯的熊市。


    米雲個人認為本輪熊市比較難熬,尤其是對於2021年之後進場的投資者而言。雖然市場總是牛熊交替,但拉長時間來看,是逐漸向上的。如下是中證全指過去二十年的走勢。


    可以看到,每次熊市底部的點位,也是在逐漸提升的。接下來,我們分別介紹一下,a股曆史上的這5輪牛熊市。


    第一輪牛熊市


    (1)第一輪牛市:2005-2007年,a股最大牛市


    中證全指誕生於2004年底。


    迎來的第一輪牛市,是從2005年到2007年。這段時間裏,a股最大漲幅達到了606.76%。2007年,a股的估值達到了1星級的泡沫階段。


    (2)第一輪熊市:2008年股市暴跌


    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加上a股的估值本身比較高,也開始了暴跌。


    中證全指從最高5521.69點,下跌到1574.76點,跌去71.48%。堪稱a股曆史上的最大跌幅。


    相比較而言,當前的這一輪熊市,到2024年1月18日,跌幅為31%左右,不到2008年熊市跌幅的一半。當時市場上的恐慌情緒也可想而知。


    第二輪牛熊市


    (1)第二輪牛市:2009-2010年小牛市


    2009年,在4萬億計劃的刺激下,a股出現一波小牛市。中證全指上漲了142.42%。


    (2)第二輪熊市:2010-2014年之後,a股迎來了曆史上最長的一輪熊市。


    主要原因,是過高的利率壓製了市場估值。中證全指,從2010年最高時的4071.82點,下跌到最低的2303.79點,最大跌幅為43.42%。


    這輪熊市的跌幅雖然不如前一次大,但是卻持續了將近5年,從2009年一直到2014年年中。


    在2012-2014年,5星級也斷斷續續出現,加起來持續了有大半年左右。


    這也是a股有史以來最便宜的時刻。當時a股有多便宜呢?


    滬深300市盈率達到曆史最低,隻有8倍。 茅台在2014年的時候,市盈率曾經到達過10倍以下。 相當多的股票隻有三四倍的市盈率。


    到2014年年中那會兒,a股整體比港股都便宜了10%。


    放眼全球,當時a股都是數一數二便宜的。一方麵,股市低迷了好幾年,投資者對a股幾乎是失望透頂。


    當時a股上海交易所一天成交金額隻有500多億,股票市場門可羅雀。


    另一方麵,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等品種受到追捧。大家熟悉的寶寶類產品也是那幾年興起的。餘額寶最有代表性,高峰年化率達到7%左右。


    畢竟,那幾年,貨幣基金、銀行理財每年都有6%-7%的收益,理財信托的年化收益也能達到7%-10%。


    第三輪牛熊市


    (1)第三輪牛市:2015年上半年,小盤股牛市


    到2014年下半年,開始了連續的、密集的降息。


    利率下降,市場上資金就多了。加上當時場外配資盛行,很多人借錢投資,也帶動大量資金湧入市場。


    這兩個因素,共同推動出現了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


    在這輪牛市中,中證全指從2734.65點,上漲到7984.43點,漲了191.97%。


    滬深300等大盤股漲了1倍多; 中證500、中證1000等中小盤股的漲幅達到2倍多。


    到了2015年6月份,很多品種的估值也達到了曆史最高,像中證500、中證1000的估值都達到了百倍以上。a股市場整體達到了1星級。


    (2)第三輪熊市:2015年下半年a股大跌


    2015年6月份之後,a股迎來連續大跌,大盤股、中小盤股都在下跌。


    從2015年6月份到2016年1月份,短短半年時間,中證全指下跌了49.74%,幾乎腰斬。到2016年初,市場整體跌到了4星級。


    第四輪牛熊市


    (1)第四輪牛市:2016-2017年,大盤價值風格上漲


    2016-2017年,a股走出了一輪慢牛行情。不過,不同品種的漲跌波動,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分化。


    這一輪上漲行情主要是大盤股帶動的,特別是大盤價值風格。當時銀行保險地產等行業表現普遍不錯。中小盤股繼續下跌。


    中小盤股在上一次牛市漲的太多了,即使經過了2015年下半年的下跌,也還是比較貴。


    所以,從2016年初到2017年底,以中證1000為代表的中小盤股還是一直在跌。


    2017年底、2018年初,在大盤價值股的帶領下,市場再次漲到3星級。中證全指上漲了28.07%。


    (2)第四輪熊市:2018年a股大跌


    2018年初,在貿易摩擦影響下,a股開始大跌,新的一輪熊市開始了。


    滬深300全年下跌了25%;中證500全年下跌了33%。


    到2018年年底的時候,中證全指的最大跌幅34.52%,市場跌到了5星級。


    分品種來說,大盤股的估值情況還好,雖然2015年的股災跌了百分之五六十,不過,2016-2017年也有一波上漲行情。


    中小盤股,從2015年6月份之後就沒漲過。從2015年下半年到2018年底,這三四年的時間裏,中小盤經曆了一輪非常長的熊市,而且跌幅非常大,中證1000和中證500的跌幅基本上超過了70%。


