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升級後的林動大樹開始裝b了!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 作者:木子李大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知道嗎?桂枝湯去桂加茯苓白術湯,是真的去桂。”
“哪裏瞎聽說的,課本上說的這是錯簡,應該是去芍藥,桂枝是君藥,去了桂枝還叫桂枝湯嗎?”
“那你倒是給我說說這條為啥去芍藥?”
“因為芍藥......因為芍藥......”被問者支支吾吾,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而大樹進一步講道:“張仲景去芍藥的情況是‘脈促,胸滿’,這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的症狀是心下滿、小便不利......你看,真武湯小便不利,裏麵也有芍藥......”
這就過分了哈,人家傷寒論還沒看完呢,方子都沒記齊,大樹這行為純屬降維打擊了,對方難以應付,隻得退避三舍。
大樹於旁白處擺出剪刀手,裝b成功,歐耶。
........
“林動,上次你說的那個方子效果怎麽那麽好?患者才喝了兩副就反饋腿不腫了。”醫院門診,帶教老師好奇問道一旁的林動。
林動憨厚的笑笑:“沒啥,就是最近學傷寒學會了用茯苓白術利水。”
“不用辨證嗎?”
“辨呀,需要利水的時候用就行了。”
“......”是不是有點太簡約了?
......
“知道大塚敬節嗎?”
“不知道,日本人?”
“對呀,就是經方開的很好的那個。”
“哼,中國人還要學日本人開經方嗎?”
“那你知道胡希恕跟黃煌嗎?”
“知道呀!那是國醫大師跟名老中醫呀!”
“那你不知道他們都學過日本漢方醫學?”
“????”有點衝擊三觀了,這就涉及到我知識盲區了。
......
過了幾天,小組成員又在圖書館研習室聚會。
大樹懶洋洋的說:“出去轉了一圈,發現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眾人臉上露出微笑,其意不言自明,看來最近幾天遇到同學後,發現大家已經有了差距。
會者不難,難者不會。
他們倒是忘了,以前自己也就是平均水平而已。
隻不過被李介賓開了小灶,接觸到了不同的學術理念,就比別的同學多長了點見識,這原本應該是他們畢業上班之後,發現自己不會開方,開了方子看不好病,然後才去自學鑽研的。
如今去跟那些跟著教材學習的同學比較,著實有點欺負人了。
林動更是講了自己在跟師的時候遇到的病案,以前他就是個抄方的,抄了幾百張方子,啥也不懂。
如今經過李介賓一點撥,這些方子裏麵的一些門道,他居然能看懂了!
甚至有時候他都有點吹毛求疵,覺得自己那個帶教老師開的方子,顯得累贅了許多。
年輕人,眼高手低,自己也沒開幾張方子,就質疑老師。
不過話說回來,沒吃過豬肉,還沒看過豬跑?
那他的比較對象是誰呢?張仲景?
