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學習傷寒的妙法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 作者:木子李大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圖書館二樓大廳裏,李介賓、大樹和林動坐在環形沙發上,討論著如何更有效地學習《傷寒論》。
“懸置原則,是學習傷寒論最快的入門方法。”大樹無不得意的對林動說道:“你看《傷寒論》裏麵是不是有很多三陰三陽、病因病機的條文?”
林動點頭,確實有很多這種條文,看著也看不懂。
大樹一揮手指:“全部不看,用括號括著,阿賓說這叫什麽來著,存而不論!”
“還有一切存在判斷的內容也用括號括住,排除在考慮之外。也就是說,任何一條條文,如果超出了方證證治自身範圍的東西,這種‘超綱’的內容就都括起來先不管。”
林動翻開傷寒論,開始嚐試按照大樹說的括號法。
一下子就跨過了前11條,到了第12條,而且第12條也是一半理論,一半方證。
“初學者先不要受括號裏麵內容的影響,而是重點學習條文裏有症狀、有藥方的文字上。”
以宋本第12條為例: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幹嘔者,桂枝湯主之。
把前半段:“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括住不管。
然後把後半段:“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幹嘔者,桂枝湯主之。”下劃線重點標注。
以此類推,林動立馬把傷寒論的398段條文標記了一遍。
發現一下子少了一大半的內容。
這樣子學習起來確實是輕鬆很多了,可是這種辦法真的有效嗎?不是單純的減個量什麽的?
光背這些症狀藥方,就能學會傷寒論?
他抬頭疑惑的看著大樹,而大樹則是拍拍手,“信哥的,沒錯的。你先重點把劃線的症狀、方藥看看,多看幾遍,你就能體會其中的妙處了……之後你自然會有新的疑問,然後再慢慢琢磨。”
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
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服桂枝湯,複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主之。
.......
傷寒論本來就沒多少條文,這樣一刪減後,更少了,但是林動反複看了幾遍,你別說,還真有了點感覺。
自從林動開始跟隨李介賓和大樹學習《傷寒論》後,林動的同學就發現林動這娃好像腦子出問題了。
症狀如下:走路的時候,雙目無神,蠢若遊魂,嘴裏還不知道在念叨著什麽,有耳力較好的同學依稀聽到是什麽湯什麽湯的。
不會是提前喝了孟婆湯吧?可怕!
林動也覺得自己最近好像瘋魔了,那些傷寒論的條文似乎跟印在了腦子裏一樣,走路的時候都不停的在晃蕩,總要蹦出來幾個字。
他都懷疑是不是大樹給他下了降頭術?雖然條文確實是記住了,可是隻記了症狀藥方,也不知道病因病機,也不曉得什麽寒熱虛實,真的能看病嗎?
直到幾天後一次跟師,他才發現了這種方法的厲害之處,同時也真正感受到了傷寒論潛藏的那一份原始野性。
這一天,林動跟隨他的實習老師在門診接待了一位發熱的複診病人。
帶教老師在詢問了病人的詳細症狀和查看了舌苔脈象後,陷入了沉思,考慮該給病人開什麽方子。
這個患者是複診病人,之前的症狀是:全身骨節煩疼,鼻流清涕,嗓子癢咳,不發熱,舌淡苔白,舌體有齒痕,脈浮。
當時林動的帶教老師考慮是小青龍湯,但是考慮到患者身體瘦弱,所以開了桂枝湯。
患者喝了桂枝湯後,不流鼻涕了,但是喉嚨還是有點癢,而且現在有點惡心幹嘔,身上還有點怕冷發熱.....
是繼續用桂枝湯?還是改用桑杏湯專門治療咽癢咳嗽?
帶教老師在猶疑不定。
而林動在聽到主訴後,忍不住出聲:“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嗯?嗯。”帶教老師反應了過來。
“微嘔”是柴胡湯證。
小柴胡湯的四大症“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後世醫家有雲,見一證即可,不必悉具。
自己剛剛怎麽沒注意到呢,這個患者用桂枝湯解表不徹,如今“心煩喜嘔”,明明是已經開始入少陽了。
而患者還有微熱怕冷的症狀,表證還沒完全解除......
他看向了林動,而林動也被嚇了一大跳。
“林動,柴胡桂枝湯的組成是什麽?”
桂枝,黃芩,人參,甘草,洗半夏,芍藥,大棗,生薑,柴胡。
其實就是小柴胡湯的半量,合上桂枝湯。
帶教老師在旁觀察,他注意到病人的症狀與《傷寒論》中描述的柴胡桂枝湯適應症頗為相似。在《傷寒論》中,柴胡桂枝湯適用於太陽病,汗出而發熱,頭痛,身體疼痛,幹嘔等症狀......
像,越看越像。
林動: “老師,這個病人的症狀,是否適合使用柴胡桂枝湯?”
帶教老師腦袋轉了幾圈,發現確實符合柴胡桂枝湯的適應症。
帶教老師一臉驚喜地看著林動,眼中滿是讚賞之色: “林動,你說得對。這個病人的症狀,正是柴胡桂枝湯的適應症。我怎麽一開始沒想起來呢?”
