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和在《脈經》中首次歸納了24種常見脈象的名稱,這些脈象分別是浮、芤、洪、滑、數、促、弦、緊、沉、伏、革、實、微、澀、細、軟、弱、虛、散、緩、遲、結、代、動。


    王叔和不僅對每一種脈象都加以詳細描述,使之更好地運用於臨床,還從形態上將外在脈象與內在病證建立了聯係,對脈象主病進行了原則性的概括,準確描述了各種脈象的不同指下感覺,為脈象的鑒別確立了標準,使脈學向規範化發展。”


    “曆史差了王叔和一個脈聖呀!”


    給你筆,你給王叔和寫個脈聖吧。


    老唐對此不作深究,隻是問李介賓:“那寸關尺對應的髒腑定位呢?”


    “也是王叔和定下的,他提出三指脈診,腕後高骨為關,關前為寸,關後為尺,寸口九分,寸部六分、關部六分、尺部七分,三指有了規範操作。”


    “王叔和是整理過《傷寒論》的,他將張仲景中的急、大、小等易與數、細、洪等脈象混淆的都刪除了,可以說《脈經》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標誌著中醫脈診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也是中醫脈診在古代的第一次完整意義上的規範化。”


    在金庸武俠小說中,降龍十八掌是絕頂武學,但是這套掌法是在喬峰這位天生戰神手中,才真正發揚光大的。


    降龍掌最初有二十八式,雖然也厲害,但也僅僅是厲害而已,是喬峰將其刪改合並,精益求精最後留下了十八式,這才有了後來打出了威震天下的降龍十八掌。


    而在宋代以後,脈診就開始向通俗化、圖解化、綱領化發展,理論和臨床經驗不斷豐富,讓脈診技術更加進步。


    《王叔和脈訣》將王叔和二十四種脈象分為七表(浮、芤、滑、實、弦、緊),八裏(微、沉、緩、濇、遲、伏、濡、弱)、九道(長、短、虛、促、結、代、牢、動、細)。


    《崔真人脈訣》又以浮、沉、遲、數四者為綱加以總括。


    南宋施發《察病指南》配有33幅脈象圖,開脈象之先河。


    如今很多脈象動態圖覺得自己很創新,其實古人早就嚐試過,隻不過他們沒現代這技術,不然他們肯定也會有很多奇思妙想來實現。


    技術的進步,對於偉人來說是助力,對於庸人來說是噩夢。


    李介賓繼續給兩位教授講解脈診的演化過程:“


    到了明清,脈診越來越綱領化,形成了現代脈診的雛形。


    李時珍以浮、沉、遲、數結合有力無力以統各脈。


    張太素以清、濁為總綱。


    朱棟隆以浮、沉、遲、數、虛、實六脈作為二十四脈的綱領。


    李中梓同崔氏,以浮、沉、遲、數四者為綱,世人說他的《診家正眼》抄襲......讀書人的事兒,能叫抄嗎。


    李延罡結合自己的臨床體會,列浮、沉、遲、數、虛、實六脈為綱。


    周學霆以緩為辨脈之總綱,強調浮、沉、遲、數脈之四綱。


    何夢瑤以長短、大小、虛實、緩緊為綱......”


    老唐偷偷給老劉說:“你發現規律了嗎?”


    老劉點頭:“好多姓李的呀,阿賓這是在炫耀嗎?”


    “......說什麽啊,你沒發現,他們的分類方法,跟現在教材裏麵的差不多嗎?”


    老劉恍然大悟,“確實很像,尤其是浮、沉、遲、數,最為核心,其實想想,假如不分那麽細,那麽能大體分辨出一個脈象的一個傾向,似乎也足夠用於臨床了......”


    “宋元明清的脈診都是宗法《脈經》的,歸根結底還是對《脈經》的修修補補,在批判偽撰《脈經》中,保衛《脈經》,普及脈法而已。”李介賓最後總結道:“雖然大家各提一套,但大同小異,各有優缺點,本質上沒什麽大的變化。”


    “那我們現在的脈診......”老唐思路沿著李介賓的話繼續往下,突然又停住了。


    李介賓笑道:“我們現在不就是正當其時嗎?”


    確實,如今也無非是發展的過程中的進行時而已。


    就如同房地產一樣,在所有人都以為會一直漲的時候,跌了下去,然後突然回頭,發現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站在曆史的轉折點上,隻是局中者迷而已。


    李介賓喝喝茶,潤潤嗓子,其實今天講了那麽多,對他也是知識的一個梳理,脈學這個東西,旁人以為神奇,但是發展的脈絡是有跡可循的,他曾經沉迷古代脈學,最後發現竹籃打水一場空。


    脈診,歸根結底是用來實踐指導臨床的,空談理論,就是吹牛逼了。


    李介賓正是通過《脈經》才理解到,為什麽是王叔和整理出了《傷寒論》,因為張仲景就是在臨床上病情觀察細致,平脈辨證結論出自臨床實踐,且驗之於療效轉歸,所以才會將脈象記載及診斷意義的闡述均極為可靠,自然成為了後學王叔和總結的重要依據。


    《伊尹湯液經》成就了張仲景,《傷寒論》成就了王叔和,一啄一飲,莫非前定。


    脈診討論的差不多了,兩個教授開始閑聊起來。


    “最近聽說海外學院研究個什麽脈診儀,伸進去就能測出來脈象......”


    “好像去年被一個叫林大東的小子在仲景節上展示了......”


    正在喝水的李介賓突然覺得,人他們說的事情似乎有點熟悉。


    老唐冷哼一聲,“那玩意兒沒什麽用,說是測的準,但是栽到了一個大一新手手裏,當時試出來了,脈象不一致,根本沒用。”


    “大一新生?不可能吧,肯定是那個機器本來就是壞的,才大一的學生會號什麽脈,總不至於人人都是阿賓吧,阿賓,你是大一的,有聽說過這件事兒嗎?”


    李介賓一口水噴了出來。


    “沒有,什麽大一新生能那麽厲害,完全是謠傳。”


    “也是呀,連阿賓都沒聽說過,我就說嘛,肯定是他們那脈診儀有問題......”


    就是就是,才大一學生,中診都沒學完呢,怎麽可能會號脈呢,更別說碰瓷兒脈診儀,並且還給兩個大教授講脈學。


    是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李大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李大濕並收藏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