噢,告辭了.......比不了,比不了。
論方之精巧,縱觀古今難找出幾個能跟張仲景比肩的。
看過了張仲景的經方,再看自己帶教開的方子,林動屬實是有點欺負人了。
而假如林動的帶教知道自己這個實習學生把自己開的方子,與張仲景的方子比較,那表情估計會更精彩。
“我最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來與大家分享、分享。”反正今天李介賓不在,林動就有點迫不及待的分享最近的學習心得了。
“如果將甘草幹薑湯當做溫中的底方,那麽加了生附子,就是回陽救逆的四逆湯......而如果將芍藥甘草湯,加了柴胡、枳實,那麽大家看看這是什麽湯。”
大樹眼睛一轉:“四逆散裏用柴胡,芍藥枳實甘草須。此是陽鬱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其他組員看著大樹,方才因為他裝b氣息太重,而對其有點不滿的小年輕,也不由得高看了一眼,這小子雖然不低調,但確實學習很用功呀,方歌背的那麽溜。
他們不知道,李介賓跟大樹開學定下來的小目標就是方劑學裏的方歌全部會背。
至於說背了有什麽用,會不會考,想那麽多幹嘛,先背了再說。
柴胡、枳實、芍藥、甘草,這是四逆散。
四逆散與四逆湯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四逆湯是治療心腎衰微的回陽救逆方。
而四逆散是疏肝解鬱,治療陽氣內鬱,不能達於四末,而見手足不溫。
此種“四逆”與陽衰陰盛的四肢厥逆有本質區別。
正如李中梓雲:“此證雖雲四逆,必不甚冷,或指頭微溫,或脈不沉微,乃陰中涵陽之證,惟氣不宣通,是為逆冷。”
教材裏的方解是這樣說的:
方中取柴胡入肝膽經,升發陽氣,疏肝解鬱,透邪外出,為君藥。
白芍斂陰養血柔肝為臣,與柴胡合用,以補養肝血,條達肝氣,可使柴胡升散而無耗傷陰血之弊。
佐以枳實理氣解鬱,泄熱破結,與白芍相配,又能理氣和血,使氣血調和。
使以甘草,調和諸藥,益脾和中。
如果是沒有學傷寒,這個方義也算是中規中矩的“標準答案”了,這不能說是錯的,但就是太官方了,很多時候不接地氣兒,總覺得隔了一層一樣。
以前還是清澈愚蠢的大學生也就算了,如今已經升級了一波,有了另外的思路。
林動此時開始分析說:“‘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
看到沒有,這芍藥、甘草,在此處就是用來‘伸腳’的。”
“而我們再看看四逆散的主治,陽鬱厥逆證。手足不溫,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脈弦;肝脾氣鬱證,脅肋脹悶,脘腹疼痛,脈弦。是不是感覺症狀是有重合?”
大樹提出質疑:“四逆散的條文是:‘少陰病,四逆,其?或咳,或悸,或?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可沒有提到什麽手足不溫。”
林動的功課顯然是提前做過的,“四逆,就是四肢厥逆,自然也就包括了手足痙攣,手足不溫。”
“那多出來的症狀呢?”
“哎,你說到點子上了,張仲景不是給多出來了兩味藥嘛。”
“柴胡?枳實?那這兩味藥的效果是?”
“哪裏瞎聽說的,課本上說的這是錯簡,應該是去芍藥,桂枝是君藥,去了桂枝還叫桂枝湯嗎?”
“那你倒是給我說說這條為啥去芍藥?”
“因為芍藥......因為芍藥......”被問者支支吾吾,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而大樹進一步講道:“張仲景去芍藥的情況是‘脈促,胸滿’,這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的症狀是心下滿、小便不利......你看,真武湯小便不利,裏麵也有芍藥......”
這就過分了哈,人家傷寒論還沒看完呢,方子都沒記齊,大樹這行為純屬降維打擊了,對方難以應付,隻得退避三舍。
大樹於旁白處擺出剪刀手,裝b成功,歐耶。
........
“林動,上次你說的那個方子效果怎麽那麽好?患者才喝了兩副就反饋腿不腫了。”醫院門診,帶教老師好奇問道一旁的林動。
林動憨厚的笑笑:“沒啥,就是最近學傷寒學會了用茯苓白術利水。”
“不用辨證嗎?”
“辨呀,需要利水的時候用就行了。”
“......”是不是有點太簡約了?
......
“知道大塚敬節嗎?”
“不知道,日本人?”
“對呀,就是經方開的很好的那個。”
“哼,中國人還要學日本人開經方嗎?”
“那你知道胡希恕跟黃煌嗎?”
“知道呀!那是國醫大師跟名老中醫呀!”
“那你不知道他們都學過日本漢方醫學?”
“????”有點衝擊三觀了,這就涉及到我知識盲區了。
......
