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你說,為什麽張仲景在經方中不講四氣五味呢?”


    教研室裏,老唐在整理自己的醫案,突然想到了什麽,問向一旁的老王。


    老王還沒回答,一邊的老劉就先搶答說:“張仲景不提四氣五味,實因所用的藥之四氣五味已了然於心,不必宣之於口。”


    有點尬,大家都是大教授,場麵話就不必多說了,整點幹貨呀。


    老王笑了,稍微想了一下說道:“之前跟老羅聊天的時候,他給我說過,本草雖然傳承自上古之古,以神農為名,但是落到實際的經典上,其實並不算早,甚至在《傷寒雜病論》之後......”


    兩個大教授有點不信,這可真涉及到他們的知識盲區了,《神農本草經》呀!


    不過老劉卻反應過來,《傷寒論序》中確實沒提到本草。


    “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


    雖然後來有人參照各個版本,說這個序裏參考的書籍這一段,有可能不是張仲景編纂的原文,可能是後人添加上去的,但是這裏麵確實沒提到《本草》,而是一本《胎臚藥錄》......


    幾個教授陷入沉思。


    這就有意思了,如果說《傷寒雜病論》比《神農本草經》更早的話,那麽這裏麵的中藥用法功效豈不是......


    ......


    回到李介賓他們這邊,李介賓講完了陶弘景與《神農本草經》的淵源後,老羅走了神兒。


    時間稍微長了一點,直到下麵的同學提醒,老羅才回過神來,咳嗽了兩聲掩飾了一下自己的失態。


    “李介賓是吧,說的有理有據,確實很有道理......先坐下吧,老師我,稍作補充......”


    畢竟是中藥學專業的教授,單一修中藥學,對於中藥學一脈的經典,還是爛熟於心的。


    正如李介賓所說,本草之學,自古有之,傳承自上古,一直屬於試驗積累狀態,並不是有了《神農本草經》之後,才有的本草,而是反過來,先有的本草,後來才慢慢被先人們匯集起來,托上古聖王之名,才有了《神農本草經》。


    大概是南北朝時期,才形成了《神農本草經》的雛形。


    但是正如陶弘景所說,其書專家相傳,頗多竄亂,版本多,且很多錯亂之處。


    陶弘景開始從事校理,並且說明:世傳《神農本草》隻此三卷,所出郡縣,多為後漢(東漢)時製,疑仲景、元化等所記......


    “但是這裏說的仲景元化,並非實指張仲景與華佗,隻是這二人是當時名醫,概括而論,大意是代表了那個時代的醫家,還有說桐君《采藥錄說》,其花葉形色藥對四卷,論其佐使相須。”


    “魏晉之後,有吳普、李當之徒,更複損益,或五百九十五,或四百四十一,或三百一十九,或三品混雜,冷熱錯亂,草石不分,蟲獸不辨,主治互有得失,醫家不能備見......”


    李介賓認真聽,這老羅不愧是修單一秘境的大佬,挖掘的夠深的呀。


    “陶弘景最後以《神農本草》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為主,又進《名醫別品》三百六十五,合七百三十種,精粗皆取,無複遺落,合為七卷......這七卷實則奠定了至今的中藥學根基......”


    老羅拍了拍教材,示意影響力延續至今,學生們覺得有點吹牛了吧,但李介賓心裏琢磨,老羅說的話,還真一點都不誇張。


    自陶弘景之後,曆代相因,均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修輯。


    唐代,長孫無忌奉命所修,世謂《唐本草》。


    孟蜀時韓休昇奉命重修,世謂《蜀本草》。


    宋太祖開國,命劉翰、馬士等人修訂。而唐代開元,有陳藏器,編纂《本草拾遺》十卷,以補充《名醫別錄》,到了宋代,劉翰等人加以詳定,為《開寶重定本草》。


    老羅說到心癢處,李介賓忍不住接話道:“宋代,有成都人唐慎微,編成《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草》)三十一卷,目錄一卷。


    極盡前人之經驗,舉凡經史百家,佛書道藏中有關醫藥記載,均加擇錄,收藥達一千七百條。


    其書初成於1082年前後,後經陸續增補,1108年間定稿,由艾晟校補刊行,名《大觀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三十一卷。


    1116年醫官曹孝忠據此重新校正,名《政和新修經史證類備用本草》三十卷......”


    老羅也接話說:“《證類本草》為諸多本草版本中最善者,後來明代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主要便以此書為藍本。”


    “自李時珍《本草綱目》之前,官修本草五部,私修本草兩部,總歸都是以陶弘景所修為藍本,而輾轉附益。”


    這一老一少,一唱一和的,知道的知道他們是師生,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是說相聲的呢。


    老羅講的那叫一個暢快淋漓,不能自已,隨後更是開始不顧形象口吐芬芳:“最近網上有些個網紅講中醫藥,某些不知道哪裏來的野狐禪,說什麽《本草綱目》沒用,這中藥學書沒用,要看就要看《神農本草經》,那裏麵的才是最原汁原味的.......說這話的人,估計一本本草都沒看過!”


    如果說沒聽今天這節課,同學們聽了這種言論也不覺得有問題。


    但是當把本草一脈捋清楚後,突然就覺著這些網紅吹吹捧捧的嫌疑有點大。


    他們可能就是覺得《神農本草經》聽起來名頭大,看沒看過內容都不好說,至於這本經書怎麽來的,後來的本草又跟這本書什麽關係,估計也是一概不知......


    唉,學中醫就是這點不好,學的越多,懂得越多,越不好意思吹牛逼,以前不懂的時候想咋吹就咋吹,真懂了之後,再回憶起來過去無知的樣子,怎麽就覺得好羞恥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李大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李大濕並收藏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