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經講到這個地步,那自然不能僅僅局限於疑難病例的討論。


    科室的大夫們紛紛表示,病區最不缺的就是病人,尤其是最近換季的時候,有很多發熱的病人。


    既然李大師講得如此出色,不如就借此機會展示一下自己的醫術,露一手讓兄弟們開開眼。


    要不然,隻靠嘴巴說說,大家都是學醫的,兄滴們可不會輕易服氣啊。


    現在這氣氛已經被烘托起來了,沒有辦法,譚主任看了一眼李介賓,見他沒有反對,便大手一揮,說道:“既然這樣,那我們就來一次教學查房吧,正好可以補上之前落下的部分。”


    就在這時,旁邊的規培生牛馬眼疾手快地遞過查房本,同時精準地挑出了幾個發熱的病人。


    “那就先從今天新入院的這位開始吧,患者因高熱超過38度入院,經過檢查,新冠和呼吸道病原體均未發現異常,血象也正常……”


    李介賓此時興致正高,便欣然接受了這個建議,戴上口罩。


    譚主任親自陪同,前麵由管床大夫帶路,身後緊跟著其他科室的醫生們,還有眾多研究生、規培生、進修生、實習生和見習生依次跟隨著,形成了一條長長的白色隊伍,浩浩蕩蕩地向病房走去。


    41床,住著一名女性患者,高燒入院。


    高燒的特點是這樣,每次服用10毫升布洛芬混懸液後,她都會大汗淋漓,體溫也會迅速下降至37c多,但大約2-3小時後,高燒又會再次襲來。


    對於這種情況,西醫療法通常是使用抗生素來治療,並在發燒時口服非甾體抗炎藥來退熱,這已經成為一種常規的操作方式。


    然而,盡管采取了這些措施,患者的病情仍未得到有效控製。


    醫生們開始思考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或調整治療方案,以尋找更有效的方法來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


    常規操作了。


    李介賓仔細詢問了患者的情況,得知她的月經剛剛結束,而且在發熱之前還嘔吐過一次,但腸胃並無不適之感。他又觀察了一下患者的舌頭,發現舌色淡紅,舌苔薄白,脈象稍快。此外,患者的食欲和睡眠都正常,大小便也沒有異常。


    “大家怎麽看?”


    眾人麵麵相覷,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有人小聲嘀咕:“站著看唄……”


    大家都覺得李介賓剛才講解得很清楚,但一見到患者就有些不知所措。


    這時,有人提醒道:“首先問怕不怕冷呀!”


    對啊,問問患者是否怕冷不就行了嘛!


    眾人恍然大悟,紛紛點頭稱是。


    就在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患者還蓋著被子呢。


    張仲景的描述雖然樸素,但卻非常實用。通過觀察患者對衣被的依賴,可以直觀地判斷出其寒熱程度。既然患者喜歡蓋被子,那麽顯然他是怕冷的。


    “一問寒熱?這不就是十問歌嗎?考試都不考的那種?”一個同學小聲嘟囔道。


    其他人也紛紛反應過來,原來這就是中醫診斷學中的十問歌啊!


    可是他們之前並沒有把它當作重點來學習,沒想到現在竟然派上了用場。


    這時,李介賓又問道:“你們看她出汗沒?”


    用眼睛確認過,患者剛剛蓋著被子捂汗,如今頭發都濕透了。


    這個時候有個大夫提出疑問了:“為什麽中醫裏麵,汗出病愈,而我們用了西醫退燒,旋即又繼續發熱呢?”


    另一個大夫回答道:“這個時候西醫認為是有炎症,肺炎,所以光退燒是不夠的,還要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


    有人附和道:“是啊,大家過去都是這麽治的嘛。”


    又有人說:“可是吃了退燒藥後,熱度很快就降下來了,但過不了多久又會升上去,如此反複,真是讓人頭疼啊!”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這時,一名年輕的醫生說:“所以我覺得我們不能隻依賴西醫的方法,應該結合中醫的理論來治療。比如,可以考慮使用中藥來調理身體,增強免疫力。”


    其他人聽了,都覺得有些道理,但也有人質疑道:“中藥能行嗎?會不會太慢了?”


    那名年輕醫生解釋道:“中醫注重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雖然可能見效較慢,但卻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且現在也有很多中藥製劑可以選擇,效果還是不錯的。”


    這種說法可能是大家聽到的主流聲音,中藥增強體質,隻是這病還在眼前呢,張仲景的書叫《傷寒論》,可不叫《長壽功》!


    “大家過去都是這麽治的嘛?”


    …....


    確實如此,大家一直以來都是按照常規方法來治療,從未想過會有其他不同的方式。


    然而,李介賓卻超越了他們的常理。


    他隻說了一句話:“發熱汗出而熱不退。”


    這短短的八個字,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有時候,一些冗長的話語可能被視為廢話,讓人覺得厭煩;但有些時候,簡短的語句卻蘊含著巨大的信息量。


    眾人細細品味著這句話,目光緊緊鎖定在眼前的患者身上,發現這正是對當前狀況最精準的概括,不禁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確實,這種發熱病症的體溫通常會超過38.5c,而且很多患者都是先選擇掛水輸液,直到兩三天後熱度仍未消退,才會轉而尋求中醫的幫助。


    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治療方式自然與過去有所不同……


    此時,李介賓已經迅速開完了方子,周圍的人們迫不及待地湊上前去,爭相傳閱。


    隻見那張紙上隻列出了四味藥:


    柴胡、生甘草、黃芩和連翹。


    雖然藥味較少,但藥量卻相當大,其中柴胡竟然用至40克,而連翹也高達30克。


    這種劑量遠遠超出了教科書上常規的用藥範圍。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劑藥的服用方式也與眾不同。


    通常情況下,中藥都是每天服用兩次,李介賓特別寫的服用方法是:每3小時服1次,而且一旦出汗並退熱,就需要停止服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李大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李大濕並收藏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