林動聽到實習老師的誇讚,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但表麵上還是保持著謙虛的笑容,回答道:“老師您過獎了,我也是剛剛在學習《傷寒論》的時候看到的,隻是沒想到這麽快就能用得上而已。”
“懸置原則,是學習傷寒論最快的入門方法。”大樹無不得意的對林動說道:“你看《傷寒論》裏麵是不是有很多三陰三陽、病因病機的條文?”
林動點頭,確實有很多這種條文,看著也看不懂。
大樹一揮手指:“全部不看,用括號括著,阿賓說這叫什麽來著,存而不論!”
“還有一切存在判斷的內容也用括號括住,排除在考慮之外。也就是說,任何一條條文,如果超出了方證證治自身範圍的東西,這種‘超綱’的內容就都括起來先不管。”
林動翻開傷寒論,開始嚐試按照大樹說的括號法。
一下子就跨過了前11條,到了第12條,而且第12條也是一半理論,一半方證。
“初學者先不要受括號裏麵內容的影響,而是重點學習條文裏有症狀、有藥方的文字上。”
以宋本第12條為例: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幹嘔者,桂枝湯主之。
把前半段:“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括住不管。
然後把後半段:“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幹嘔者,桂枝湯主之。”下劃線重點標注。
以此類推,林動立馬把傷寒論的398段條文標記了一遍。
發現一下子少了一大半的內容。
這樣子學習起來確實是輕鬆很多了,可是這種辦法真的有效嗎?不是單純的減個量什麽的?
光背這些症狀藥方,就能學會傷寒論?
他抬頭疑惑的看著大樹,而大樹則是拍拍手,“信哥的,沒錯的。你先重點把劃線的症狀、方藥看看,多看幾遍,你就能體會其中的妙處了……之後你自然會有新的疑問,然後再慢慢琢磨。”
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
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服桂枝湯,複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主之。
.......
傷寒論本來就沒多少條文,這樣一刪減後,更少了,但是林動反複看了幾遍,你別說,還真有了點感覺。
自從林動開始跟隨李介賓和大樹學習《傷寒論》後,林動的同學就發現林動這娃好像腦子出問題了。
症狀如下:走路的時候,雙目無神,蠢若遊魂,嘴裏還不知道在念叨著什麽,有耳力較好的同學依稀聽到是什麽湯什麽湯的。
不會是提前喝了孟婆湯吧?可怕!
林動也覺得自己最近好像瘋魔了,那些傷寒論的條文似乎跟印在了腦子裏一樣,走路的時候都不停的在晃蕩,總要蹦出來幾個字。
他都懷疑是不是大樹給他下了降頭術?雖然條文確實是記住了,可是隻記了症狀藥方,也不知道病因病機,也不曉得什麽寒熱虛實,真的能看病嗎?
直到幾天後一次跟師,他才發現了這種方法的厲害之處,同時也真正感受到了傷寒論潛藏的那一份原始野性。
這一天,林動跟隨他的實習老師在門診接待了一位發熱的複診病人。
帶教老師在詢問了病人的詳細症狀和查看了舌苔脈象後,陷入了沉思,考慮該給病人開什麽方子。
這個患者是複診病人,之前的症狀是:全身骨節煩疼,鼻流清涕,嗓子癢咳,不發熱,舌淡苔白,舌體有齒痕,脈浮。
當時林動的帶教老師考慮是小青龍湯,但是考慮到患者身體瘦弱,所以開了桂枝湯。
患者喝了桂枝湯後,不流鼻涕了,但是喉嚨還是有點癢,而且現在有點惡心幹嘔,身上還有點怕冷發熱.....
是繼續用桂枝湯?還是改用桑杏湯專門治療咽癢咳嗽?
帶教老師在猶疑不定。
而林動在聽到主訴後,忍不住出聲:“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嗯?嗯。”帶教老師反應了過來。
“微嘔”是柴胡湯證。
小柴胡湯的四大症“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後世醫家有雲,見一證即可,不必悉具。
自己剛剛怎麽沒注意到呢,這個患者用桂枝湯解表不徹,如今“心煩喜嘔”,明明是已經開始入少陽了。
而患者還有微熱怕冷的症狀,表證還沒完全解除......
他看向了林動,而林動也被嚇了一大跳。
“林動,柴胡桂枝湯的組成是什麽?”
桂枝,黃芩,人參,甘草,洗半夏,芍藥,大棗,生薑,柴胡。
其實就是小柴胡湯的半量,合上桂枝湯。
帶教老師在旁觀察,他注意到病人的症狀與《傷寒論》中描述的柴胡桂枝湯適應症頗為相似。在《傷寒論》中,柴胡桂枝湯適用於太陽病,汗出而發熱,頭痛,身體疼痛,幹嘔等症狀......
像,越看越像。
林動: “老師,這個病人的症狀,是否適合使用柴胡桂枝湯?”
帶教老師腦袋轉了幾圈,發現確實符合柴胡桂枝湯的適應症。
帶教老師一臉驚喜地看著林動,眼中滿是讚賞之色: “林動,你說得對。這個病人的症狀,正是柴胡桂枝湯的適應症。我怎麽一開始沒想起來呢?”
林動聽到實習老師的誇讚,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但表麵上還是保持著謙虛的笑容,回答道:“老師您過獎了,我也是剛剛在學習《傷寒論》的時候看到的,隻是沒想到這麽快就能用得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