過了幾天,小組成員又在圖書館研習室聚會。
大樹懶洋洋的說:“出去轉了一圈,發現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眾人臉上露出微笑,其意不言自明,看來最近幾天遇到同學後,發現大家已經有了差距。
會者不難,難者不會。
他們倒是忘了,以前自己也就是平均水平而已。
隻不過被李介賓開了小灶,接觸到了不同的學術理念,就比別的同學多長了點見識,這原本應該是他們畢業上班之後,發現自己不會開方,開了方子看不好病,然後才去自學鑽研的。
如今去跟那些跟著教材學習的同學比較,著實有點欺負人了。
林動更是講了自己在跟師的時候遇到的病案,以前他就是個抄方的,抄了幾百張方子,啥也不懂。
如今經過李介賓一點撥,這些方子裏麵的一些門道,他居然能看懂了!
甚至有時候他都有點吹毛求疵,覺得自己那個帶教老師開的方子,顯得累贅了許多。
年輕人,眼高手低,自己也沒開幾張方子,就質疑老師。
不過話說回來,沒吃過豬肉,還沒看過豬跑?
那他的比較對象是誰呢?張仲景?
噢,告辭了.......比不了,比不了。
論方之精巧,縱觀古今難找出幾個能跟張仲景比肩的。
看過了張仲景的經方,再看自己帶教開的方子,林動屬實是有點欺負人了。
而假如林動的帶教知道自己這個實習學生把自己開的方子,與張仲景的方子比較,那表情估計會更精彩。
“我最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來與大家分享、分享。”反正今天李介賓不在,林動就有點迫不及待的分享最近的學習心得了。
“如果將甘草幹薑湯當做溫中的底方,那麽加了生附子,就是回陽救逆的四逆湯......而如果將芍藥甘草湯,加了柴胡、枳實,那麽大家看看這是什麽湯。”
大樹眼睛一轉:“四逆散裏用柴胡,芍藥枳實甘草須。此是陽鬱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其他組員看著大樹,方才因為他裝b氣息太重,而對其有點不滿的小年輕,也不由得高看了一眼,這小子雖然不低調,但確實學習很用功呀,方歌背的那麽溜。
他們不知道,李介賓跟大樹開學定下來的小目標就是方劑學裏的方歌全部會背。
至於說背了有什麽用,會不會考,想那麽多幹嘛,先背了再說。
柴胡、枳實、芍藥、甘草,這是四逆散。
四逆散與四逆湯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四逆湯是治療心腎衰微的回陽救逆方。
而四逆散是疏肝解鬱,治療陽氣內鬱,不能達於四末,而見手足不溫。
此種“四逆”與陽衰陰盛的四肢厥逆有本質區別。
正如李中梓雲:“此證雖雲四逆,必不甚冷,或指頭微溫,或脈不沉微,乃陰中涵陽之證,惟氣不宣通,是為逆冷。”
教材裏的方解是這樣說的:
方中取柴胡入肝膽經,升發陽氣,疏肝解鬱,透邪外出,為君藥。
白芍斂陰養血柔肝為臣,與柴胡合用,以補養肝血,條達肝氣,可使柴胡升散而無耗傷陰血之弊。
佐以枳實理氣解鬱,泄熱破結,與白芍相配,又能理氣和血,使氣血調和。
使以甘草,調和諸藥,益脾和中。
如果是沒有學傷寒,這個方義也算是中規中矩的“標準答案”了,這不能說是錯的,但就是太官方了,很多時候不接地氣兒,總覺得隔了一層一樣。
以前還是清澈愚蠢的大學生也就算了,如今已經升級了一波,有了另外的思路。
林動此時開始分析說:“‘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
看到沒有,這芍藥、甘草,在此處就是用來‘伸腳’的。”
“而我們再看看四逆散的主治,陽鬱厥逆證。手足不溫,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脈弦;肝脾氣鬱證,脅肋脹悶,脘腹疼痛,脈弦。是不是感覺症狀是有重合?”
大樹提出質疑:“四逆散的條文是:‘少陰病,四逆,其?或咳,或悸,或?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可沒有提到什麽手足不溫。”
林動的功課顯然是提前做過的,“四逆,就是四肢厥逆,自然也就包括了手足痙攣,手足不溫。”
“那多出來的症狀呢?”
“哎,你說到點子上了,張仲景不是給多出來了兩味藥嘛。”
“柴胡?枳實?那這兩味藥的效果是?”