    到2018年底,中證500、中證1000的估值都接近曆史最低。


    第五輪牛熊市


    (1)第五輪牛市:2019-2021年,a股整體反彈上漲


    2018年底的5星級隻持續了1個月。


    2019年一過了元旦,大盤迅速反彈。在兩三個月時間裏,大盤就反彈到3.9星級。之後在震蕩中慢慢上行。


    2020年3月份因為疫情出現短期大跌,但之後也很快修複了。不過整體還是上行的。 2019年,a股中證全指上漲31%。2020年,a股中證全指上漲25%。


    連續兩年,a股的表現在全球都排在前列。到2020年底2021年初,期間中證全指上漲了76.47%,市場達到3星級。


    (2)第五輪熊市:2021年至今,微笑曲線左側階段


    2021年,市場開始下跌。2022-2023年,因為地區衝突、口罩、海外利率上升等幾個因素的疊加影響,a股的行情一直比較低迷,5星級也斷斷續續地出現。


    中證全指從2021年初最高的6043.28點,跌到2024年1月18日的4100多點,下跌超過了30%。


    目前,a股還處於5星級比較低迷的階段,處於這一輪微笑曲線的左側。


    由此統計,我們也可以得出粗略的結論和啟示就是:


    曆史上的熊市都是在牛市之後呈現的,也就是大家說的大漲之後會有大跌,不過熊市之後也會迎來牛市,市場就是在牛熊之間進行交替轉換;


    牛市上漲幅度普遍高於熊市下跌幅度,而且前一輪牛市漲幅越大,後一波熊市跌幅相對較大;第三,市場有周期,盡量在熊市末期進行潛伏和布局,然後在牛市當中迎來收獲。


    既然有了曆史的參考,那麽當前是什麽情況呢?滬深300此輪的熊市始於2021年的2月18日,截止2024年1月15日,本輪熊市持續709個交易日,約1060天,下跌43.51%。


    而過去四輪熊市平均持續時間544天,平均跌幅47.5%,那麽當前看,此輪熊市已經遠遠超過熊市的平均下跌時間,其持續時間為曆史上第二名,後麵可能是曆史第一名也不為過。


    跌幅情況看,也已經接近熊市曆史的平均下跌幅度。也就是說,按照曆史熊市的規律,當前市場實際上已經處於熊市尾聲,新一輪的牛市呼之欲出,當前是比較好的低吸和戰略配置的好時機。


    當然,曆史僅代表過去,隻能參考,不具備絕對性,也沒有絕對的指導意義。況且,曆史是在變化的,每個時期的牛熊市,都或有千差萬別的變化,所以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股市的牛熊周期過程中,經濟周期貌似是最強的影響者和參考者,大多時候,牛市發生在經濟上行周期,而熊市則出現在經濟的下行周期。不過在我國的行情和國情環境可能不一定完全適用,我國股市的行情,一般都是政策改革各方麵因素的影響所致。


    參考曆史的牛熊表現以及當前經濟狀況,或許也能得出目前熊市尾聲以及牛市初期的粗略結論。比如,去年四季度以來,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逝去,我們從去年的衰退期逐步迎來經濟的複蘇周期,雖然這個期間複蘇緩慢,但最差的時刻已經過去,沒有意外事件,接下來我們大概率能看到經濟的複蘇,而經濟也將迎來整體的上行周期,這個期間,股市基本上不會太差。


    所以,以史為鑒,經曆連續的調整之後,此輪熊市下跌時間已經遠超熊市曆史的平均時間,跌幅也已經逼近曆次熊市下跌的平均值。


    隨著最困難時期的逝去,基本麵迎來修複,經濟也迎來整體的上行周期,有望催生牛市行情的來臨。因此,當前股市雖然低迷,但熊市或已經尾聲,牛市有望逐步開啟。當前是投資者戰略配置的好時機,也僅是米雲的個人看法,不做投資建議,米雲預判錯了整整一年多,看來曆史經驗也不一定能完全參考,總會有太多的意外和不確定性。米雲堅信此生不可能隻觸碰一次牛市,總有再遇牛市的時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股民的炒股日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閑雲小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閑雲小散並收藏股民的炒股日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